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齊嚴東、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注,宋陳景元集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幽栖曰:前題兼稱太上洞玄靈寶,此題直雲元始無量度人;序題太上,欲明太上所序經。
前則都總部秩之名,後則單指一經之目。
上品妙經,義同首注。
○少微曰:前是道君序經,故以道言标首,此是天尊自說,故書元始為題。
又自然已前,亦是道君小序;混沌已後,方是天尊本章也。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東曰:元者,先也。
先天而生,故曰先也;亦曰大也,大無不包,故曰大也。
亦曰炁也,細無不入,故曰炁也。
亦曰無也,無形無影,故曰無也。
亦曰靈也,能變能化,故曰靈也。
亦曰道也,經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明常道無形,不可得而名,故略雲其狀。
始結也,無炁始結,故言結也。
亦初也,玉字初開,故曰初也。
亦化也,化生天地,故曰化也。
亦端也,為萬物之首,故曰端也。
亦終也,終乎無終,故曰終也。
經曰:無名天地始;又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又曰:始制有名,故曰:始生一。
一,天也。
天從始而生,明始亦元也。
會歸於元。
元生之時,無天無地,無神無鬼,溟涬蒙鴻,無所分别,元炁始結,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
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所以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
所以天地萬物生後,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
所以号元始者,示人知始終之歸趣也。
洞,明也。
洞照無極,故曰明也。
亦通也,通達無窮,故曰通也。
玄,空也。
杳然空洞,故曰空也。
無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達照乎四方,顯乎龍漢,隐乎延康,先乎赤明,耀乎開皇,逮至上皇也。
靈者,衆聖之通稱也。
寶者,衆聖之所珍也;章者,文章也。
玉字始出,本形如印,八角垂芒,文彩煥耀,洞應無窮。
在天曰靈,在地曰寶;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太上道君說其所由也。
○少微曰:元始微言,通同玄妙,靈文寶貴,音韻成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東曰:上品者,元炁始凝結青、黃、白三炁,置上元三宮。
其第一宮名玄都元陽七寶紫微宮,始陽之炁,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其官皆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萬重。
青陽之炁,其中官寮亦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萬衆,皆結自然青陽之炁而為人也,衣則青羽飛衣。
宮中有延生符,八方之炁,欻然而到,便成人也。
毀符焚身,即随煙而化還為炁也。
太玄上府紫微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宮,太陽火官考;右府主死宮,太陰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錄,風刀之考。
三府各領官寮九千萬衆,總統生死罪福一十二曹。
其左宮,名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
則元黃之炁總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生命錄籍。
其宮有招靈之符。
右宮名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則天元洞白之炁,總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滅度仙錄,及罪簿死籍。
宮中有明真之府,其中官寮品格,具如紫微宮之儀也。
上元品天官凡有三宮,宮有三府,宮統十二曹,三宮合三十六曹,并治元陽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統上真已得道。
三元日,集校陰陽、水、火、風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青黑二簿,列奏紫微、太微左、右、中三宮。
其事自具出《三元品戒》中。
今略舉一隅。
昔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衆真列位,元始出法度人。
說經十遍,周回十方,度人無量之數。
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着空青之林,衆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也。
○幽栖曰:此演經之時,故亦都叙題目之旨趣也。
明誦之十過,即能度人,故元始說之十過,以召十方。
每以十過為法。
所以前序言:凡誦是經十過,億曾萬祖皆即受度,亦是回法輪十轉之義也。
○少微曰:即此章句,言約事弘,是謂上品真經,妙道之首;十回輪轉,廣度天人也。
○玄英曰:上品者,群經品秩之中,此品最為第一也。
妙首者,此經有度人之法,為衆妙之宗,故稱妙首也。
十回度人者,天尊誦經度人,皆有遍數,十遍為一過,百遍為十過也。
百魔隐韻,離合自然。
東曰:百魔,神霄王等。
隐,玉字也;韻,調也。
魔王與諸炁俱生,參於洞章,隐其韻調,合於自然之書,以為經也。
○幽栖曰:即諸魔王隐名及三界秘章,隐顯離合,同符自然也。
○少微曰:于時天人鬼神莫不服化,故三界大魔率其群魔,隐括聲韻,來朝元始。
離飛玄之炁,合自然之音,鼓以靈風,皆成歌詠;太上貴重,列於經文也。
○玄英曰:此明天尊誦經,感得三界群魔飛行空中,歌隐韻之音,俱來朝會。
隐韻者,明此靈章皆是諸天上聖自然隐秘之音。
非世所知,謂之隐韻。
屬對成文曰韻,五聲相和為音,合而言之,謂之隐韻。
自然者,言此靈文皆諸天妙炁,靈風鼓奏,自成歌詠之音,非關造作而成,故雲自然也。
離合者,謂三界魔王各自歌其天中自然妙炁,以為歌詠之曲,謂之為離。
其音與洞章相參,理合自然之妙,故雲合。
參,猶雜也。
音辭雖雜,理合自然,故雲離合自然也。
又解雲:離者,天尊所說,魔王亦說,各各自說,謂之為離;說音不同,理合真妙,謂之離合自然也。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東曰:混,大也;洞,通也。
赤文赤書,大洞之經,通明龍漢,淪於延康。
元始開運於洞陽之宮,火煉玉字,洞陽炁赤,故号赤文。
出法度人,玉清治煉真中之真,故曰無無上真也。
○幽栖曰: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之炁。
赤文者,赤書真文也。
言赤書真文,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結太無之中。
太無之無,亦無其無,既無其無,是謂無無。
故雲無無上真也。
元始煉之以洞陽之炁,治之於流火之庭,洞陽炁赤,故曰赤書也。
○少微曰:混洞是高上玉皇九億萬炁也。
言玉皇之炁,混沌通同,成其赤書真文,乃於無無未有之時,分布五方。
元始用之度人,皆登上真之位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東曰:祖,先也。
元始,未受号之先,已化生天地,但龍漢久遠,劫運始開,天地亦分,自此已前不可記識,是故觀古可以知今,則古今無異。
○幽栖曰:言赤書真文,開運祖始之劫,化生三十二天。
祖劫者,赤明之劫也。
○少微曰;祖,始也。
玄元始炁於始劫之初,欻然而造化,能生五億諸天,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言始劫者是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東曰:三景,三光也。
三光既明,天地乃分,萬物乃生,神靈得治,長為天根也。
又能光明日月,朗耀衆星。
○少微曰:二儀分形,三光垂耀,皆禀始炁,故為天根。
○玄英曰:景,光也。
此明諸天位成,即有三光列耀,通照宇宙,謂之開明。
俱禀妙炁而成,故為天之根本也。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
東曰:祖,宗也。
上無所宗,唯道炁結精而後成其身也。
○幽栖曰:既齊混沌之物,複在天地之先,故雲上無複祖也。
真文之質即道真之體為文,故雲唯道為身也。
○玄英曰:此舉真文之體,為諸天之根本,禀元始妙炁之自然,而化成大道之法身。
妙炁自成,不複更有先祖也。
《西升經》雲: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今雲上無複祖者,道以虛無為宗,以自然為本,以道為身。
然此三者,悉無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
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将立,教迹不可無宗,故舉虛無為道之祖,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無,能通衆妙,故雲:上無複祖。
複猶别也。
别無先祖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幽栖曰:五文者,即真文五篇也。
以應五方五老之所償錄者。
既開朗三光,亦開廓五篇玉字真文,各植神靈者也。
○少微曰:妙本自成,無複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也。
無文不光,無文不明。
東曰:光,三光也。
明,分明也。
玉字不出,則日月無光,天地不分明也。
無文不立,無文不成, 東曰:立,形也。
成,生也。
玉文不出,天地無以形,萬物無以生也。
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東曰:度,升也。
生,化也。
真文不出,魂神無以升,萬物無以化也。
○少微曰:若無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成,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玄英曰:謂三塗、八難、五苦幽魂若不得此真文,則不得超度三界;亦明修學之人無此真文,則不得成真入道。
是為大梵,天中之天, 東曰:大梵者,則風澤大梵之炁結而成天,在空虛之中,抗舉澄清,高而洞浮,懸而不落,在衆天之上,故謂天中之天也。
○幽栖曰:既生成之功浩汗,造化之用彌綸,故雲是為大梵。
梵者,道中之道也。
道即玄文,故雲道中之道、玄中之玄。
天者,玄也。
○少微曰:範,法也。
所能開明三景,安置五文,皆元始天尊運行大法,在諸天之上,故曰天中之天也。
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東曰:郁,盛也。
羅,大羅也。
大羅之天上有玉京之山,山有七寶玄台,台在七寶城,城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乎其中也。
○幽栖曰:言玉清之上有九層之台,窮於高際,參於太無,故映郁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台。
太無,即大羅也。
以玉為山,故雲玉山。
山上有京,故雲上京;亦有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以得名也。
此即通謂玄都玉京也。
○少微曰:自此十句,皆說玄都境中宮殿壯麗。
玉京山在諸境之上,故曰上京。
山有玉城,城中有台号曰蕭台。
城阙山林郁然羅布,皆高上玉皇所理之處也。
○玄英曰:郁羅者,謂蕭台四面城阙山林,郁茂光華,羅落其處,故雲郁羅。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
東曰:大羅之天,在衆天之上;紫微之宮,處乎玉清之上,煥乎紫虛之中。
明道既彰,大羅之天則郁然澄清,七寶之樹各生一方,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天,包羅衆天,故曰大羅也。
○幽栖曰:言玉京之上極乎無極,窮乎無窮,唯大羅之玉清耳。
大羅,即虛景;玉清,即宮阙者也。
○少微曰:大羅玉清境窮高極遠,更無一物在其上、能包羅衆天,故曰:大羅其上,無塵豁然,太空無為之道場也。
○玄英曰:《本相經》曰:大羅之上,無色無塵,是無上也。
眇眇劫刃,若亡若存。
東曰:眇眇者,高遠也。
一劫者,如有巨石,方圓四百裡;又如空城,方圓四百裡。
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每百年一度,取一芥子。
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
七尺日刃,存有亡無也。
七寶玄台,台高芥子無數之仞,步虛雲、仰觀劫仞台,此之謂也。
七寶之台,非地仙所見,而況凡人乎!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言若亡若存也。
○幽栖曰:刃者,仞也。
古之字少以刃為仞。
天真以劫計仞,世人以尺計仞,即玉清九層之台,複謂之劫仞台也。
既高遠眇邈,隐化無方,故雲若亡若存,非定相也。
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少微曰:按《真一自然經》雲:玉山一名劫仞台,言以仞量之,如彼劫數,故曰劫仞。
形而不礙,若存若亡也。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東曰:三華者,即太極宮青華門名也。
離布三便之殿,則三界門名也。
三華在三界之上,上有梵天神人飛遊太極之上,玄歌無量洞章,曲爽靈風之炁,拂揚洞章之曲,太和玉女於華都之門而和神人之歌,慶大有於元始,欣衆真於妙庭,不離三界,故曰離便也。
○幽栖曰:夫入宴三清之宮,則必遠離三便之門,即三界門也。
三華宮即玉清三元宮也。
上元玉華、中元金華、下元九華,皆三元上皇道君居之。
大有者,大道也,義同大塊,理齊有物。
言三華之宮既天尊大道君居之,故雲大有妙庭耳。
金阙玉房,森羅淨霐。
東曰:天中有金阙玉房,以界三便之門。
森,長也;羅,大羅也。
上有骞林之樹,覆蔭東華之宮,骞林之葉,有大洞之章,紫書玉字,煥乎上清。
淨霐者,都監之神内名也,治紫微宮。
曲房之内,下有扶桑之樹,上有骞林之叢,碧雞嗚其蓋,青霞翠其峰,神風流反香之草,以鼓桑林百籁之音。
神風一鼓,空生洞章之音也。
○幽栖曰:言玉清之境,以黃金為城阙,以白玉為宮室。
黃金之阙則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以霐瑩也。
○少微曰:言繞三便之殿,循大有之宮,皆金阙、玉房、骞林、紫樹、森聳羅列,淨潔霐澄也。
○玄英曰:阙者,門也。
此明玉京城内華飾妙麗,積金為阙,累玉為房,周繞大有之宮、三便之殿。
又植骞林、紫樹羅列森聳,清淨霐澄,安居其上,勝妙殊絕,故雲淨霐也。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東曰:大行者,天元綱紀也。
維羅八極,總大梵之炁,通明龍漢之阙。
龍漢推數而自開,赤明待運而敷辰。
赤明既開,三十二天并有神靈,置中元二品地官。
元洞混靈之炁,凝黃之精,置中元三官,其第一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地上神仙已得道。
一号明晨武成宮,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耐犯明晨府,主生官、太陽火官考;右府号纣絕陰天府,主死官,太陰水官考;中府号七非恬照府,主生死罪錄、風刀之考。
三府各領官寮五千萬人,統生死罪福一十四曹,并治山洞空虛之中,系大梵之炁也。
○幽栖曰: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於諸天之境也。
○少微曰:總五億之諸天,混八圓之經緯,下窮九壘,上際大羅,皆是梵炁流行,周回不息,故得億千世界高而洞浮,懸而不落,其狀似風非風,似水非水,維而持之,若有情信。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東曰:度
前則都總部秩之名,後則單指一經之目。
上品妙經,義同首注。
○少微曰:前是道君序經,故以道言标首,此是天尊自說,故書元始為題。
又自然已前,亦是道君小序;混沌已後,方是天尊本章也。
元始洞玄,靈寶本章, 東曰:元者,先也。
先天而生,故曰先也;亦曰大也,大無不包,故曰大也。
亦曰炁也,細無不入,故曰炁也。
亦曰無也,無形無影,故曰無也。
亦曰靈也,能變能化,故曰靈也。
亦曰道也,經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明常道無形,不可得而名,故略雲其狀。
始結也,無炁始結,故言結也。
亦初也,玉字初開,故曰初也。
亦化也,化生天地,故曰化也。
亦端也,為萬物之首,故曰端也。
亦終也,終乎無終,故曰終也。
經曰:無名天地始;又曰: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又曰:始制有名,故曰:始生一。
一,天也。
天從始而生,明始亦元也。
會歸於元。
元生之時,無天無地,無神無鬼,溟涬蒙鴻,無所分别,元炁始結,而成玉字。
玉者,自然之精。
精出而發光以成天地、日月、星辰,所以化成元始尊神者,明其有靈也,所以化生天地、日月、星辰者,欲以生養萬物也。
所以天地萬物生後,而有号者,明元始造化也。
所以号元始者,示人知始終之歸趣也。
洞,明也。
洞照無極,故曰明也。
亦通也,通達無窮,故曰通也。
玄,空也。
杳然空洞,故曰空也。
無炁始結而成玉字,在空玄之中,通達照乎四方,顯乎龍漢,隐乎延康,先乎赤明,耀乎開皇,逮至上皇也。
靈者,衆聖之通稱也。
寶者,衆聖之所珍也;章者,文章也。
玉字始出,本形如印,八角垂芒,文彩煥耀,洞應無窮。
在天曰靈,在地曰寶;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太上道君說其所由也。
○少微曰:元始微言,通同玄妙,靈文寶貴,音韻成章。
上品妙首,十回度人。
東曰:上品者,元炁始凝結青、黃、白三炁,置上元三宮。
其第一宮名玄都元陽七寶紫微宮,始陽之炁,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其官皆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萬重。
青陽之炁,其中官寮亦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萬衆,皆結自然青陽之炁而為人也,衣則青羽飛衣。
宮中有延生符,八方之炁,欻然而到,便成人也。
毀符焚身,即随煙而化還為炁也。
太玄上府紫微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宮,太陽火官考;右府主死宮,太陰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錄,風刀之考。
三府各領官寮九千萬衆,總統生死罪福一十二曹。
其左宮,名太玄都元黃太極左宮。
則元黃之炁總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生命錄籍。
其宮有招靈之符。
右宮名太玄都洞白太極右宮,則天元洞白之炁,總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滅度仙錄,及罪簿死籍。
宮中有明真之府,其中官寮品格,具如紫微宮之儀也。
上元品天官凡有三宮,宮有三府,宮統十二曹,三宮合三十六曹,并治元陽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統上真已得道。
三元日,集校陰陽、水、火、風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青黑二簿,列奏紫微、太微左、右、中三宮。
其事自具出《三元品戒》中。
今略舉一隅。
昔龍漢之年,玉字始出,日月始明,天地亦分,衆真列位,元始出法度人。
說經十遍,周回十方,度人無量之數。
元始因撰作十部妙經,以紫筆書着空青之林,衆聖所崇,為經之祖宗,故曰上品妙首也。
○幽栖曰:此演經之時,故亦都叙題目之旨趣也。
明誦之十過,即能度人,故元始說之十過,以召十方。
每以十過為法。
所以前序言:凡誦是經十過,億曾萬祖皆即受度,亦是回法輪十轉之義也。
○少微曰:即此章句,言約事弘,是謂上品真經,妙道之首;十回輪轉,廣度天人也。
○玄英曰:上品者,群經品秩之中,此品最為第一也。
妙首者,此經有度人之法,為衆妙之宗,故稱妙首也。
十回度人者,天尊誦經度人,皆有遍數,十遍為一過,百遍為十過也。
百魔隐韻,離合自然。
東曰:百魔,神霄王等。
隐,玉字也;韻,調也。
魔王與諸炁俱生,參於洞章,隐其韻調,合於自然之書,以為經也。
○幽栖曰:即諸魔王隐名及三界秘章,隐顯離合,同符自然也。
○少微曰:于時天人鬼神莫不服化,故三界大魔率其群魔,隐括聲韻,來朝元始。
離飛玄之炁,合自然之音,鼓以靈風,皆成歌詠;太上貴重,列於經文也。
○玄英曰:此明天尊誦經,感得三界群魔飛行空中,歌隐韻之音,俱來朝會。
隐韻者,明此靈章皆是諸天上聖自然隐秘之音。
非世所知,謂之隐韻。
屬對成文曰韻,五聲相和為音,合而言之,謂之隐韻。
自然者,言此靈文皆諸天妙炁,靈風鼓奏,自成歌詠之音,非關造作而成,故雲自然也。
離合者,謂三界魔王各自歌其天中自然妙炁,以為歌詠之曲,謂之為離。
其音與洞章相參,理合自然之妙,故雲合。
參,猶雜也。
音辭雖雜,理合自然,故雲離合自然也。
又解雲:離者,天尊所說,魔王亦說,各各自說,謂之為離;說音不同,理合真妙,謂之離合自然也。
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東曰:混,大也;洞,通也。
赤文赤書,大洞之經,通明龍漢,淪於延康。
元始開運於洞陽之宮,火煉玉字,洞陽炁赤,故号赤文。
出法度人,玉清治煉真中之真,故曰無無上真也。
○幽栖曰:混者,混沌之名;洞者,洞陽之炁。
赤文者,赤書真文也。
言赤書真文,齊混沌之初,在天地之先,凝化空洞之上,郁結太無之中。
太無之無,亦無其無,既無其無,是謂無無。
故雲無無上真也。
元始煉之以洞陽之炁,治之於流火之庭,洞陽炁赤,故曰赤書也。
○少微曰:混洞是高上玉皇九億萬炁也。
言玉皇之炁,混沌通同,成其赤書真文,乃於無無未有之時,分布五方。
元始用之度人,皆登上真之位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
東曰:祖,先也。
元始,未受号之先,已化生天地,但龍漢久遠,劫運始開,天地亦分,自此已前不可記識,是故觀古可以知今,則古今無異。
○幽栖曰:言赤書真文,開運祖始之劫,化生三十二天。
祖劫者,赤明之劫也。
○少微曰;祖,始也。
玄元始炁於始劫之初,欻然而造化,能生五億諸天,按天地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言始劫者是世界初生,未經成敗也。
開明三景,是為天根。
東曰:三景,三光也。
三光既明,天地乃分,萬物乃生,神靈得治,長為天根也。
又能光明日月,朗耀衆星。
○少微曰:二儀分形,三光垂耀,皆禀始炁,故為天根。
○玄英曰:景,光也。
此明諸天位成,即有三光列耀,通照宇宙,謂之開明。
俱禀妙炁而成,故為天之根本也。
上無複祖,唯道為身。
東曰:祖,宗也。
上無所宗,唯道炁結精而後成其身也。
○幽栖曰:既齊混沌之物,複在天地之先,故雲上無複祖也。
真文之質即道真之體為文,故雲唯道為身也。
○玄英曰:此舉真文之體,為諸天之根本,禀元始妙炁之自然,而化成大道之法身。
妙炁自成,不複更有先祖也。
《西升經》雲: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
今雲上無複祖者,道以虛無為宗,以自然為本,以道為身。
然此三者,悉無形相,尋考其理,乃是真空。
真中有精,本無名稱,聖人将立,教迹不可無宗,故舉虛無為道之祖,其實三體俱會一真,形相都無,能通衆妙,故雲:上無複祖。
複猶别也。
别無先祖也。
五文開廓,普植神靈。
幽栖曰:五文者,即真文五篇也。
以應五方五老之所償錄者。
既開朗三光,亦開廓五篇玉字真文,各植神靈者也。
○少微曰:妙本自成,無複先祖,括囊無外,盡是道身,五篇真文開廓形狀,普生天地,安置神靈也。
無文不光,無文不明。
東曰:光,三光也。
明,分明也。
玉字不出,則日月無光,天地不分明也。
無文不立,無文不成, 東曰:立,形也。
成,生也。
玉文不出,天地無以形,萬物無以生也。
無文不度,無文不生, 東曰:度,升也。
生,化也。
真文不出,魂神無以升,萬物無以化也。
○少微曰:若無真文開廓,則日月不得光,星辰不得明,乾坤不得立,世界不得成,幽魂不得度,枯骨不得生。
○玄英曰:謂三塗、八難、五苦幽魂若不得此真文,則不得超度三界;亦明修學之人無此真文,則不得成真入道。
是為大梵,天中之天, 東曰:大梵者,則風澤大梵之炁結而成天,在空虛之中,抗舉澄清,高而洞浮,懸而不落,在衆天之上,故謂天中之天也。
○幽栖曰:既生成之功浩汗,造化之用彌綸,故雲是為大梵。
梵者,道中之道也。
道即玄文,故雲道中之道、玄中之玄。
天者,玄也。
○少微曰:範,法也。
所能開明三景,安置五文,皆元始天尊運行大法,在諸天之上,故曰天中之天也。
郁羅蕭台,玉山上京。
東曰:郁,盛也。
羅,大羅也。
大羅之天上有玉京之山,山有七寶玄台,台在七寶城,城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乎其中也。
○幽栖曰:言玉清之上有九層之台,窮於高際,參於太無,故映郁大羅之上,蕭然九層之台。
太無,即大羅也。
以玉為山,故雲玉山。
山上有京,故雲上京;亦有名玉京,亦名玉清,皆因玉以得名也。
此即通謂玄都玉京也。
○少微曰:自此十句,皆說玄都境中宮殿壯麗。
玉京山在諸境之上,故曰上京。
山有玉城,城中有台号曰蕭台。
城阙山林郁然羅布,皆高上玉皇所理之處也。
○玄英曰:郁羅者,謂蕭台四面城阙山林,郁茂光華,羅落其處,故雲郁羅。
上極無上,大羅玉清。
東曰:大羅之天,在衆天之上;紫微之宮,處乎玉清之上,煥乎紫虛之中。
明道既彰,大羅之天則郁然澄清,七寶之樹各生一方,彌覆一天;八樹彌覆八天,包羅衆天,故曰大羅也。
○幽栖曰:言玉京之上極乎無極,窮乎無窮,唯大羅之玉清耳。
大羅,即虛景;玉清,即宮阙者也。
○少微曰:大羅玉清境窮高極遠,更無一物在其上、能包羅衆天,故曰:大羅其上,無塵豁然,太空無為之道場也。
○玄英曰:《本相經》曰:大羅之上,無色無塵,是無上也。
眇眇劫刃,若亡若存。
東曰:眇眇者,高遠也。
一劫者,如有巨石,方圓四百裡;又如空城,方圓四百裡。
上下齊等,滿中芥子,天人每百年一度,取一芥子。
又羅衣拂巨石,石消芥子盡,名為一劫。
七尺日刃,存有亡無也。
七寶玄台,台高芥子無數之仞,步虛雲、仰觀劫仞台,此之謂也。
七寶之台,非地仙所見,而況凡人乎!睹之則言有,不見則言無,故言若亡若存也。
○幽栖曰:刃者,仞也。
古之字少以刃為仞。
天真以劫計仞,世人以尺計仞,即玉清九層之台,複謂之劫仞台也。
既高遠眇邈,隐化無方,故雲若亡若存,非定相也。
亦雖有形而無其體,真精造化,自然而然也。
○少微曰:按《真一自然經》雲:玉山一名劫仞台,言以仞量之,如彼劫數,故曰劫仞。
形而不礙,若存若亡也。
三華離便,大有妙庭。
東曰:三華者,即太極宮青華門名也。
離布三便之殿,則三界門名也。
三華在三界之上,上有梵天神人飛遊太極之上,玄歌無量洞章,曲爽靈風之炁,拂揚洞章之曲,太和玉女於華都之門而和神人之歌,慶大有於元始,欣衆真於妙庭,不離三界,故曰離便也。
○幽栖曰:夫入宴三清之宮,則必遠離三便之門,即三界門也。
三華宮即玉清三元宮也。
上元玉華、中元金華、下元九華,皆三元上皇道君居之。
大有者,大道也,義同大塊,理齊有物。
言三華之宮既天尊大道君居之,故雲大有妙庭耳。
金阙玉房,森羅淨霐。
東曰:天中有金阙玉房,以界三便之門。
森,長也;羅,大羅也。
上有骞林之樹,覆蔭東華之宮,骞林之葉,有大洞之章,紫書玉字,煥乎上清。
淨霐者,都監之神内名也,治紫微宮。
曲房之内,下有扶桑之樹,上有骞林之叢,碧雞嗚其蓋,青霞翠其峰,神風流反香之草,以鼓桑林百籁之音。
神風一鼓,空生洞章之音也。
○幽栖曰:言玉清之境,以黃金為城阙,以白玉為宮室。
黃金之阙則森然煥邈,以周羅白玉之房,則精潔嚴凝,以霐瑩也。
○少微曰:言繞三便之殿,循大有之宮,皆金阙、玉房、骞林、紫樹、森聳羅列,淨潔霐澄也。
○玄英曰:阙者,門也。
此明玉京城内華飾妙麗,積金為阙,累玉為房,周繞大有之宮、三便之殿。
又植骞林、紫樹羅列森聳,清淨霐澄,安居其上,勝妙殊絕,故雲淨霐也。
大行梵炁,周回十方。
東曰:大行者,天元綱紀也。
維羅八極,總大梵之炁,通明龍漢之阙。
龍漢推數而自開,赤明待運而敷辰。
赤明既開,三十二天并有神靈,置中元二品地官。
元洞混靈之炁,凝黃之精,置中元三官,其第一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地上神仙已得道。
一号明晨武成宮,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耐犯明晨府,主生官、太陽火官考;右府号纣絕陰天府,主死官,太陰水官考;中府号七非恬照府,主生死罪錄、風刀之考。
三府各領官寮五千萬人,統生死罪福一十四曹,并治山洞空虛之中,系大梵之炁也。
○幽栖曰:玉清真道梵炁,大行於十方之域,周流於諸天之境也。
○少微曰:總五億之諸天,混八圓之經緯,下窮九壘,上際大羅,皆是梵炁流行,周回不息,故得億千世界高而洞浮,懸而不落,其狀似風非風,似水非水,維而持之,若有情信。
中有度人不死之神, 東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