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觀複子蕭應叟學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皇人曰:此乃道君标目也。
《内義》曰:玉笈瓊章,分為三洞,日洞真、洞玄、洞神。
總而言之,是為一乘也。
此經屬洞玄,為衆經之冠,故太上道君叙經於前,題曰太上洞玄靈寶也。
此則直标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者,以明虛皇天尊所說。
在經,故以此名篇;在丹,則金液還丹也。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此是皇人所題内号。
元,先也,先天而生。
始,結也,元炁始結。
洞,通也,通達無窮。
玄,空也,杳然空洞。
謂元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照乎四方,空玄為靈,入藏為寶也。
又曰:始生一,一,天也。
天從始而元,明始亦元也。
會合於元,元生之時,無天無地,無神無鬼,溟涬鴻蒙,無所分别,元始結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
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
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
天地萬物生後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
号元始者,示人知終始歸趣也。
《内義》曰:元始者,虛無自然先天祖炁洞通也,玄妙也。
通則通貫一切,妙則妙用無窮。
靈寶者,金丹異名。
本者,根也。
章者,文也。
謂虛無自然先天祖炁,通貫一切,妙用無窮,而為金液還丹之根,宗演而為文,以顯其迹也。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
衆聖列位,元始出法度人,說經十徧,周回十方,度人無量。
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着空青之林,衆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者也。
百魔隐韻,離合自然。
此四句乃皇人總明一經之宗旨。
《内義》曰:上品妙首者,金液還丹為無上妙道之冠。
十回度人者,十月之功,度世為仙。
此乃入室+月工夫。
百魔隐韻,如丹藥異名;離合自然,猶金木間隔,複能互并,水火相克,複成既濟,自然而成造化。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之炁;赤文者,赤書真文也。
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結太無之中。
太無之無,亦無其無;既無其無,是謂無無,故日無無上真。
《内義》曰:混洞赤文,萬化之本源,衆生之真性。
在道,則為一炁之祖;在人,則為萬神之宗。
先天地萬物,莫知其首初,故曰元始;成天地萬物,莫知其神妙,故曰靈寶;統天地萬物,莫知其廣大,故曰道德;示人達本而行,故曰妙經;攝人返本而修,故曰還丹。
演為三乘,立為三教,無窮法門,皆此化也。
唐明皇制《混元贊》曰:大哉至道!元為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綿綿。
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萬聖攸傳。
大教之祖,玄之又玄。
故《道德經》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西升經》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夫道者,無形無體,則先天一炁是也。
而化生萬物,實天地造化之本。
修金丹者,體循造化,以虛無自然、先天純精真一之炁,名曰空炁金胎,生金母而作丹基。
夫純精真一之炁,父母未交之前,與混沌同體。
《道德經》曰:無名,天地之始者是也。
在經故曰混洞。
因父母媾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強名曰神,謂之陽精,喻為銀礦。
是元神也,藏在坤宮。
兩腎間。
故謂之性,乃我本來面目。
未生之前謂之陰金,已生之後謂之陽鉛,是為五金之母。
天地萬彙未有不因此炁而能成立者也。
《道德經》曰:有名,萬物之母。
是矣。
真一子彭真人叙《參同契》曰:徑指天地之靈根,将為藥祖,明示陰陽之聖母,用作丹基者,此也。
因日用妙化發生之炁運歸中宮,而為丹母,故曰道生一,象乎祖炁,結而成玉字也。
在經則曰赤文,是為金火,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
火者,日用發生之陽炁也。
同出一源而為體用者矣。
此乃無上可上,至真妙道,故曰無無上真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祖,始也。
玄元始炁於祖劫之初,欻然而造化五億諸天。
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
言始劫者,謂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573/3 《内義》曰:周濂漢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故元始祖劫者,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者也。
是真之源也。
化生諸天者,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者也。
則真斯立焉。
原夫化生諸天之祖,自一炁而立三境,由三境而生九天;三境九天各又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次下四種民天,次分三界二十八天,次八梵天,以至化生五億諸天、八圓世界,而人之生亦類是也。
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有,而成性命。
人初結胎在母腹中,精血未凝,飛潛不定,如珠似露。
凝結之後,生形三瓣,頭與四肢。
男子先生左腎,次生右命門。
女則反是。
本性繼種於兩腎之間,名曰坤宮,日用妙化之炁自此發生。
次則上生兩瞳神水,以至化生五髒六腑。
憑母呼吸,炁足而生。
故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
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五髒,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腑,用資靈也;七月七精開七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
夫人雖與天地同造化,而不得并其長久者,何耶?蓋由不能複其本也。
本者,祖炁也。
本於一心,專一炁而緻柔,修一心而成道。
若能通而會之,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返本還元,形神俱妙。
故傅大士頌釋迦曰:六年雪嶺為何因,隻為調和炁與神。
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
通而會之,此頌是也。
所以道冠、儒履、釋袈裟,非徒為者也。
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二儀分形,三光垂曜,皆禀始炁,故為天根矣。
《内義》曰: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虛無自然本起經》曰,夫道得三乃成。
故曰三合成德,道不滿三,諸事不成。
《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由一炁而分清濁,是為三也。
《九天生神章經》雲:三炁合生九炁,三炁為天地之宗,九炁為萬物之根,因三成九,為物之根,謂之三生萬物。
三合成德,在道,為三炁;在物,為三才;在天,為三光;在人,為三元。
皆元始之祖炁,作萬物之本根。
故曰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以内而言,假設法象,則曰鉛、汞、砂也。
直指其物,則是本有之性,與夫日用妙化陰陽之二炁也。
人雖知本有之性,而莫知二界之用者,亦不免其衰謝也。
锺離真人曰:有無交入名丹本,隐顯相符是水金;莫謂此身緣是道,獨修一物是孤陰。
夫天地間之萬物,先有本而後有根,若果之有核是其本也,種之於土,陰陽激薄,則甲坼勾萌,而生根,故能長茂華實,生生不窮。
若無根株,而欲其本之久存者,未之有也。
是故天尊先指祖炁而為道之本,次明三境而為道之根,由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人能常無欲以觀其妙,反身而誠,則範圍天地,造化自我。
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非孟浪之說也。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
妙本自成,無複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
道以虛無為宗,自然為本,以道為身也。
然此三者,悉無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
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将立教迹,不可無宗,故舉虛無為道之祖。
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無,能通衆妙也。
《内義》曰:天地人物品類雖殊,無别根宗,獨道所化。
故《老子西升經》曰:道者,元炁虛無,混沌自然,無表無裡,無有高下。
天地從之而生,萬物資之而形。
又曰:有形之類,皆自道生。
《西升經》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源,俱出於太素虛無之始端。
故金液還丹亦同是而為體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
若無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甯,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内義》曰:五文在丹為五物,先天一炁之所化,依時存於室中為鉛水,妙用發生之炁感而為砂木。
陽極生陰名日汞,火。
陰歸陽室而為銀,金。
中宮生成而為丹。
土。
分布五行,散化萬神,皆一炁之妙用,為萬道之根宗。
故曰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目非
《内義》曰:玉笈瓊章,分為三洞,日洞真、洞玄、洞神。
總而言之,是為一乘也。
此經屬洞玄,為衆經之冠,故太上道君叙經於前,題曰太上洞玄靈寶也。
此則直标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者,以明虛皇天尊所說。
在經,故以此名篇;在丹,則金液還丹也。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此是皇人所題内号。
元,先也,先天而生。
始,結也,元炁始結。
洞,通也,通達無窮。
玄,空也,杳然空洞。
謂元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照乎四方,空玄為靈,入藏為寶也。
又曰:始生一,一,天也。
天從始而元,明始亦元也。
會合於元,元生之時,無天無地,無神無鬼,溟涬鴻蒙,無所分别,元始結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
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
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
天地萬物生後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
号元始者,示人知終始歸趣也。
《内義》曰:元始者,虛無自然先天祖炁洞通也,玄妙也。
通則通貫一切,妙則妙用無窮。
靈寶者,金丹異名。
本者,根也。
章者,文也。
謂虛無自然先天祖炁,通貫一切,妙用無窮,而為金液還丹之根,宗演而為文,以顯其迹也。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
衆聖列位,元始出法度人,說經十徧,周回十方,度人無量。
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着空青之林,衆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者也。
百魔隐韻,離合自然。
此四句乃皇人總明一經之宗旨。
《内義》曰:上品妙首者,金液還丹為無上妙道之冠。
十回度人者,十月之功,度世為仙。
此乃入室+月工夫。
百魔隐韻,如丹藥異名;離合自然,猶金木間隔,複能互并,水火相克,複成既濟,自然而成造化。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之炁;赤文者,赤書真文也。
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結太無之中。
太無之無,亦無其無;既無其無,是謂無無,故日無無上真。
《内義》曰:混洞赤文,萬化之本源,衆生之真性。
在道,則為一炁之祖;在人,則為萬神之宗。
先天地萬物,莫知其首初,故曰元始;成天地萬物,莫知其神妙,故曰靈寶;統天地萬物,莫知其廣大,故曰道德;示人達本而行,故曰妙經;攝人返本而修,故曰還丹。
演為三乘,立為三教,無窮法門,皆此化也。
唐明皇制《混元贊》曰:大哉至道!元為自然,劫終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綿綿。
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萬聖攸傳。
大教之祖,玄之又玄。
故《道德經》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西升經》曰: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夫道者,無形無體,則先天一炁是也。
而化生萬物,實天地造化之本。
修金丹者,體循造化,以虛無自然、先天純精真一之炁,名曰空炁金胎,生金母而作丹基。
夫純精真一之炁,父母未交之前,與混沌同體。
《道德經》曰:無名,天地之始者是也。
在經故曰混洞。
因父母媾精之始,此炁欻然感附,強名曰神,謂之陽精,喻為銀礦。
是元神也,藏在坤宮。
兩腎間。
故謂之性,乃我本來面目。
未生之前謂之陰金,已生之後謂之陽鉛,是為五金之母。
天地萬彙未有不因此炁而能成立者也。
《道德經》曰:有名,萬物之母。
是矣。
真一子彭真人叙《參同契》曰:徑指天地之靈根,将為藥祖,明示陰陽之聖母,用作丹基者,此也。
因日用妙化發生之炁運歸中宮,而為丹母,故曰道生一,象乎祖炁,結而成玉字也。
在經則曰赤文,是為金火,金者,先天自然之炁,金胎也。
火者,日用發生之陽炁也。
同出一源而為體用者矣。
此乃無上可上,至真妙道,故曰無無上真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祖,始也。
玄元始炁於祖劫之初,欻然而造化五億諸天。
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
言始劫者,謂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573/3 《内義》曰:周濂漢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
故元始祖劫者,乃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者也。
是真之源也。
化生諸天者,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者也。
則真斯立焉。
原夫化生諸天之祖,自一炁而立三境,由三境而生九天;三境九天各又下生三天,合三十六天;次下四種民天,次分三界二十八天,次八梵天,以至化生五億諸天、八圓世界,而人之生亦類是也。
父母精血相包自己本有,而成性命。
人初結胎在母腹中,精血未凝,飛潛不定,如珠似露。
凝結之後,生形三瓣,頭與四肢。
男子先生左腎,次生右命門。
女則反是。
本性繼種於兩腎之間,名曰坤宮,日用妙化之炁自此發生。
次則上生兩瞳神水,以至化生五髒六腑。
憑母呼吸,炁足而生。
故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
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以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五髒,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腑,用資靈也;七月七精開七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
夫人雖與天地同造化,而不得并其長久者,何耶?蓋由不能複其本也。
本者,祖炁也。
本於一心,專一炁而緻柔,修一心而成道。
若能通而會之,則閉戶造車,出門合轍,返本還元,形神俱妙。
故傅大士頌釋迦曰:六年雪嶺為何因,隻為調和炁與神。
一百刻中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
通而會之,此頌是也。
所以道冠、儒履、釋袈裟,非徒為者也。
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二儀分形,三光垂曜,皆禀始炁,故為天根矣。
《内義》曰: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虛無自然本起經》曰,夫道得三乃成。
故曰三合成德,道不滿三,諸事不成。
《系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由一炁而分清濁,是為三也。
《九天生神章經》雲:三炁合生九炁,三炁為天地之宗,九炁為萬物之根,因三成九,為物之根,謂之三生萬物。
三合成德,在道,為三炁;在物,為三才;在天,為三光;在人,為三元。
皆元始之祖炁,作萬物之本根。
故曰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以内而言,假設法象,則曰鉛、汞、砂也。
直指其物,則是本有之性,與夫日用妙化陰陽之二炁也。
人雖知本有之性,而莫知二界之用者,亦不免其衰謝也。
锺離真人曰:有無交入名丹本,隐顯相符是水金;莫謂此身緣是道,獨修一物是孤陰。
夫天地間之萬物,先有本而後有根,若果之有核是其本也,種之於土,陰陽激薄,則甲坼勾萌,而生根,故能長茂華實,生生不窮。
若無根株,而欲其本之久存者,未之有也。
是故天尊先指祖炁而為道之本,次明三境而為道之根,由是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人能常無欲以觀其妙,反身而誠,則範圍天地,造化自我。
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非孟浪之說也。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
妙本自成,無複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
道以虛無為宗,自然為本,以道為身也。
然此三者,悉無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
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将立教迹,不可無宗,故舉虛無為道之祖。
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無,能通衆妙也。
《内義》曰:天地人物品類雖殊,無别根宗,獨道所化。
故《老子西升經》曰:道者,元炁虛無,混沌自然,無表無裡,無有高下。
天地從之而生,萬物資之而形。
又曰:有形之類,皆自道生。
《西升經》曰:天地與人物本皆道之源,俱出於太素虛無之始端。
故金液還丹亦同是而為體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無文不光,無文不明,無文不立,無文不成,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
若無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甯,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内義》曰:五文在丹為五物,先天一炁之所化,依時存於室中為鉛水,妙用發生之炁感而為砂木。
陽極生陰名日汞,火。
陰歸陽室而為銀,金。
中宮生成而為丹。
土。
分布五行,散化萬神,皆一炁之妙用,為萬道之根宗。
故曰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