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辯,言利無有遺滞。
四施:一救貧病,二立觀宇,三造經法,四建齋講。
四等:以前己有,某一唯慈,某二唯愛,某三唯善,某四唯忍。
五老:一白元,二無英,三桃君,四司命,五太一。
主符籍 五通:眼通,耳通,鼻通,舌通,心通。
五持戒:一行仁,慈愛不殺,拯生度死,目能久視,目通肝,肝藏魂,肝魂相安。
東方木二行義,賞善罰惡,不盜,耳了玄音,耳通肺,肺藏魄,肺魄相洽。
西方金三行禮,敬老慈少,不淫,口盈法露,心神相和。
南方火四行智,化愚學聖,斷酒損欲,腎精相合。
北方水五行信,守中不壞疑,始終無忘,脾志相成。
中央土,出《老子經戒》。
五難:一貧窮布施難,二豪貴學道難,三制命不死難,四得見洞經難,五生遇聖道難。
五逆:一怨天地,二穢辱日月星辰,三呵風罵雨,四為臣不忠,五為子不孝順。
五道: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獄道,四餓鬼道,五畜生道。
五魔: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
五帝:一青帝靈威仰,二赤帝赤熛弩,三黃帝含樞紐,四白帝曜魄寶,五黑帝隐候局。
五食:中食,過中不味;蔬食,唯菜而已;粗食,麥苣蕂;藥食,服食衆藥;氣食,服氣咽液。
五濁:一見濁,邪見。
二劫濁,日月短促。
三衆生濁,精神不明。
四煩 惱濁,嗔恚鬥诤。
五命濁,短壽。
五行:一血,屬水。
二骨,屬木。
三肉,屬土。
四齒爪,屬金。
五氣暖,屬火。
五蔭:一色蔭,眼見一切色。
二受蔭,以覺是非。
三想蔭,心思惟之。
四行蔭,心随想行事。
五識蔭,心知生滅,識想鑒記。
五真:一天師張道陵,二徐來勒,三真定光,四郁羅翹,五光妙音。
斷五根:滅餐不思滋味,滅香不思芳美,滅衣勿貪細滑,滅色目不看玄黃,滅聲耳不聽絲竹。
五欲:一眼欲五色,二耳欲五聲,三鼻欲五氣,四舌欲五味,五身欲五觸。
六覺:眼覺色,耳覺聲,鼻覺香,身覺觸,舌覺味,心覺想,心一切覺。
六通:一目通,能徹視洞達,坐見十方天上地下,無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物,幽顯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視掌中。
二耳通,能洞聽天上天下,四面八方,一切音聲,無不悉聞,人天禽獸,蝖飛蠢動,一切衆聲聞悉,曉了分明。
三鼻通,曉百和寶香,分辨氣數,濃薄差失,纖毫必記,四方上下,異域絕境,香臭之氣,聞如面前。
四舌通,萬品衆物,合為一食,經舌悉知種類,分别其味。
五身通,能飛行上下,履火涉水,經山觸石,無所懾礙,分形散體,千變萬化形,長充於八極,短入於毫微。
六心通,回一切法,皆悉空淨。
六行:孝、慈、愛、貞、忠、謙。
六空:道至空,随事空,非不空,非是空,非非空,非非不空。
六洞:天為洞視,地為洞聽,東為洞空,西為洞虛,南為洞清,北為洞微。
六善:三明,四達,五定,六通,三十二相,八十一好。
知青赤。
三肺,主知角征。
四腎,主知膻焦香腥朽。
五脾,主知酸苦。
六膽,主知柔弱,操總知滑、剛強、溫潤。
亦為六塵。
六家:一甲寅,木神主骸骨。
二甲辰,風神主氣息。
三甲午,火神主溫暖。
四甲申,金神主牙齒。
五甲戌,土神主肌肉。
六甲子,水神主血液。
六天:一赤虛天,二玄都天,三清浩天,四泰玄都天,五泰蒼天,六泰清天。
七魄:一名屍狗,二名伏矢,三名雀陰,四名吞賤,五名非毒,六名除穢,七名臭拂。
七部經:正一部三卷,太平部四卷,太清部三十六卷,洞玄部五十一卷,洞真部一百五十一卷,太玄部一百三十五卷,洞神部。
七覺:北鬥七星是也。
七曜:日,月,東大明,南熒惑,西太白,北辰,中央鎮星。
八難:一生得免三惡道為人難。
二得為人,去女為男難。
三既得為男,六根具足難。
四六根既具足,得生中國難。
五生中國,遇值有道國君難。
六值有道師尊難。
七善心既發,尋得道長生難。
八既信道德,值三光齊朗,三寶不絕難。
八節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日各有直官。
陽九之厄,百六之會:四千五百歲為一元,一元之中九厄,陽五陰四。
陽為火旱,陰為水澇。
太極九名亦名仙府九宮,一太清,二太極,三太微,四紫房,五玄台,六帝堂,七天府,八皇宮,九天原。
其域同一。
四等因:一者因善知識而得悟理,二者因至心聽而得悟理,三者因念念思惟而得悟理,四者因如法修行而得悟理。
四威儀:一行,二住,三坐,四卧。
念念不滅,是四功德。
四無:
四施:一救貧病,二立觀宇,三造經法,四建齋講。
四等:以前己有,某一唯慈,某二唯愛,某三唯善,某四唯忍。
五老:一白元,二無英,三桃君,四司命,五太一。
主符籍 五通:眼通,耳通,鼻通,舌通,心通。
五持戒:一行仁,慈愛不殺,拯生度死,目能久視,目通肝,肝藏魂,肝魂相安。
東方木二行義,賞善罰惡,不盜,耳了玄音,耳通肺,肺藏魄,肺魄相洽。
西方金三行禮,敬老慈少,不淫,口盈法露,心神相和。
南方火四行智,化愚學聖,斷酒損欲,腎精相合。
北方水五行信,守中不壞疑,始終無忘,脾志相成。
中央土,出《老子經戒》。
五難:一貧窮布施難,二豪貴學道難,三制命不死難,四得見洞經難,五生遇聖道難。
五逆:一怨天地,二穢辱日月星辰,三呵風罵雨,四為臣不忠,五為子不孝順。
五道:一天道,二人道,三地獄道,四餓鬼道,五畜生道。
五魔: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
五帝:一青帝靈威仰,二赤帝赤熛弩,三黃帝含樞紐,四白帝曜魄寶,五黑帝隐候局。
五食:中食,過中不味;蔬食,唯菜而已;粗食,麥苣蕂;藥食,服食衆藥;氣食,服氣咽液。
五濁:一見濁,邪見。
二劫濁,日月短促。
三衆生濁,精神不明。
四煩 惱濁,嗔恚鬥诤。
五命濁,短壽。
五行:一血,屬水。
二骨,屬木。
三肉,屬土。
四齒爪,屬金。
五氣暖,屬火。
五蔭:一色蔭,眼見一切色。
二受蔭,以覺是非。
三想蔭,心思惟之。
四行蔭,心随想行事。
五識蔭,心知生滅,識想鑒記。
五真:一天師張道陵,二徐來勒,三真定光,四郁羅翹,五光妙音。
斷五根:滅餐不思滋味,滅香不思芳美,滅衣勿貪細滑,滅色目不看玄黃,滅聲耳不聽絲竹。
五欲:一眼欲五色,二耳欲五聲,三鼻欲五氣,四舌欲五味,五身欲五觸。
六覺:眼覺色,耳覺聲,鼻覺香,身覺觸,舌覺味,心覺想,心一切覺。
六通:一目通,能徹視洞達,坐見十方天上地下,無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物,幽顯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視掌中。
二耳通,能洞聽天上天下,四面八方,一切音聲,無不悉聞,人天禽獸,蝖飛蠢動,一切衆聲聞悉,曉了分明。
三鼻通,曉百和寶香,分辨氣數,濃薄差失,纖毫必記,四方上下,異域絕境,香臭之氣,聞如面前。
四舌通,萬品衆物,合為一食,經舌悉知種類,分别其味。
五身通,能飛行上下,履火涉水,經山觸石,無所懾礙,分形散體,千變萬化形,長充於八極,短入於毫微。
六心通,回一切法,皆悉空淨。
六行:孝、慈、愛、貞、忠、謙。
六空:道至空,随事空,非不空,非是空,非非空,非非不空。
六洞:天為洞視,地為洞聽,東為洞空,西為洞虛,南為洞清,北為洞微。
六善:三明,四達,五定,六通,三十二相,八十一好。
知青赤。
三肺,主知角征。
四腎,主知膻焦香腥朽。
五脾,主知酸苦。
六膽,主知柔弱,操總知滑、剛強、溫潤。
亦為六塵。
六家:一甲寅,木神主骸骨。
二甲辰,風神主氣息。
三甲午,火神主溫暖。
四甲申,金神主牙齒。
五甲戌,土神主肌肉。
六甲子,水神主血液。
六天:一赤虛天,二玄都天,三清浩天,四泰玄都天,五泰蒼天,六泰清天。
七魄:一名屍狗,二名伏矢,三名雀陰,四名吞賤,五名非毒,六名除穢,七名臭拂。
七部經:正一部三卷,太平部四卷,太清部三十六卷,洞玄部五十一卷,洞真部一百五十一卷,太玄部一百三十五卷,洞神部。
七覺:北鬥七星是也。
七曜:日,月,東大明,南熒惑,西太白,北辰,中央鎮星。
八難:一生得免三惡道為人難。
二得為人,去女為男難。
三既得為男,六根具足難。
四六根既具足,得生中國難。
五生中國,遇值有道國君難。
六值有道師尊難。
七善心既發,尋得道長生難。
八既信道德,值三光齊朗,三寶不絕難。
八節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日各有直官。
陽九之厄,百六之會:四千五百歲為一元,一元之中九厄,陽五陰四。
陽為火旱,陰為水澇。
太極九名亦名仙府九宮,一太清,二太極,三太微,四紫房,五玄台,六帝堂,七天府,八皇宮,九天原。
其域同一。
四等因:一者因善知識而得悟理,二者因至心聽而得悟理,三者因念念思惟而得悟理,四者因如法修行而得悟理。
四威儀:一行,二住,三坐,四卧。
念念不滅,是四功德。
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