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謂天爵。
先修天爵以積其行,次體天道以累其功。
功之至妙,無若抱一也。
子房曰:經言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而不曰人心天也者,蓋明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也。
許真人頌曰:皇天本性化生人,天性人心一體靈。
善行果圓功滿足,南宮标列是仙名。
葛仙翁《西江月》雲:大道無形無相,生天生地生人。
人心天性體同靈,恬淡無為真本。
上士體天行道,道成豈懼朝昏。
善功圓滿吉祥臻,七祖超騰妙境。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子房曰:天道生殺者,皆合其機,非妄動也。
殺謂以陽随陰,機謂适時而變。
如春分之時,四陽發生,二陰衰弱,即天道宣行号令,雷乃發聲,聲震徹重泉,驚蘇萬物,使一切龍蛇墊藏之類,皆起於陸,此則天發殺機也。
愚人不知天道,恣發狂機,貪利幹名,傾人害物,則天道報應,災殃禍亂及於身,是謂天地反覆也。
劉海蟾曰:自天性,人也,至以定人也,道之常也;自天發殺機,至天地反覆,道之變也。
常者所以守剛柔而立;變者所以運陰陽而适時也。
施真人頌曰;雷聲兢就動天威,驚墊龍蛇萬物齊。
此是玄機真造化,能明此道合希夷。
許真人頌曰:人發狂機禍立生,傾危都為虐生靈。
悲思喪國亡家者,金谷章華尚未醒。
呂真人《臨江仙》雲:晷運推移從複,卦四陽令屆春分。
天威鼓物以雷霆。
龍蛇皆起陸,藏墊盡蘇驚。
下士豈知天道意,狂謀利祿營營。
坑人損物害生靈。
餘殃不可追,颠覆自危傾。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許真人曰:天得一以清,人得一以生。
天人用機,造化無異。
故曰:天人合發,即合道機。
與天相契,則萬種塵緣皆息於心。
故曰:萬變定基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曹道沖曰:大巧莫巧於造化,而莫知所為,豈不似拙?經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老子》曰:大巧若拙。
與此義同。
施真人曰:惟聖人發機,合於天道,自然萬變息於心基。
是以窮理盡性,與道合真。
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無譽無訾,無是無非;一龍一蛇,與時俱化;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行於萬物之上,遊於道德之鄉,故可得而累耶?蓋歸根複命之源也。
故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也。
锺離真人頌曰:天人合發定心基,複命歸根盡性時。
隐迹韬光修道德,伏藏元火守柔雌。
呂真人《望江南》雲:天道密,造化四時行。
或躍在淵當卯月,括囊無咎應秋分。
曆象甚分明。
人體此,合發契天星。
日用卦爻明刻漏,萬緣不染息心神。
功滿赴蓬瀛。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葛仙翁曰:三要者,眼、耳、口也。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故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也。
《五千言》雲: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夫視聽,言人之先也。
故在九竅之中,惟三要焉。
此三者,可以養人,可以害人。
養人者原於靜,害人者域於動故也。
蓋動者人之為,靜者天之質。
人為之謂僞,天質之謂真。
張子房頌曰:九竅邪風觸正神,三關牢閉得全真。
澄心遣欲求玄理,得悟殷懃莫住程。
葛仙黃《漁家傲》雲:妙理玄玄玄複奧,聖人制法垂言教。
體道觀天為照了。
明三要,聞邪勿遣相侵惱。
塞兌關扃修内寶,色聲五味都志了。
視聽言皆合聖道,除機巧,随時動止方知好。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施真人曰:上文說九邪、三要、動靜之宜,切令戒,恐未能窮理盡性,故再舉火木奸國之喻,令殷懃修煉也。
夫性之有情,如木中有火,出於性而賊性,火生於木而害木,惟聖人者,達性命之源,明天人之道,外能煉形,内能修性。
煉形所以音精,修性所以養神,故道之真足以治身緒餘,足以治國家土直,足以治天下。
是以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裕;修之天下,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普。
自中以及外,自近以及遠,修是玄風,無所不至矣。
故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者也。
曹真人頌曰:木為真性火為情,欲火炎時礙性真。
惟有聖人修煉得,國無颠險木無焚。
許真人頌曰:軒黃成道日,說破度迷津。
國木如真性,奸火喻邪情。
情亡奸火滅,性慧欲情薨。
君心修煉正,身安國泰甯。
葛仙翁《滿庭芳》:心動神疲,情澄性适,妙門開啟玄關。
火生於木,災發慎瓒研。
水蓄冰而礙水,田存棘、也妨田玄。
元教閑,邪正幻安,樂自逍然觀。
天明,五蘊知之修煉去,世何難遣。
群魔消盡,複本還源,補兌成乾。
事畢妙、因果周圓。
尋真悟,三千行滿丹就去超凡。
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上竟
先修天爵以積其行,次體天道以累其功。
功之至妙,無若抱一也。
子房曰:經言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而不曰人心天也者,蓋明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也。
許真人頌曰:皇天本性化生人,天性人心一體靈。
善行果圓功滿足,南宮标列是仙名。
葛仙翁《西江月》雲:大道無形無相,生天生地生人。
人心天性體同靈,恬淡無為真本。
上士體天行道,道成豈懼朝昏。
善功圓滿吉祥臻,七祖超騰妙境。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子房曰:天道生殺者,皆合其機,非妄動也。
殺謂以陽随陰,機謂适時而變。
如春分之時,四陽發生,二陰衰弱,即天道宣行号令,雷乃發聲,聲震徹重泉,驚蘇萬物,使一切龍蛇墊藏之類,皆起於陸,此則天發殺機也。
愚人不知天道,恣發狂機,貪利幹名,傾人害物,則天道報應,災殃禍亂及於身,是謂天地反覆也。
劉海蟾曰:自天性,人也,至以定人也,道之常也;自天發殺機,至天地反覆,道之變也。
常者所以守剛柔而立;變者所以運陰陽而适時也。
施真人頌曰;雷聲兢就動天威,驚墊龍蛇萬物齊。
此是玄機真造化,能明此道合希夷。
許真人頌曰:人發狂機禍立生,傾危都為虐生靈。
悲思喪國亡家者,金谷章華尚未醒。
呂真人《臨江仙》雲:晷運推移從複,卦四陽令屆春分。
天威鼓物以雷霆。
龍蛇皆起陸,藏墊盡蘇驚。
下士豈知天道意,狂謀利祿營營。
坑人損物害生靈。
餘殃不可追,颠覆自危傾。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許真人曰:天得一以清,人得一以生。
天人用機,造化無異。
故曰:天人合發,即合道機。
與天相契,則萬種塵緣皆息於心。
故曰:萬變定基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曹道沖曰:大巧莫巧於造化,而莫知所為,豈不似拙?經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老子》曰:大巧若拙。
與此義同。
施真人曰:惟聖人發機,合於天道,自然萬變息於心基。
是以窮理盡性,與道合真。
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無譽無訾,無是無非;一龍一蛇,與時俱化;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行於萬物之上,遊於道德之鄉,故可得而累耶?蓋歸根複命之源也。
故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也。
锺離真人頌曰:天人合發定心基,複命歸根盡性時。
隐迹韬光修道德,伏藏元火守柔雌。
呂真人《望江南》雲:天道密,造化四時行。
或躍在淵當卯月,括囊無咎應秋分。
曆象甚分明。
人體此,合發契天星。
日用卦爻明刻漏,萬緣不染息心神。
功滿赴蓬瀛。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葛仙翁曰:三要者,眼、耳、口也。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故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也。
《五千言》雲: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夫視聽,言人之先也。
故在九竅之中,惟三要焉。
此三者,可以養人,可以害人。
養人者原於靜,害人者域於動故也。
蓋動者人之為,靜者天之質。
人為之謂僞,天質之謂真。
張子房頌曰:九竅邪風觸正神,三關牢閉得全真。
澄心遣欲求玄理,得悟殷懃莫住程。
葛仙黃《漁家傲》雲:妙理玄玄玄複奧,聖人制法垂言教。
體道觀天為照了。
明三要,聞邪勿遣相侵惱。
塞兌關扃修内寶,色聲五味都志了。
視聽言皆合聖道,除機巧,随時動止方知好。
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奸生於國,時動必潰。
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施真人曰:上文說九邪、三要、動靜之宜,切令戒,恐未能窮理盡性,故再舉火木奸國之喻,令殷懃修煉也。
夫性之有情,如木中有火,出於性而賊性,火生於木而害木,惟聖人者,達性命之源,明天人之道,外能煉形,内能修性。
煉形所以音精,修性所以養神,故道之真足以治身緒餘,足以治國家土直,足以治天下。
是以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裕;修之天下,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普。
自中以及外,自近以及遠,修是玄風,無所不至矣。
故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者也。
曹真人頌曰:木為真性火為情,欲火炎時礙性真。
惟有聖人修煉得,國無颠險木無焚。
許真人頌曰:軒黃成道日,說破度迷津。
國木如真性,奸火喻邪情。
情亡奸火滅,性慧欲情薨。
君心修煉正,身安國泰甯。
葛仙翁《滿庭芳》:心動神疲,情澄性适,妙門開啟玄關。
火生於木,災發慎瓒研。
水蓄冰而礙水,田存棘、也妨田玄。
元教閑,邪正幻安,樂自逍然觀。
天明,五蘊知之修煉去,世何難遣。
群魔消盡,複本還源,補兌成乾。
事畢妙、因果周圓。
尋真悟,三千行滿丹就去超凡。
黃帝陰符經集解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