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三

關燈
炁觀轉妙,結習都忘,洞入自然,即升種民之天。

    《太真科》曰:無色界中,人身微妙,無複形色;或形長數百丈,而人不見,唯真人能見之。

    以其無形可見,故雲無色。

    但三界之人,生死之根未斷,陰陽之炁猶存,尚隸乎數。

    壽歲有盡,或升入上境,或下生人中,随功高下,輪轉無窮。

    唯得道乃己自常融,至平育天,曰四種民天,壽數亦因倍而見。

    一雲:此四天人出二炁之外,無年壽之限,喜樂清靜。

    故《本際經》雲:結習已盡,超種民位。

    謂煩惱為結,學業為習。

    《太真科》曰:上升四天,洞入道境,随炁升降,災所不及。

    以上三十二天炁及所系星宿,見《洞神經》。

    人壽歲數、根塵染淨,見《龍蹻經》。

    其餘見李少微、成玄英之注釋矣。

    數者,始於一炁,道生一、太極生兩儀是也。

    既隸乎數,必有其終,此其所以難逃生死也。

    天人壽數可得而推者是隸數也o故不免有輪回墜堕所以傅大士曰:饒經百萬劫,終是落空亡。

    釋氏謂十種仙是矣。

    此乃有為小乘,即緣覺、聲聞之俦,以其未造清靜無為之故。

    若金丹者,契虛合無,形神俱妙,出於炁數之表,豈生死、壽歲、形相可得而拘乎!薛幽栖曰:四方之天三十二者,謂四梵天也。

    天帝高尊,形相宛然,雖有真相,猶如虛空;出入無間,不閡於物。

    馑按經雲: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則三十二天皆一炁之所化。

    還丹之修,本於一炁,功成道備,空洞無迹,亦若諸天帝尊雖有真相,猶如虛空者也。

    然諸天之寶諱為券,可以濟拔苦爽;而一炁之還元成丹,是能度脫凡軀。

    事異道同,功殊理一。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三十二天,三十二帝,諸天隐諱,諸天隐名,天中空洞,自然靈章。

    諸天隐韻,天中之音,天中之尊,天中之神,天中大魔,天中之靈,九和十合,變化上清。

    無量之奧,深不可詳。

    敷落神真,普度天人。

     《内義》曰:諸天諸帝,隐諱隐名,靈章音韻,神尊魔靈者,象一炁所化,而為鉛銀、砂汞、龍虎、水火、丹藥異名之類也。

    九和十合,即陰陽交締,相生相成。

    變化上清,乃陽極於乾,陰生於午矣。

    造化無迹,陰陽無端,玉晨道主猶雲:無量之奧,深不可詳。

    況末學乎!.關令有言:譬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

    我之與物,蓊然郁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

    由此觀之,故造化之機可得而窺,所以究經道之玄微,依返還之妙理,推尋藥物,本認丹基。

    明鉛銀砂汞之機,運日月陰陽之用,期以長年度世,入聖登真,流傳真谛,自利利他,此所謂敷落神真、普度天人耳。

    已上正文,玉晨道君序述。

     今日欣慶受度,曆關諸天,今日謂元始以經授付道君之日。

    請滅三惡,謂三徒也。

    斬絕地根,謂地獄也。

    飛度五戶,謂五苦也。

    名列太玄,謂玄都也。

    魔王監舉,無拘天門。

     《洞神經升天券》,出皇人文中第六十八字,以清素帶身。

    道士臨升天之日,五嶽不見此券,則拘人魂魄,不得同升。

    江河淮海不得此券,則留人血液,不得同升。

    地官不得此券,則拘人形,不得升度。

    天官不得此券,則拘閉天門,不使升進。

    天門史士呵禁求券,得券則前入紫府,見大道君,然後一切諸神不敢拘制也。

     《内義》日:今日欣慶受度者,丹成也。

    丹成者,陽神萃於乾宮,直登三界。

    陰炁剝於坤戶,超脫五行,故曰曆關諸天,請滅三惡,斬絕地根。

    飛度五戶,名列太玄者,乃聖胎存於髓海,魔試不幹,神靈贊佑,天門忽震,身外有身,是謂魔王監舉,無拘天門。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說。

     東鬥主算,西鬥記名,北鬥落死,南鬥上生,中鬥大魁,總監衆靈。

     《東鬥長生護命經》雲:東鬥五星。

     《西鬥大計護身經》雲:西鬥四星。

     《北鬥本命延生經》雲:北鬥七星。

     《南鬥延壽度人經》雲:南鬥六星。

     《中鬥大魁掌算伏魔經》雲:中鬥三星。

    或以東西南北七宿為四方之 鬥,以今人所謂北鬥為中鬥,引《天官書》而證之,曰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以察妖祥。

    以神州之人居極之南,自北而觀,故曰北鬥。

    《真一口訣》雲:鬥中自有五鬥,陽明為東鬥,陰精為西鬥,丹元為南鬥,北極為北鬥,天關為中鬥。

    所說不同,故并存之。

     《内義》曰:得度之人,丹成之士,則四鬥為之主算記名,落死上生。

    中鬥則總統其事。

     585/3 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氣,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青帝姓常,諱精明。

    白帝姓混,諱蓐收。

    赤帝姓炎,諱洞丹。

    黑帝姓玄,諱明萌。

    黃帝姓麻,諱忠M。

    五帝在天,主領飛仙;在地,鎮於五嶽,主領鬼神;在人,主領五藏五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氣、腎藏血;脾處中宮,主於肌肉也。

    《内義》曰:得度之人,更生受胎,則五帝降氣,化生五髒,成其五行。

    丹成之士,長生不死,則五帝降神,與之混合,脫其五行也。

    《上清大洞通靈五帝錄》雲:五帝與天地同存,陰陽剖判,化生五行。

    結自然之炁,宴景瓊宮,徘徊上清。

    遊觀常陽正元,於中促五行以推運,采後學以補真,典生死之圖藉,主算祿於天年。

    五帝内真通靈之文,生於九玄之中,結青陽之炁以成玉文,輔於五帝,神光煥乎紫虛,流真郁乎玉清。

    五行混合,洞耀瓊宮。

    金木水火土,變化雌雄,分靈散景,出玄入微,洞達無窮,炁包天地,精貫太空。

    能離能合,能陰能陽,能上能下,能死能生,能有能無,能敗能成。

    谛觀此文,則盡還丹之道也。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

     五帝魔王,上四言位号也,中二言諱也,下二言字也。

    一雲别有姓諱,并衣玄文之衣,頭戴橫天之冠,腰帶龍頭之劍,常乘羽輪,飛行雲中;常作謠歌三千言,亂敗後學,太上故書其曲,在《消魔經》中。

     《内義》曰:舊說謂魔王作謠歌以亂後學,靖而思之,不然。

    魔王非故亂敗學者,蓋試之也。

    《色界魔王章》曰:我界難度,故作洞文,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身雖好道而信不笃者,多矣。

    徒慕虛名,不為實行,魔王安得不試之也。

    試之過者,保舉成真;其敗亂者,亦秉持不堅之過,於魔王亦何怪焉。

     五帝大魔,萬神之宗。

     此别是五帝之下有大魔王,别有姓名,非前五天魔王也。

     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号赫奕,諸天齊功。

     《内義》曰:《玉清隐書》雲:五帝魔王領官屬,與天同生,常惱亂學人,不欲成道。

    又自矜與諸天上帝齊其聖功,後因龍漢開圖,乃服元始之化。

    故《步虛頌》曰: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

    由是而言,若學者堅持素志,如矢一發往而不回,道富丹成,則魔王敬奉,反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哉。

     上天度人,嚴攝北酆。

     《内義》曰:欲界飛空之音卒章曰: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但欲遏人算,斷絕人命門。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束送妖魔精,斬誠六鬼鋒。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蓋北酆鬼神乃職司殺,樂於遏算絕命。

    天尊開度,魔王順化,勒攝鬼帝,普告關盟,宣約處分,毋辄肆虐,丹成之士,故亦如之。

     神公受命,普掃不祥。

    八威吐毒,猛馬四張。

     大羅天神公命五帝大魔掃除不祥,防衛學者。

    八威神龍,天靈陸馬也。

     天丁前驅,大帥仗旛,擲火萬裡,流鈴八沖。

     得道升度,帝敕大帥神君,仗旛而前驅,天丁力士、火鈴大将以左右,一如妙濟許真君故事。

     敢有幹試,拒遏上真,金钺前戮,巨天後刑。

    屠割鬼爽,風火無停。

    千千截首,萬萬剪形。

    魔無幹犯,鬼無妖精。

     《内義》曰:功圓道備,内外一緻也。

     三官北酆,明檢鬼營。

    不得容隐,金馬驿呈。

    普告無窮,萬神鹹聽。

    三界五帝,列言上清。

     《内義》曰:三官九府,北都羅酆,乃考校世人罪惡之司。

    道成之士,慮绾宿業,未解于彼,或先亡祖襧罹其中,未蒙原宥,有滞甄升,故令明加檢讨,鬼營罪錄,應有冤咎,鹹與蠲除。

    勿政稽留,驿馬呈上,亦若妙濟真君帝賜錄功宥過之理,徧告十方一切神靈,鹹使聞知。

    悉如命令三界五帝,諸天大魔,保舉列言,馳奏上清矣。

    已上正文,元始天尊所降之令,乃道君紀錄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