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内義卷之一

關燈
锺山,阖闾竊窺於勾曲。

    其後有葛孝先之類,鄭思遠之徒,師資相承,蟬聯不絕,此乃經旨出教也。

     道言: 太上玉晨道君,靈寶天尊之言也。

    昔受經於虛皇元始天尊,紀錄成編,藏於玄都紫微上宮,道君傳付玄一真人而流傳焉。

     昔於始青天中, 東方九炁,青天也。

    始者,五方建始之名;青者,東方之色。

     碧落空歌大浮黎土, 此天炁青碧,霞廓落,故雲碧落。

    靈風瓊樹,空中鼓歌,故雲空歌。

    大浮黎土者,即東極大浮黎之國也。

     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道君謂我昔在此天此國,受虛皇天尊妙經,廣度人天,功德不可稱計,是為上品真诠矣。

     《内義》曰:夫天地之大,肖翹之微,凡囿形隸數者,無非體造化而生成。

    靈寶天尊叙經首雲: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者,示人造化之端也。

    物生於土,終於土,故《陰符經》雲: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夫木中有火,發而不制,則灰飛煙滅,無複本性。

    能制之者,雖火刑木燼,則聚而為土;既為之土,本性存矣。

    始青之天,禾之方也;碧落空歌,火之象也。

    東極大浮黎地皆碧玉,常生碧霞。

    又有青林之樹,風吹樹聲皆作洞章,燦爛朗徹太空。

    夫浮黎國者,屬東北玉隆之天。

    東北寅位,火生之地也。

    青林之樹風吹者,青即木之色,林字兩木也。

    關尹曰:兩木摩火生,樹亦木也。

    木風,巽也。

    麻衣道者曰:地二生火者,離之炁孕於巽木也。

    燦爛朗徹太空者,即火光明之象。

    碧霞廓落,火性虛明,類乎空中之聲。

    故曰碧落空歌也。

    大浮黎土,土之本也。

    土者,是為還丹之基。

    還丹者,返本還元之道也。

    經曰: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夫物芸芸,各複歸根。

    歸根曰靜,靜曰複命,此乃返還之理。

    《易》之複卦是矣。

    複者,陰陽返還之道也。

    故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天地者,陰陽之體;心者,明其所用也。

    天動地靜,陽動陰靜,天動極而陰生,地靜極而陽生,蓋剝於上而複於下,動靜消長,此所以見其心也。

    人亦然耳。

    複之為卦,一陽在王陰之下,其體震下坤上。

    震木者,始青之天也。

    木生火,碧落空歌也。

    火生土,故坤土者,大浮黎土也。

    碧落空歌,以經而言,乃炁之與聲,蓋從無而入有。

    以丹而言,震木坤土,各有實體,於中虛而見火之象。

    以此推明,足知經旨,丹道自然,造化契合矣。

    土為造化之本,故土生金,名為空炁。

    金胎實先天之祖炁,故曰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元始者,祖炁也。

    乃自已曩劫不壞元神,名日真鉛,以是作丹之母。

    《龍虎經》曰:金火者,真鉛也。

    丹術着明,莫大乎金火。

    張紫陽真人《悟真篇》雲:火生於木、木藏鋒,不解鑽研莫強攻。

    禍發隻因斯害己,要須制伏覓金公。

     又曰: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皆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

    由是推明丹道,可以果見也。

    趙州和尚雲: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如何度得我。

    若要度得我,除非我度我。

    是以此道乃返我之神,複我之性,而度我之身。

    人自為度,無不度者。

    初無限數,是為上乘。

    故曰度人無量上品也。

     元始天尊 此乃虛皇之應号,從真起應,則曰證修。

    妙思幽源,乃自性獨有。

    《洞神經》雲:妙象無形,應感有體者也。

     當說是經, 經,徑也。

    謂由是而行,可以造道。

    《内義》曰:元始天尊即法身之祖炁,所謂本來面目,不壞元神,名曰真鉛者也。

    當說是經者,明祖炁為丹之體。

    老君謂尹真人曰:子能知一萬事畢,閉塞情欲入奧室,煉金食炁為第一,子能知之守勿失。

    又曰:紅鉛黑錫大丹頭,從紅入黑是真修;黑中取精赤取髓,解取赤黑藥無比。

    用赤入黑保長生,用黑入赤天仙矣。

    又曰:一者是鉛鉛為君,二者是汞汞為臣。

    若鉛不真,其汞難親;若鉛是親,不失家臣。

    青腰使者,赤血将軍。

    和合兩姓,異放同群。

    白汞作腦,黃芽為根。

    化鉛為粉,煉汞成塵。

    陰居陽位,陽數陰勻。

    月盈日反,寒暑區分。

    開設法象,赫然有文。

    唯吾此道,天地長存。

    當說是經之理,此可見矣。

    或問經中唯言修持讀誦,濟生度死,曷嘗有龍虎坎離、砂汞鉛銀之理?答曰:大道無方,寓物顯理。

    有如易之為書,始於一炁,判為陰陽,剛柔交索,變化無窮。

    伏羲畫之以明道,神農拟之而制器。

    堯用之南向為君,舜行之北面為臣。

    文王演之,而盡造化之妙;孔子廓之,而極天地之蘊。

    伯陽假之述丹旨,麻衣托之言化機。

    圖南分象數,挺之言性命,康節究先天,濂漢造太極。

    或窮物理,或推蔔筮,圓機萬化,甯拘一端。

    此經之道,曷異是乎?傳曰:知禮而不知神者,非長生之士也。

    超理入神,混合於炁,無為而無不為者,我真宗之道也。

    故尹真人曰:善吾道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