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以交媾,故雲近而易求也。
《陰符》日: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也。
黃中漸通理章第二十一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
初正則終修,幹立#24末可持。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易》日: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
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謂金虎在鼎中,初受外來陰陽精氣,漸漸潤澤肌膚,既初受氣,始生萌芽,正其枝幹,而終成果實也。
蓋喻金砂真汞初吐芽蘗也。
一者,水也。
綠水根真金在器内#25,固濟蒙蔽,常人莫能知之也。
上德無為章第二十二 上德無為,不以察求。
下德為之,其用不休。
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元。
元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
上德者,水在上也。
下德者,火在下也。
水火既濟,乾、坤之謂也。
水在上常靜,無為而處陰,不以察求也。
火在下常動,運轉經曆十二辰内,其用不休也。
上閉稱有,内水也。
下閉稱無,外火也。
無者以奉上,謂火運四時五行之氣,以資奉神胎,故雲上有神德居,即神胎金汞也。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者,謂水火陰陽二氣,雙閉#26相須而成神藥,餘元别徑#27也。
魏公迷此一章,深明法象大綱、神藥指歸也。
知白守黑章第二十三 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白者金精,黑者水基。
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陰陽之始,玄含黃芽。
五金之主,北方河車。
故鉛外黑,内懷金華。
被褐懷玉,外為狂夫。
白者,金也。
黑者,水也。
知金水之根用為藥基,則神精自生於器中,故雲神明自來也。
白金自水而産,乃#28為神器,水體不絕,乃金水兩情,為道樞紐也。
水數一,為天地,陰陽、五行、萬物之始也。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是也。
玄含黃芽者,謂金、水生黃芽也。
五金之主,北方河車。
河車者,水火也。
謂水火二氣,運生五行也。
故鉛外黑,内懷金華者,謂#29鉛未化白金之前,混於礦内,外貌黑而内藏金華,猶被褐懷玉之狂夫也。
金為水母章第二十四 金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
真人至妙,若有若元。
髻鬃大淵,乍沈乍浮。
退而分布,各守境隅。
水生於金,金為水母,謂金生水,而反隐形於水,乃隐子胎也。
水者金子,子藏母胞,謂黑鉛變質,而寄位西方,為白虎金胎。
水含金而複藏質於金胞中,真水銀是也。
真人至妙#30,各守境隅者,謂真汞被外來#31符火逼逐在母胞中,乍沈乍浮,飛伏不定,若有若元,繼以符應進退,又各守其界分,則不敢動越也。
魏公迷□此一章,深明内象視聽,不及真精希夷出沒之狀也。
玄妙哉,神聖哉。
采之類白章第二十五 采之類白,造之則朱。
煉之表衛,白裹貞居。
方圓徑寸,混而相拘。
先天地生,巍巍尊高。
探之類白者,謂初運動之時,先以白金為首也。
造之則朱者,謂陶冶之際,次以赫火成朱也。
煉為表衛,白裹貞居者,蓋以白金為神室也。
方圓徑寸,混而相符者,謂金胎象混沌,而制造,分上下兩弦,中官方圓徑寸,以安真汞。
既兩孩相合,固濟綿密,使陰陽相符,纖微不漏,以養龍虎。
《古歌》日固濟胎不洩,變化在須臾是也。
先天地生,巍巍尊高者,謂真鉛未有天地混沌之前,鉛得一而相形,次則漸生天地、陰陽、五行、萬物、衆類,故鉛是天地之父母,陰陽之本元。
蓋聖人探天地父母之根,而為大藥之基;聚陰陽純粹之精,而為還丹之質,故#32殆非常物之造化也。
則#33修丹之始,須#34以天地根為藥根,以陰陽母為丹母。
如有#35不能於其問生天地陰陽者,即非金,液還丹之道。
若以有天地陰陽之後所産者,五金八石、草汁木灰#36、晨霜夜露、雪漿冰水、青鹽白鹵、諸物雜類,而為之者,不亦難乎?同志思之,久而自悟,故後篇雲:萬遍将可暗,神明或造人。
下卷八十三章内雲。
旁有垣阙章第二十六 旁有垣阙,狀似蓬壺。
環匝關閉,四通踟跚。
守禦密固,關絕奸邪。
曲閣相通,以戒不虞。
可以元思,難以愁勞。
神氣滿室,莫之能留。
守之者昌,失之者亡。
動靜休息,常與人俱。
幾修還丹,有壇爐、鼎電,上下相接,如蓬壺之狀,周旋四通。
鼎内複有神室金胎,委曲相連;鼎外複有樞轄固濟,闆絕奸邪,以防真氣走失,方免别生思慮,仍元悉勞也。
雖固密堤防,得神氣滿於室内,又須調運陰陽交互施功,将以留連真精,而成變化。
如運火符差武,縱有真精在内,亦複飛走不住,全在燮調水火,守而勿失,則叉昌盛。
故真氣動靜休息,一一常與人俱也。
是非曆藏法章第二十七 是非曆藏法,内視有所思。
履行步鬥宿,六甲以日辰。
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
食氣嗚腸胃,吐正吸外邪。
晝夜不外寐,晦朔未嘗休。
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
百脈鼎沸馳,不得清澄居。
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祠。
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心歡意悅喜,自謂必延期。
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舉措辄有違,悖逆失樞機。
諸述甚衆多,千條有萬餘。
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
是非曆藏法之#37曲折戾九都者,魏公謂世人不達大道之宗元,而趨旁門之曲徑,故有内思小俠,履步魁綱,六甲日辰,乃童蒙之漸階也。
複有對境#38接氣,房中之衛,屈伸握固,閉氣咽津,因茲氣亂神疲,魂傷魄瘁,以緻陽神逃於官宅,陰賊盜於肺肝,良由内外相侵,寅申相逼,七魄遊於死屍,三屍戰於眼睛,百豚沸騰,三·田漬亂,本期永壽,反爾傷生,豈得見於清澄乎?複有外立壇珲,祭祀淫鬼,欲希遇道,乞遂延齡,緻使鬼氣傳於精魂,邪風起於心室,或交夢·寐,或見形聲,自謂長生可期,不知我命在我,乃緻促限,棄腐形骸,此屬多般,皆為左道。
欲行轉住,欲速更遲,悖亂至真,乖訛天理,妄稱高道,明違黃帝之文,蔽隐真诠,全失老君之旨。
故魏公不欲人習旁門。
便令#39徑入正道,而曆藏諸法;縱有小成,終亦不免其死壞,唯金、液還丹得服之後,返老為嬰,位證真人,與天位同其長久也。
故下文雲:金砂入五内,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顔色悅澤好。
鬓發白變黑,更生稚牙齒。
老翁複丁壯,耆妪成女。
改形免世厄,号之日真人。
本卷三十二章内雲。
又《黃庭經》日:百二十年猶可還,過此修道誠甚難。
須待九轉八瓊丹,日月之華救老殘。
則知此法,是白日沖天、長生之上道明矣。
· 明者省厥旨章第二十八 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
服食三載,輕舉遠遊。
跨火不焦,入水不濡。
能存能亡,長樂元憂。
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太一#40乃召移居中洲#41。
功滿上升,膺錄受圖。
魏公警好道之人,省究其旨,當自豁然。
既得之後,風夜勤修,終始勿怠。
藥成之後,服食三年,輕舉遠遊,水火無礙,坐存#42立亡。
暗施陰德,潛伏俟時,太乙見召,移居中洲。
計日上升,膺錄受圖也。
太乙,乃修丹之主司也。
中洲,乃神州也。
世人初得道,镂名金簡於此州#43,膺受圖錄#44,獲上升也。
火記不虛作章第二十九 《火記》不虛作,演《易》以明之。
偃月法鼎爐,白虎為熬樞。
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
舉束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
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
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
铢有三百八市四,亦應卦爻之數。
火雖有記,須
《陰符》日: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也。
黃中漸通理章第二十一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
初正則終修,幹立#24末可持。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易》日: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
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謂金虎在鼎中,初受外來陰陽精氣,漸漸潤澤肌膚,既初受氣,始生萌芽,正其枝幹,而終成果實也。
蓋喻金砂真汞初吐芽蘗也。
一者,水也。
綠水根真金在器内#25,固濟蒙蔽,常人莫能知之也。
上德無為章第二十二 上德無為,不以察求。
下德為之,其用不休。
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元。
元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
上德者,水在上也。
下德者,火在下也。
水火既濟,乾、坤之謂也。
水在上常靜,無為而處陰,不以察求也。
火在下常動,運轉經曆十二辰内,其用不休也。
上閉稱有,内水也。
下閉稱無,外火也。
無者以奉上,謂火運四時五行之氣,以資奉神胎,故雲上有神德居,即神胎金汞也。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者,謂水火陰陽二氣,雙閉#26相須而成神藥,餘元别徑#27也。
魏公迷此一章,深明法象大綱、神藥指歸也。
知白守黑章第二十三 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白者金精,黑者水基。
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陰陽之始,玄含黃芽。
五金之主,北方河車。
故鉛外黑,内懷金華。
被褐懷玉,外為狂夫。
白者,金也。
黑者,水也。
知金水之根用為藥基,則神精自生於器中,故雲神明自來也。
白金自水而産,乃#28為神器,水體不絕,乃金水兩情,為道樞紐也。
水數一,為天地,陰陽、五行、萬物之始也。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是也。
玄含黃芽者,謂金、水生黃芽也。
五金之主,北方河車。
河車者,水火也。
謂水火二氣,運生五行也。
故鉛外黑,内懷金華者,謂#29鉛未化白金之前,混於礦内,外貌黑而内藏金華,猶被褐懷玉之狂夫也。
金為水母章第二十四 金為水母,母隐子胎,水者金子,子藏母胞。
真人至妙,若有若元。
髻鬃大淵,乍沈乍浮。
退而分布,各守境隅。
水生於金,金為水母,謂金生水,而反隐形於水,乃隐子胎也。
水者金子,子藏母胞,謂黑鉛變質,而寄位西方,為白虎金胎。
水含金而複藏質於金胞中,真水銀是也。
真人至妙#30,各守境隅者,謂真汞被外來#31符火逼逐在母胞中,乍沈乍浮,飛伏不定,若有若元,繼以符應進退,又各守其界分,則不敢動越也。
魏公迷□此一章,深明内象視聽,不及真精希夷出沒之狀也。
玄妙哉,神聖哉。
采之類白章第二十五 采之類白,造之則朱。
煉之表衛,白裹貞居。
方圓徑寸,混而相拘。
先天地生,巍巍尊高。
探之類白者,謂初運動之時,先以白金為首也。
造之則朱者,謂陶冶之際,次以赫火成朱也。
煉為表衛,白裹貞居者,蓋以白金為神室也。
方圓徑寸,混而相符者,謂金胎象混沌,而制造,分上下兩弦,中官方圓徑寸,以安真汞。
既兩孩相合,固濟綿密,使陰陽相符,纖微不漏,以養龍虎。
《古歌》日固濟胎不洩,變化在須臾是也。
先天地生,巍巍尊高者,謂真鉛未有天地混沌之前,鉛得一而相形,次則漸生天地、陰陽、五行、萬物、衆類,故鉛是天地之父母,陰陽之本元。
蓋聖人探天地父母之根,而為大藥之基;聚陰陽純粹之精,而為還丹之質,故#32殆非常物之造化也。
則#33修丹之始,須#34以天地根為藥根,以陰陽母為丹母。
如有#35不能於其問生天地陰陽者,即非金,液還丹之道。
若以有天地陰陽之後所産者,五金八石、草汁木灰#36、晨霜夜露、雪漿冰水、青鹽白鹵、諸物雜類,而為之者,不亦難乎?同志思之,久而自悟,故後篇雲:萬遍将可暗,神明或造人。
下卷八十三章内雲。
旁有垣阙章第二十六 旁有垣阙,狀似蓬壺。
環匝關閉,四通踟跚。
守禦密固,關絕奸邪。
曲閣相通,以戒不虞。
可以元思,難以愁勞。
神氣滿室,莫之能留。
守之者昌,失之者亡。
動靜休息,常與人俱。
幾修還丹,有壇爐、鼎電,上下相接,如蓬壺之狀,周旋四通。
鼎内複有神室金胎,委曲相連;鼎外複有樞轄固濟,闆絕奸邪,以防真氣走失,方免别生思慮,仍元悉勞也。
雖固密堤防,得神氣滿於室内,又須調運陰陽交互施功,将以留連真精,而成變化。
如運火符差武,縱有真精在内,亦複飛走不住,全在燮調水火,守而勿失,則叉昌盛。
故真氣動靜休息,一一常與人俱也。
是非曆藏法章第二十七 是非曆藏法,内視有所思。
履行步鬥宿,六甲以日辰。
陰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
食氣嗚腸胃,吐正吸外邪。
晝夜不外寐,晦朔未嘗休。
身體日疲倦,恍惚狀若癡。
百脈鼎沸馳,不得清澄居。
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祠。
鬼物見形象,夢寐感慨之。
心歡意悅喜,自謂必延期。
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
舉措辄有違,悖逆失樞機。
諸述甚衆多,千條有萬餘。
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
是非曆藏法之#37曲折戾九都者,魏公謂世人不達大道之宗元,而趨旁門之曲徑,故有内思小俠,履步魁綱,六甲日辰,乃童蒙之漸階也。
複有對境#38接氣,房中之衛,屈伸握固,閉氣咽津,因茲氣亂神疲,魂傷魄瘁,以緻陽神逃於官宅,陰賊盜於肺肝,良由内外相侵,寅申相逼,七魄遊於死屍,三屍戰於眼睛,百豚沸騰,三·田漬亂,本期永壽,反爾傷生,豈得見於清澄乎?複有外立壇珲,祭祀淫鬼,欲希遇道,乞遂延齡,緻使鬼氣傳於精魂,邪風起於心室,或交夢·寐,或見形聲,自謂長生可期,不知我命在我,乃緻促限,棄腐形骸,此屬多般,皆為左道。
欲行轉住,欲速更遲,悖亂至真,乖訛天理,妄稱高道,明違黃帝之文,蔽隐真诠,全失老君之旨。
故魏公不欲人習旁門。
便令#39徑入正道,而曆藏諸法;縱有小成,終亦不免其死壞,唯金、液還丹得服之後,返老為嬰,位證真人,與天位同其長久也。
故下文雲:金砂入五内,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顔色悅澤好。
鬓發白變黑,更生稚牙齒。
老翁複丁壯,耆妪成女。
改形免世厄,号之日真人。
本卷三十二章内雲。
又《黃庭經》日:百二十年猶可還,過此修道誠甚難。
須待九轉八瓊丹,日月之華救老殘。
則知此法,是白日沖天、長生之上道明矣。
· 明者省厥旨章第二十八 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
服食三載,輕舉遠遊。
跨火不焦,入水不濡。
能存能亡,長樂元憂。
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太一#40乃召移居中洲#41。
功滿上升,膺錄受圖。
魏公警好道之人,省究其旨,當自豁然。
既得之後,風夜勤修,終始勿怠。
藥成之後,服食三年,輕舉遠遊,水火無礙,坐存#42立亡。
暗施陰德,潛伏俟時,太乙見召,移居中洲。
計日上升,膺錄受圖也。
太乙,乃修丹之主司也。
中洲,乃神州也。
世人初得道,镂名金簡於此州#43,膺受圖錄#44,獲上升也。
火記不虛作章第二十九 《火記》不虛作,演《易》以明之。
偃月法鼎爐,白虎為熬樞。
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
舉束以合西,魂魄自相拘。
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
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
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
铢有三百八市四,亦應卦爻之數。
火雖有記,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