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生姜三片。
水二鐘。
煎八分服。
蜜附子大附子去皮臍。
切大片。
蜜塗。
瓦上炙黃。
每一片。
含在口中。
津甘咽下。
味盡再換。
山豆根湯山豆根(去白)陳皮元參桔梗連翹(各一錢)麝香(五分)麥冬(一錢二分去心)甘草薄荷(各七分) 引加燈心同煎服。
益氣疏風湯升麻甘草當歸川芎生地白芍桔梗黃芩麥冬前胡青皮幹葛紫蘇連翹防風白蒺藜水二鐘。
煎服。
四七氣湯茯苓山栀甘草紫蘇生地桔梗枳殼元參花粉牛蒡連翹陳皮水二鐘煎。
去渣服。
清氣利咽湯茯苓蘇梗甘草山栀陳皮桔梗貝母香附花粉枳殼半夏引加姜一片。
水二鐘。
煎服。
又方生荷葉生柏葉生地黃水煎。
入童便半酒杯。
溫服。
甘桔湯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花粉(二錢)牛蒡(三錢)連翹(一錢五分)山栀(一錢四分)黃連(四分)生地(三錢) 水二鐘。
煎服。
解毒湯黃連牛蒡桔梗連翹當歸生地白芍丹皮青皮枳殼前胡甘草元參銀花柴胡水二鐘。
煎八分。
去渣服之。
四物湯加味黃柏(一錢五分)芍藥(三錢酒洗)川芎(一錢)生地(四錢)當歸(一錢酒洗)知母(一錢)丹皮(一錢)肉桂(四分) 引加棗二枚。
水二鐘。
同煎服加味二陳湯陳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五分)薄荷(五分) 引加姜三片。
水二鐘。
同煎服。
如聖散枳殼(一錢)荊芥(一錢)薄荷柴胡(各五分)花粉(三錢)山栀(一錢)連翹(去心)牛蒡(各一錢五分)甘草(四分) 引加燈心。
水二鐘。
同煎服。
清脾降火湯丹皮當歸生地黃連黃芩桔梗白芍薄荷防風茯苓白術澤瀉豬苓山栀麥冬元參水二鐘。
煎服。
八正順氣湯濃樸砂仁半夏陳皮茯苓青皮桔梗赤芍枳殼木香(研末)元參牛蒡山栀引加姜三片。
水二鐘煎。
沖木香服。
當歸連翹散當歸連翹甘草桔梗栀子花粉生地前胡枳殼黃芩元參白芍引加燈心。
水二鐘。
同煎服之。
學士湯乳香沒藥白芷山栀貝母薄荷陳皮木通防風甘草引加燈心、淡竹葉。
同煎服。
防風通聖散防風白芍薄荷川芎桔梗山栀黃芩白術當歸連翹荊芥麻黃滑石芒硝大黃(酒炒)甘草或加牛蒡子元參水二鐘。
煎八分。
空心溫服。
甘露飲天門冬(一錢)麥冬(一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三錢)金钗石斛(三錢)枇杷葉(三錢拭淨毛去筋炙)黃芩枳殼茵陳(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
食後服。
治雙單蛾立效方黑升麻(一錢)桔梗(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井水二鐘。
煎服。
二劑自愈。
甘桔湯當歸(酒洗)川芎薄荷(炒)黃芩山栀連翹甘草銀花元參防風桔梗荊芥大黃(酒浸) 水二鐘。
煎服。
卷二 諸穴 曲池穴。
在肘外輔骨屈肘核後頭陷中。
以手拱胸取之。
針七分。
灸七壯。
可日灸七壯至二百紋尖。
少商穴。
在大指内側。
去爪甲角如韭菜葉許。
針一分。
宜用鋒針出血。
中沖穴。
在中指端。
去爪甲韭菜葉許。
針一分。
灸一壯。
圖 湧泉穴。
在足心。
屈足蜷指取之。
宛宛中白肉際。
針五分。
不宜出血。
灸三壯。
環跳穴。
髀樞中。
即硯子骨下宛宛中。
側卧伸下足取之。
針二寸。
灸五壯。
至五十壯。
足三裡穴。
在膝下三寸。
腳骨大筋内。
坐取之。
針八分。
灸止百壯。
金津玉液二穴。
左為金津。
右玉液。
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
卷舌取之。
治重舌腫痛喉閉。
用圖 圖 頰車穴。
在耳下八分。
近前曲頰端上陷中。
側卧開口有空。
針四分。
灸日七壯。
至七七壯。
合谷穴。
在手大指次指HT骨間陷中。
針三分。
灸三壯。
孕婦不宜針。
内庭穴。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
針三分。
灸三壯。
卷二 灸刺各法 五種針式圖 平半寸。
長一寸六分。
頭大末銳。
病在皮膚刺熱者用此。
今名箭頭針是也。
其兩三隅長一寸六分。
發痼疾。
刺大者用此。
今之所謂三棱針是也。
一名破皮針。
末如劍鋒。
廣二寸。
長四寸。
破皮。
癰腫出膿。
今名劍針是也。
法象毫。
尖如蚊蟲喙。
長三寸六分。
取痛痹刺寒者用此。
尖如。
且圓而銳。
其末微大。
長一寸六分。
取暴痹刺小者用。
制針法本草雲。
馬銜鐵無毒。
日華子雲。
古舊铤者好,或作醫工針。
按本草桑鐵。
即熱鐵有毒。
故火。
火克金。
解鐵毒。
故用以作針者。
貴之也。
又金為總名。
銅鐵金煮針法先将鐵絲于
水二鐘。
煎八分服。
蜜附子大附子去皮臍。
切大片。
蜜塗。
瓦上炙黃。
每一片。
含在口中。
津甘咽下。
味盡再換。
山豆根湯山豆根(去白)陳皮元參桔梗連翹(各一錢)麝香(五分)麥冬(一錢二分去心)甘草薄荷(各七分) 引加燈心同煎服。
益氣疏風湯升麻甘草當歸川芎生地白芍桔梗黃芩麥冬前胡青皮幹葛紫蘇連翹防風白蒺藜水二鐘。
煎服。
四七氣湯茯苓山栀甘草紫蘇生地桔梗枳殼元參花粉牛蒡連翹陳皮水二鐘煎。
去渣服。
清氣利咽湯茯苓蘇梗甘草山栀陳皮桔梗貝母香附花粉枳殼半夏引加姜一片。
水二鐘。
煎服。
又方生荷葉生柏葉生地黃水煎。
入童便半酒杯。
溫服。
甘桔湯甘草(五分)桔梗(一錢)花粉(二錢)牛蒡(三錢)連翹(一錢五分)山栀(一錢四分)黃連(四分)生地(三錢) 水二鐘。
煎服。
解毒湯黃連牛蒡桔梗連翹當歸生地白芍丹皮青皮枳殼前胡甘草元參銀花柴胡水二鐘。
煎八分。
去渣服之。
四物湯加味黃柏(一錢五分)芍藥(三錢酒洗)川芎(一錢)生地(四錢)當歸(一錢酒洗)知母(一錢)丹皮(一錢)肉桂(四分) 引加棗二枚。
水二鐘。
同煎服加味二陳湯陳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茯苓(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五分)薄荷(五分) 引加姜三片。
水二鐘。
同煎服。
如聖散枳殼(一錢)荊芥(一錢)薄荷柴胡(各五分)花粉(三錢)山栀(一錢)連翹(去心)牛蒡(各一錢五分)甘草(四分) 引加燈心。
水二鐘。
同煎服。
清脾降火湯丹皮當歸生地黃連黃芩桔梗白芍薄荷防風茯苓白術澤瀉豬苓山栀麥冬元參水二鐘。
煎服。
八正順氣湯濃樸砂仁半夏陳皮茯苓青皮桔梗赤芍枳殼木香(研末)元參牛蒡山栀引加姜三片。
水二鐘煎。
沖木香服。
當歸連翹散當歸連翹甘草桔梗栀子花粉生地前胡枳殼黃芩元參白芍引加燈心。
水二鐘。
同煎服之。
學士湯乳香沒藥白芷山栀貝母薄荷陳皮木通防風甘草引加燈心、淡竹葉。
同煎服。
防風通聖散防風白芍薄荷川芎桔梗山栀黃芩白術當歸連翹荊芥麻黃滑石芒硝大黃(酒炒)甘草或加牛蒡子元參水二鐘。
煎八分。
空心溫服。
甘露飲天門冬(一錢)麥冬(一錢)生地黃(二錢)熟地黃(三錢)金钗石斛(三錢)枇杷葉(三錢拭淨毛去筋炙)黃芩枳殼茵陳(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
食後服。
治雙單蛾立效方黑升麻(一錢)桔梗(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井水二鐘。
煎服。
二劑自愈。
甘桔湯當歸(酒洗)川芎薄荷(炒)黃芩山栀連翹甘草銀花元參防風桔梗荊芥大黃(酒浸) 水二鐘。
煎服。
卷二 諸穴 曲池穴。
在肘外輔骨屈肘核後頭陷中。
以手拱胸取之。
針七分。
灸七壯。
可日灸七壯至二百紋尖。
少商穴。
在大指内側。
去爪甲角如韭菜葉許。
針一分。
宜用鋒針出血。
中沖穴。
在中指端。
去爪甲韭菜葉許。
針一分。
灸一壯。
圖 湧泉穴。
在足心。
屈足蜷指取之。
宛宛中白肉際。
針五分。
不宜出血。
灸三壯。
環跳穴。
髀樞中。
即硯子骨下宛宛中。
側卧伸下足取之。
針二寸。
灸五壯。
至五十壯。
足三裡穴。
在膝下三寸。
腳骨大筋内。
坐取之。
針八分。
灸止百壯。
金津玉液二穴。
左為金津。
右玉液。
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
卷舌取之。
治重舌腫痛喉閉。
用圖 圖 頰車穴。
在耳下八分。
近前曲頰端上陷中。
側卧開口有空。
針四分。
灸日七壯。
至七七壯。
合谷穴。
在手大指次指HT骨間陷中。
針三分。
灸三壯。
孕婦不宜針。
内庭穴。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
針三分。
灸三壯。
卷二 灸刺各法 五種針式圖 平半寸。
長一寸六分。
頭大末銳。
病在皮膚刺熱者用此。
今名箭頭針是也。
其兩三隅長一寸六分。
發痼疾。
刺大者用此。
今之所謂三棱針是也。
一名破皮針。
末如劍鋒。
廣二寸。
長四寸。
破皮。
癰腫出膿。
今名劍針是也。
法象毫。
尖如蚊蟲喙。
長三寸六分。
取痛痹刺寒者用此。
尖如。
且圓而銳。
其末微大。
長一寸六分。
取暴痹刺小者用。
制針法本草雲。
馬銜鐵無毒。
日華子雲。
古舊铤者好,或作醫工針。
按本草桑鐵。
即熱鐵有毒。
故火。
火克金。
解鐵毒。
故用以作針者。
貴之也。
又金為總名。
銅鐵金煮針法先将鐵絲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