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髒腑熱,煽然而悶也。

     升麻湯 主之∶治熱痹,肌肉熱極,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縱,皮色變,兼諸風皆治。

     升麻(三兩)茯神(去皮)人參防風犀角(鎊)羚羊角(鎊)羌活(各一兩)官桂(半兩)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二塊(碎)、竹瀝小許,同煎至一盞,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白淫證 (主虛勞。

    出《素問·痿論》)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縱,發為痿,及為白淫。

    太過者,白物為淫,随溲而下,故為勞弱。

     秘真丸 主之∶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氣不固,及有餘瀝,或夢寐陰人通洩耳。

     龍骨(一兩,另研)诃子皮(五個,用大者)縮砂仁(半兩,去皮)朱砂(一兩,研細,一分為衣)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下,冷水亦得。

    不可多服。

     大便秘,蔥白湯、茶下。

     [卷二\諸證門]胃脘癰證 (主癰。

    出《素問·病能論》)胃脈沉細,陽氣不得下通,寒癰,陽熱聚于胃口,腐壞成膿。

     射幹湯 主之∶治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甚,嗽膿血,營衛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射幹(去毛)栀子仁赤茯苓(去皮)升麻(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白術(半兩)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入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陽厥證 (主諸氣。

    出《素問·病能論》)怒狂者,生于陽也,陽勝則氣逆,狂怒上氣,奪食即已。

    食入陰,善于陽,則平其氣。

     若陽勝,氣逆多怒。

     羚羊角湯 主之∶治陽厥,氣逆多怒,而頸脈複動。

    已食陰養于陽,平其氣。

     羚羊角人參(各三兩)赤茯苓(二兩,去皮)遠志(去心)大黃(炒。

    各半兩)甘草(一分,炙)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新補,又方治陽厥,若除煩下氣,鐵落為飲,鐵漿湯飲之,食後并服。

     [卷二\諸證門]息積證 (主心腹。

    出《素問·奇病論》)病脅下滿,逆氣不已,氣逆脅下,息而不消,積而不散,氣元在胃,妨飲食。

    不可針灸,宜導引服藥爾。

     白術丸 治息積,脅下氣逆,妨悶喘息不便,呼吸引痛不已。

     白術枳實官桂(各一兩半)人參(二兩)陳皮桔梗(醋炒)甘草(各一錢)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三服。

     [卷二\諸證門]證 (主肝。

    出《素問·奇病論》)人有尺脈數甚,急而見,腹必急,數亦為虛,見以名耳。

     柏子仁散 主之∶治,肝虛生寒,脈數勁急,腹脅痞悶,見于外。

    (《聖惠方》中十五味柏子仁丸亦治。

    )柏子仁茯苓防風細辛白術官桂枳殼川芎(各三兩)附子當歸槟榔(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厥逆頭痛證 (主腎。

    出《素問·奇病論》)腎虛犯大寒,頭痛,齒亦痛,痛之甚,數歲不已者是也。

    以∶ 天南星丸 主之∶治厥逆頭痛,齒痛骨寒,胃脈同腎脈厥逆,頭痛不可忍之。

     天南星(炮)硫黃(研)石膏(研)消石(研。

    各等分)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日午、臨卧三時服。

     [卷二\諸證門]膽瘅證 (主肝。

    出《素問·奇病論》)謀慮不決,膽虛,氣上沖口中,上溢則口苦,是清淨之府,肝濁擾之,氣上溢。

     益膽湯 主之∶治膽瘅,膽虛,熱氣上沖,口中當苦,洩熱不已,髒腑固虛緻然。

     黃芩(去朽)甘草(炙)人參(各二兩)官桂(一兩)苦參茯神(各兩半)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二\諸證門]濡洩證 (主利。

    出《素問·氣交變大論》)《内經》雲∶濕勝則濡洩。

    《甲乙經》雲∶寒客生濡,胃洩,如随氣而下利。

     豆蔻散 主之∶治濡洩不止,寒客于脾胃,故傷濕而腹痛滑利不止。

     肉豆蔻(五個)甘草(炙)濃樸(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一盞調下,食前,白湯亦得。

     [卷二\諸證門]溏證 (主利。

    出《素問·氣交變大論》)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