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陶隐居集卷下

關燈
峻餐芝之氣。

    臣栖遲早日,簪帶久年。

    仕豈留榮,學非待祿。

    恒思懸纓象阙,孤耕壟下。

    席月澗門,橫琴雲際。

    始奉中恩,得遂丘壑。

    今便滅影桂庭,神交松友。

    一出束阙,故鄉就望。

    蜷言興念,臨波瀉淚。

    臣舟棹已遺,無容躬詣。

    不任仰戀之誠,謹奉表以聞。

     诏答 卿遣累卻粒,尚想清虛。

    山中閑靜,得性所樂,當善遂嘉志也。

    若有所須,便可以聞。

    仍賜帛十疋,燭二十挺,又别勁。

    朕月給上狹苓五斤,白蜜二鬥以供服餌。

     進周氏冥通記敵 某啟去十月将末,忽有周氏事,既在齋禁,無由即得啟聞。

    今謹編成事迩凡四卷,如别上呈。

    但某覆郭疑網,不早信悟。

    追自咎悼,分贻刻責,淵文口具陳述。

    伏願,宥以間惰。

    謹啟。

     诏答 省疏并見周,氏遺迩真言,顯然符驗前诰,二三明白,益為奇特。

    四卷今留之,見淵文并具一二,唯增降歎。

     告遊篇 性靈昔既肇,綠業久相因。

    即化非冥滅,在理淡悲欣。

    冠劍空衣影,镳辔乃仙身。

    去此昭軒倡,結彼瀛台賓。

    傥能踵留轍,為子道玄津。

    殘文 雲上之仙風賦 缥缈遙裔,一旦碧海而揚朝霞,淩青煙而溥天際。

    出龍門而激水,度蔥關以飛雪。

    於是漢區動禦,月軌驚文。

    浮虛入景,登空泛雲。

    一舉萬裡,曾不浃辰。

    此列子有待之風也。

    若乃綿括宇宙,苞絡天維。

    周流八極,回環四時。

    氣值節而動律,位涉巽而離箕。

    徒見去來之緒,莫測終始之期。

    此太虛無為之風也。

     茅山長沙館碑 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之育。

    百法紛赓,無越三教之境。

    梧绂之士,飾禮容於闱合。

    耿介之夫,揚旌麾於山裔。

    銘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皇王受命,三才乃理。

    惟聖感神,惟神降祉。

    德被歌锺,名昭圖史。

    友于兄弟,敬惟西宣。

    言追茂實,用表遺先。

    敢巡舊制,有革雜章。

    刊石弗朽,奕代留芳。

     太平山日門館碑 日門館者,束霞啟晖,開岩引燭以為名也。

    先是昊郡杜征君,聲高兩代,德冠四區。

    教義宣流,播乎數郡。

    拓宇太平之束。

    結架菁山之北。

    爰以此處幽奇,别就基構。

    栖集有道,多曆世年。

     茅山曲林館銘 層嶺外峙,邃宮内映。

    仄穴旁通,萦泉遠鏡。

    尚德依仁,祈生栩命。

    且天且地,若凡若聖。

    連甍比棟,各謂知道。

    參差經術,跌岩辭藻。

    孰如曲林,獨為勁好。

    掩迹韬功,守茲偕老。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立色交晖。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将歇。

    猿烏亂嗚。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複有能與其奇者。

     答虞仲書 栖玄翮於荊枝,望绮雲於青漢者,有日于茲矣。

    而春華來被,草石開鮮。

    辭動情端,志交拎曲。

    信知鄰德之談,無虛往椟。

    夫子雖迩纏朱閣,而心期岱嶺。

    豈但散發乎高岫,以将飛霜於絕谷。

    良為欽哉。

    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長林。

    每對月流歎,臨風斡慨。

    徒事累可豁。

    而發容難待自。

    非齊生死於一緻者,能不心熱者乎。

    舉世悠悠,孰雲同此。

    傥遇知己,相與共憂。

    谒來虞公,茲焉可邁。

    何為栖栖。

    空勞鼓缶。

    迨及暇日,有事還童。

    不亦皎潔當年,而無忸前修也。

     答趙英才書 子架學區中,飛才何外。

    不肯掃門覓仕,複懶彈煉求通。

    故偃賽園巷,從容郊邑。

    昔所謂傲賓者,此其是乎。

    岩下鄙人。

    守一介之志。

    非敢蔑榮嗤俗,自緻雲霞。

    蓋任性靈而直往,保無用以得閑。

    珑薪井汲,樂有餘歡。

    切松煮木,此外何務。

    然亦以天地楝宇,萬物同於一化,死生善惡之能聞。

     相經序 相者,蓋性命之着乎形骨,吉兇之表乎氣貌。

    亦猶事究謀而後動,心先動而後應。

    表裹相感,莫知所以。

    然且富貴壽夭,各值其數。

    董賢甫在弱冠,便位過三公,赀半於國,而才出三十,身摧家破。

    馮唐椅穿郎署,揚雄壁立高閣,而并至白首。

    或垂老玉食,而官不過尉史。

    或穎惠若神,僅至齡齡。

    或不辯菽麥,更保黃苟。

    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華陽陶隐居集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