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幽栖曰:太者,至大之名;上者,尊崇之稱。
洞者,通達也;玄者,微妙也。
靈即聖化也;寶即珍尚也。
無量者,不可稱數;度人者,從凡入聖。
欲明此經,開度升仙,無限制約。
且《洞玄靈寶》是品秩之名,《無量度人》即一卷之目。
既品位高尊,複言上品;功用微妙,故言妙經也。
○少微曰:太上,極道之境。
洞玄,能通之智。
皇皇元始,萬帝之尊,渺渺大羅,三天之上。
既至,大而無外,亦窮高而不測。
故曰太上洞通也,玄妙也。
探幽索明,鈎深緻遠,通天下之至理,窮萬物之妙數,故曰洞玄。
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
真文郁秀,五帝朝軒,玉字垂芒,諸天宗範。
於是刻書金簡,注解流通。
寶愛靈文,故曰靈寶。
元始天尊随劫應化,進行三界,出法度人,得道成真,有如雨霧,考曆不知其算,故曰無量度人。
三洞天書、靈歌要頌,凡厥功行,開度為先,作真位之階梯,為種人之根本,故曰上品妙經也。
道言: 幽栖曰:即太上玉晨高聖大道君之言也。
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師也。
居上清上元玉晨官,即上清之境,太清尊崇之位也。
既受此經,因篇其序,故首題之始,是即标焉。
○玄英日:按《本行經》雲:道君是西那玉國人。
蓋紫晨以流芳,皇上之冑裔,能尊承靈寶元始,封為郁悅那林昌玉台天帝。
位登高聖,治玄都。
《玉京大洞經》雲:上清高聖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治藥珠玉阙七瑛紫房,受事虛皇。
虛皇,即元始天尊也。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幽栖曰:昔,往也。
始青天,即東方九炁青天也。
在圓羅之上,出東極之表。
始者,五方建首之名;青者,東方九炁之色。
故真文日東方九炁始皇青天。
既天蒼、炁青,則碧霞廓落,故雲碧落。
靈鳳瓊樹、空中鼓歌,故雲空歌。
大浮黎土,即浮黎大國名。
受者,道君言我昔於此天之國,受元始度人之文。
○少微曰:始青天者,東北玉隆天也。
此天碧霞羅絡,靈奏神風,紫字鳴林,自成歌詠。
此國土帝諱浮黎天尊,降臨十方,共會度人之際,受得是經。
《靈書》雲:東極大浮黎國,地皆碧玉,常生碧霞。
又有青林之樹,樹葉并有自然紫書。
風吹樹,聲音皆作洞章璨爛,朗徹太空,故曰碧落空歌也。
○玄英曰:大浮黎土者,大是廣遠之名,浮黎是其帝諱,土是國中之地。
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
始當詣坐, 幽栖曰:元者,初也;始者,首也。
言元始天尊建萬化之初,為衆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統大羅玄都之域。
植天地之根,生萬物之母。
既欲傳經說法,先召十方天真,方各一周,十方十過,非複同於十方周曆十過。
周召既畢,然後登坐。
○少微曰:元始天尊是虛皇應号,從真起應,則曰:證修。
妙思幽源,乃自性獨有。
故《洞神經》雲:妙象無形,應感有體。
真精之炁,化成姿容,于時十遍轉經,十方萃止,無遠不應方詣坐,端也。
詣者,就也。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衆,乘空而來。
少微曰:鞅,止也。
夫真聖尊神、部從洋溢,千乘萬騎,諸天盡來,、以此格量,其數何止。
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煥太空。
幽栖曰:鞅者,央也,古字少以鞅為央。
央,盡也,已也。
即無鞅數衆,而複存思也。
○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經也。
不可稱量,皆蔭羽蓋而乘綠輿,飛雲丹霄而捧瓊毂,天真無不鹹集,上聖一合齊至,流精曜於十方,玉光煥於空洞。
流精者,即玉光之中有五色流精也。
玉光者,即真人身光也。
太空者,在太清之上。
○少微曰:飛雲丹霄,結成衣服;綠輿、瓊輪,骖駕、龍鳳。
皆精光倏爚,彩色熒煌,天尊法服。
科曰:自梵天以上,并飛雲流霄自然妙炁結成衣服。
○玄英曰:輿者,車中之廂也。
既以流霄為衣,乘駕綠輿之辇,又以靈鳳之羽為車輿之蓋,參駕九色之龍鳳,更相蔭映,故雲羽蓋垂蔭、光輝敻煥;故雲流精玉光、車服赫奕;故雲五色。
五色充盛,謂之郁勃。
億乘萬騎、浮空而來,遍滿太虛之中,悉往浮黎聽法,故雲洞煥太空。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時停輪。
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炁朗清。
幽栖曰:凡言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
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
璇玑、玉衡者,北鬥七星也。
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四象之炁也。
夫真之傳真,聖之授聖,故得三光息輪以駐照,山海納炁而吞煙,風伯不敢鳴條,雲将理無翳景。
故得天地開朗,日月清明,七日七夜,法事将畢。
既稱停輪,那複有夜?即以常時準量,七日七夜之頃。
○少微曰:此三者,天瑞也。
《天文志》曰:北鬥七星,所謂璇玑玉衡。
魁四星,為琁玑。
杓三星,為玉衡。
夫日月星辰天官宮室,時來聽法,所以停輪也。
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複高下,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
幽栖曰:一國者,即浮黎之大國也。
山有骞林瓊木,川有神溪靈澗,且坦然泯平一等,理無高下相傾。
既皆碧玉為地,甯有異色之雜。
此即當時神變靈化,自然使日月停輪、山川自坦。
○少微曰:此二者,地應也。
山川土府,地隻所居,感應虛無,化成碧玉也。
衆真侍坐,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五色師子之上。
幽栖曰:師子在空虛之中,玄坐置師子之上。
師子是獸中之王,威伏衆獸,一吼則邪魔皆伏。
天尊神德,降伏衆魔,複居師子之坐。
天尊既登坐說經,衆真則列侍而聽○。
少微曰: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
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幽栖曰:初聞天尊之靈音,開闡至聖之妙理,故齊聲稱歎,善莫大焉。
於是浮黎大國若男若女,聞之者聾病皆聰,此一遍之驗也。
○玄英曰:是時國中聽法之男女,聞經一遍,耳聞心悟,名曰開聰。
亦雲國者,身也。
聞法即悟,了入心宮,是開聰也。
說經二遍,盲者目明。
幽栖曰:初使耳聞妙義,次令目睹天尊,此二遍之驗也。
○玄英曰:二遍漸識文字,故雲目明,若據注意而言,非形骸
洞者,通達也;玄者,微妙也。
靈即聖化也;寶即珍尚也。
無量者,不可稱數;度人者,從凡入聖。
欲明此經,開度升仙,無限制約。
且《洞玄靈寶》是品秩之名,《無量度人》即一卷之目。
既品位高尊,複言上品;功用微妙,故言妙經也。
○少微曰:太上,極道之境。
洞玄,能通之智。
皇皇元始,萬帝之尊,渺渺大羅,三天之上。
既至,大而無外,亦窮高而不測。
故曰太上洞通也,玄妙也。
探幽索明,鈎深緻遠,通天下之至理,窮萬物之妙數,故曰洞玄。
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
真文郁秀,五帝朝軒,玉字垂芒,諸天宗範。
於是刻書金簡,注解流通。
寶愛靈文,故曰靈寶。
元始天尊随劫應化,進行三界,出法度人,得道成真,有如雨霧,考曆不知其算,故曰無量度人。
三洞天書、靈歌要頌,凡厥功行,開度為先,作真位之階梯,為種人之根本,故曰上品妙經也。
道言: 幽栖曰:即太上玉晨高聖大道君之言也。
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師也。
居上清上元玉晨官,即上清之境,太清尊崇之位也。
既受此經,因篇其序,故首題之始,是即标焉。
○玄英日:按《本行經》雲:道君是西那玉國人。
蓋紫晨以流芳,皇上之冑裔,能尊承靈寶元始,封為郁悅那林昌玉台天帝。
位登高聖,治玄都。
《玉京大洞經》雲:上清高聖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治藥珠玉阙七瑛紫房,受事虛皇。
虛皇,即元始天尊也。
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
幽栖曰:昔,往也。
始青天,即東方九炁青天也。
在圓羅之上,出東極之表。
始者,五方建首之名;青者,東方九炁之色。
故真文日東方九炁始皇青天。
既天蒼、炁青,則碧霞廓落,故雲碧落。
靈鳳瓊樹、空中鼓歌,故雲空歌。
大浮黎土,即浮黎大國名。
受者,道君言我昔於此天之國,受元始度人之文。
○少微曰:始青天者,東北玉隆天也。
此天碧霞羅絡,靈奏神風,紫字鳴林,自成歌詠。
此國土帝諱浮黎天尊,降臨十方,共會度人之際,受得是經。
《靈書》雲:東極大浮黎國,地皆碧玉,常生碧霞。
又有青林之樹,樹葉并有自然紫書。
風吹樹,聲音皆作洞章璨爛,朗徹太空,故曰碧落空歌也。
○玄英曰:大浮黎土者,大是廣遠之名,浮黎是其帝諱,土是國中之地。
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
始當詣坐, 幽栖曰:元者,初也;始者,首也。
言元始天尊建萬化之初,為衆道之首,居玉清上元之境,統大羅玄都之域。
植天地之根,生萬物之母。
既欲傳經說法,先召十方天真,方各一周,十方十過,非複同於十方周曆十過。
周召既畢,然後登坐。
○少微曰:元始天尊是虛皇應号,從真起應,則曰:證修。
妙思幽源,乃自性獨有。
故《洞神經》雲:妙象無形,應感有體。
真精之炁,化成姿容,于時十遍轉經,十方萃止,無遠不應方詣坐,端也。
詣者,就也。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衆,乘空而來。
少微曰:鞅,止也。
夫真聖尊神、部從洋溢,千乘萬騎,諸天盡來,、以此格量,其數何止。
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煥太空。
幽栖曰:鞅者,央也,古字少以鞅為央。
央,盡也,已也。
即無鞅數衆,而複存思也。
○少微曰:自元始洞玄以下曰經也。
不可稱量,皆蔭羽蓋而乘綠輿,飛雲丹霄而捧瓊毂,天真無不鹹集,上聖一合齊至,流精曜於十方,玉光煥於空洞。
流精者,即玉光之中有五色流精也。
玉光者,即真人身光也。
太空者,在太清之上。
○少微曰:飛雲丹霄,結成衣服;綠輿、瓊輪,骖駕、龍鳳。
皆精光倏爚,彩色熒煌,天尊法服。
科曰:自梵天以上,并飛雲流霄自然妙炁結成衣服。
○玄英曰:輿者,車中之廂也。
既以流霄為衣,乘駕綠輿之辇,又以靈鳳之羽為車輿之蓋,參駕九色之龍鳳,更相蔭映,故雲羽蓋垂蔭、光輝敻煥;故雲流精玉光、車服赫奕;故雲五色。
五色充盛,謂之郁勃。
億乘萬騎、浮空而來,遍滿太虛之中,悉往浮黎聽法,故雲洞煥太空。
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一時停輪。
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炁朗清。
幽栖曰:凡言諸天者,皆三十二天也。
諸天之中,各有日月,其精光本化,皆此境分根。
璇玑、玉衡者,北鬥七星也。
四炁朗清者,天、地、日、月四象之炁也。
夫真之傳真,聖之授聖,故得三光息輪以駐照,山海納炁而吞煙,風伯不敢鳴條,雲将理無翳景。
故得天地開朗,日月清明,七日七夜,法事将畢。
既稱停輪,那複有夜?即以常時準量,七日七夜之頃。
○少微曰:此三者,天瑞也。
《天文志》曰:北鬥七星,所謂璇玑玉衡。
魁四星,為琁玑。
杓三星,為玉衡。
夫日月星辰天官宮室,時來聽法,所以停輪也。
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複高下,土皆作碧玉,無有異色。
幽栖曰:一國者,即浮黎之大國也。
山有骞林瓊木,川有神溪靈澗,且坦然泯平一等,理無高下相傾。
既皆碧玉為地,甯有異色之雜。
此即當時神變靈化,自然使日月停輪、山川自坦。
○少微曰:此二者,地應也。
山川土府,地隻所居,感應虛無,化成碧玉也。
衆真侍坐,元始天尊玄坐空浮五色師子之上。
幽栖曰:師子在空虛之中,玄坐置師子之上。
師子是獸中之王,威伏衆獸,一吼則邪魔皆伏。
天尊神德,降伏衆魔,複居師子之坐。
天尊既登坐說經,衆真則列侍而聽○。
少微曰:此一者,天尊道相也。
說經一遍,諸天大聖,同時稱善。
是時一國男女聾病,耳皆開聰。
幽栖曰:初聞天尊之靈音,開闡至聖之妙理,故齊聲稱歎,善莫大焉。
於是浮黎大國若男若女,聞之者聾病皆聰,此一遍之驗也。
○玄英曰:是時國中聽法之男女,聞經一遍,耳聞心悟,名曰開聰。
亦雲國者,身也。
聞法即悟,了入心宮,是開聰也。
說經二遍,盲者目明。
幽栖曰:初使耳聞妙義,次令目睹天尊,此二遍之驗也。
○玄英曰:二遍漸識文字,故雲目明,若據注意而言,非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