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蔬素芳潔,燒香禮願,晨夕殷懃;精密其行,恒慎兇惡;不馳不競,宴處虛寂;吟詠寶經,微聲平氣;身心調柔,忌諸雜想,專心念道,如有所待;餐服妙氣,吐故納新,菇諸靈芝,神符聖水;幽身避世,不交人事。

    如此修學,未踰一年,神靈給使,衆毒不害,舊疾銷除,顔貌反嬰,氣力丁壯,自求多福,身心無厭。

    我印此人克成真道。

     大慈天尊又告寶相曰:下世愚夫不修大道、無上至法,而作是言:應滅此身,冀得清虛,會真宗者,喻如下世昆侖山陽,往昔之時,有一戎夫,名曰憂波斯那,立性兇頑,多畜妻子。

    其第三妻貌甚鄙,累生十子。

    戎夫自計,心陋此妻。

    妻又懷娠。

    於是戎夫但念其子,不暇待産,酖殺其母。

    母既命終,刳腹出子,子猶未成,始凝胚混,随母爛壞,不可捉持。

    戎夫自惡,後方悔恨,而作是言:我妻身體不能如騾,懷妊之時,剖腹取子。

    傍觀之者而告之言:長者當知騾懷妊時,候其日滿,知母欲産,剖腹出子,乃全子命。

    如長者妻,異於騾身,況複懷孕始經三月。

    假使月滿,亦不殺母。

    刳腹取子,何如養母而育其子?子得長成,母自老死,何用殺之,而欲此兒紹隆家業。

    猶翦樹根,望果成實,終不可得。

    善男子,邪俗行屍,亦複如是,不修至理,求欲滅身,而望罪魂得會真宗。

    如彼戎夫殺妻取子,一何執滞。

    哀哉流俗,浮僞若此,安可與其聞大道乎?執吾法印不應如彼。

    善男子,修因之道,尚須誓願,願得見在、未來見道聞法,況求即身而覓解脫。

    善男子,汝學大道,存形存生,無生之道,喻如舟車,堅固輕利,縫緻綿密,陸行堪載,濟能勝溺,保達所在,永不勞慮,豈不樂哉。

    善男子,世有愚人聞他得度,傍而學之,身無智力,性有疏懶,不能鑿車,舍他破壞,所棄舟車運危濟溺,未至中道,傾覆敗亡,摧折淪沒,不可思議。

    善男子,汝今當知,敗車破船不能自勝,何能度人?邪俗之法,亦複如是,不能自濟,何能濟他。

    下界凡夫憑向外道,邪俗之法,拔濟存亡。

    亦猶愚夫運敗舟車,摧沒之禍,立便可待。

    善男子,世若有人乘破船筏,得濟渡者,外道之法應得無生;若以破船不得濟者,外道之法不能無生。

    善男子,後世男女欲學道者,采用天經,吟詠寶文。

    此文在天為經,在地為緯,南北為經,東西為緯,在中為神,在物為氣,在人為靈。

    故曰天經地緯,織成凡聖。

    一切萬物,有形無形,無非大道真氣織成也。

     諸仙人曰:敢問慈尊織成之方。

    天尊答曰:天無言而有信,故可軌之成仁#1,三景不言而明,故可則之成身;地不言而有義,故可範之養物;道無言而有靈,故能生天地。

    天地萬象亦經緯也,織凡成聖。

     仙人曰:敢問天地萬象非道之體,雲何織凡成聖?答曰:道生元氣,元氣生太極,太極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是故天地萬象皆道之子孫也,何為不能織凡成聖?大道經緯,羅列天地,所布日月、星辰、風雲、雨露、金玉、土石、草木雜類,皆可采用,以輔學人,甚疾成聖。

    既得聖道,能制禦天地及以萬物。

     爾時有一下仙,名曰證明,聞天尊所說,迷惑不悟,重敢緻問而作是言:不審慈尊金口法印,所雲學道之士采用日月、星辰、風雲、雨露、金玉、土石、草木雜類以輔學人,甚疾成聖,既得成聖,還能制禦天地及以萬物。

    弟子蒙昧,不明妙理,祇言用天之道德劣於天。

    惟願慈尊,賜垂分别。

     天尊答曰:學道之士用天之道,及以萬象,甚疾成聖者,無上大道真精妙氣隐在天地及以萬物,善用天道及以萬物,大道感之。

    譬如孝子供養父母,心無拒逆,四時溫清,瞻視顔色,設複遠行,心中憂念,存憶父母,如對目前,寤寐之間,精神不離,自天佑之,鬼神護之。

    孝至二親,尚能感天;孝至於天,理應感道。

     爾時燈明并諸後學聞天尊所說,心開意解,信知天地萬物皆於學人深有利益,明知天地萬物無非是道,歎凡夫之徒不能用之,如我未悟,亦複如是。

    合衆禮謝天尊受生之恩。

    爾時大慈天尊又語仙人曰:天地之德,德具於道。

    其中萬物,德不盡備,但取一用,和合利益,功德道同,知用天地及以萬物以輔身者,無煩三清秘文、三洞真法。

    三洞秘文,道高法妙,難可叨佩,及以見聞。

    學道之士求真不懈,功滿行成,我道自來度於子也。

    是諸仙人深明道義,洞曉存形無生之道,進仙三階,登不死地,盡能升入無形,始驗無生非滅生也。

    燈明中和真人為諸仙人請法印已,一時辭别天尊,七日七夜徘徊雲間。

     天尊又曰:得道之子遐觀洞聽,身心自在,微妙快樂,解脫無礙。

    我今與子雖隔三萬六千天地,猶如指掌,近在目前,有何可别?不如下界塵俗行屍對面胡越。

    汝歸下界,勸化衆生,令遠邪道,漸頓之法,量物所宜。

    是時仙人稽首再拜,奉行法印,升入無形。

    大慈天尊分形儲仙,流布道化。

     爾時諸仙歸下界已,止住空中,去地萬仞,坐於慶雲之上。

    是時天柱四方,大地震動,龍神歡喜,天地朗然,煙收霧卷,三景倍明,香風遐暢,甘露滂流,地湧乳泉,川澤平濟,祥麟瑞鳳,紛纭雜集,神芝嘉卉,連蔭接野。

    是諸天王鹹謂國慶,皆稱萬歲。

    大赦天下,出庫谷帛,矜恤老病,普天作樂,頒賜爵祿。

    天子、諸王、群公卿士,不可勝記,登壇朝禮,大謝恩造,巨施珍寶,立靜供養。

    普天奉道,妖邪絕蹤,萬國太平。

    普天齊濟,人民豐樂,謠歌諷頌。

    九萬年中,天無雜色,獨有紫雲,潤不别流,唯灑甘露。

    下界小仙睹道慈力,知是大慈天尊威神之力。

    是時仙人各陳心願,遙禮太空之中。

     爾時大慈天尊與諸上真及諸上仙各各授手,遍滿下界,為說妙法,授諸下仙上道一階,各令下仙進修至法,入於全形無生之道。

    大度衆生,入真妙法,登不退果,不可計數。

    胡夷蠻獠及諸鬼神、地獄罪魂等衆,悉沾玄化,皆得利益。

    從此已後,人漸澆競,多事兇害,大道不行,妖魅萌生。

    雖不受度,道猶授手,施大慈法。

    後世男女既無正心,試行吾道,道亦與之,不責於人。

    亦有因與漸進,亦有中道而退。

    吾見其退,亦不執之。

    道雖無心,常慈養物。

    大道如水,止渴除穢。

    道猶良藥,勤而服用,定能愈疾;有病不服,稀能自愈。

    後世男女勤修吾道,定兔死厄,全身保生,能入無形,與道為俦。

    背吾道者,不除死籍,不免死厄,形如灰土,魂識漂浪,随業受報,生無道力;死望道生,終不可得。

    從今已後,陰氣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