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陶隐居集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淪,沉階已毀。
拱樹霜摧。
修庭草委。
肇館華陽,歲踱二紀。
永觀前猷,聿遵鴻軌。
帝曰林哉,爾焉斯止。
經之營之,輪乎奂矣。
勝殿密響,瀉瓶楊芬。
瑤官碧簡,絢采垂文。
瓊函玉檢,绮幕繡巾。
蘭釭烈耀,金爐揚熏。
桐相雙教,方諸兼學。
并證心清,俱漏身濁。
離有離無,且華且樸。
結号虛皇,荃法正覺。
藥征質瑩,禅感慧通。
飛行欽悅,扪景帶虹。
振苦排郭,還明反聰。
物言是力,我見無功。
紛纭今古,汗漫兩儀。
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綠來則應,不慮不為。
式題龜錄,人天鑒知。
吳太極左官葛仙公之碑 道冠兩儀之先,名絕萬物之始者。
固言語所不得辯,稱謂所莫能荃焉。
可以文字述雲,何以金石傳古。
其遂休也,則日月空照。
遂默也,則生人長昏。
是故出關導以兩卷,将升犒其五文。
令懷靈抱識之士,知杳冥之有精焉。
自時厥後,奕代問出。
雲篆龍章之牒,炳發於林岫。
壤辭麗氣之旨,藻蔚於庭筵。
其可以垂軌範着謠誦者,迄于茲辰。
昔在中葉,甘左見駭於魏王,象奉擅奇於昊主。
至如葛仙公之才,英俊邁蓋,其尤彰彰者矣。
公於時雖曆遊名嶽,多居此嶺。
此嶺乃非洞府,而跨據中川。
束視則連峰入海,南眺則重蟑切雲。
西臨江澈,北旁郊邑。
斯潛顯之奧區,出處之關津。
半尋石井日汲,莫測其源。
三足白麂,百齡不異。
其質精靈之所弗渝,神祇之所司衛。
麻衣史宗之俦,相繼栖托。
後有孫慰祖亦嗣居。
彌歲山陰潘洪,字文盛。
少秉道性,志力剛明。
前住餘姚、四明、噢國為立觀,直上百裡,榛途險絕,既術識有用,為物情所懷。
天監七年,郡邑豪舊遂相率輿出制,不由已,以此山在五縣沖要,舍而留止。
于茲十有五載,将欲移憩壇上,先有一空碑,久已摧倒。
洪意以為蔭其樹者,尚愛其枝,死仙公真聖之遺蹤,而可遂淪乎。
乃複建新碑於其所,願勒名迩以永傳。
隐居不遠千裡,寓斯石而镌之。
仙公姓葛,.諱玄,字孝先。
丹陽句容都鄉吉陽裡人也。
本屬琅耶,後漢骠騎僮侯廬讓國於弟來居此土。
七代祖艾,即骠騎之弟,襲封僮侯。
祖矩,安平太守,黃門郎。
從祖彌,豫章等五郡太守。
父焉,字德儒。
州主簿山陰令,散騎常侍大尚書。
代載英哲,族冠昊史。
公幼負奇操,超絕倫黨。
神挺标峻,精晖卓逸。
墳典不學而知,道術才聞已了。
非複軌儀所範,思識所該。
特以域之情理之外,置之言象之表而已。
昊初,左元放自洛而來,授公白虎七變,爐火九丹,於是五通具足,化道無方。
孫權雖愛賞仙異,而内懷猜害。
翻淡之徒,皆被.挫斥。
敬憚仙公,動相谘禀。
公馳涉川嶽,龍虎衛從。
長山蓋竹,尤多去來。
天台蘭風,是焉遊憩。
時還京邑,視人如戲。
詭谲伺傥,縱倒河山。
雖投亮履墜,叱羊石起,篾以加焉。
于時有人,漂海随風,眇沸無垠,忽值神島,見人授書一函,題曰:寄葛仙公。
令歸昊達之。
由是舉代翕然。
号為仙公。
故抱樸着書亦雲:餘從祖仙。
公乃抱樸。
三代從祖也。
俗中經傳所談雲:已被太極铨授居左仙公之位。
如真诰并葛氏舊譜,則事有未符,恐教迩參差,适時立說,猶如執戟侍陛。
豈謂三摘靈桃,徒見接神役鬼,安知止在散職。
一以權道推之,無所複論其同異矣。
仙公赤烏七年,太歲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升仙。
長往不返,恒與郭聲子等相随。
久當授任玄都,祇秩天爵,佐命四輔,理察人祇。
瞻望舊鄉,能無萦囊之歎。
顧盼後學,庶垂汲引之慈。
敢藉邦族末班,仰述真仙遺則。
雲爾九陝廈絕,七度虛懸。
分空置境,聚黑構天。
物滋數後,化起象前。
命随形轉,神寄業傳。
霜野於衰,竹梧翠微。
泉墟共往,彭羨獨歸。
生因事攝,年以學祈。
如金在冷,如帛在機。
.仙公珪警,臨郁發穎。
襄童比迹,項孺聯影。
濯質绮闱,凝心黛嶺。
虎變已據,龍轎遂騁。
竭來台霍,偃賽蘭穹。
碧壇自肅,玉水不窮。
巡芳沐道,懷古恻衷。
表茲峻碣,永扇高風。
蘭風寓憩,已勒豐碑。
此土舊居,未镌貞玫。
今之遠裔,仰慕清塵。
敬思刊樹,傳芳來葉。
解官表 臣聞,堯風沖天,穎陽振飲河之談。
漢德括地,商陰
拱樹霜摧。
修庭草委。
肇館華陽,歲踱二紀。
永觀前猷,聿遵鴻軌。
帝曰林哉,爾焉斯止。
經之營之,輪乎奂矣。
勝殿密響,瀉瓶楊芬。
瑤官碧簡,絢采垂文。
瓊函玉檢,绮幕繡巾。
蘭釭烈耀,金爐揚熏。
桐相雙教,方諸兼學。
并證心清,俱漏身濁。
離有離無,且華且樸。
結号虛皇,荃法正覺。
藥征質瑩,禅感慧通。
飛行欽悅,扪景帶虹。
振苦排郭,還明反聰。
物言是力,我見無功。
紛纭今古,汗漫兩儀。
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綠來則應,不慮不為。
式題龜錄,人天鑒知。
吳太極左官葛仙公之碑 道冠兩儀之先,名絕萬物之始者。
固言語所不得辯,稱謂所莫能荃焉。
可以文字述雲,何以金石傳古。
其遂休也,則日月空照。
遂默也,則生人長昏。
是故出關導以兩卷,将升犒其五文。
令懷靈抱識之士,知杳冥之有精焉。
自時厥後,奕代問出。
雲篆龍章之牒,炳發於林岫。
壤辭麗氣之旨,藻蔚於庭筵。
其可以垂軌範着謠誦者,迄于茲辰。
昔在中葉,甘左見駭於魏王,象奉擅奇於昊主。
至如葛仙公之才,英俊邁蓋,其尤彰彰者矣。
公於時雖曆遊名嶽,多居此嶺。
此嶺乃非洞府,而跨據中川。
束視則連峰入海,南眺則重蟑切雲。
西臨江澈,北旁郊邑。
斯潛顯之奧區,出處之關津。
半尋石井日汲,莫測其源。
三足白麂,百齡不異。
其質精靈之所弗渝,神祇之所司衛。
麻衣史宗之俦,相繼栖托。
後有孫慰祖亦嗣居。
彌歲山陰潘洪,字文盛。
少秉道性,志力剛明。
前住餘姚、四明、噢國為立觀,直上百裡,榛途險絕,既術識有用,為物情所懷。
天監七年,郡邑豪舊遂相率輿出制,不由已,以此山在五縣沖要,舍而留止。
于茲十有五載,将欲移憩壇上,先有一空碑,久已摧倒。
洪意以為蔭其樹者,尚愛其枝,死仙公真聖之遺蹤,而可遂淪乎。
乃複建新碑於其所,願勒名迩以永傳。
隐居不遠千裡,寓斯石而镌之。
仙公姓葛,.諱玄,字孝先。
丹陽句容都鄉吉陽裡人也。
本屬琅耶,後漢骠騎僮侯廬讓國於弟來居此土。
七代祖艾,即骠騎之弟,襲封僮侯。
祖矩,安平太守,黃門郎。
從祖彌,豫章等五郡太守。
父焉,字德儒。
州主簿山陰令,散騎常侍大尚書。
代載英哲,族冠昊史。
公幼負奇操,超絕倫黨。
神挺标峻,精晖卓逸。
墳典不學而知,道術才聞已了。
非複軌儀所範,思識所該。
特以域之情理之外,置之言象之表而已。
昊初,左元放自洛而來,授公白虎七變,爐火九丹,於是五通具足,化道無方。
孫權雖愛賞仙異,而内懷猜害。
翻淡之徒,皆被.挫斥。
敬憚仙公,動相谘禀。
公馳涉川嶽,龍虎衛從。
長山蓋竹,尤多去來。
天台蘭風,是焉遊憩。
時還京邑,視人如戲。
詭谲伺傥,縱倒河山。
雖投亮履墜,叱羊石起,篾以加焉。
于時有人,漂海随風,眇沸無垠,忽值神島,見人授書一函,題曰:寄葛仙公。
令歸昊達之。
由是舉代翕然。
号為仙公。
故抱樸着書亦雲:餘從祖仙。
公乃抱樸。
三代從祖也。
俗中經傳所談雲:已被太極铨授居左仙公之位。
如真诰并葛氏舊譜,則事有未符,恐教迩參差,适時立說,猶如執戟侍陛。
豈謂三摘靈桃,徒見接神役鬼,安知止在散職。
一以權道推之,無所複論其同異矣。
仙公赤烏七年,太歲甲子八月十五日平旦,升仙。
長往不返,恒與郭聲子等相随。
久當授任玄都,祇秩天爵,佐命四輔,理察人祇。
瞻望舊鄉,能無萦囊之歎。
顧盼後學,庶垂汲引之慈。
敢藉邦族末班,仰述真仙遺則。
雲爾九陝廈絕,七度虛懸。
分空置境,聚黑構天。
物滋數後,化起象前。
命随形轉,神寄業傳。
霜野於衰,竹梧翠微。
泉墟共往,彭羨獨歸。
生因事攝,年以學祈。
如金在冷,如帛在機。
.仙公珪警,臨郁發穎。
襄童比迹,項孺聯影。
濯質绮闱,凝心黛嶺。
虎變已據,龍轎遂騁。
竭來台霍,偃賽蘭穹。
碧壇自肅,玉水不窮。
巡芳沐道,懷古恻衷。
表茲峻碣,永扇高風。
蘭風寓憩,已勒豐碑。
此土舊居,未镌貞玫。
今之遠裔,仰慕清塵。
敬思刊樹,傳芳來葉。
解官表 臣聞,堯風沖天,穎陽振飲河之談。
漢德括地,商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