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指要篇
關燈
小
中
大
常用其光以外照也。
嗚呼!學道之士,胡不發易之蘊,而返思之乎!且坤之正位入乾之正,加二畫之中,則為坎,坎水内明于中故也。
内明水性,則通徹無礙,外明火性,則蔽隔多暗,蓋上下皆陽畫,則赤而已,惟黃居中焉則光,故離火本末皆赤,至末赤,則為過矣!随而黑焉。
在人者,奚可恃哉!歸其外明者,即蟾光照西川之理也。
不歸其明者,即金木間隔之義也。
惟達者,至逐境處,随覺随複,即襲其明,還其性,以全坤德。
自全其德則性不亂,性不亂則神不移,神不移則精不蕩,精不蕩則炁聚,炁聚财精火相随,精火相随則萬神朝元,三花聚頂,保合太和,立見超脫,可以成九鼎之丹光,直沖虛境,與玉清齊其化,而後居其太初洪蒙之先。
如不然,眉睫之際,分彼我矣! 第三 回陽子曰:天地本行,足數十二時辰,隻有九十六刻。
大包天地,細入秋毫。
凡夫不知,妄将四刻入於子午卯酉中,此皆非也。
天地造化,不可增,不可減,增則是長,臧則是短。
天有十幹,幹乃陽數,本也;地有十二支,支乃耦數,末也。
凡夫行支,聖人行幹,餘刻在其中矣!老子曰: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本則探根固蒂,末則開花結子,瓜熟蒂脫,自然香。
必剖瓜之人,方知瓜滋味也。
要知學道之士,神炁周備,不必俱泥於年月日時,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更向性究竟向上一着,始得性命打成一片,去來無礙。
須要真定後,一點靈光透玉池,所謂玄牝。
天地未判,如同雞子,故無極包於太極,混沌未判,天地初分,先天為體,後天為用,輕清為天,重濁為地,中為人身,是為三才,固生萬物矣!内玄牝天地之根,外玄牝出入之門。
鑿開洪蒙竅,沖透上頂關,無限神仙從此出,萬年千載列仙班。
謝師指出本根源,跳出輪回生死外,在山居市任逍逼,隐顯去來無堅礙。
回陽子曰:有中生無,無中生有,出無入有,出有入無。
故《消災經》雲: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
若明心見性者,無無有無則異於是。
所以紫陽真人雲:定浮沉分賓主。
本是性為主,先是命立成。
詩雲:饒他為主我為賓。
正所謂性命浮沉也。
譬如太陽出於東海,瑞氣滿天,霞光燦斓,離海門丈餘,神光漸散。
逮乎日将西墜,神光再收,返本還元,亦複如是。
學道之士,當知此理,散神光,逐萬物。
凡夫所為,聖人随覺随複,亦如太陽返本歸元。
崔公入藥鏡即此為鏡也。
故曰:天地造化,悉聚於日月,人之造化,悉聚於本元。
豈非變化無窮,與天地同其長久乎?回陽子曰:聖胎十月,嬰兒顯相,學道之士,如人起屋,先須築基成實,方可勝載,候天地一陽之生,年上取月,月上取日,日上取時,時上取刻。
十月胎圓,功滿德就,譬如凡夫千日之後,方離乳母,身得自在父母交會,陰陽一同,我自己身,由父母陰陽交會,非外求也。
來時雲滿千山,去後月舍萬水。
學道之士,我身自有聖父聖母,自己身父母。
我自悟七分,師度三分,我自悟三分,師度七分,總為十分也。
須是自覺自悟,方可入道。
随力方便,接人接果,木法全在土栽培。
予見世人,轉轉迷惑,不悟聖人經典,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豈不痛哉!苦海無邊岸,回頭即是山。
不是我今苦口多言,惟恐汝蹉過光陰,便好直下承當,頓悟超凡入聖。
紫陽真人曰:國富民安當求戰,戰罷方能見太平。
國富則民安,民安則國富,譬如人之元神元黑元精,神歸神室,精歸精府,炁歸本元,三者能歸於本,則是民安國富也。
更能通此妙甩,便是三家相見結嬰兄之理。
二物會時情性合,虎龍蟠處合中央,土之謂也,戊為陽土,陽土能生萬物,己為陰土,陰土能長萬物,萬物生長,人亦如是。
聖人所以長飲刀圭,冬雪漸凝聚,即此便是。
嬰兒姹女笑呵呵,黃婆勸丁公,指引過曹溪,運上昆侖頂。
浪澎澎降黃庭,水火兩相迎。
回陽子曰:人生在世,精神有限,身在則有餘。
富貴榮華,如空華過眼,何必苦勞心。
奉勸修道之人,及早省悟,自古神仙皆從此入,詩雲:葉綠花紅九萬條,曾於節候見根苗,莫道此果難成熟,實灌靈源水一瓢。
又詩雲: 踏遍這天涯,黃母在誰家,豁然師指出,銑足到煙霞。
第四 回陽子曰:天有四時,日有十二時,凡一時之内,各有妙用。
修煉之士,須當知神藏殺役,過去未來,方可采取。
其奧妙在於鑽年簇月,月簇日,日簇時,時簇刻,惟恐毫厘之差失也。
其法又不止爾。
當上按星辰之踱度,下符海潮之往來,采天地未判之炁,
嗚呼!學道之士,胡不發易之蘊,而返思之乎!且坤之正位入乾之正,加二畫之中,則為坎,坎水内明于中故也。
内明水性,則通徹無礙,外明火性,則蔽隔多暗,蓋上下皆陽畫,則赤而已,惟黃居中焉則光,故離火本末皆赤,至末赤,則為過矣!随而黑焉。
在人者,奚可恃哉!歸其外明者,即蟾光照西川之理也。
不歸其明者,即金木間隔之義也。
惟達者,至逐境處,随覺随複,即襲其明,還其性,以全坤德。
自全其德則性不亂,性不亂則神不移,神不移則精不蕩,精不蕩則炁聚,炁聚财精火相随,精火相随則萬神朝元,三花聚頂,保合太和,立見超脫,可以成九鼎之丹光,直沖虛境,與玉清齊其化,而後居其太初洪蒙之先。
如不然,眉睫之際,分彼我矣! 第三 回陽子曰:天地本行,足數十二時辰,隻有九十六刻。
大包天地,細入秋毫。
凡夫不知,妄将四刻入於子午卯酉中,此皆非也。
天地造化,不可增,不可減,增則是長,臧則是短。
天有十幹,幹乃陽數,本也;地有十二支,支乃耦數,末也。
凡夫行支,聖人行幹,餘刻在其中矣!老子曰: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本則探根固蒂,末則開花結子,瓜熟蒂脫,自然香。
必剖瓜之人,方知瓜滋味也。
要知學道之士,神炁周備,不必俱泥於年月日時,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更向性究竟向上一着,始得性命打成一片,去來無礙。
須要真定後,一點靈光透玉池,所謂玄牝。
天地未判,如同雞子,故無極包於太極,混沌未判,天地初分,先天為體,後天為用,輕清為天,重濁為地,中為人身,是為三才,固生萬物矣!内玄牝天地之根,外玄牝出入之門。
鑿開洪蒙竅,沖透上頂關,無限神仙從此出,萬年千載列仙班。
謝師指出本根源,跳出輪回生死外,在山居市任逍逼,隐顯去來無堅礙。
回陽子曰:有中生無,無中生有,出無入有,出有入無。
故《消災經》雲: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
若明心見性者,無無有無則異於是。
所以紫陽真人雲:定浮沉分賓主。
本是性為主,先是命立成。
詩雲:饒他為主我為賓。
正所謂性命浮沉也。
譬如太陽出於東海,瑞氣滿天,霞光燦斓,離海門丈餘,神光漸散。
逮乎日将西墜,神光再收,返本還元,亦複如是。
學道之士,當知此理,散神光,逐萬物。
凡夫所為,聖人随覺随複,亦如太陽返本歸元。
崔公入藥鏡即此為鏡也。
故曰:天地造化,悉聚於日月,人之造化,悉聚於本元。
豈非變化無窮,與天地同其長久乎?回陽子曰:聖胎十月,嬰兒顯相,學道之士,如人起屋,先須築基成實,方可勝載,候天地一陽之生,年上取月,月上取日,日上取時,時上取刻。
十月胎圓,功滿德就,譬如凡夫千日之後,方離乳母,身得自在父母交會,陰陽一同,我自己身,由父母陰陽交會,非外求也。
來時雲滿千山,去後月舍萬水。
學道之士,我身自有聖父聖母,自己身父母。
我自悟七分,師度三分,我自悟三分,師度七分,總為十分也。
須是自覺自悟,方可入道。
随力方便,接人接果,木法全在土栽培。
予見世人,轉轉迷惑,不悟聖人經典,一失人身,萬劫難複。
豈不痛哉!苦海無邊岸,回頭即是山。
不是我今苦口多言,惟恐汝蹉過光陰,便好直下承當,頓悟超凡入聖。
紫陽真人曰:國富民安當求戰,戰罷方能見太平。
國富則民安,民安則國富,譬如人之元神元黑元精,神歸神室,精歸精府,炁歸本元,三者能歸於本,則是民安國富也。
更能通此妙甩,便是三家相見結嬰兄之理。
二物會時情性合,虎龍蟠處合中央,土之謂也,戊為陽土,陽土能生萬物,己為陰土,陰土能長萬物,萬物生長,人亦如是。
聖人所以長飲刀圭,冬雪漸凝聚,即此便是。
嬰兒姹女笑呵呵,黃婆勸丁公,指引過曹溪,運上昆侖頂。
浪澎澎降黃庭,水火兩相迎。
回陽子曰:人生在世,精神有限,身在則有餘。
富貴榮華,如空華過眼,何必苦勞心。
奉勸修道之人,及早省悟,自古神仙皆從此入,詩雲:葉綠花紅九萬條,曾於節候見根苗,莫道此果難成熟,實灌靈源水一瓢。
又詩雲: 踏遍這天涯,黃母在誰家,豁然師指出,銑足到煙霞。
第四 回陽子曰:天有四時,日有十二時,凡一時之内,各有妙用。
修煉之士,須當知神藏殺役,過去未來,方可采取。
其奧妙在於鑽年簇月,月簇日,日簇時,時簇刻,惟恐毫厘之差失也。
其法又不止爾。
當上按星辰之踱度,下符海潮之往來,采天地未判之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