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富國安民演法章
锺離真人曰:富者,足備之稱;安者,康甯之義。
身如家國,心比父君。
君正則天下普安,心靜則萬神皆裕。
一身之中,靈備萬物,精炁血脈,髒腑魂魄,皮膚毛發,比同兆民。
君主無事則民庶均安,知足忘貪,則是名真富。
故《道德經》雲:知足者富。
又雲: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又曰: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又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事而民自富。
此乃安民富國之法旨也。
張子房頌曰;高上玄都号玉京,壺中天地寶無垠。
逍然知足為天富,政治民淳國泰甯。
施真人《玉堂春》雲:阆苑蓬瀛,華胥諸妙境,玉堂金馬寶城,華郡兆庶安甯。
達此玄風祇在身。
身比邦家心如君。
父敬心正無邪。
精神安靜,知足忘貪,斯名真富盛,可謂壺中别有春。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赤松子曰:天之生殺,皆合道機,非妄動也。
蓋天地之專精為陰陽,陰陽襲精為四時,之散精為萬物。
天有五行之炁,随時應令,逐序遷移。
春夏以陽和之炁生養萬物,秋冬以陰寒之炁肅殺萬物,此皆自然之理、至公之道。
故雲: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劉海蟾曰:與萬物之生成,盜萬物以衰謝,萬物與人之服禦,盜人以驕淫;人與萬物之工器,盜萬物以毀敗。
許真人曰:萬物盜天地而生成,不知天地反盜萬物而衰老;人盜萬物以資财而充富貴,不知萬物反盜人以勞役而緻禍患。
葛真人曰:有盜不可非道而盜也。
上文三義,更相為盜,自然之理。
人能窮理悟真,合道而盜,順其宜而宜,乖其理則兇。
是以三盜各得其宜,三才悉安其任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
動其機,萬化安。
施真人曰:故曰者,相續之義。
先明天地生殺之理,次知三盜合道之機,三盜悉合其宜,三才各安其任,然後食時骸理,動機化安也。
曹道沖曰:凡理性命必先飲食,五谷、五果、五味、皆須調候得所,量體而進,熟則益人,生則傷髒,此乃食之理。
故使飲食不失其時,滋味不乖其節,隻令中道不可越常,如此,則百骸俱理,五髒安和,無諸疾病,壽數永長。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也。
張子房曰:凡物色惡者,非炁之正;臭惡者,非炁之和;烹饪失節者,非水火之既濟;不時而成者,非生炁之具全。
聖人於此四者,特有不食之戒,是以《内經》言: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謂知道。
故君子飲天和以潤神,食地德以滋形也。
崔明公曰:《道經》雲: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此者食時之深旨也。
食其時,百骸理,人道之用也。
動其機,萬化安,天道之體也。
張子房頌曰:三盜相因遞代偷,食時骸理炁和流。
金砂五内如風雨,不礙皇家作貴侯。
锺離真人《滿路花》雲:人人皆有道,迷者不知源。
天生天殺理,妙中玄樞星鬥,晷運逐時遷。
澄心忘愛欲,順序調神,慧通覺性靈圓。
既三才三盜宜安,富國豈為難。
食時骸固理煉丹田。
無妨市井,不礙作朝官。
綿綿胎息,炁養嬰兄,任從烏兔往然。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崔明公曰:專用聰明則事不成,專用晦昧則事皆悖。
一明一晦,是謂陰陽。
一陰一陽,道之理也。
呂真人曰:衆人以聲色威顯為神,聖人以杳杳虛寂為道。
道者,神也。
人但遇雷電之威、風雨之猛,心生畏警而謂神,不知此天地萬物皆自希夷虛寂中來,是不神而所以神也。
锺離曰:神者,妙而無方,陰陽不測之謂也。
但知萬物從陰陽而生長,殊不知陰陽自不神而生焉。
不神者,至道也。
虛寂者,無為也。
故曰不神。
此不神之中能生陰
身如家國,心比父君。
君正則天下普安,心靜則萬神皆裕。
一身之中,靈備萬物,精炁血脈,髒腑魂魄,皮膚毛發,比同兆民。
君主無事則民庶均安,知足忘貪,則是名真富。
故《道德經》雲:知足者富。
又雲: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又曰: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又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事而民自富。
此乃安民富國之法旨也。
張子房頌曰;高上玄都号玉京,壺中天地寶無垠。
逍然知足為天富,政治民淳國泰甯。
施真人《玉堂春》雲:阆苑蓬瀛,華胥諸妙境,玉堂金馬寶城,華郡兆庶安甯。
達此玄風祇在身。
身比邦家心如君。
父敬心正無邪。
精神安靜,知足忘貪,斯名真富盛,可謂壺中别有春。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赤松子曰:天之生殺,皆合道機,非妄動也。
蓋天地之專精為陰陽,陰陽襲精為四時,之散精為萬物。
天有五行之炁,随時應令,逐序遷移。
春夏以陽和之炁生養萬物,秋冬以陰寒之炁肅殺萬物,此皆自然之理、至公之道。
故雲: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劉海蟾曰:與萬物之生成,盜萬物以衰謝,萬物與人之服禦,盜人以驕淫;人與萬物之工器,盜萬物以毀敗。
許真人曰:萬物盜天地而生成,不知天地反盜萬物而衰老;人盜萬物以資财而充富貴,不知萬物反盜人以勞役而緻禍患。
葛真人曰:有盜不可非道而盜也。
上文三義,更相為盜,自然之理。
人能窮理悟真,合道而盜,順其宜而宜,乖其理則兇。
是以三盜各得其宜,三才悉安其任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
動其機,萬化安。
施真人曰:故曰者,相續之義。
先明天地生殺之理,次知三盜合道之機,三盜悉合其宜,三才各安其任,然後食時骸理,動機化安也。
曹道沖曰:凡理性命必先飲食,五谷、五果、五味、皆須調候得所,量體而進,熟則益人,生則傷髒,此乃食之理。
故使飲食不失其時,滋味不乖其節,隻令中道不可越常,如此,則百骸俱理,五髒安和,無諸疾病,壽數永長。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也。
張子房曰:凡物色惡者,非炁之正;臭惡者,非炁之和;烹饪失節者,非水火之既濟;不時而成者,非生炁之具全。
聖人於此四者,特有不食之戒,是以《内經》言: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謂知道。
故君子飲天和以潤神,食地德以滋形也。
崔明公曰:《道經》雲: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
此者食時之深旨也。
食其時,百骸理,人道之用也。
動其機,萬化安,天道之體也。
張子房頌曰:三盜相因遞代偷,食時骸理炁和流。
金砂五内如風雨,不礙皇家作貴侯。
锺離真人《滿路花》雲:人人皆有道,迷者不知源。
天生天殺理,妙中玄樞星鬥,晷運逐時遷。
澄心忘愛欲,順序調神,慧通覺性靈圓。
既三才三盜宜安,富國豈為難。
食時骸固理煉丹田。
無妨市井,不礙作朝官。
綿綿胎息,炁養嬰兄,任從烏兔往然。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
崔明公曰:專用聰明則事不成,專用晦昧則事皆悖。
一明一晦,是謂陰陽。
一陰一陽,道之理也。
呂真人曰:衆人以聲色威顯為神,聖人以杳杳虛寂為道。
道者,神也。
人但遇雷電之威、風雨之猛,心生畏警而謂神,不知此天地萬物皆自希夷虛寂中來,是不神而所以神也。
锺離曰:神者,妙而無方,陰陽不測之謂也。
但知萬物從陰陽而生長,殊不知陰陽自不神而生焉。
不神者,至道也。
虛寂者,無為也。
故曰不神。
此不神之中能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