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寶命,元始上帝敕。
密誦一過,布十方炁,叩齒九通,次存玄元太上道君在虛空中,侍衛真靈俨然。
發爐咒 無上玄元太上道君, 太清文。
太清金阙後聖玄元上道君。
玄師曰:凡啟奏太清,即告五靈玄老君,召出身神。
若關啟上清,即告真元教主太上老君。
若啟奏元始天尊,即告太上道君。
召出 臣某 身中三五功曹、 玉清文。
三天功曹、三天自然更生功曹、傳言功曹、飛香功曹、奏事功曹、玄妙功曹、五帝功曹、五帝自然更生功曹、傳言功曹、飛香功曹、奏事功曹、玄妙功曹。
玄師曰:三五功曹有二端神化,各司靈局,有三元五德之神,乃太清洞神之所隸也。
此三天五帝功曹,亦非胎化有形之類,皆三五自然真炁之所化也。
此天真道炁,召錄身中三田五髒正炁而成靈神,用功曹有所執之曹局,故日功曹。
功曹弁冠之帻皂纨單,衣绛衣、佩劍執簿。
左右官使者、 卯文、酉文、玉清文。
陰陽通達之神,五官舉意之先也。
使者弁冠之情,绛章單衣,皂衣色服,佩符執仗。
侍香金童、 玉清文。
陽初清潔之炁。
傳言玉女、 玉清文。
陰本淨謹之靈。
傳言侍香,奏意達誠,皆四品之元真也。
金童玉女,玉貌瓊顔,寶钗雲髻,青服大袖,仙帶裙履。
五帝直符、 玉清文。
東方青帝直符、南方赤帝直符、西方白帝直符、北方黑帝直符、中央黃帝直符,各三十二人。
亦是五方真炁符,合道德之炁所化也。
五帝直符,善惡二容,曲腳幞頭,錦袍束衣,束帶綠靴,懸劍執垛,各随方服色。
直日香官, 玉清文。
是直六十甲子之日三皇子孫也。
日有三十二人,以直芳香之炁,散穢召真,是效職男女本生六甲之炁所化也。
直日香官,如左右官使者狀。
各三十二人, 自玉清文移至醜寅卯辰巳文,剔出再歸玉文,至幾前放。
玄師日:凡諸百靈,非止三十二人,但召奏止以四方天數。
三十二人,是一天有三五功曹各一人,左右官使者各一人,侍香金童傳言玉女各一人,五帝直符各一人,直日香官一人。
每一天計一十二人,三十二天統有三百八十四人。
其諸一人,惟功曹是二人,乃三天五帝各一人。
功曹上應一千二百官君,下合三萬六千神炁。
一雲:皆身中之神,唯直日香官乃三十二天各一官,下來監察而複上奏。
關啟所言, 啟白所祈之事,心中欲言也。
貴在簡當,至誠默奏。
今日吉慶, 三元八節、五臘十直三會之日,名曰良日。
若天赦甲子、庚申,與節會元臘同日,名日吉日。
長齋清堂, 玄師曰:非正月、七月、十月長齋, 不得言長齊,止言今某日吉慶,齋戒清堂。
行修至經, 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見行事則言修行至經,自非此人即不言。
無量度人。
若謂十方幽冥,乃可言無量度人,常時即言為某事誦經。
臣及甲乙, 某人之理也。
受法箓則稱法位,未受法箓則稱奉道弟子臣某,今某日吉慶,齊戒清堂,為某事誦經。
若為他人,則言臣某為某人某事誦經,奏述誦經之意旨。
轉經受生, 轉經者,十轉回靈之義。
願所啟上徹,徑禦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幾前。
放訣。
薛幽栖注:元始上帝即非元始天尊也。
夫上帝高尊亦位齊元始,故得稱焉。
是知元始之号,非一尊之稱。
發爐畢,次存三十二天之炁如玉霞之輝,灌注頂中。
密咒曰: 貪羅郁羅,無須流陀。
太沖太極,陰陽抱和。
出有入無,鬼神莫測。
出死入生,變化自然。
元始混炁,玄中之玄。
上幹有頂,下洞太淵。
誦之一遍,沈痾自痊。
煉魂育魄,真陽自全。
齋戒禮誦,萬過飛仙。
無上密咒,萬神綿綿。
心中心咒,重複宣傳。
貪羅洞盟,與道合真。
玉清上極,梵炁氤氲。
分靈布炁,降注臣身。
形神俱妙,變化飛升。
一如令格,統攝萬靈。
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
引炁三十二過。
《存思口訣》:收三十二天之炁入兆身中,想身如元始,方始轉經,攝行元始事也。
依前式,自皇曾天為始,次第依色取炁,以鼻吸引入口而咽之。
東八天 黃綠青赤蒼黑碧紫之炁,歸肝膽筋脈之間。
其精化生無英公子。
紫衣蓮華冠,住於肝中。
南八天 白黃綠青赤蒼黑碧色之炁,歸心包絡血脈之間。
其精化生司命君。
元始狀芙蓉冠,住於心中。
西八天 紫白黃綠青赤蒼黑色之炁,歸肺髒皮膚之間。
其精化生白元尊神。
素衣蓮華冠,住於肺中。
北八天 碧紫白黃綠青赤蒼色之炁,歸腎髒骨節之間。
其精化生桃孩君。
紫衣蓮華冠,住於腎中。
玄師曰:靈寶正炁即三十二天正真道炁,若不探納此炁,内修無功成之基,外施無感應之驗。
空屍行上道,下鬼誦靈章,徒爾施為。
并先叩齒九通,自天門入元綱流演圖,至宿分步之,存各天本色之炁,布於兆口中,東八天步鬥、牛、女、虛、危、室、壁之罡,南八天步角、亢、氐、房、心、尾、箕之罡,西八天步井、鬼、柳、星、張、翼、轸之罡,北八天步奎、婁、胃、昴、畢、紫、參之罡。
四維梵天不屬正宿中鬥罡,依色取各天之炁,立待感通。
詳載大法,茲舉其略。
東向誦經。
誦經之格,初一遍從道君前序,道言昔於始青天中誦起,至此存思,卻誦後經本章。
第二遍即從元始洞玄靈寶本章誦去,每令一存思,周得十遍,每至第十遍,卻當從前序誦一遍,而複祝想也。
誦此經,當周十遍者,以遵十回度人之義也。
自道言昔於始青,至東向誦經,乃太上玉晨大道君前序。
太上洞玄靈寶元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之一竟
密誦一過,布十方炁,叩齒九通,次存玄元太上道君在虛空中,侍衛真靈俨然。
發爐咒 無上玄元太上道君, 太清文。
太清金阙後聖玄元上道君。
玄師曰:凡啟奏太清,即告五靈玄老君,召出身神。
若關啟上清,即告真元教主太上老君。
若啟奏元始天尊,即告太上道君。
召出 臣某 身中三五功曹、 玉清文。
三天功曹、三天自然更生功曹、傳言功曹、飛香功曹、奏事功曹、玄妙功曹、五帝功曹、五帝自然更生功曹、傳言功曹、飛香功曹、奏事功曹、玄妙功曹。
玄師曰:三五功曹有二端神化,各司靈局,有三元五德之神,乃太清洞神之所隸也。
此三天五帝功曹,亦非胎化有形之類,皆三五自然真炁之所化也。
此天真道炁,召錄身中三田五髒正炁而成靈神,用功曹有所執之曹局,故日功曹。
功曹弁冠之帻皂纨單,衣绛衣、佩劍執簿。
左右官使者、 卯文、酉文、玉清文。
陰陽通達之神,五官舉意之先也。
使者弁冠之情,绛章單衣,皂衣色服,佩符執仗。
侍香金童、 玉清文。
陽初清潔之炁。
傳言玉女、 玉清文。
陰本淨謹之靈。
傳言侍香,奏意達誠,皆四品之元真也。
金童玉女,玉貌瓊顔,寶钗雲髻,青服大袖,仙帶裙履。
五帝直符、 玉清文。
東方青帝直符、南方赤帝直符、西方白帝直符、北方黑帝直符、中央黃帝直符,各三十二人。
亦是五方真炁符,合道德之炁所化也。
五帝直符,善惡二容,曲腳幞頭,錦袍束衣,束帶綠靴,懸劍執垛,各随方服色。
直日香官, 玉清文。
是直六十甲子之日三皇子孫也。
日有三十二人,以直芳香之炁,散穢召真,是效職男女本生六甲之炁所化也。
直日香官,如左右官使者狀。
各三十二人, 自玉清文移至醜寅卯辰巳文,剔出再歸玉文,至幾前放。
玄師日:凡諸百靈,非止三十二人,但召奏止以四方天數。
三十二人,是一天有三五功曹各一人,左右官使者各一人,侍香金童傳言玉女各一人,五帝直符各一人,直日香官一人。
每一天計一十二人,三十二天統有三百八十四人。
其諸一人,惟功曹是二人,乃三天五帝各一人。
功曹上應一千二百官君,下合三萬六千神炁。
一雲:皆身中之神,唯直日香官乃三十二天各一官,下來監察而複上奏。
關啟所言, 啟白所祈之事,心中欲言也。
貴在簡當,至誠默奏。
今日吉慶, 三元八節、五臘十直三會之日,名曰良日。
若天赦甲子、庚申,與節會元臘同日,名日吉日。
長齋清堂, 玄師曰:非正月、七月、十月長齋, 不得言長齊,止言今某日吉慶,齋戒清堂。
行修至經, 若知三洞中盟之道,見行事則言修行至經,自非此人即不言。
無量度人。
若謂十方幽冥,乃可言無量度人,常時即言為某事誦經。
臣及甲乙, 某人之理也。
受法箓則稱法位,未受法箓則稱奉道弟子臣某,今某日吉慶,齊戒清堂,為某事誦經。
若為他人,則言臣某為某人某事誦經,奏述誦經之意旨。
轉經受生, 轉經者,十轉回靈之義。
願所啟上徹,徑禦無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幾前。
放訣。
薛幽栖注:元始上帝即非元始天尊也。
夫上帝高尊亦位齊元始,故得稱焉。
是知元始之号,非一尊之稱。
發爐畢,次存三十二天之炁如玉霞之輝,灌注頂中。
密咒曰: 貪羅郁羅,無須流陀。
太沖太極,陰陽抱和。
出有入無,鬼神莫測。
出死入生,變化自然。
元始混炁,玄中之玄。
上幹有頂,下洞太淵。
誦之一遍,沈痾自痊。
煉魂育魄,真陽自全。
齋戒禮誦,萬過飛仙。
無上密咒,萬神綿綿。
心中心咒,重複宣傳。
貪羅洞盟,與道合真。
玉清上極,梵炁氤氲。
分靈布炁,降注臣身。
形神俱妙,變化飛升。
一如令格,統攝萬靈。
急急如元始上帝律令。
引炁三十二過。
《存思口訣》:收三十二天之炁入兆身中,想身如元始,方始轉經,攝行元始事也。
依前式,自皇曾天為始,次第依色取炁,以鼻吸引入口而咽之。
東八天 黃綠青赤蒼黑碧紫之炁,歸肝膽筋脈之間。
其精化生無英公子。
紫衣蓮華冠,住於肝中。
南八天 白黃綠青赤蒼黑碧色之炁,歸心包絡血脈之間。
其精化生司命君。
元始狀芙蓉冠,住於心中。
西八天 紫白黃綠青赤蒼黑色之炁,歸肺髒皮膚之間。
其精化生白元尊神。
素衣蓮華冠,住於肺中。
北八天 碧紫白黃綠青赤蒼色之炁,歸腎髒骨節之間。
其精化生桃孩君。
紫衣蓮華冠,住於腎中。
玄師曰:靈寶正炁即三十二天正真道炁,若不探納此炁,内修無功成之基,外施無感應之驗。
空屍行上道,下鬼誦靈章,徒爾施為。
并先叩齒九通,自天門入元綱流演圖,至宿分步之,存各天本色之炁,布於兆口中,東八天步鬥、牛、女、虛、危、室、壁之罡,南八天步角、亢、氐、房、心、尾、箕之罡,西八天步井、鬼、柳、星、張、翼、轸之罡,北八天步奎、婁、胃、昴、畢、紫、參之罡。
四維梵天不屬正宿中鬥罡,依色取各天之炁,立待感通。
詳載大法,茲舉其略。
東向誦經。
誦經之格,初一遍從道君前序,道言昔於始青天中誦起,至此存思,卻誦後經本章。
第二遍即從元始洞玄靈寶本章誦去,每令一存思,周得十遍,每至第十遍,卻當從前序誦一遍,而複祝想也。
誦此經,當周十遍者,以遵十回度人之義也。
自道言昔於始青,至東向誦經,乃太上玉晨大道君前序。
太上洞玄靈寶元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之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