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盛,人不畏死,修學外法,不得大道。

    如此之夫,多被妖邪執其魂魄,身遭疾病,無方療治。

    命滅之後,随邪群黨,定不得道。

    雖有小善,無由報應,由其失正,不願行道,邪鬼侵之。

    如此之人,雖言萬物皆空,我身亦空。

    物境既空,何有能侵?我身亦空,有何所受?妄想言受,畢竟空寂,都未曾有。

    愚人偏見,作此觀時,邪精魅物,競來侵害,無所畏忌。

    亦有生身遭魅,随逐邪神,一絕而去,此名全身入邪,不須待死,取其魂魄。

    若有女人,生身懷邪,顔色萎黃,處處疼痛,常吐涎沫,或複洪腫,水土惡氣,百節酸痛,風疰入心,恍惚迷忘,救氣不暇,安覓道乎?痛傷流俗,自取滅亡。

    身各有道,不知用之,與道為鄰;不肯析之,徒近玄流,無心灑垢;神醫在側,不知愈疾,甘心受苦,嬰抱楚痛。

    如此之夫,去道不遠,邪惑其心,障覆其目,順流而去,不能逆來。

     大慈天尊為一切衆生演說法印,流通供養。

    精至之士寶而行之,邪俗之夫诽謗四起。

    善男子,汝今當知信敬我道,亦不益我;诽謗我道,亦不損我。

    善男子,邪俗之夫,如獵犬食,無有定主。

    譬如東家修善長齋,持戒不煞。

    西家十惡,專事屠販,漁獵殺害,家豐熏臭,所食之餘,棄之域内。

    東家犬子承臭而往,食其殘餘,遂至忘返。

    於是西家先複無犬,大小見之,歡喜餘食,倍與熏臭。

    爾時犬主性器弘大,亦不呼歸。

    歲月經久,犬遂長大,不識前主。

    主忽出遊,暫過西鄰,犬便驚吠。

    前主慈悲,亦不緻怪。

    卻後數日,十惡之家,忽被天殃,合家滅命。

    先人收養臭爛之餘,亦以窮盡。

    犬既饑餓,終日号鳴。

    舊主聞之,合家議言:犬子少小愛往彼家,所食臭爛,穢性以成,卒不能改,設呼暫還,終歸不活。

    須臾之頃,犬便餓死。

    主又歎言:犬子向在我家,常得聞法,縱不悟解,亦潤其神。

    冀犬後身得生人道。

    無故往彼十惡之家,飲血吞膏,食啖臭爛。

    今忽餓死,無一善緣。

    此犬必定不生人道。

    善男子,我喻惡人邪俗嫉妬,忘失根本,诽謗大道,與犬無異,為逐臭爛,故不識前主。

    學道之士含垢懷辱,忍受诽謗,彌加精進。

    求無上道,複應卻照,邪俗之夫,不離生老病死之苦,不能超出纏累泥滓,淪沒邪道,癡貪三毒,以成其身。

    十惡五逆,是其徒黨;财色窟宅,是其居處;惡口惡舌,是其歌頌;诽謗妒嫉,是其心行。

    邪俗之夫不見真經,不聞真說,無以止惡,禍患如此。

    後學之士應離此人,不須酬對,與其诤論;自求升度,晨夕不懈。

    邪俗之夫,法有興廢,身有老死,未死之前,已被災害,是其邪法不驗之征。

    學正道者,身無疵疠,是其元吉全生之征。

    應自慶幸,深避患害,執吾法印,勿受邪言。

    善男子,劫初之時有建木鄉人,入於山南,衒賣真珠。

    時有山東商人,姓頗羅堕,名曰滿願,出庫百金,買得一珠,圓明曜掌,大徑一寸,囊肘自随,不令他見。

    數旬之間,忽有山南一人,名曰雷诘,僞賣魚目。

    滿願西鄰壽量之家亦出百金,買得魚目,亦以懷藏,不令他見。

    卻後六年,二家惡疾,祈得明師來療此病,和合藥分,須好真珠。

    爾時二人各出真珠以閱明師,師遙見之,懸知後人買得魚目。

    師即語言:此非真珠。

    壽量狐疑,恐師行诳,請師水之,浸經一宿,合器腥臭,真珠入水,彌益光明。

    九日出之,引長六寸。

    滿願服之,所苦立愈。

    後又市珠,請師教浸水,服之丁壯,于今已壽九萬餘歲,上皇玉簡題不死名,一切善神遞為給使。

    此人又複得吾真氣之道,亦能禦氣而遊,無複死厄。

    西鄰合家因此惡疾,以至滅絕。

    唯有一奴,名曰勤子,少小有心,常仰天歎,願得天道救其所苦。

    我命上仙大通教其餐松,并服松子,于今不衰,入於太白,時遊天山,上登昆侖。

    吾以授其晨氣之方,必定免死而得真道。

    善男子,真僞之道,生死相背,不可倫疋。

    執吾法印,能辯邪正。

    修學之士望濟一身,傍度幽顯,不可造次,以規聲利,忘其大成。

    至真法中幹用之士,道回天地,德拒四時,不為晝夜改易。

    乾坤崩淪,道能成之;天地毀缺,道能補之;生氣不足,道能足之;萬物不養,道能育之;天下不化,道能化之;一切兇惡,道能變之;一切為善,道能福之;愚暗之者,道與其光;孤遊恐畏,道來友之;饑寒病惱,道為除之;履涉危難,道來安之;白刃臨項,道能救之。

    善男子,汝欲學生,莫於無上大道至真法中生不正行,諸所施為盡皆中正,大道玄佑,不畏邪道無正根力,無的依憑。

    譬如迷人,進退失路,不知要道,始年昏惑,所習不定。

    或言忘心,不見有身;心既無生,聽可得忘;即心有累,雲何忘之?始欲此身複歸四大,身雖暫忘,四大猶在。

    假使體空,不能無觀。

    一物一觀,已成二事。

    前境未忘,後觀續生。

    一切因緣以四大而起,身由四大和合而生。

    絕滅之時,還歸四大。

    外道之夫猶如草木,因四大生,因四大滅,不能不生,不能不滅。

    欲其即生,亦不能得;欲其不生,亦不能得。

    外道亦爾,於生死中不能自在,為物所負,随境生滅。

    善男子,得道之士能忘身心,不見所能,不見所忘,境智體空,觀無所起。

    我所受形,從道得生。

    今忘此形,複歸於道,不為四大之所攝持,不為四時之所生滅,不為累患之所系縛。

    所謂無上大道能存能亡,亡能無形,存能長生,寂寥幽奧,恍惚希微,不可以智知,不可以心識,應物有周,動用無極。

    善男子,無上大道慈悲之力,不可思議。

    後世男女持吾法印,深心思念,當正億持。

    爾時天尊說此經已,五百外道柯葉惟等悉舍邪法,肉袒求哀,從道出家,欲求濟度,悔過自責,遍體血流,拔除鬓發,如鳥鍛翮,踴身自撲,猶如山崩。

     爾時天尊即命中和真人開度外道,授其往生因緣之道,敬觀無常,戒莫戕害,斷其癡貪,不令蓄積。

    中和真人曰:汝諸外道,從今日後,慎莫自高,詐稱汝是天人大師,損他财命。

    天司黑簿,注汝罪名,九祖受考,身為逆鬼。

    汝今生存,單衣菲食,以支身命,忍辱精進,求早化滅,後生中國,見道聞法。

    即身穢滞,不堪全形,入無生道。

    是時五百外道歡喜禮謝中和真人,辭别天尊,各還其居,建立精舍,晨夕行道,觀身無常,求早滅度。

    四天之下,人及非人,鹹悉歸依正真之道。

    是時天尊與諸聖衆真應之身遍於法界。

    於是靈仙之衆八萬四千執持法印,作禮奉行。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十竟 #1「軌」,敦煌本P.2385作「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