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此而不光,心非此而不明,身非此而不立,丹非此而不成,生非此而不度,死非此而不生。
是為大梵,天中之天, 《内義》曰:此兩句總結前文,是謂大道玄中之玄,以丹而言,金丹之道,散在諸經,或以清靜為宗,或以虛無為宗,或言陰陽,或言造化,或言龍虎鉛汞,或言神炁水火。
此經總衆體而大備,析至理而無遺,故曰是為大梵天中之天也。
得之者,可以探本求源,窮神知化,宴息玄虛之境,逍遙靈寶之場,四威儀中,無非行道也。
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郁者,盛也。
羅者,大羅也。
大羅天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玄台,在七寶城中。
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其中。
○玉清之上有九層之台,窮於高際,參於太無,故映郁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台。
大無即大羅,以玉為山,故雲玉山。
山上有京,故曰上京,亦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而得名。
此即通謂之玄都玉京也。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
大羅玉清之境,窮高極遠,更無一物在其上,能包羅衆天,故曰大羅。
其上無塵,豁然太空,無為之道場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
眇眇者,高遠也。
劫者,譬如巨石,方圓四百裡。
又如空城,方圓四百裡。
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百年一度,取一芥子。
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
故《步虛經》曰:仰觀劫仞台,此之謂也。
七寶之台,非地仙所見,況凡人乎。
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曰若亡若存。
若亡若存者,非定相也。
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内義》曰:郁羅蕭台者,腦際也。
玉山上京者,泥丸也。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者,泥丸之上太玄也。
内秘一機,謂之日月高奔,神化脫胎之要。
《黃庭經》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乃見玉清虛無老者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者,性也,非象數、方色可以窺測,又非芒昧全然無物,有同太虛,恍惚窈冥,故眇眇劫仞,不可窺測也。
若亡若存,恍惚窈冥也。
經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張真人曰:視之不可見其形,及至呼時又卻應,莫道此聲如谷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三華者,金華、玉華、九華三宮。
離便者,三宮乃玉清境離宮便殿。
大有,即高上大有。
玉清宮,天尊所禦,故曰妙庭。
《内義》曰:泥丸腦際,謂之離宮,亦謂之午位,亦謂之乾宮。
三者,南方之數。
華者,華蓋,亦名圓蓋,乃百關總會之穴,萬神朝宗之所,即泥丸腦際是矣。
離者,南方午位也。
便者,變也,陽炁至巳而極,變而生陰,陰始於午。
《龍虎經》曰:陽爻畢於巳,正陰,發離午者也。
大有者,《易》曰:火在天上大有。
離午,火也。
乾宮,天也。
妙,玄也,庭,中也。
玄則玄炁也。
玄元始之玄炁。
中則腦中也。
中者,四方之中,以指内事,則腦中、心中、脾中是也。
玄炁居於腦中,即是真陰生於離午。
以爻而言,柔居尊位,諸陽應之,象虛皇天尊凝寂玉清之上,而天地萬物自然造化,生成於下者也。
金阙玉房,森羅淨霐。
黃金之阙,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而光瑩。
《内義》曰:太玄金華玉女曰: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
故《金經》曰: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一陰一陽之謂道矣。
金阙,日也;玉房,月也。
森羅,星宿也;淨霐,日月星宿,瑩淨霐澄也。
夫日月者,陰陽之精,坎離之體,乾坤之用。
日中有烏象,離中有陰月,中有兔象。
坎中有陽,陽無陰不能自耀,其魂陰無陽不能自瑩。
其魄列宿環布周天為經,日月五星躔度為緯,推移寒暑,造化萬物。
在丹道則為化機至藥、符火妙用,故《參同契》引《易》而言天地設位,而易行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也。
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謂也。
易謂坎離。
坎離者,乾坤二用。
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
又曰: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易者,象也。
懸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
又曰:混沌既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真一子注曰:天地設位者,以其既濟鼎器象乾坤也。
易行乎其中,陰陽離坎運於其中也。
中安金母,外施水火,運轉動靜,周流六虛,更為變化之宗,互作生成之本。
坎戊月精。
月,陰也;戊,陽也。
乃陰中之陽,象水中有金虎。
離己日光。
日,陽也;己,陰也。
乃陽中之陰,象火中有汞龍也。
故易者,象藥也。
日月相合而成也。
金液大丹,合日月陰陽之精炁而成,故陰陽之炁,出入卷舒,晝夜循環,周而複始。
符火進退,陰來陽往,陽伏陰施。
混沌者,神室也。
陰陽龍虎在混沌之中,承交感之化炁,樹立根基,長養鄞鄂,以至凝神成軀,終為精物。
故鼎室之中,别一天地日月之用妙矣。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諸天之境。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諸天十方有此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也。
中有南極長生之君, 即南極長生大君,主治生錄者。
中有度世司馬大神, 南官有度世司馬,有度世大神,并治宮中,主司度世。
中有好生韓君丈人。
好生君諱猷,治南昌上宮。
韓君乃神中之尊,謂之丈人,監長生籍者。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算、度厄尊神, 南上,洞陽宮之别名。
尊神,即南鬥六司真君也。
回骸起死,無量度人。
此二句通結上文,從中有度人至此諸司真官,皆能回骸起死,劫劫度人成道。
《内義》曰:大行梵炁者,即先天純精真一之炁藏於坤宮者也。
妙化發生,上至乾宮,陽極陰生,下降還元;升降循環,流行不息;故曰周回十方也。
張真人曰:隻是水銀,一味周流,經曆諸辰。
道光曰:循行十二位,赤腳猛将軍者矣。
由是陽炁日盛,長養聖胎以至度世長生,脫胎神化,修之則得,無有限量,豈非中有度人不死之神、長生之君、度世大神、好生韓君、司命司錄、延壽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無量度人者乎!玄師曰:金母居西龜之山、言金之體也;亦曰龍山,言木之道也。
乃元炁之根紐,真土之淵府。
西北之角,亥子之間,中有梵炁之主,雌一真母居焉。
萬炁日夜上朝,若稍有塵心,則失大行,梵炁不能彌羅一身,修真之士可不謹哉。
已上正經,乃元始所說正文。
今日校錄,諸天臨軒。
今日乃赤明劫初,在浮黎國中開圖校錄之日。
校是比量罪福錄,是記錄功過。
《内義》曰:此時行功,萬神聚室者也。
東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玄都玉京山八方諸天,皆有三千大千世界。
東方無極諸天安大堂鄉大千納賢世界。
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南方諸天宛黎城大千棄賢世界。
西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方諸天福堂洲大千鹹行世界。
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北方諸天郁單野大千清淨世界。
東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北諸天福集都大千長安世界。
東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南諸天元福田大千用賢世界。
西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南諸天延福鄉大千仁靜世界。
西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北諸天福德野大千延賢世界。
上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無極無上玄都玉京紫微之中,無鞅之衆飛天神王。
下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下方五嶽五帝洞陰清靈北都諸宮府之衆也。
《内義》曰:以身而言,上自泥丸,下至湧泉,五髒三田,百千關節之神炁也。
萬神聚為一神,萬炁混為一炁,挈提天地,把握陰陽之理也。
十方至真飛天神王長生度世,無量大神。
此乃總結前文,此十方真聖并主監得道成真長生度世之事。
故雲:大聖無量度人。
并乘飛雲,丹輿綠辇,羽蓋瓊輪,骖駕一朱鳳,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絕靈旛。
飛雲者,三素雲。
神王各乘丹霞之輿,碧霞之辇,朱雀鳳凰以為蓋,七寶瓊玉為輪毂。
玉女建九色之節,
是為大梵,天中之天, 《内義》曰:此兩句總結前文,是謂大道玄中之玄,以丹而言,金丹之道,散在諸經,或以清靜為宗,或以虛無為宗,或言陰陽,或言造化,或言龍虎鉛汞,或言神炁水火。
此經總衆體而大備,析至理而無遺,故曰是為大梵天中之天也。
得之者,可以探本求源,窮神知化,宴息玄虛之境,逍遙靈寶之場,四威儀中,無非行道也。
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郁者,盛也。
羅者,大羅也。
大羅天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玄台,在七寶城中。
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其中。
○玉清之上有九層之台,窮於高際,參於太無,故映郁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台。
大無即大羅,以玉為山,故雲玉山。
山上有京,故曰上京,亦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而得名。
此即通謂之玄都玉京也。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
大羅玉清之境,窮高極遠,更無一物在其上,能包羅衆天,故曰大羅。
其上無塵,豁然太空,無為之道場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
眇眇者,高遠也。
劫者,譬如巨石,方圓四百裡。
又如空城,方圓四百裡。
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百年一度,取一芥子。
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
故《步虛經》曰:仰觀劫仞台,此之謂也。
七寶之台,非地仙所見,況凡人乎。
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曰若亡若存。
若亡若存者,非定相也。
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内義》曰:郁羅蕭台者,腦際也。
玉山上京者,泥丸也。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者,泥丸之上太玄也。
内秘一機,謂之日月高奔,神化脫胎之要。
《黃庭經》曰:高奔日月吾上道,乃見玉清虛無老者也。
眇眇劫仞,若亡若存者,性也,非象數、方色可以窺測,又非芒昧全然無物,有同太虛,恍惚窈冥,故眇眇劫仞,不可窺測也。
若亡若存,恍惚窈冥也。
經曰;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張真人曰:視之不可見其形,及至呼時又卻應,莫道此聲如谷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三華者,金華、玉華、九華三宮。
離便者,三宮乃玉清境離宮便殿。
大有,即高上大有。
玉清宮,天尊所禦,故曰妙庭。
《内義》曰:泥丸腦際,謂之離宮,亦謂之午位,亦謂之乾宮。
三者,南方之數。
華者,華蓋,亦名圓蓋,乃百關總會之穴,萬神朝宗之所,即泥丸腦際是矣。
離者,南方午位也。
便者,變也,陽炁至巳而極,變而生陰,陰始於午。
《龍虎經》曰:陽爻畢於巳,正陰,發離午者也。
大有者,《易》曰:火在天上大有。
離午,火也。
乾宮,天也。
妙,玄也,庭,中也。
玄則玄炁也。
玄元始之玄炁。
中則腦中也。
中者,四方之中,以指内事,則腦中、心中、脾中是也。
玄炁居於腦中,即是真陰生於離午。
以爻而言,柔居尊位,諸陽應之,象虛皇天尊凝寂玉清之上,而天地萬物自然造化,生成於下者也。
金阙玉房,森羅淨霐。
黃金之阙,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而光瑩。
《内義》曰:太玄金華玉女曰: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
故《金經》曰: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一陰一陽之謂道矣。
金阙,日也;玉房,月也。
森羅,星宿也;淨霐,日月星宿,瑩淨霐澄也。
夫日月者,陰陽之精,坎離之體,乾坤之用。
日中有烏象,離中有陰月,中有兔象。
坎中有陽,陽無陰不能自耀,其魂陰無陽不能自瑩。
其魄列宿環布周天為經,日月五星躔度為緯,推移寒暑,造化萬物。
在丹道則為化機至藥、符火妙用,故《參同契》引《易》而言天地設位,而易行其中矣。
天地者,乾坤也。
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謂也。
易謂坎離。
坎離者,乾坤二用。
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
又曰: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
易者,象也。
懸象着明,莫大乎日月。
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
又曰:混沌既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真一子注曰:天地設位者,以其既濟鼎器象乾坤也。
易行乎其中,陰陽離坎運於其中也。
中安金母,外施水火,運轉動靜,周流六虛,更為變化之宗,互作生成之本。
坎戊月精。
月,陰也;戊,陽也。
乃陰中之陽,象水中有金虎。
離己日光。
日,陽也;己,陰也。
乃陽中之陰,象火中有汞龍也。
故易者,象藥也。
日月相合而成也。
金液大丹,合日月陰陽之精炁而成,故陰陽之炁,出入卷舒,晝夜循環,周而複始。
符火進退,陰來陽往,陽伏陰施。
混沌者,神室也。
陰陽龍虎在混沌之中,承交感之化炁,樹立根基,長養鄞鄂,以至凝神成軀,終為精物。
故鼎室之中,别一天地日月之用妙矣。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諸天之境。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諸天十方有此神主,司度世不死之事,非言神不死也。
中有南極長生之君, 即南極長生大君,主治生錄者。
中有度世司馬大神, 南官有度世司馬,有度世大神,并治宮中,主司度世。
中有好生韓君丈人。
好生君諱猷,治南昌上宮。
韓君乃神中之尊,謂之丈人,監長生籍者。
中有南上司命司錄、延壽益算、度厄尊神, 南上,洞陽宮之别名。
尊神,即南鬥六司真君也。
回骸起死,無量度人。
此二句通結上文,從中有度人至此諸司真官,皆能回骸起死,劫劫度人成道。
《内義》曰:大行梵炁者,即先天純精真一之炁藏於坤宮者也。
妙化發生,上至乾宮,陽極陰生,下降還元;升降循環,流行不息;故曰周回十方也。
張真人曰:隻是水銀,一味周流,經曆諸辰。
道光曰:循行十二位,赤腳猛将軍者矣。
由是陽炁日盛,長養聖胎以至度世長生,脫胎神化,修之則得,無有限量,豈非中有度人不死之神、長生之君、度世大神、好生韓君、司命司錄、延壽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無量度人者乎!玄師曰:金母居西龜之山、言金之體也;亦曰龍山,言木之道也。
乃元炁之根紐,真土之淵府。
西北之角,亥子之間,中有梵炁之主,雌一真母居焉。
萬炁日夜上朝,若稍有塵心,則失大行,梵炁不能彌羅一身,修真之士可不謹哉。
已上正經,乃元始所說正文。
今日校錄,諸天臨軒。
今日乃赤明劫初,在浮黎國中開圖校錄之日。
校是比量罪福錄,是記錄功過。
《内義》曰:此時行功,萬神聚室者也。
東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玄都玉京山八方諸天,皆有三千大千世界。
東方無極諸天安大堂鄉大千納賢世界。
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南方諸天宛黎城大千棄賢世界。
西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方諸天福堂洲大千鹹行世界。
北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北方諸天郁單野大千清淨世界。
東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北諸天福集都大千長安世界。
東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東南諸天元福田大千用賢世界。
西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南諸天延福鄉大千仁靜世界。
西北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西北諸天福德野大千延賢世界。
上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無極無上玄都玉京紫微之中,無鞅之衆飛天神王。
下方無極飛天神王長生大聖無量度人, 下方五嶽五帝洞陰清靈北都諸宮府之衆也。
《内義》曰:以身而言,上自泥丸,下至湧泉,五髒三田,百千關節之神炁也。
萬神聚為一神,萬炁混為一炁,挈提天地,把握陰陽之理也。
十方至真飛天神王長生度世,無量大神。
此乃總結前文,此十方真聖并主監得道成真長生度世之事。
故雲:大聖無量度人。
并乘飛雲,丹輿綠辇,羽蓋瓊輪,骖駕一朱鳳,五色玄龍,建九色之節,十絕靈旛。
飛雲者,三素雲。
神王各乘丹霞之輿,碧霞之辇,朱雀鳳凰以為蓋,七寶瓊玉為輪毂。
玉女建九色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