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肺,拘七魄也;桃君住臍,保精根也;延康居腎,守命門也。
中在空洞,則理於氣,和合百神,表瑞靈文,随劫度人。
《易》曰:神無方,易無體,陰陽不測之謂神也。
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或以為人身之内,各有此神,爰披衆經,其理非一也。
按《天老秘谶》曰:神有尊卑,太一為貴。
上鎮三清,下遊九官。
《洞神經》曰:太一名務猷收,字歸會昌,主諸天地,其神最尊。
形黑上而赤下,頭戴通天之冠,縱目視也。
久久存之,長生不死。
《大洞玉經》曰:司命奉帝書,号為玄度卿,其形白上而青下,面圓正等。
《洞神三元記》曰:三元君者,太素三元君也。
一女子耳首有頹雲三角髻,餘發散垂至腰,着扶晨冠服,紫浮雲錦被腰,九色龍錦羽裙,帶流金火鈴虎符書。
坐中膝下,出丹綠青三炁。
三元君生三素元君,長女紫素元君生無英,中女黃素元君生黃老,小女白素元君生白元。
黃老、白元、無英,号三元帝君。
帝君母号三素元君,即三元君也。
朝禮精苦積年,三元降房,三素玉女先來降矣。
學道不識三元,修行無效。
此三元,皆是自然之神,與元始同出。
萬人共感真炁,遂各有其神也。
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東曰:萬炁者,萬神也。
泥丸君說經十遍,萬神俱仙,三官六府一切神靈各率所部億乘萬騎,郁然變化,導從威儀,乘雲騎龍,共舉人身,百寮宰官、一切神明,同得升仙也。
○幽栖曰:十轉者,天關十轉也。
言一人得道,天關為之十轉,則回百靈以成性,變萬炁以俱仙。
○少微曰:總彼七神,慈憐兆庶,十方輪轉,回度生靈,欲使萬炁流行,齊成仙道也。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東曰:無量者,大聖衆像之尊神也。
天中有無量大聖衆,皆統十方飛天,并受其品量而得升遷也。
度人者,飛天神也。
常以雞鳴之始,上登玉台之上、仙堂之中,探五方雲芽之精,而仰咽日月三辰之光。
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法輪之門。
學者知此法,能策神風以迅煙,上升骞林之業,七祖出長夜之府,而上登更生之宮也。
○少微曰:仙道所貴,唯在於生,故無量度人,不可勝算也。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
罪福禁誠,宿命因緣。
東曰:八門者,天開八方法輪之門也。
中有罪福之場也。
太上道君開於八門,以度學者生死之魂也。
故曰法輪。
○幽栖曰:既得生度,即魔王上開八方法輪之門以度,學者則自然升舉,故得無拘於天門也。
○少微曰:八方罪福之門,飛天人所司,故曰飛天法輪。
道君八門問罪福,飛天人對宿命,說因緣事迹根由,具在《法輪經》中也。
普受開度,死魂生身。
東曰:法輪之門,罪福之場,各有禁戒,罪福所由,具在《法輪經》中。
太上道君開大慈之化,拔地獄宿對之魂,責其罪目,然後原赦,得入法輪之門;駕乘八景之輿,升乎玉清之中,上朝紫微之宮,位及聖衆之賓,謂死魂生身也。
○幽栖曰:七祖生我一身,興此五業。
今既一身受度,五業自然而亡,七祖則煉化更生,五業則無根自落。
故雲普受開度,仰荷解脫之恩也。
身得受生,上聞諸天。
東曰:聞,開也。
身得受生,上開諸天也。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東曰:八門之中,各有受生之門也。
○幽栖曰:既生身受度,複死魂受生,則三界五帝,上奉諸天。
諸天之上,亦着生錄。
故雲各有生門也。
○少微曰:死魂受生,皆奏諸天。
諸天之上,各有受生之門。
然後三官校錄,配入生處。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東曰:空洞者,三界也,三界皆空。
魔王,魔羅也,常在三界之中,謠歌雜曲,辭參靈篇,惑亂人心。
靈童轉八門之關,衆真上朝,郁馥一唱,魔王束身。
人能誦靈音,則名書於紫微宮法輪,列籍於司命,攬覺,度魂於更生之宮也。
○幽栖曰:魔王既保舉諸天之上,故有謠歌於諸天之中,辭列高真,理契空洞,誦之仙舉,故曰靈篇也。
○少微曰:三界之中,空洞之上,魔王伏化,奏唱謠歌,靈篇善辭,參合真聖也。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東曰:欲界自黃曾天,至上明七曜摩夷六天,欲界之分也。
中有魔王,字郁默,作飛空之歌。
○幽栖曰:第一欲界者,下界也。
謂居此世之上,故雲第一。
欲者,染着也。
界者,境界也。
欲界有六天,言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觸物染着,故雲欲界。
魔王於此界空玄之中,謠歌此章,故雲飛空之音也。
○少微曰:道教經曰:凡人口業淨,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
東曰:眇眇,群碎也;莽莽,暗昧也。
人道在群小之中,難可成也。
仙道莽莽昧昧,難可曉了,非可見也。
故雲莽莽也。
○幽栖曰:目少曰眇,遠而可見;混漫曰莽,杳然莫測。
言人道非遠力之而可政,仙道冥昧不動而易沮。
鬼道樂兮,當人生門。
東曰:樂者,歡樂也。
生門者,三界命門也。
鬼道在三界之内,導從鬼兵,遏人生命,枉暴殺人,以為歡樂。
○幽栖曰:夫鬼道者,縱心逐欲,适性随世,故雲樂也。
此即動之死地,日喪其生,生死門對,故曰當人生門也。
○少微曰:鬼道以殺害為樂,群行兇暴,常遏人生門。
生門,三界受生之門也。
天道貴生,鬼道貴終。
東曰:貴,好也。
天道好生,鬼道好殺也。
○幽栖曰:神仙之道,在於長生久視,湛然長存。
邪鬼之道,務欲人歸太陰,悉在終滅也。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
東曰:好生者吉,好殺者兇。
○幽栖曰:仙道既生,故吉祥自兆;鬼道既死,故兇禍自應。
○少微曰:人道,三界以下也。
仙道,三清以上也。
鬼道,酆都六天也。
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東曰:高上者,天王也。
名阿濫,常乘景霄之輪,遊觀九層之阿,處玉樓之上,明洞章以召魔,上為仙真之館,下為鬼神之家,誦詠靈章,悲歌朗徹,響應太空也。
○幽栖曰:雖複高真上聖,爽炁清靈,猶如哀愍悲歌,朗徹空洞,即五苦之頌是也。
○玄英曰:前明勸人成道,此明贊美悲歌,普度無窮。
發此言也明高上玉皇愍傷三界,常於三清之上,詠此悲歌,歌聲朗徹太空,慈憐兆庶,故曰悲歌朗太空。
靈爽者,是玉皇精靈爽利之炁也。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東曰:天王上雲樓之上,吟詠無量之章,看見下世學士不得度三界之難,故誦之以制魔靈。
神魔即應響而束身,群鬼則詣座而伏形,以度學者之身,成其至真之道。
○幽栖曰:窮,極也。
人道之窮極,貴者也。
若仙道既成,則衆妙期會,五濁之苦自滅,三清之樂未央。
若人道雖極,當時之榮,萬樂期須,一苦永蔽。
○少微曰:高上玉皇清明靈爽,悲歌朗徹,聲滿太空,唯願仙道早成,不欲人之窮苦。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東曰:北都之山是六天神魔所治,中有泉曲之府,萬鬼群衆在其中。
六天鬼者,并是百魔兇暴醜惡之鬼,常欲殺人也。
○幽栖曰:北都者,在北方溟海之中,北玄太帝之都也。
中有泉曲之府,即九幽長夜之府也。
既是鬼之大都,故有萬鬼群也。
總言其萬,豈唯萬哉!但知據人,便知鬼也。
但欲遏人算,斷截人命門。
東曰:六天魔鬼常欲遏截命算,斷人生門,欲人死也。
○幽栖曰:夫鬼之為理,常刻人算壽,欲人早終,截人生根,斷人命門,故上雲鬼道貴終,當人生門也。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
東曰:阿人者,魔王自共語也。
誦詠詠洞章,以召北酆之魔鬼,不得妄為殺害,有犯即斬,以佐天治也。
○幽栖曰:阿者,何也,何人能歌此空洞之章,攝禦羅酆之鬼,則無遏算之慮,自遠夭傷之息。
羅酆,北都之山名也。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峰。
東曰:束,縛也。
馘,滅六天群魔也。
峰者,魔之總名也。
故祝六天魔鬼雲:天蓬、天蓬,九元殺童,此之謂也。
魔王歌此曲,掃滅衆魔精也。
○幽栖曰:束者,拘錄也。
送者,斥逐也。
斬者,截首也。
馘者,割耳也。
若能歌誦此章,則妖魔可以拘錄,可以斥逐,可以截首割耳矣。
六鬼峰者,即酆山有六峰,峰各一宮,既有六宮,故雲六鬼峰。
一宮周回千裡也。
○少微曰:阿人,魔王自稱也。
斷首日斬,截耳日馘。
六鬼者,六天鬼賊也。
鋒言其先。
鋒者,鋒銳也。
魔王言我受符命,常歌洞章,制攝酆都,束送魔鬼,有為祆害則刑戮絕之也。
○玄英曰:誠謂截其左耳也。
殺鬼衆多,每於一身,但割取其左耳,獻上魔王,明其殺數多少。
左耳屬陽,故取之也。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東曰:蕩蕩清明也。
興隆者,魔王謠歌飛空之中,蕩除鬼炁,以成其功,故曰日興隆也。
○幽栖曰:既束勒妖魔之精,斬馘六峰之鬼,故得諸天真炁坦蕩,而我道正化興弘也。
○少微曰:持此威刑,斬馘魔鬼,則六天邪炁蕩除,三天正法興盛也。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東曰:色界自虛無越衡天,至太安皇崖天,合十二天,是色界之分也。
魔王諱摩,字羅也。
○幽栖曰:第二色界者,中界也。
謂欲界之上,故雲第二也。
色者,形質也;界者,境域也。
色界有十八天。
言此天之人,有形無欲,故雲色界。
魔王既統管此界,故因立此章也。
○少微曰:自虛無越衡天至無極昙誓天,凡一十八天,為色界。
道教經曰:身業淨冷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魔王諱摩羅。
落落高張,明炁四骞 東曰:落落,高遠也。
明炁者,清明也。
天炁高遠,清而明也,故曰四骞也。
○幽栖曰:落落者,廓落也。
骞者,開也。
言
中在空洞,則理於氣,和合百神,表瑞靈文,随劫度人。
《易》曰:神無方,易無體,陰陽不測之謂神也。
然則神無不在,所在皆無,不可以識智知,不可以有無定。
或以為人身之内,各有此神,爰披衆經,其理非一也。
按《天老秘谶》曰:神有尊卑,太一為貴。
上鎮三清,下遊九官。
《洞神經》曰:太一名務猷收,字歸會昌,主諸天地,其神最尊。
形黑上而赤下,頭戴通天之冠,縱目視也。
久久存之,長生不死。
《大洞玉經》曰:司命奉帝書,号為玄度卿,其形白上而青下,面圓正等。
《洞神三元記》曰:三元君者,太素三元君也。
一女子耳首有頹雲三角髻,餘發散垂至腰,着扶晨冠服,紫浮雲錦被腰,九色龍錦羽裙,帶流金火鈴虎符書。
坐中膝下,出丹綠青三炁。
三元君生三素元君,長女紫素元君生無英,中女黃素元君生黃老,小女白素元君生白元。
黃老、白元、無英,号三元帝君。
帝君母号三素元君,即三元君也。
朝禮精苦積年,三元降房,三素玉女先來降矣。
學道不識三元,修行無效。
此三元,皆是自然之神,與元始同出。
萬人共感真炁,遂各有其神也。
十轉回靈,萬炁齊仙。
東曰:萬炁者,萬神也。
泥丸君說經十遍,萬神俱仙,三官六府一切神靈各率所部億乘萬騎,郁然變化,導從威儀,乘雲騎龍,共舉人身,百寮宰官、一切神明,同得升仙也。
○幽栖曰:十轉者,天關十轉也。
言一人得道,天關為之十轉,則回百靈以成性,變萬炁以俱仙。
○少微曰:總彼七神,慈憐兆庶,十方輪轉,回度生靈,欲使萬炁流行,齊成仙道也。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東曰:無量者,大聖衆像之尊神也。
天中有無量大聖衆,皆統十方飛天,并受其品量而得升遷也。
度人者,飛天神也。
常以雞鳴之始,上登玉台之上、仙堂之中,探五方雲芽之精,而仰咽日月三辰之光。
常簡學仙之人生死錄籍,開度九幽之魂,升入法輪之門。
學者知此法,能策神風以迅煙,上升骞林之業,七祖出長夜之府,而上登更生之宮也。
○少微曰:仙道所貴,唯在於生,故無量度人,不可勝算也。
上開八門,飛天法輪。
罪福禁誠,宿命因緣。
東曰:八門者,天開八方法輪之門也。
中有罪福之場也。
太上道君開於八門,以度學者生死之魂也。
故曰法輪。
○幽栖曰:既得生度,即魔王上開八方法輪之門以度,學者則自然升舉,故得無拘於天門也。
○少微曰:八方罪福之門,飛天人所司,故曰飛天法輪。
道君八門問罪福,飛天人對宿命,說因緣事迹根由,具在《法輪經》中也。
普受開度,死魂生身。
東曰:法輪之門,罪福之場,各有禁戒,罪福所由,具在《法輪經》中。
太上道君開大慈之化,拔地獄宿對之魂,責其罪目,然後原赦,得入法輪之門;駕乘八景之輿,升乎玉清之中,上朝紫微之宮,位及聖衆之賓,謂死魂生身也。
○幽栖曰:七祖生我一身,興此五業。
今既一身受度,五業自然而亡,七祖則煉化更生,五業則無根自落。
故雲普受開度,仰荷解脫之恩也。
身得受生,上聞諸天。
東曰:聞,開也。
身得受生,上開諸天也。
諸天之上,各有生門。
東曰:八門之中,各有受生之門也。
○幽栖曰:既生身受度,複死魂受生,則三界五帝,上奉諸天。
諸天之上,亦着生錄。
故雲各有生門也。
○少微曰:死魂受生,皆奏諸天。
諸天之上,各有受生之門。
然後三官校錄,配入生處。
中有空洞謠歌之章,魔王靈篇,辭參高真。
東曰:空洞者,三界也,三界皆空。
魔王,魔羅也,常在三界之中,謠歌雜曲,辭參靈篇,惑亂人心。
靈童轉八門之關,衆真上朝,郁馥一唱,魔王束身。
人能誦靈音,則名書於紫微宮法輪,列籍於司命,攬覺,度魂於更生之宮也。
○幽栖曰:魔王既保舉諸天之上,故有謠歌於諸天之中,辭列高真,理契空洞,誦之仙舉,故曰靈篇也。
○少微曰:三界之中,空洞之上,魔王伏化,奏唱謠歌,靈篇善辭,參合真聖也。
第一欲界,飛空之音: 東曰:欲界自黃曾天,至上明七曜摩夷六天,欲界之分也。
中有魔王,字郁默,作飛空之歌。
○幽栖曰:第一欲界者,下界也。
謂居此世之上,故雲第一。
欲者,染着也。
界者,境界也。
欲界有六天,言此天之人,有形有欲,觸物染着,故雲欲界。
魔王於此界空玄之中,謠歌此章,故雲飛空之音也。
○少微曰:道教經曰:凡人口業淨,有十善功,以上生欲界之天。
人道眇眇,仙道莽莽。
東曰:眇眇,群碎也;莽莽,暗昧也。
人道在群小之中,難可成也。
仙道莽莽昧昧,難可曉了,非可見也。
故雲莽莽也。
○幽栖曰:目少曰眇,遠而可見;混漫曰莽,杳然莫測。
言人道非遠力之而可政,仙道冥昧不動而易沮。
鬼道樂兮,當人生門。
東曰:樂者,歡樂也。
生門者,三界命門也。
鬼道在三界之内,導從鬼兵,遏人生命,枉暴殺人,以為歡樂。
○幽栖曰:夫鬼道者,縱心逐欲,适性随世,故雲樂也。
此即動之死地,日喪其生,生死門對,故曰當人生門也。
○少微曰:鬼道以殺害為樂,群行兇暴,常遏人生門。
生門,三界受生之門也。
天道貴生,鬼道貴終。
東曰:貴,好也。
天道好生,鬼道好殺也。
○幽栖曰:神仙之道,在於長生久視,湛然長存。
邪鬼之道,務欲人歸太陰,悉在終滅也。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兇。
東曰:好生者吉,好殺者兇。
○幽栖曰:仙道既生,故吉祥自兆;鬼道既死,故兇禍自應。
○少微曰:人道,三界以下也。
仙道,三清以上也。
鬼道,酆都六天也。
高上清靈爽,悲歌朗太空。
東曰:高上者,天王也。
名阿濫,常乘景霄之輪,遊觀九層之阿,處玉樓之上,明洞章以召魔,上為仙真之館,下為鬼神之家,誦詠靈章,悲歌朗徹,響應太空也。
○幽栖曰:雖複高真上聖,爽炁清靈,猶如哀愍悲歌,朗徹空洞,即五苦之頌是也。
○玄英曰:前明勸人成道,此明贊美悲歌,普度無窮。
發此言也明高上玉皇愍傷三界,常於三清之上,詠此悲歌,歌聲朗徹太空,慈憐兆庶,故曰悲歌朗太空。
靈爽者,是玉皇精靈爽利之炁也。
唯願仙道成,不欲人道窮。
東曰:天王上雲樓之上,吟詠無量之章,看見下世學士不得度三界之難,故誦之以制魔靈。
神魔即應響而束身,群鬼則詣座而伏形,以度學者之身,成其至真之道。
○幽栖曰:窮,極也。
人道之窮極,貴者也。
若仙道既成,則衆妙期會,五濁之苦自滅,三清之樂未央。
若人道雖極,當時之榮,萬樂期須,一苦永蔽。
○少微曰:高上玉皇清明靈爽,悲歌朗徹,聲滿太空,唯願仙道早成,不欲人之窮苦。
北都泉曲府,中有萬鬼群。
東曰:北都之山是六天神魔所治,中有泉曲之府,萬鬼群衆在其中。
六天鬼者,并是百魔兇暴醜惡之鬼,常欲殺人也。
○幽栖曰:北都者,在北方溟海之中,北玄太帝之都也。
中有泉曲之府,即九幽長夜之府也。
既是鬼之大都,故有萬鬼群也。
總言其萬,豈唯萬哉!但知據人,便知鬼也。
但欲遏人算,斷截人命門。
東曰:六天魔鬼常欲遏截命算,斷人生門,欲人死也。
○幽栖曰:夫鬼之為理,常刻人算壽,欲人早終,截人生根,斷人命門,故上雲鬼道貴終,當人生門也。
阿人歌洞章,以攝北羅酆。
東曰:阿人者,魔王自共語也。
誦詠詠洞章,以召北酆之魔鬼,不得妄為殺害,有犯即斬,以佐天治也。
○幽栖曰:阿者,何也,何人能歌此空洞之章,攝禦羅酆之鬼,則無遏算之慮,自遠夭傷之息。
羅酆,北都之山名也。
束送妖魔精,斬馘六鬼峰。
東曰:束,縛也。
馘,滅六天群魔也。
峰者,魔之總名也。
故祝六天魔鬼雲:天蓬、天蓬,九元殺童,此之謂也。
魔王歌此曲,掃滅衆魔精也。
○幽栖曰:束者,拘錄也。
送者,斥逐也。
斬者,截首也。
馘者,割耳也。
若能歌誦此章,則妖魔可以拘錄,可以斥逐,可以截首割耳矣。
六鬼峰者,即酆山有六峰,峰各一宮,既有六宮,故雲六鬼峰。
一宮周回千裡也。
○少微曰:阿人,魔王自稱也。
斷首日斬,截耳日馘。
六鬼者,六天鬼賊也。
鋒言其先。
鋒者,鋒銳也。
魔王言我受符命,常歌洞章,制攝酆都,束送魔鬼,有為祆害則刑戮絕之也。
○玄英曰:誠謂截其左耳也。
殺鬼衆多,每於一身,但割取其左耳,獻上魔王,明其殺數多少。
左耳屬陽,故取之也。
諸天炁蕩蕩,我道日興隆。
東曰:蕩蕩清明也。
興隆者,魔王謠歌飛空之中,蕩除鬼炁,以成其功,故曰日興隆也。
○幽栖曰:既束勒妖魔之精,斬馘六峰之鬼,故得諸天真炁坦蕩,而我道正化興弘也。
○少微曰:持此威刑,斬馘魔鬼,則六天邪炁蕩除,三天正法興盛也。
第二色界,魔王之章: 東曰:色界自虛無越衡天,至太安皇崖天,合十二天,是色界之分也。
魔王諱摩,字羅也。
○幽栖曰:第二色界者,中界也。
謂欲界之上,故雲第二也。
色者,形質也;界者,境域也。
色界有十八天。
言此天之人,有形無欲,故雲色界。
魔王既統管此界,故因立此章也。
○少微曰:自虛無越衡天至無極昙誓天,凡一十八天,為色界。
道教經曰:身業淨冷有三百善功,得生色界,魔王諱摩羅。
落落高張,明炁四骞 東曰:落落,高遠也。
明炁者,清明也。
天炁高遠,清而明也,故曰四骞也。
○幽栖曰:落落者,廓落也。
骞者,開也。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