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

關燈
一者未出未生名之為無,如樹藏芽未造木種。

    二者已滅已絕名之為無,如一切物等破壞磨滅。

    三者失對無四,不可獨有,名之為無,如失假偶。

    四者如不有物,畢竟空無,如龜毛兔角。

    四有:一者已生已出名之為有,如子孫萬物等是有。

    二者植諸果實,存種生苗,如子實相續是有。

    三者如經中六句三等義,二并俱有,示不可無。

    四者如虛凝,常道清淨,湛然一相,無為是有,真慧得知過去未來見在,若聖若凡,若因若果,天地劫數,成壞淨穢,了了悉知,謂之慧得。

     三自然:前已有不同。

    一體自然,虛凝真常是。

    二應自然,和氣升降是。

    三受自然,青黃赤白黑是。

     二十八宿:東方角亢氏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轸,西方奎婁胃 昴畢觜參,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

     五星:東方歲星,南方熒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鎮星。

     六齋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

    上三天令天帝太一日月星宿,三官考召司察天下罪過,以上白三天考召之,若能修此歲中六齋之法,令除十苦八難,得免厄伐,拜谒太上,三屍去可得長生不老。

    天師教諸男女官為道,當修月中,十直月一日,北鬥下八日,北鬥司命殺鬼下十四日,太一使者下十五日,天帝下十八日,天一下二十三日,太一八神使者下二十四日,北辰下二十八日,下太一下二十九日,中太一下月三十日,上太一自下十五日。

    天帝下者,日月星宿其中,諸官森然,俱下三十日。

    上太一自下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璇玑玉衡,七星北鬥,司命司錄,司殺司罰,大聖尊神,妙行真人,天帝真王其中,諸天及鬼神,森然俱下。

    當此之日,天神地祇莫不傾悚周行天下,伺人善惡。

    其日若有執心精進,不違經教,弘宣道法,益人壽算,度錄左契,文免患難,名上三天,克名玉錄,拜為真人。

    八節日仙官會:已前有不同。

    立春日,太極真人會諸仙真,刻玉簡,記仙名。

    春分日,太素真人會諸仙官,於昆侖瑤台校定真經。

    立夏日,五帝會諸神仙於紫微宮,見四真人,論求道者之功罪。

    夏至之日,天上三官會於司何侯,校定萬人罪福,增年減算。

    立秋之日,五嶽真人會谒黃老君於黃房雲庭之山,集仙官,定神圖靈藥。

    秋分之日,上皇太帝君登上清,集衆真萬仙會于寥陽之殿,共議定天下萬人罪福,記學道求仙之懃懈,疏犯過日月修行善惡刑罰之科,根源修例,副之司命,書于黃箓。

    立冬之日,陽台真人會諸仙人,定新得道,始入名仙錄。

    冬至之日,衆仙詣方諸東海青童君,刻定衆仙籍,金書内字,甲子日支幹端數,六旬歸宗,天人合紀,四時加慶。

    庚申之日,金威肅殺,岱府秉刑,魄精紏過,屍鬼奏惡,生由此源,應當檢遏邪津,開顯正道。

    月建之日,陰陽改度,百神受事,建德惟新,并解除先譴,進修後善。

    月晦之日,陰精毀損,躔次數周,幽府搜簡,司官定律。

    月望之日,圓魄充滿,陽光合映,照拂冥愆,散蕩幽咎,察往照來,機動必接。

    甲寅日,并是魂魄躁競之辰。

    十直之日,諸天上帝,妙行真人,并詣玄都玉京,朝谒虛皇大道君,簡校人鬼生死罪錄,善惡殊分。

     五物:亦謂五行,一血,天水二骨天木三肉,天土四齒,天金五氣。

    天火 五盟:謂五教,不笃結約而盟之。

     七詛:謂違於仁義禮智信,引道天神地祇人鬼日月星血盟。

     三壽:一上品百二十,二中品百歲,三下品八十歲。

     三命:一曰罰命,行不善天所亡。

    謂慢易天地,輕侮神靈,伐於山川,傷殘賢良,天府所亡。

    二曰疾命,邪欲多病所生。

    謂飲食無量,房内無度,衆邪所疾,天數不遂也。

    三曰度命,衆命之數,紀物之終。

    謂人禀於神,神留於精,精盡老朽殂落。

     六入:聲入耳,色入眼,香入鼻,物入身,味入舌,事入心。

    外來謂入。

     六情:前已有不同。

    一耳聽宮商角征羽,二眼視青黃赤白黑,三鼻知躁燋香臭腥腐,四身知寒溫剛柔滑,五舌知酸苦甘辛醎,六心知善惡喜怒哀樂。

    外來曰塵,内動曰情。

     六度:一能進勤,二能守雌,三能施終,四能忍辱,五能戒信,六能棄酒色。

     八行:一能受非不自申,二能讓德於人,三能不欲人之欲,四能容無理不訴,五能無遠道身藏幽處,六能不自違心,七能不負經戒,八能不代口所誦。

     四德:一志向定矣,二秉操堅矣,三勤心至矣,四守情笃矣。

     五毒:一水漂溺之苦,二火焚灼之苦,三五賊五兵之苦,四病狂厲之苦,五害玃搏齒蹋觸螫之毒。

     九府:天官中府左府右府,地府#1中府左府右府,水官中府左府中府。

     三寶:亦謂三尊,道寶,經寶,真人寶。

     三奇:一《大洞真經》,二《雌一五老經》,三《太丹隐書經》。

     仙府九宮:一曰太清,二太極,三太微,四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