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瀛洲學士及千金。
敷用金箍奇妙訣。
纏舌喉風 此症受風熱濕毒。
或因風勞酒色而起。
下颏俱腫。
口噤舌卷腫大。
上有筋如蚯蚓之狀。
生黃刺白胎。
如切牙不開。
宜針少商。
出血可治。
然血白黃水不治。
治者先探風痰。
次刮舌胎。
吹本。
刀刺青筋出血。
宜針玉液金津。
出血漱淨。
吹秘。
服三黃湯涼膈散。
一二日可治。
日久有膿。
服千金内托散。
如木舌短大者。
吹追風散。
(頭搖勿治塊黑難治此症死者多先針四纏舌喉風颏腫生。
先刮舌胎刺青筋。
旋探風痰吹本秘。
再針玉液與金津。
口噤舌黃黑。
宜刺少商出血輕。
三黃涼膈初宜進。
膿成内托用千金。
走馬喉風 此症食熱物。
或酒或風而生。
先針四穴定死生。
吹追風散取痰。
又吹本秘于喉内。
并齒爛處。
舌卷擦追風散。
或吹本于舌上。
針舌下三穴。
不卷不針。
二陳三黃涼膈。
多加荊防。
若頭搖牙切牙落頭腫疔破者。
諸不治。
語言清楚。
年輕體壯。
猶可施治。
用白午後。
年幹。
炒灰為末。
吹上止痛。
再以午後取汁。
同年幹追風。
合漱。
服三黃。
加荊防。
頭劑可用。
後劑不可用。
記之。
走馬喉風生舌下。
迅如走馬入喉中。
先針四穴還吹秘。
噙取午後及追風。
清心舌下針三穴。
有痰吐去氣宣通。
二陳涼膈猶宜用。
頭搖疔黑總成空。
雙乳蛾 此症外受風熱。
内由氣元明粉醋取痰。
吹本。
刀刺出血。
吹秘與本。
服三黃涼膈散。
有膿去之。
服千金内托散。
吹生肌散。
服桔梗湯更穩。
卷一 單方 用子窠十餘張。
瓦上燒灰存性。
點三四次即愈。
或土牛膝草根。
搗汁含口亦妙。
鮮薄荷一撮。
洗淨。
搗和醋汁嗽口。
吐涎即愈。
荔枝草搗碎。
水煎待溫。
含漱口。
吐涎立效。
雙乳蛾生喉兩旁。
皆由風熱痛驚慌。
痰涎壅塞水難入。
探吐風痰本藥當。
頭尾小刀宜去血。
秘加均末服三黃。
日久有膿千金散。
收口生肌極妙方。
單乳蛾 此症因風熱勞郁而起。
于邊痰涎壅塞甚者。
手足冷。
頭昏沉者。
用玄明粉醋取痰。
吹本去血。
吹秘服十八味。
或三黃湯。
若五六日。
服千金内托散。
鼻吹通關散。
膿自出。
灸合谷穴。
用均秘生肌。
如腫不省人事。
命欲絕者。
用吳茱萸。
米醋調敷湧泉穴。
單蛾勞郁熱風因。
腫塞喉中似乳形。
頭目昏沉手足冷。
探吐風痰吹本針。
十八神方能散毒。
有膿内托用千金。
膿成畏刺通關散。
吹入鼻中膿自淋。
喉癰圖 此症食炙爆濃味醇酒。
胃火上沖。
生于疔旁。
腫痛與蛾相似。
圓而小。
癰塌而長。
耳根腮腫。
項痛牙疼。
治法同前。
如腐爛。
先服十八味一劑。
吹秘。
次将本與生肌。
又用童牙血青黛末。
合吹最妙。
積熱喉癰濃味因。
疔旁腫痛若蛾形。
本吹去血還吹秘。
三黃學士細評論。
七日膿成内托散。
通關吹鼻免刀針。
秘合生肌收口用。
管教起死立回生。
死乳蛾 此症受風熱郁怒而起。
喉中緊。
靠蒂疔。
不甚痛。
飲食有礙。
若勞心。
不忌口。
不避風。
日不治。
長塞喉中。
漸加氣悶。
以緻殒命。
治者用刀橫刺。
必要長大。
待血盡。
入白藥于刀口内以爛之。
每日行刀用藥一次。
吹本秘護之。
逐日如是。
爛盡下烙。
以平為度。
服涼膈散甘桔湯十餘劑。
忌煎炒雞魚豆腐牛肉犬肉。
生風發熱。
宜服水藥拔毒。
死蛾郁怒起咽中。
不不痛塞喉嚨。
日長日增能閉氣。
損軀殒命最為兇。
吹本用刀須割去。
均末頻吹遂日功。
患上将平方不烙。
二陳三黃喜氣隆。
乳蛾核圖 此症氣惱郁結不伸而起。
喉邊形起乳頭。
遇陰天。
勞神氣惱。
頸外如繩扣住。
飲食不下。
呼吸不利。
日久年深。
則蛾下起黃皮或白皮一條。
長入喉底。
治者吹本。
用鈎鈎住皮條。
細細割盡無影。
如割未盡。
服桔梗二陳湯。
消盡下烙。
忌青菜。
刀口不收。
生肌散加冰片吹之。
初起未有如嫩骨之皮。
吹本。
刺蛾。
吹秘。
服劑同前。
或久甚。
如嫩骨之黃皮長入喉内。
以至于服藥。
則不能治矣。
喉中生起乳蛾核。
氣郁于心由此得。
長在喉中似乳頭。
天陰勞氣如繩赤。
呼吸不利飲食難。
日久月深成嫩骨。
吹本刀割待無蹤。
方平下烙将蹤滅。
宣通桔梗二陳湯。
收口生肌卻有益。
喉疳圖 此症受風熱。
或食炙爆受毒而起。
老者難愈。
少者易痊。
先以白午後汁二杯。
年幹末三錢七含漱拔毒。
少頃吐出。
不可咽下。
含止痛。
次以秘。
加冰片麝香珠粉牙末合均吹。
服學士湯。
加大黃三錢二劑。
壯盛者即服土茯苓十二三劑。
時含前藥。
色轉紅者治。
否則不治。
或三黃湯三劑。
若爛洞。
吹生肌散。
止痛後。
用紫雲煙熏之。
口含甘草湯解毒。
忌生羊肉。
與煎炒喉疳熱毒心腸傳。
可憐臭爛不堪聞。
噙用年幹加午後。
秘加珠片射吹頻。
初服大黃加學士。
三黃土茯末回生。
紫雲熏口功奇妙。
收斂生肌止痛靈。
開花疔圖 此症因夏天滴鼻汗于豆腐内食之。
食穢惡自死禽獸肉。
或食水缸内日久生毛米糁。
或因怒氣而起。
形若花疔之狀。
色紅易治。
黑者難治。
搽追風散數次。
轉紅可治。
如大而硬。
鈎搭烙。
吹本止痛。
吹秘服千金内托散。
再吹生肌涼膈散。
或甘桔湯二劑。
如較少。
隻用挑去紅筋。
搽本自消。
開花疔因怒氣生。
狀若開花取長名。
吹本用刀平割去。
秘搽下烙病無形。
三黃涼膈初宜進。
千金内托治膿成。
毒若内攻頻氣喘。
疔形黑色命難存。
喉疔圖 此症原由治法。
同上症開花疔。
喉疔因食毒穢生。
長在喉中棗核形。
紅易紫難黑不治。
先用追風轉色生。
用刀割去吹本秘。
下烙能教病除根。
三黃涼膈加銀草。
有膿内托用千金。
喉單圖 此症食煎炒熱物。
及受氣而起。
喉内微腫而紅。
初起吹追風散取痰。
吹本于患處。
針首尾出血。
吹秘。
服三黃涼膈散。
日久有膿。
吹本挑破。
秘加生肌散吹之。
服千金内托散。
如膿不幹。
吹本與追風。
即愈。
又一症形如狗尿。
下刀去血。
刀痕即合。
刀割宜長。
吹秘可愈。
喉單風熱喉中腫。
頃刻水氣不可通。
吹秘針攻頭尾穴。
三黃涼膈早宜攻。
日久膿成須内加秘生肌最有功。
回食單圖 此症因氣郁有痰而生。
在喉中兩邊兩條紅色為甸氣。
在喉小舌下紫紅色點如豆大。
名梅核。
若疔下無核。
定在前舌根下。
或在左。
或在右。
中必有青筋系在。
或白色如蚬肉。
似桃膠。
兩邊紅筋垂下。
久則前心後背疼。
且嗳氣。
喉中若蟲行。
骨梗噎氣阻食。
或犯之即痛。
治一二次。
針去血。
吹秘數次。
将平則烙三四下除根。
再吹秘以解火氣。
乃灸喉下。
初起一穴。
久者三穴。
深甚灸五穴。
灸口内出煙為妙。
如不出煙。
九壯為止。
先服十八味加減。
入大黃三錢。
行痰瀉火。
年大者服酒藥二三十行。
兼服二陳四七等湯二三十劑。
大抵開郁化痰。
順氣利膈洩肺為主。
若頭大而無血。
謂之焦頭。
若針不入。
與甸氣垂下不見形迹。
俱不治。
後心痛。
當用火灸。
甸氣用刀割。
梅核用針。
如灸稍好。
喉中幹燥。
要灸氣血三裡穴七壯。
足三裡。
在膝眼下三寸。
胫骨外。
大筋宛中。
舉足取之。
弄舌喉風圖 弄舌喉風時吐舌。
常時手弄命須臾。
直刺少商流去血。
随吹金鎖即痰除。
雄黃化毒須先服。
用刀刺腫秘時吹。
疏風甘桔湯宜服。
管教患者病消除。
歸尾花粉山栀甘葛荊芥桔梗元參川芎連翹人參枳殼茯苓陳皮甘草防風黃連秘十六本十五雄黃化毒丸九。
金鎖匙四。
此症因熱毒積于心經。
以咽喉幹燥無痰。
妨飲食。
難治。
順氣利膈湯川芎桔梗粘子白芷花粉黃芩甘草元參防風山栀枳殼烏藥陳皮用連根蔥一枝。
燈心一團。
水二盞。
煎七分。
食後服。
如心肺間刺痛者。
用當歸連翹散。
加毒陷能傷人命。
嗆食喉風熱積心。
喉中幹燥立時疼。
更無痰涎多氣喘。
若還嗆食命無存。
順氣利膈湯急進肺間心刺痛。
連翹散利妙若神。
嗆食喉風圖 此症七情所傷。
郁塞喉間。
痰涎稠粘。
身發熱惡寒。
分上中下三關。
毒在下關難治。
上中可丸。
後服參苓順氣散。
氣癰喉風圖 參苓順氣散人參枳殼紫蘇粉草陳皮元參桔梗茯苓蒼術炭白術烏藥山栀花粉等分水煎溫服。
氣癰喉閉塞喉間。
憎寒惡熱吐稠涎。
雄黃解毒宜吞下。
參苓順氣急須煎。
喉内還須吹秘藥喉風圖 此症因熱盛膈間。
或過食炙爆濃味。
以緻火動痰生而起。
治者吹本下刀。
吹秘。
服三黃涼膈又甘桔湯。
加銀花。
腫不消。
用均末。
加冰麝吹之。
喉風積熱氣喉中。
壅塞須臾氣不通。
痰涎腫痛難言語。
先将秘藥入喉嚨。
用刀去血還吹秘。
宜托千金散。
生肌收口有神功。
肉喉風圖 此症因受惡穢之氣。
及風熱而起。
喉間生赤肉。
層疊腫起。
有孔出臭氣。
氣塞不通者是也。
治法以秘。
加雄黃人中白吹之。
再以臭枸橘葉煎湯頻服。
疊肉不消。
用小刀刺去血。
再以臭肉喉風生喉中。
肉赤層層口臭沖。
涎痰
敷用金箍奇妙訣。
纏舌喉風 此症受風熱濕毒。
或因風勞酒色而起。
下颏俱腫。
口噤舌卷腫大。
上有筋如蚯蚓之狀。
生黃刺白胎。
如切牙不開。
宜針少商。
出血可治。
然血白黃水不治。
治者先探風痰。
次刮舌胎。
吹本。
刀刺青筋出血。
宜針玉液金津。
出血漱淨。
吹秘。
服三黃湯涼膈散。
一二日可治。
日久有膿。
服千金内托散。
如木舌短大者。
吹追風散。
(頭搖勿治塊黑難治此症死者多先針四纏舌喉風颏腫生。
先刮舌胎刺青筋。
旋探風痰吹本秘。
再針玉液與金津。
口噤舌黃黑。
宜刺少商出血輕。
三黃涼膈初宜進。
膿成内托用千金。
走馬喉風 此症食熱物。
或酒或風而生。
先針四穴定死生。
吹追風散取痰。
又吹本秘于喉内。
并齒爛處。
舌卷擦追風散。
或吹本于舌上。
針舌下三穴。
不卷不針。
二陳三黃涼膈。
多加荊防。
若頭搖牙切牙落頭腫疔破者。
諸不治。
語言清楚。
年輕體壯。
猶可施治。
用白午後。
年幹。
炒灰為末。
吹上止痛。
再以午後取汁。
同年幹追風。
合漱。
服三黃。
加荊防。
頭劑可用。
後劑不可用。
記之。
走馬喉風生舌下。
迅如走馬入喉中。
先針四穴還吹秘。
噙取午後及追風。
清心舌下針三穴。
有痰吐去氣宣通。
二陳涼膈猶宜用。
頭搖疔黑總成空。
雙乳蛾 此症外受風熱。
内由氣元明粉醋取痰。
吹本。
刀刺出血。
吹秘與本。
服三黃涼膈散。
有膿去之。
服千金内托散。
吹生肌散。
服桔梗湯更穩。
卷一 單方 用子窠十餘張。
瓦上燒灰存性。
點三四次即愈。
或土牛膝草根。
搗汁含口亦妙。
鮮薄荷一撮。
洗淨。
搗和醋汁嗽口。
吐涎即愈。
荔枝草搗碎。
水煎待溫。
含漱口。
吐涎立效。
雙乳蛾生喉兩旁。
皆由風熱痛驚慌。
痰涎壅塞水難入。
探吐風痰本藥當。
頭尾小刀宜去血。
秘加均末服三黃。
日久有膿千金散。
收口生肌極妙方。
單乳蛾 此症因風熱勞郁而起。
于邊痰涎壅塞甚者。
手足冷。
頭昏沉者。
用玄明粉醋取痰。
吹本去血。
吹秘服十八味。
或三黃湯。
若五六日。
服千金内托散。
鼻吹通關散。
膿自出。
灸合谷穴。
用均秘生肌。
如腫不省人事。
命欲絕者。
用吳茱萸。
米醋調敷湧泉穴。
單蛾勞郁熱風因。
腫塞喉中似乳形。
頭目昏沉手足冷。
探吐風痰吹本針。
十八神方能散毒。
有膿内托用千金。
膿成畏刺通關散。
吹入鼻中膿自淋。
喉癰圖 此症食炙爆濃味醇酒。
胃火上沖。
生于疔旁。
腫痛與蛾相似。
圓而小。
癰塌而長。
耳根腮腫。
項痛牙疼。
治法同前。
如腐爛。
先服十八味一劑。
吹秘。
次将本與生肌。
又用童牙血青黛末。
合吹最妙。
積熱喉癰濃味因。
疔旁腫痛若蛾形。
本吹去血還吹秘。
三黃學士細評論。
七日膿成内托散。
通關吹鼻免刀針。
秘合生肌收口用。
管教起死立回生。
死乳蛾 此症受風熱郁怒而起。
喉中緊。
靠蒂疔。
不甚痛。
飲食有礙。
若勞心。
不忌口。
不避風。
日不治。
長塞喉中。
漸加氣悶。
以緻殒命。
治者用刀橫刺。
必要長大。
待血盡。
入白藥于刀口内以爛之。
每日行刀用藥一次。
吹本秘護之。
逐日如是。
爛盡下烙。
以平為度。
服涼膈散甘桔湯十餘劑。
忌煎炒雞魚豆腐牛肉犬肉。
生風發熱。
宜服水藥拔毒。
死蛾郁怒起咽中。
不不痛塞喉嚨。
日長日增能閉氣。
損軀殒命最為兇。
吹本用刀須割去。
均末頻吹遂日功。
患上将平方不烙。
二陳三黃喜氣隆。
乳蛾核圖 此症氣惱郁結不伸而起。
喉邊形起乳頭。
遇陰天。
勞神氣惱。
頸外如繩扣住。
飲食不下。
呼吸不利。
日久年深。
則蛾下起黃皮或白皮一條。
長入喉底。
治者吹本。
用鈎鈎住皮條。
細細割盡無影。
如割未盡。
服桔梗二陳湯。
消盡下烙。
忌青菜。
刀口不收。
生肌散加冰片吹之。
初起未有如嫩骨之皮。
吹本。
刺蛾。
吹秘。
服劑同前。
或久甚。
如嫩骨之黃皮長入喉内。
以至于服藥。
則不能治矣。
喉中生起乳蛾核。
氣郁于心由此得。
長在喉中似乳頭。
天陰勞氣如繩赤。
呼吸不利飲食難。
日久月深成嫩骨。
吹本刀割待無蹤。
方平下烙将蹤滅。
宣通桔梗二陳湯。
收口生肌卻有益。
喉疳圖 此症受風熱。
或食炙爆受毒而起。
老者難愈。
少者易痊。
先以白午後汁二杯。
年幹末三錢七含漱拔毒。
少頃吐出。
不可咽下。
含止痛。
次以秘。
加冰片麝香珠粉牙末合均吹。
服學士湯。
加大黃三錢二劑。
壯盛者即服土茯苓十二三劑。
時含前藥。
色轉紅者治。
否則不治。
或三黃湯三劑。
若爛洞。
吹生肌散。
止痛後。
用紫雲煙熏之。
口含甘草湯解毒。
忌生羊肉。
與煎炒喉疳熱毒心腸傳。
可憐臭爛不堪聞。
噙用年幹加午後。
秘加珠片射吹頻。
初服大黃加學士。
三黃土茯末回生。
紫雲熏口功奇妙。
收斂生肌止痛靈。
開花疔圖 此症因夏天滴鼻汗于豆腐内食之。
食穢惡自死禽獸肉。
或食水缸内日久生毛米糁。
或因怒氣而起。
形若花疔之狀。
色紅易治。
黑者難治。
搽追風散數次。
轉紅可治。
如大而硬。
鈎搭烙。
吹本止痛。
吹秘服千金内托散。
再吹生肌涼膈散。
或甘桔湯二劑。
如較少。
隻用挑去紅筋。
搽本自消。
開花疔因怒氣生。
狀若開花取長名。
吹本用刀平割去。
秘搽下烙病無形。
三黃涼膈初宜進。
千金内托治膿成。
毒若内攻頻氣喘。
疔形黑色命難存。
喉疔圖 此症原由治法。
同上症開花疔。
喉疔因食毒穢生。
長在喉中棗核形。
紅易紫難黑不治。
先用追風轉色生。
用刀割去吹本秘。
下烙能教病除根。
三黃涼膈加銀草。
有膿内托用千金。
喉單圖 此症食煎炒熱物。
及受氣而起。
喉内微腫而紅。
初起吹追風散取痰。
吹本于患處。
針首尾出血。
吹秘。
服三黃涼膈散。
日久有膿。
吹本挑破。
秘加生肌散吹之。
服千金内托散。
如膿不幹。
吹本與追風。
即愈。
又一症形如狗尿。
下刀去血。
刀痕即合。
刀割宜長。
吹秘可愈。
喉單風熱喉中腫。
頃刻水氣不可通。
吹秘針攻頭尾穴。
三黃涼膈早宜攻。
日久膿成須内加秘生肌最有功。
回食單圖 此症因氣郁有痰而生。
在喉中兩邊兩條紅色為甸氣。
在喉小舌下紫紅色點如豆大。
名梅核。
若疔下無核。
定在前舌根下。
或在左。
或在右。
中必有青筋系在。
或白色如蚬肉。
似桃膠。
兩邊紅筋垂下。
久則前心後背疼。
且嗳氣。
喉中若蟲行。
骨梗噎氣阻食。
或犯之即痛。
治一二次。
針去血。
吹秘數次。
将平則烙三四下除根。
再吹秘以解火氣。
乃灸喉下。
初起一穴。
久者三穴。
深甚灸五穴。
灸口内出煙為妙。
如不出煙。
九壯為止。
先服十八味加減。
入大黃三錢。
行痰瀉火。
年大者服酒藥二三十行。
兼服二陳四七等湯二三十劑。
大抵開郁化痰。
順氣利膈洩肺為主。
若頭大而無血。
謂之焦頭。
若針不入。
與甸氣垂下不見形迹。
俱不治。
後心痛。
當用火灸。
甸氣用刀割。
梅核用針。
如灸稍好。
喉中幹燥。
要灸氣血三裡穴七壯。
足三裡。
在膝眼下三寸。
胫骨外。
大筋宛中。
舉足取之。
弄舌喉風圖 弄舌喉風時吐舌。
常時手弄命須臾。
直刺少商流去血。
随吹金鎖即痰除。
雄黃化毒須先服。
用刀刺腫秘時吹。
疏風甘桔湯宜服。
管教患者病消除。
歸尾花粉山栀甘葛荊芥桔梗元參川芎連翹人參枳殼茯苓陳皮甘草防風黃連秘十六本十五雄黃化毒丸九。
金鎖匙四。
此症因熱毒積于心經。
以咽喉幹燥無痰。
妨飲食。
難治。
順氣利膈湯川芎桔梗粘子白芷花粉黃芩甘草元參防風山栀枳殼烏藥陳皮用連根蔥一枝。
燈心一團。
水二盞。
煎七分。
食後服。
如心肺間刺痛者。
用當歸連翹散。
加毒陷能傷人命。
嗆食喉風熱積心。
喉中幹燥立時疼。
更無痰涎多氣喘。
若還嗆食命無存。
順氣利膈湯急進肺間心刺痛。
連翹散利妙若神。
嗆食喉風圖 此症七情所傷。
郁塞喉間。
痰涎稠粘。
身發熱惡寒。
分上中下三關。
毒在下關難治。
上中可丸。
後服參苓順氣散。
氣癰喉風圖 參苓順氣散人參枳殼紫蘇粉草陳皮元參桔梗茯苓蒼術炭白術烏藥山栀花粉等分水煎溫服。
氣癰喉閉塞喉間。
憎寒惡熱吐稠涎。
雄黃解毒宜吞下。
參苓順氣急須煎。
喉内還須吹秘藥喉風圖 此症因熱盛膈間。
或過食炙爆濃味。
以緻火動痰生而起。
治者吹本下刀。
吹秘。
服三黃涼膈又甘桔湯。
加銀花。
腫不消。
用均末。
加冰麝吹之。
喉風積熱氣喉中。
壅塞須臾氣不通。
痰涎腫痛難言語。
先将秘藥入喉嚨。
用刀去血還吹秘。
宜托千金散。
生肌收口有神功。
肉喉風圖 此症因受惡穢之氣。
及風熱而起。
喉間生赤肉。
層疊腫起。
有孔出臭氣。
氣塞不通者是也。
治法以秘。
加雄黃人中白吹之。
再以臭枸橘葉煎湯頻服。
疊肉不消。
用小刀刺去血。
再以臭肉喉風生喉中。
肉赤層層口臭沖。
涎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