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兩同書卷上

關燈
,蓋欲用其人也;慢人者不必增貴,适足怨其人也。

    何以言之。

    昔文侯轼幹木之聞,昭王築郭院之館,故得群才必至,駿足攸歸,何則,以敬之所緻也。

    齊桓有葵丘之驕,漢祖輕過趙之罵,故有諸侯不附,大臣構述,何則,以慢之所緻也。

    然夫向之所敬者,豈徒敬人而已哉。

    蓋以自敬也。

    向之所慢者,豈徒慢人而已哉。

    蓋以自慢也。

    故敬一人則千萬人悅,慢一人則千萬人怨;皆欲知好人之敬而不知行其所以敬,皆欲知惡人之慢而不知去其所以慢。

    此猶南望以求燕,北行以适越,誠有不可得也。

    且夫人主者,天下之表也,行書國策,言記史官。

    有一善,若慶雲之浮輝,天下之所欣賀;有一惡,若朝曰之帶蝕,天下之所傷嗟。

    不可類於匹夫,不慎其敬慢也。

    故人問田子方曰:富貴者驕人,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

    貧賤者行不合道,言不合同,則去之。

    楚越若脫弊屐,奈何同之。

    是以虎豹墜谷頓為竄粉,蝼蟻随風無傷絲發,輕重之理不同年而語也。

    故周公,文王之子,握吐為勞;馭者,晏嬰之仆,驕矜自若。

    豈非君子小人之道敬慢殊途者乎。

    夫尺蟆求伸亦因其屈,鸶烏将擊必先以卑,以貴下賤大得人也。

    故老氏曰:後其身而身先。

    其是之謂欤。

     厚薄第五 夫大德曰生,至貴唯命。

    故兩臂重於四海,萬物少於一身。

    雖禀精神於天地,托質氣於父母,然亦因於所養以遂其天理也。

    且夫松橋者有淩雲之操也,若壅之以糞壤,沃之以鹹流,則不及崇朝已見其憔悴矣。

    冰雪者無逾時之堅也,若藏之於陰井,庇之於幽峰,則苟涉盛夏未聞其消解也。

    夫松相之性非不貞矣,終以速朽;冰雪之性非不液矣,竟以遐延。

    此二者豈天使之然哉。

    果以養之所緻也。

    況夫人者異乎松相之永矣,養之失其所,則安可以不朽乎。

    豈徒冰雪之倏忽也,養之得其道,則安可以不延乎。

    故壽之有長短,由養之有厚薄也。

    悲夫。

    飲食男女者,人之大欲存焉。

    人皆莫不欲其自厚而不知其厚所以薄也,人皆莫不惡其為薄而不知薄之所以厚也。

    何以言之。

    昔信陵孝惠為縱長夜之娛,淫酒色之樂,極情肆志,此不自厚也。

    然卒逢夭折之痛,自隕於泉攏之下,是則為薄亦已甚矣。

    老氏、彭公修延年之方,遵火食之禁,拘魂制魄,此非不自薄矣。

    然克保長久之壽,自緻於雲霄之上,是則為厚亦已大矣。

    夫外物者,養生之具也。

    苟以養過其度,則亦為喪生之源也。

    是故火之所宜者膏也,木之所宜者水也。

    今以江湖之水清其尺蘗,斛庾之膏沃其皇燭,則必見壞滅也。

    故性命之分,誠有限也;嗜欲之心,固無窮也。

    以有限之性命逐無窮之嗜欲,亦安可不困苦哉。

    是以易存飲食之節,禮誠男女之際,蓋有由矣。

    且夫居九五之尊,此天下之至貴也。

    有億兆之衆,此天下之至富也。

    苟以養生之不存,則五藏四支猶非我有,而配身形之外安可有乎。

    夫美玉投蛙,明珠彈雀,舍所貴而求所賤,人即以為惑矣。

    今以至尊性命之重而自輕於嗜欲之下,豈得為不惑乎。

    是故土能濁河而不能濁海,風能拔樹而不能拔山,嗜欲者适足以亂小人,不足以動君子。

    故魯仲尼渴而遇盜泉之水,義而不飲,鄭子公則染指以求羹;柳下惠與女子同寝,終不為亂,宋華父則危身以竊色;周公遺酒、诰之旨,殷纣沈湎而緻亡,捷妤辭同辇之嫌,姜氏遜淫而無恥,豈非貞濫有異,厚薄不同者欤。

    夫神大用則竭,形大用則勞。

    神形俱困而求長生者,未之聞也。

    為人主者誠能内寶神氣,外損嗜欲,念馳騁之誠,宗頤養之言,永保神仙之壽,常為聖明之主,豈不休哉。

    故老氏曰:外其身而身存。

    其是之謂乎! 太平兩同書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