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三

關燈
十方諸天,則廓落而高張,明光之熙而四骞也。

    ○少微曰:骞,回上也。

    落落我界,高遠開張,梵炁光明,四方回上。

    ○ 梵行諸天,周回十方。

     東曰:梵者,大梵之炁也。

    十方者,十方飛天神人也。

    乘大梵之炁,飛空三界之中,遊乎十方也。

    ○少微曰:大梵之炁,行匝諸天,則十方神仙周回十過,故日周回十方。

    如此神仙,其數無量,由我保度,得成大仙。

    故曰,皆由我身也。

    我有洞章。

    萬遍成仙,即此歌曲也。

     無量大神,皆由我身。

     東曰:無量者,十方無量大神也。

    魔王與諸天俱生學得道者,皆由魔王保舉而得成真人也。

    故曰皆由我身也。

    ○幽栖曰:梵行者,至真之行也。

    我者,魔王自稱也。

    言三十二天梵行真人至于十方無量大神,莫不皆由我之保舉,而得居于此天也。

     我有洞章,萬遍成仙。

     東曰:洞章者,魔王歌曲也。

    學士若能誦之萬遍,魔王即保舉徑升上仙。

     仙道貴度,鬼道相連。

     東曰:仙道欲令人升度,鬼道欲令人死亡,更相連逮,共入惡道也。

    ○幽栖曰:言我有此空洞之章,誦詠萬遍,皆得升仙。

    夫仙道貴形神俱度,鬼道貴生死相連;升度則祖考亦度,相連則子孫亦連也。

     天地眇莽,穢氣氛氛。

     東曰:眇莽者,暗昧也。

    穢,惡也。

    氛,亂也。

    天地高遠,無所不容,真者處上,濁者處下,魔精惡氣,滿於空中也。

    ○幽栖曰:天高無涯,地廣無際,常穢氣氛合,彌貫太虛也。

     三界樂兮,過之長存。

     東曰: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

    此非至樂,若得過三界之上,乃得仙道,與劫輪轉,更不生死,故得長存也。

    ○幽栖曰:言三界之人,若迷樂住樂,則樂盡而淪堕;若悟樂之非樂,則超出而長存也。

     身度我界,體入自然。

     幽栖曰:若悟樂之非樂,則不住樂而修進,故得身度三界之難,體入自然之境。

    ○少微曰:三界雖樂,福盡則傾。

    壽等塵沙,終當死壞也。

     此時樂兮,薄由我恩。

     東曰:得入無色界之中,至此歡樂。

    我恩者,魔王自稱我也。

    爾皆由我保舉而得入仙品也。

    故言薄由我恩也。

    ○幽栖曰:若入自然之境,則自然之樂,長存真樂;三界之樂輪轉妄樂。

    此之一樂,則名同理殊,人乖境異。

    皆由魔王保舉而緻此真樂之域。

    故雲薄由我恩。

    ○少微曰:過得三界,始可為樂,故曰此時樂兮,由我恩。

    保度得入三清,故曰:薄由我恩也。

     龍漢蕩蕩,何能别真。

     東曰:龍漢之年,玉字始出大福堂國,日月始明。

    元始撰集玉文,出法度人。

    其國風雅,非可稱名;人民始治,禮樂亦興,人壽三萬六千歲。

    蕩蕩大化,劫運既終,經於延康,一淪億劫,眇莽久遠,的而不虛,自非通玄究微,莫能識也。

    ○幽栖曰:既煉質成仙,修凡得聖,出苦入樂,去死登生,故知道之靈化,妙用緻此。

    當龍漢之際,混沌未分,天既未立,空虛蕩蕩,複何分别其真?○少微曰:龍漢初劫,人人淳樸,同焉自得,不知所求。

    雖蕩蕩而平夷,無能别得真僞,我界多有試難,故真僞可得而分也。

     我界難度,故作洞文。

     東曰:魔王言我從龍漢已來,功德至重而未得仙。

    末學道淺,求度我界,實亦是難。

    故歌此曲以勸學者,令識真也。

    ○幽栖曰:言此界之難超,非洞章之莫度。

    故魔王津濟而立此文,既荷舉保之恩,複賴引援之德也。

    ○少微曰:我界群魔,多諸幻惑,為此難度,故作洞文。

     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東曰:魔王在空虛之中,飛行謠歌,以試末學之心正與不正也。

    ○幽栖曰:猶恐趣道之不笃,秉操之不堅,故作變試於空中觀,履水火而無惑。

    ○少微曰:飛行變化,騁現神通,試爾身心,令失正道。

     成敗懈退,度者幾人。

     東曰:學士猶豫之心不固,一至到者少,不别真僞,群邪所惑,緻生懈怠。

    至得度者,萬無有一也。

    ○幽栖曰:既履水火之難,則有成敗之流。

    超然獨濟者寡,渝變退落者衆,度無一人。

     笑爾不度,故為歌音。

     東曰:爾,汝也。

    笑汝徒有希道之心而無得道之實。

    雖複億劫輪轉不滅,心不冥一,終不得度也。

    ○幽栖曰:其成敗退者,複嗟哂愍之,故制此歌章,欲使普令超度也。

     第三無色界魔王歌曰: 東曰:從顯定極風天,至秀樂禁上天十天,為無色界分也。

    從無上常融天,至太極平育賈奕天四天,無色界上也。

    ○幽栖曰:第三無色界者,謂在色界之上,故雲第三。

    無色者,無形質也。

    界者,域也。

    無色界有四天,言此天之人,形欲俱空,故雲無色。

    魔王歌者,即此界魔王之謠歌也。

    ○少微曰:道教經曰:心業淨有六百善功,生無色界四天,此界魔王諱韶也。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

     東曰:眇眇音,高遠也。

    大羅者,大羅之天也,在三界之上也。

    ○幽栖曰:言三界之上,即圓羅之外,雖即未至太無,亦通是大羅之域也。

    ○少微曰:眇眇,高遠也。

    三界之上猶有四梵三清,然後至於大羅。

    今言三界之上有大羅者,魔王作歌從省文也。

     上無色根,雲層峨峨。

     東曰:層者,重疊也。

    峨峨者,高峻也。

    大羅之天不參色界,在衆天之上,結雲氣而成山。

    上有九層雲樓,高而峨峨也。

    ○幽栖曰:此大羅之中,都有五境。

    上無踬閡之色,下無固着之根,皆妙氣之化成,若景雲之杳煥。

    此乃無狀之狀,恍惚難名,故雲若存若亡也。

    ○少微曰:大羅之境,結雲成山,層台九重,峨峨高峻,瓊林空峙,無根而生。

    ○玄英曰:此明大羅天上真空境界,山林城宇,宮殿台榭,皆結自然妙炁而為之,非因造作,肉眼不見,謂之無色。

    浮空而立,謂之無根。

     唯有元始,浩劫之家。

     東曰:元始者,天尊也。

    浩劫者,浩浩無數也。

    元始之道,經無數之劫,常居大羅之天也。

    ○幽栖曰:此五境之宮阙,皆元始之所居。

    元始則元始無終,既湛然常存,故雲浩劫之家也。

    非五境之中,盡皆元始,謂每境之主,以元始為尊。

    ○少微曰:元始天尊,家住其境,浩浩蕩蕩,劫數難知。

     部制我界,統承玄都。

     東曰:部制者,言大羅之天,天尊所治,并大聖在其上,上有玄都之山,七寶之台。

    台有《三寶神經》,大聖一日三時上朝七寶之台,旋行誦詠,以制萬魔也。

    ○幽栖曰:元始非唯一境之道主,亦制三界之魔王。

    又總玄都,敷弘萬化。

    玄都,玉京大羅之天者也。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

     東曰:我界,無色界也。

    即體入玉虛之境。

    無色既為上界,即與玉虛鄰次。

    玉虛者,玉虛之炁也。

    得度無色之上,身入紫極之宮,玉虛上帝治在其中也。

    紫極者,太極之别名也。

    ○幽栖曰:玉虛即玄都玉京也。

    ○少微曰:元始部制我界,統承玄都紫微。

    有過我界,身入玉虛,得過我無色界也。

    既過色界四天,即入玉虛。

    萬炁上元,三部八景,皆結玉虛之炁為人也。

     我位上王,匡禦衆魔。

     東曰:上王,魔王之主也,字韶。

    自言我位上王,制禦衆魔,故日上王也。

    ○幽栖曰:王者,即衆魔之上王也。

    故言匡禦衆魔。

    匡,正也;禦,制也。

    ○少微曰:此界魔王最居上位,下統三界,制理群魔。

     空中萬變,穢氣紛葩。

     東曰:紛亂也;葩,華也。

    三界并空,天魔鬼神變化紛亂華麗,幻惑學者之心,故曰紛葩也。

    ○幽栖曰:空中萬變,謂試學者,故雲變化飛空,以試爾身。

    紛葩者,亦氛氛也。

    言世間俗境常穢氣氛氛,沖隘空虛,填塞宇宙也。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東曰:保,固也;迷惑,邪亂也。

    固真者少,邪亂者多。

    ○幽栖曰:痛乎世人保守真者鮮矣,迷惑不悟者多,況乎天下皆迷也。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

     東曰:仙道無形,故難守;鬼道多欲,故易邪也。

    經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之謂也。

    ○幽栖曰:學仙之道,則正性難固;鬼道不學,俗心已邪。

    随風順流,靡靡而去,故雲鬼道易邪也。

     人道者心,諒不由他。

     東曰:人道廢,本於心。

    諒己度情,而不由傍人也。

    ○幽栖曰:夫人道之理,在於方寸;或悟道修真,或迷邪入鬼,皆由自己之心肺,信不由於他人。

    諒,信也。

     仙道貴實,人道貴華。

     東曰:仙道應於自然,去浮華,取至實,人道貴榮華,與仙道反也。

    ○幽栖曰:夫修仙之道,道貴於真實;行人之道,道貴於浮華。

    故經曰:居其實,不居其華。

     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

     東曰:爾,汝也。

    汝不專一,那得度三界也。

    ○幽栖曰:言汝世人若不學仙道,飛登五境,即三界之難,無由得過,言出越其界,非過止其所也。

     其欲轉五道,我當複奈何。

     東曰:五道者,五苦之場也。

    奈何,悲痛之辭也。

    魔王在三界而見學者身,不得度,為邪精所敗,不能正見,淪於惡道,喪失前功;方複經於五道之中,諸惡備受,甚可悲傷。

    故深發此歎者也。

    ○幽栖曰:若不超越三界,則自然流轉五道。

    既自爾之身所緻,而我争奈爾之何?故雲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五道之義,以明於上也。

    ○少微曰:不樂三天輪轉五道,貴華棄實,吾奈之何也。

     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

     東曰:謂三界之上,魔王於空中贊誦靈文,還在三界之内參雜,故雲音參洞章也。

    ○幽栖曰:言魔王常在三界之上,虛空之中,而歌此章,傷嗟世人,痛歎之甚。

    其音意參合,乃遠符大洞。

    魔王者,是魔之王,非王是魔。

    故身為至靈,辭參大洞也。

     誦之百遍,名度南宮;誦之千遍,魔王保迎;萬遍道備,飛升太空,過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