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卷上

關燈
約《易》道而行之,循諸卦爻,運諸否泰。

    鼎器偃月,即仰月也。

    金虎在内,為藥樞機。

    朱汞青龍,被丙丁朱雀,随時趁逐俱入金胎,故謂之舉東合西也。

    魂魄者,束龍魂,西虎魄也。

    上下兩弦,合為#45一斤之數,分三百八十四铢,應一月二八之候,則乾、坤形體俱就,與一周天之數同也。

     金入猛火中章第三十 金入於猛火,色不奪精光。

    自開辟以來,日月不虧明,金不失其重,日月形如常。

    金本從月生,朔旦受日符。

    金返歸其母,月晦日相包。

    隐藏其匡郭,沈淪於洞虛。

    金複其故性,威光鼎乃嬉#46。

     五行相克,火乃克金。

    金得火複能成器,兩不傷損,故金胎在鼎中,而不耗散,金色益自光明。

    自立乾坤鼎器以來,日月運精入内,兩相有益,俱得精明,金體重如初,日月常環照也。

    金本從月生者,金是陰精,寄位西方,故雲金從月生。

    月自朔旦,受日辰之符,因生金也。

    金返歸其母者,月轉受統,金歸於水,至月晦陽氣消盡,則金、水兩物,情性自相包裹,隐藏匡郭,沈淪洞虛也。

    月晦象年終,月朔象年首也。

    金水成形,鼎室長含和氣,乃見成功,故雲鼎喜#47。

    喜則和怡,和怡則金水凝結,自然之道備矣。

     子午數合三章第三十一 子午數合三,戊己号稱五。

    三五既和諧,八石正綱紀。

    呼吸相貪欲#48,伫思為夫婦。

    黃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49。

    水以土為鬼,土鎮水不起。

    朱雀.為火精,執平調勝負。

    水盛火消滅,俱死歸厚土。

    三性既合會,本性共宗祖。

     子水數一,午火數二,共合成三也。

    戊己土數五也,三五合成八,此乃三五既和諧,八石正綱紀也。

    故得青龍呼白虎,白虎吸龍精,呼吸相食育,伫思為夫婦也。

    黃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者,土能遏#50水銀,乃得不飛走,則四季尾火行土候是也。

    金全自朱雀火神,調勻勝負,水盛火滅,晦朔俱終,歸功土德也。

    三性既合會,本性共宗祖者#51,謂金火自一數水氣中産出,蓋是先天地生,元始九氣中,而能生五行,非隻以金、火二味而已。

     巨勝尚延年章第三十二 巨勝尚延年,還丹可入口。

    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

    術士服食之,壽命得長久。

    土遊於四季,守界定規矩。

    金砂入五内,霧散若風雨。

    熏蒸達四肢,顔色悅澤好。

    發白皆變黑,齒落生舊所。

    老翁複丁壯,耆妪成姥女。

    改形兔世厄巨勝号之日真人。

     胡麻也#52。

    人食之尚得延年況金液還丹入口丹始生於真金真金者#53物之母,為藥基,髒四肢,久視矣。

    ,豈不長生乎?金體故元敗朽。

    是天地元氣之祖,《道德經》日:元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是也。

    天地之先一氣為初,而生萬象。

    金是水根,取是故真金母能産金砂還丹也。

    土遊四季,魏公喻後人修煉服之藥。

    此砂入口,為丹道始終也。

    神妙不同幾如雲霧風雨還童卻老以為萬徑入五變發生牙然還而成長生 胡粉投火章第三十三 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

    冰雪得溫湯,解釋成太玄。

    金以砂為主,禀和於水銀。

    變化由其真,終始自相因。

    欲作服食仙,宜以同類者。

    植禾當以黍,覆雞用其子#54。

    以類輔自然,物成易陶冶。

    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椟。

    類同者相從,事乖不成寶。

    是以燕雀不生鳳,狐兔不乳馬;水流不炎上,火動不潤下。

     胡粉,制黑鉛而成,若投火中,卻歸鉛體。

    冰雪,自水氣而結,若以湯沃,還化為水。

    金砂、水銀,皆一體之物,以金為母,還産砂汞,故雲:植禾以其黍,覆雞以其卯。

    一旦受氣足,乃成雞與黍。

    蓋種類相生,終始相因,自然之道也。

    若以金石、草木、霜露、冰雪,鹽鹵之類,皆為誤用。

    上文注中,已詳說矣。

    本卷二十五章内注。

    是将天地根為藥根,真金母為藥母,今産陰陽成精,金砂靈汞,以為長生之藥,不其然乎。

    故雲:燕雀不生鳳,狐兔不乳馬。

    火性本九炎上,不可使潤下。

    水性本潤下,不可使炎上。

    既以自然本性根,類而推之,則金母産金砂明矣。

     世間多學士章第三十四 世間多學士,高妙負良才。

    邂逅不遭遇#55,耗火亡貨财。

    據案依文說,妄以意為之。

    端緒元因綠,度量失操持。

    梼治羌石膽,雲母及譽磁#56。

    硫黃燒豫章,泥傾相煉飛。

    鼓下五石銅,以之為輔樞。

    雜性不同·類,安有#57合體居。

    千舉必萬敗,欲點反成癡。

    僥幸訖不遇,聖人獨知之。

    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

    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

    管窺不#58廣見,難以揆方來。

     魏公謂世間多有博學通儒#59之士,留心道域,好火求玄,邂逅不遇明師,但隻看文據訣,妄自出意,虛損貨财,梼治雜藥,拟望長生度世,曆年白首,執而不回,迷守管窺,自入邪徑,千舉萬敗,難揆将來。

    雜性不同類,上文注中已.釋之矣。

     若夫至聖章第三十五 若夫至聖,不過伏犧,始畫八卦,效法天地。

    文王帝之宗,結體演爻辭。

    夫子庶聖雄,《十翼》以輔之。

    三君天所挺,疊興更禦時。

    優劣有步驟,功德不相殊。

    制作有所踵#60推度審分铢。

    有形易忖量#61元兆難慮謀。

    作事令#62可法,為世定詩書。

    素元前識資,因師各#63悟之。

    皓若寨帷帳,瞋目#64登高台。

     魏公贊伏犧、文王、孔子三聖人,天縱英靈,互有明德,演《易》道則通天地萬物之情,删《詩》、《書》則叔君臣衆名之訓,複有定爻象,析分铢#65算轄周星,數窮大衍。

    天地雖大,難緘否泰之機;陰陽至虛元,藏動靜之數,是以聖人因之取謀大道,以乾坤象鼎室,使抱一氣而宗萬靈,以#66陰陽貫晷時,俾曆六虛而生庶類。

    然有形易忖者,天地也;無兆難謀者,陰陽也。

    若不因三聖演《易》,将水火何路施張?若不賴萬世垂文,驅龍虎何門鈴鍵?故雲:素無前識,因此悟之。

    若寨帷帳,則明有所睹。

    如登高台,複莫知其極。

    蓋喻聖人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也。

    因《易》道#67而複明《火記》,下文當略釋之。

     火記六百篇章第三十六 《火記》六百篇,所趣等不殊。

    文字鄭重說,世人不熟思。

    尋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

    竊為賢者談,曷敢輕為書。

    若遂結舌瘠,絕道獲罪誅。

    寫情着竹帛,又恐#68洩天符#69。

    猶豫增歎息,倪仰綴斯愚#70。

    陶冷有法度,未忍悉陳敷。

    略述其綱紀,枝條見扶陳。

     《火記》六百篇,蓋是周星運火之大數,朝暮#71各系一卦直事。

    雲六百篇,篇次一一皆同,故年與月同,月與日同,日與時同也。

    魏公既不敢結舌而蔽大道,複不敢顯書竹帛。

    而洩天機,猶豫增歎,深慮不及将來。

    故略迷綱紀,少露枝條,其餘細微,備于口訣雲耳。

     以金為堤防章第三十七 以金為堤防,水入乃優遊。

    金計有十五,水數亦如之。

    臨爐定铢兩,五分水有餘。

    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

    其三遂不入,火二與之俱。

    三物相合受#72變化狀#73若神。

    下有太陽氣,伏蒸須臾問。

    先液而後凝,号日黃輿#74焉。

    歲月将欲訖,毀性傷壽年。

    形體為#75灰土,狀若明窗塵#76。

     金母在中官,為水銀堤防,則金水優遊,情性相戀,金水逐辰,受氣各#77得其半,共合一斤之數。

    既産#78金砂,母亦不損,故雲金重如本初也。

    其三遂#79不入者,真土也。

    金、火、木為三物,被水、火二者逐辰與之俱入器中,乃得三性合會,二味相拘,變化若神也。

    金母始因太陽精氣伏蒸,遂能滋液而後凝結,是名黃輿焉。

    以至周星、陰陽、五行,功考互漏#80,退位藏形,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