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朝散郎守尚書祠部員外郎賜紫金魚袋昌利化飛鶴山真一子彭曉注
惟昔聖賢章第七十九
惟昔聖賢,懷玄抱真。
服煉#1九鼎,化迹隐淪。
含精養神,通德三光。
津液勝理,筋骨緻堅。
衆邪辟除,正氣常存。
累積長久,變形而仙。
憂憫後生,好道之倫。
随傍風采,指畫古文#2。
着為圖籍,開示後昆。
露見枝條,隐藏本根。
托号諸石,覆謬衆文。
學者得之,□椟終身。
子繼父業,孫踵祖先。
傳世迷惑,竟無見聞。
遂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耘,商人棄貨,志士家貧。
吾甚傷之,定錄此文。
字約易思,事省不繁。
披列其條,核實可觀。
分兩有數,因而相循。
故為亂辭,孔竅其門。
智者審思,用意參焉。
魏公謂三皇修九鼎神#3丹而服食,緻含精養神#4,通德三光,化淪元形,以為神仙,賓于上帝。
傷憫後來好道之士,或依約古文,或旁探經訣,開示淺近,啟發枝條,隐匿本根,假托金石,謬亂宗祖#5不顯真規。
後人得之,不究蹤迹,據文率意,将假作真,□椟#6藏諸,迷迷相指,遂有隳财廢業#7,虛損道心,故特定#8錄此篇,所貴字約而易思,事省而不撓,露其核實,非示亂辭,庶幾開發未萌,直論砂汞。
智者熟究,叉獲其#9真诠也。
法象天地章第八十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撻#10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
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播兮,執衡定元紀。
既濟鼎器,法象天地於器問,玄溝便同數萬裡也。
河鼓三星,或臨星紀,以近北鬥,主有兵威,是故人民驚駭。
且兵主金,蓋喻鼎内金被火候,猛烈迫燴,使金镕铄鼎室,亢旱兇咎是生,良由晷漏#11參差,緻陽九作沙#12,尚賴皇上土德,止竭#13金水,爍火自消,改過歸己。
其或關鍵未固,鼎器洩符,則周運元氣,奔騰江淮,水符流蕩。
陰生於午,陽起於子,動靜徘徊,不離二位。
寅陽申陰,水火終始,皆循鬥建以定衡紀也。
升熬於甑山章第八十一 升熬於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唱導前兮,蒼液和於後。
朱雀翺翔戲#14兮,飛揚色五彩。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15。
颠倒就湯擭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16未過半兮,魚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懼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勇#17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如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鬼而雜廁兮,交積#18相支拄。
鼎居竈上,爐壇接連,故以喻#19甑山也。
鼎爐上水下火也。
白虎前唱,金母得火成形。
或吐白砂,或生蒼液。
丙丁朱雀,運氣往來,驅趁五行,因成五彩。
五氣聚乾坤之鼎,四時逐水火之門。
天地關防,陰陽羅網。
女被扼#20,真汞難逃。
時有嗷嗷悲聲#21,終乃依依戀母。
以至摧折毛羽,胎内則或汞或砂。
及經刻漏火符,胞中則或鱗或鬣。
變化無常主,動靜有常程。
或暴湧不休,或潏溢無止#22。
實甃則犬牙錯距#23,虛懸則锺乳闌幹,偎倚相支,崔鬼維廁,皆明金水之變化,盡顯砂汞之形儀。
妙用無窮,神精是産,希微哉。
此魏公以此#24指示丹砂水銀之成象也。
陰陽得其配章第八十二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
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兌西酉。
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侶。
本之但二物兮,末而為三五。
三五并與一#25兮,都集歸二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數亦取甫。
陰陽得配,則金水淡泊相守也。
青龍、白虎、朱雀,乃木、金、火三氣也。
運入鼎中,而為親侶。
且藥基元隻有金、火二物。
末成三五與一者,木、土、水合内金、火二物,共成變化也。
所有修運日數,前篇已備釋矣。
先白後黃章第八十三 先白而後黃兮,赤#26黑達表裹。
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若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
泥竭遂成塵兮,火滅化為土。
若蘗染#27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成膠兮,麴蘗#28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於億世後兮,昭然自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視上下。
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将可睹。
神明或告人兮,心靈乍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元适莫兮,常傳與賢者。
内胎金水變化之狀,先白者乃金吐玉#29液也。
後黃者乃液變黃芽也。
赤黑達表裹者,水火陰陽精氣通達胎氣也。
金液還丹,為第一鼎者,号日金砂黃芽也。
《古文龍虎經》曰:殼為金精,水環黃液是也。
日食一粒,如黍米大。
三年限滿,白日沖天。
又曰:衆丹之靈迹,長生莫不由。
蓋道門有二十四大丹,皆由第一鼎金
服煉#1九鼎,化迹隐淪。
含精養神,通德三光。
津液勝理,筋骨緻堅。
衆邪辟除,正氣常存。
累積長久,變形而仙。
憂憫後生,好道之倫。
随傍風采,指畫古文#2。
着為圖籍,開示後昆。
露見枝條,隐藏本根。
托号諸石,覆謬衆文。
學者得之,□椟終身。
子繼父業,孫踵祖先。
傳世迷惑,竟無見聞。
遂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耘,商人棄貨,志士家貧。
吾甚傷之,定錄此文。
字約易思,事省不繁。
披列其條,核實可觀。
分兩有數,因而相循。
故為亂辭,孔竅其門。
智者審思,用意參焉。
魏公謂三皇修九鼎神#3丹而服食,緻含精養神#4,通德三光,化淪元形,以為神仙,賓于上帝。
傷憫後來好道之士,或依約古文,或旁探經訣,開示淺近,啟發枝條,隐匿本根,假托金石,謬亂宗祖#5不顯真規。
後人得之,不究蹤迹,據文率意,将假作真,□椟#6藏諸,迷迷相指,遂有隳财廢業#7,虛損道心,故特定#8錄此篇,所貴字約而易思,事省而不撓,露其核實,非示亂辭,庶幾開發未萌,直論砂汞。
智者熟究,叉獲其#9真诠也。
法象天地章第八十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數萬裡。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晷影妄前卻兮,九年被兇咎。
皇上覽視之兮,王者退自改。
關撻#10有低昂兮,害氣遂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與午。
寅申陰陽祖兮,出入複終始。
循鬥而招播兮,執衡定元紀。
既濟鼎器,法象天地於器問,玄溝便同數萬裡也。
河鼓三星,或臨星紀,以近北鬥,主有兵威,是故人民驚駭。
且兵主金,蓋喻鼎内金被火候,猛烈迫燴,使金镕铄鼎室,亢旱兇咎是生,良由晷漏#11參差,緻陽九作沙#12,尚賴皇上土德,止竭#13金水,爍火自消,改過歸己。
其或關鍵未固,鼎器洩符,則周運元氣,奔騰江淮,水符流蕩。
陰生於午,陽起於子,動靜徘徊,不離二位。
寅陽申陰,水火終始,皆循鬥建以定衡紀也。
升熬於甑山章第八十一 升熬於甑山兮,炎火張設下。
白虎唱導前兮,蒼液和於後。
朱雀翺翔戲#14兮,飛揚色五彩。
遭遇羅網施兮,壓之不得舉。
嗷嗷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15。
颠倒就湯擭兮,摧折傷毛羽。
漏刻#16未過半兮,魚鱗狎鬣起。
五色象炫懼兮,變化無常主。
潏潏鼎沸馳兮,暴勇#17不休止。
接連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
形如仲冬冰兮,闌幹吐锺乳。
崔鬼而雜廁兮,交積#18相支拄。
鼎居竈上,爐壇接連,故以喻#19甑山也。
鼎爐上水下火也。
白虎前唱,金母得火成形。
或吐白砂,或生蒼液。
丙丁朱雀,運氣往來,驅趁五行,因成五彩。
五氣聚乾坤之鼎,四時逐水火之門。
天地關防,陰陽羅網。
女被扼#20,真汞難逃。
時有嗷嗷悲聲#21,終乃依依戀母。
以至摧折毛羽,胎内則或汞或砂。
及經刻漏火符,胞中則或鱗或鬣。
變化無常主,動靜有常程。
或暴湧不休,或潏溢無止#22。
實甃則犬牙錯距#23,虛懸則锺乳闌幹,偎倚相支,崔鬼維廁,皆明金水之變化,盡顯砂汞之形儀。
妙用無窮,神精是産,希微哉。
此魏公以此#24指示丹砂水銀之成象也。
陰陽得其配章第八十二 陰陽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東卯。
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兌西酉。
朱雀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侶。
本之但二物兮,末而為三五。
三五并與一#25兮,都集歸二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數亦取甫。
陰陽得配,則金水淡泊相守也。
青龍、白虎、朱雀,乃木、金、火三氣也。
運入鼎中,而為親侶。
且藥基元隻有金、火二物。
末成三五與一者,木、土、水合内金、火二物,共成變化也。
所有修運日數,前篇已備釋矣。
先白後黃章第八十三 先白而後黃兮,赤#26黑達表裹。
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僞道。
若山澤氣相蒸兮,興雲而為雨。
泥竭遂成塵兮,火滅化為土。
若蘗染#27為黃兮,似藍成綠組。
皮革煮成膠兮,麴蘗#28化為酒。
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惟斯之妙術兮,審谛不诳語。
傳於億世後兮,昭然自可考。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宗海。
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視上下。
千周燦彬彬兮,萬遍将可睹。
神明或告人兮,心靈乍自悟。
探端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
天道元适莫兮,常傳與賢者。
内胎金水變化之狀,先白者乃金吐玉#29液也。
後黃者乃液變黃芽也。
赤黑達表裹者,水火陰陽精氣通達胎氣也。
金液還丹,為第一鼎者,号日金砂黃芽也。
《古文龍虎經》曰:殼為金精,水環黃液是也。
日食一粒,如黍米大。
三年限滿,白日沖天。
又曰:衆丹之靈迹,長生莫不由。
蓋道門有二十四大丹,皆由第一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