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上

關燈
三界,一者,欲界有六天,即從《度人經》太黃皇曾天數滿六天。

    是欲界人,壽命萬歲,人在世生不犯身業殺盜之罪,來生即登此天,此天之中無六欲染着,故生此天。

    二者,色界有十八天,即以次取之其中,人壽億萬歲。

    若人一生之中,不犯心業貪嗔之罪,得生此天。

    三者,無色界四天,其中人壽命億劫歲。

    若人一生之中,不惡口兩舌,妄言绮語,當來過往,得居此天。

    其中善男子善女人,功行滿足,堪上四天者,王母迎之,登上四天。

    其三界無上常融天,太釋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賈奕天,此四天名四種人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

    四人天上有三清境:第一太清,第二上清,第三玉清。

    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太清境,大赤天神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号曰洞神部,其中一人為仙主。

    第二上清境,是禹餘天,靈寶君為教主,說十二部經,其經号曰洞玄部,其中一人為真主。

    第三玉清境,清微天,天寶君說十二部經,其經号曰洞真部,其中一人為聖主,所謂仙真聖也。

    大赤天為元氣,其色白;禹餘天為玄氣,其色黃;清微天為始氣,其色蒼。

    即行道登壇之時,無上三天玄元始三氣是也。

     何為名四等?一者唯慈,二者唯愛,三者唯善,四者唯忍。

     何為名六度行?一者勤,二者信,三者雌,四者終,五者谏诤,六者斷酒色。

     何為名六根?一耳根,二眼根,三鼻根,四舌根,五心根,六身根。

    根者,外未有對,内未有應,宜謂之根。

     何為名六塵?眼以貪色為塵,耳以耽聲為塵,鼻以香臭為塵,舌以察味為塵,身以細滑為塵,心以貪觸為塵。

    其六根過度即為六塵。

    濁失其正性,又名六賊。

    由人方便用之。

     何為名四大?一者地大,為人骨肉;二者水大,為人血脈;三者火大,為人溫暖;四者風大,為人冷氣。

     何為名五蔭?一者色蔭,緣眼觀一切色,名色蔭。

    二受蔭,心覺是非苦樂,名受蔭。

    三想蔭,心思惟,名想蔭。

    四行蔭,心随想行,為名行蔭。

    五識蔭,心知生滅,識想鑒記,名識蔭。

     何為名三業?一者身業,有殺盜淫。

    二心業,有貪嗔癡。

    三口業,有惡口兩舌,妄言绮語,名為三業。

    身三、意三、口四,即兼為十惡。

     五苦:其五苦有生死二苦,生有五苦,死有五苦。

    何為名生五苦?按《升玄經》雲一者身為奴婢、憂悲别離。

    二長處愚盲,不見妙道,與師父隔。

    三鳏寡孤獨,有人之形,無人之情。

    四身遭橫事,牢獄纏縛。

    五雖曰長壽,疾病攻身,煩惱終日,是名生五苦。

     何為名死五苦?一者履刀山劍樹,手腳爛斷。

    二入镬湯沸湧之中,骨肉俱爛,生死輪回。

    三身遊餓鬼道中,衣不充形,食不滿腹,吞火食炭。

    四男抱銅柱,女卧鐵床,劍樹沖心,刃鋒刺背。

    五縱得受生,還為六畜,任人鞭打,破領穿蹄。

    是名死五苦。

     何名三塗?塗者,役也。

    一者地獄道,二餓鬼道,三畜生道。

    兼五苦,即名八難。

     何名三業?以前已有,一者身業,二者心業,三者口業。

     就身業之中,複有三過:一者殺生過,二偷盜過,三邪淫過。

    言一切衆生,回手動足,常行殺害。

    一切蠢動含血之類,不起慈心,或乘暗夜,行公然劫剝,或經過觀舍,取三寶物。

    命過之後,堕落三塗,惡鳥啄睛,鐵犁耕舌,镕銅萬沸,灌口燒身,累劫冥冥,無由解脫,以報前業之罪。

    就心業之中,亦懷三毒:一者陰私毒,二賊害毒,三讒佞毒。

    命過之後,在五濁湯中,晝夜煎煮,縱得受生,還為毒蛇惡獸,以報前身三毒之罪。

    是名心業。

     就口業之中,複有四罪:一者绮言,二者妄語,三者兩舌,四者惡罵。

    一切衆生,在十方大地,華辭绮豔,翻覆兩舌,說人長短,離人種親,粗言惡氣,更相罵詈,複以口業舌根,貪諸滋味,飲酒食肉及以葷辛。

    命過之後,當沒九幽,冥冥長夜之中,切切寒冰之獄。

    假使慈悲父母,誰知苦爽含酸,雖有恩愛妻兒,豈見孤魂受痛?唯有三天教主、六道大師,哀愍衆生,猶如赤子,惟慈惟愛,普救衆生,降福降恩,援濟含識。

    禦慈悲之救物,敬元始之洪恩,各各率勵身心,一時斂意。

    罪無大小,并乞消除,障有淺深,一朝忏盡,一心稽首,歸依信禮。

     唐天皇於中嶽逍遙問三一法,潘尊師答曰:謹按《皇人守一經》存三守一之法,先心思存兩眉間,卻入三寸為上丹田之中,一神名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人長三寸,赤帻、赤衣、赤履。

    次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