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為有德者增壽,此天文志所載也。
南派 自漢始,鹿堂趙升、華陽李亞、锺離權、呂岩、劉海蟾、張紫陽、沖昭王、馬自然、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玉蟾等始之。
北派 自宋始,王重陽至東海,見海中金蓮七朵,師曰:此處當有七真出,於是度丘、劉、譚、馬、郝、王、孫七真,今全真之教自此始。
天皇龍文章 道藏三洞經目箓 大乘上法洞真寶經,九聖之道一十二部,無極大道元始天尊以龍漢劫初,居清微天玉清境,所出号《洞真經》,計二十四萬九于三百八十卷: 太玄部八千卷, 妙林部五百卷, 太清部八百卷, 徹視部八千卷, 上清部八千卷, 開化部八千卷, 元陽部一萬八千卷, 妙真部一萬五千卷, 開山部七千卷, 十仙部八萬八千卷, 玉林部八萬四十卷, 黃老部五千卷。
中乘中法洞玄寶經,九真之道一十二部,三界醫王太上道君以延康劫初,居禹餘天上清境,所出号《洞玄經》,計八十五萬八千一,百二十卷: 靈和部八千卷, 靈寶部一百二十卷, 通神部十萬卷, 無量部一萬卷, 集仙部十萬卷, 内秘部十萬卷, 至真部十萬卷, 集善部八萬卷, 煉精部八萬卷, 生死部八萬卷, 官圓部十萬卷, 煉魔部十萬卷。
小乘初法洞神寶經,九仙之道一十二部,十方道師太上老君以赤明劫初,居太赤天太清境,所出号《洞神經》,計七十七萬四千卷: 太真部八千卷, 至德部九萬卷, 黃庭部八萬卷, 煉炁部八萬卷, 道德部八萬卷, 元神部八萬卷, 大劫部八萬卷, 内簡部十萬卷, 神咒部八萬卷, 三皇部八千卷, 按摩部八萬卷, 小劫部八千卷。
自黃帝演道,老氏傳經,至.宋上下百千萬億餘年,所有道藏經書一百八十八萬一千五百卷,自經胡火,今止存者五千一百三十四卷。
昔在金虜蒙古之時,當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邁,妒中國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經,玉緯、九天等經,皆上天極玄至秘之書,乃設胡主蒙哥忽必烈,盡令燒毀。
其令有曰:漢人則興漢人之教,蒙古必興蒙古之教,豈可使漢人的經書勝俺蒙古的,凡有一書一字見,疾燒毀,勿留人問。
今故絕而無傳焉。
亦問有存者,未入經藏,今我大明麗天,其中國人必尊中國之道,故紀其名目于左: 《藏天隐月經》, 《玉緯經》, 《九天經》, 《上清經》, 《赤書度命經》, 《赤書經》, 《靈寶二十四生經》, 《聖紀經》, 《十三虛無經》, 《五公問虛無經》, 《謗道釋經》, 《道先生三清經》, 《南鬥經》, 《西升經》, 《化胡經》, 《太上實錄》, 《混元皇帝實錄》, 《玄元内傳》, 《高上老子内傳》, 《樓觀先生内傳》, 《辟邪歸正議》, 《辯仙論》, 《欽道明證論》, 《輔正除邪論》, 《道佛先後論》, 《明真辯僞論》, 《十異九迷論》, 《三破論》, 《齡邪論》, 《十小論》, 《曆代帝王崇道記》, 《三天列記》, 《青陽官記》, 《出塞記》, 《三教根源圖》, 《曆代應現圖》, 《帝王師錄》, 《猶龍傳》, 《紀勝賦》, 《溜雷經》, 《太上化胡書》, 《至正辯僞錄》, 《唐八學士議狀》, 《心傳玉堂初階宗旨》, 《心傳玉堂宗旨》, 《太清玉冊》, 《太清天箓》, 《太清玉譜》, 《重編猶龍傳》, 《重編龍虎經》, 《闡道論》, 《三教本末》, 《造化鉗槌》, 《神隐》, 《太極》, 《丹髓》, 《庚辛玉冊》, 《遐齡洞天志》, 《蓬瀛志》, 《玉宸玄範》, 《玄範行移式》, 《北辰奏告儀》, 《水火煉度儀》, 《禳五部儀》, 《玉樞會醮儀》, 《園堂儀》, 《水府撥幽燈儀》, 《祈天忏》, 《保命燈科》, 《肘後神樞》, 《肘後靈樞》, 《肘後經》, 《運化玄樞》, 《乾坤生意》, 《壽域神方》, 《神應經》, 《十藥神書》, 《天地卦》, 《北鬥課》, 《涉世圖》, 《茶譜》, 《洞天神品秘譜》, 《神功妙濟丹方》, 《注解道德經》, 《注解清靜經》, 《注解大通經》, 《注解洞古經》, 《注解太上心經》, 《注解素書》, 《注解長生久視經》, 《唐聖祖傳》。
劉基曰:元者祥邁等,妒中國道教之經典,皆天章龍文之書,琅函玉笈之典,時儒者多尚之,釋氏歸道者十有七八,祥邁 乃論胡主忽必烈,盡焚中國道藏經書,其令有曰:敢有收執片紙隻字者,勿赦。
自是中國道藏經書始絕,時值宋遇傾圯,胡虜亂華,離明有晦,幽陰侵陽,故也。
自靖康徽欽北狩,當金虜亂華之日,羌胡乃作,滅中國大道之書,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問,所作妖書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滅中國之道,其辯僞錄有曰: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於三清之上,萬天教主羞赧難神,九府洞仙慚惶無地,毀天帝,滅孔老,眨黃帝之惡,言不可盡書。
蓋黃帝乃繼天立極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當時之人自滅時君之祖,豈中國人自滅中國之道,實遼金胡元之人所作。
宋理宗端平間,因胡寇鈔邊,乃得 是書一二卷,帝覽書歎曰:縱爾百千萬卷,隻以中國夷狄之道論之,其高下不待辯而可知矣。
故紀滅道妖書名目于左: 《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續佛道論衡》一卷, 《甄正論》三卷, 《辯正論》八卷, 《破邪論》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法苑珠林》内第五十五卷, 《至元辯僞錄》五卷, 《佛祖通載》二十二卷。
正一諸品箓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箓》,一部三卷。
總二十四品,此錄威禦萬魔,超騰九祖,欵真仙於蓬戶,拜列聖於瓊都,進職升階,言功遷賞,精虔佩奉,感應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職箓》,一階。
此箓職可進於仙階,體不千於邪氣,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内教秘箓》,一階。
《太上紫虛自然秘箓》,一階。
二箓,箓諸天之隐諱,輔八景之玄樞,可以咀嚼太和,詠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證仙階。
《太上中天北鬥七元秘箓》,一階。
此箓總璇玑之奧旨,運鬥極之玄樞,覆育群生,陶熔萬化,至心佩受,景福大來。
《太上遷山破地九牛秘箓》,一階。
此箓可以遷墳立宅,賓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為祥、使二十四向而獻瑞,資扶至術,溥濟群倫。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将軍秘箓》,一階。
此箓隐虛危之内篆,藏水火之元精,默運至神,潛消魔障,奉持不息,福慶無涯。
《太上正一金橋度化秘箓》,一階。
此箓過度星津,辟除天狗,跻虹橋而無阻,吋熊夢以開先,永保後昆,益綿家慶。
《太上延生保命護身秘箓》,一階。
此箓三元保命,五鬥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慶有餘。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箓》,一階。
此箓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諧籲夫妻,增延壽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詛秘箓》,一階。
此箓解釋冤由,杜除咒詛,怨結冰消,福齡川長。
《太上正一童子将軍護身秘箓》,一階。
此箓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護孩童,開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條》,一階。
《太上正一斬邪華蓋秘箓》,一階。
些一箓,結蟠瑞氣,召集衆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惡,精虔修奉,永遂闡揚。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殺鬼秘箓》,一階。
此箓總制群魔,部勒神吏,揮斥八極,剪誠萬邪,志心佩受,衛正除妖。
《太上洞淵三昧神咒秘箓》,一階。
此箓凡疫毒流行,妖氣傳染,死亡相繼,無地禬禳,宜受此箓,五瘟遠卻,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靈寶預修九真妙戒秘箓》,一階。
此箓義出洞玄,經參靈寶,悟九戒者超凡入聖,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運應滅度,證此日生前預修,福報無邊,人天永賴。
《太上洞玄靈寶金錄度命生身受度十宮束嶽預修黃箓》,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箓重宣妙典,分隸真司。
此日參傳,無再三渎蒙之咎,他時證驗,有十回度人之功。
增福壽於今生,布津梁於異日,至心信受,妙利無邊。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官東嶽拔亡魂黃箓》,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箓洗愆拔罪,救苦度亡。
誰無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參秘笈,繳達冥司,頓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車畢道秘箓》,一部八卷: 《靈寶中盟秘箓》,一部八卷。
些二箓,玉清瓊劄,太霄琅書,内诰密言,中黃秘語,開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餌黃華,卷舒元氣,玉田花滿,徜徉三島,煙霞金鼎,丹成嘯味,九霄日月,緻虛抱一,飛步淩空。
參受者仙藉登名,天宮進職,宿愆對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遊玑洞陽天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陽神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飛仙紫陽真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護命保仙秘箓》,一部, 此四箓,神霄秘劄,玉清真文。
聲動震官,克廣好生之德,神司巽戶,全持代惡之機。
修之蹑景沖虛,用之濟人利物,興雲緻雨,馘毒除妖,笃志修行,靡不向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飛魔演化飛仙上陽五雷秘箓》,一部。
此箓括玉樞之徽妙,運金虎之神通,動蕩威聲,參贊造化,至心佩受,随事請梼,轉乖珍而緻豐年,禳天昏而齊仁壽,至誠勿怠,妙應無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煉形生天寶箓》,一階。
此箓九龍示篆,十極垂慈,落滅惡根,疾除罪薄。
若有孝子順孫,欲超上世先亡,時刻升仙,功德無量。
《高上神霄敕赦寶章三元三官輔化寶箓》,一部。
此箓玉清敕赦,三官分治。
佩受之人,靈官天丁護衛身形,應有陽誅陰譴,赦恩所到,悉令清争。
或為先亡參受焚繳,即遂超升。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保生真箓》,一部,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拔亡真箓》一部。
此箓元始流傳,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獄,經傳陝石之名。
凡世女身難逃生育,或前身惡果,或現世冤仇,落孕傷胎,珠随蜂碎,身辭陽世,魂堕陰池,若有信女早發善心,躬參寶箓,或孝子順孫代為參受,即得書名玉箓,削籍幽官,現居人世,福壽增崇,異日冥途逍遙無礙,濟生度死,功德無邊。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龍虎玄壇金輸趙元帥秘箓》一階。
此箓玉府玄機,金輸秘典,自祖師煉丹於龍虎,而元帥下鎮於玄壇,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奮五方之勇,興雲緻雨,拔厲除邪。
敬而奉之,則保己甯家;體而行之,則濟人利物。
既崇香火,宜佩靈文。
《太上正一趙侯驅邪辟瘟正竅秘箓》,一部。
此箓正竅靈文,真形寶篆。
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聞風即遁。
延生保命,護正除邪,神化無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斬邪秘箓》,一階。
此籛恭行天律,部領雷兵。
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岩穴,蟠踞山林,窺阚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至心佩奉,感應無方。
《高上太洞九天開化文昌司祿紫陽寶箓》,一部。
此箓九天奧旨,七曲靈章。
秘於紫陽雲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筆。
宏敷道妙,益闡儒風。
佩之者,心地開聰;悟之者,性天頓徹。
桂籍名标,棘圍神助,文學之士,笃志參傳。
正-諸品仙經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經》,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經》,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宮束嶽預修黃籌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宮東嶽拔亡魂黃箓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九真妙戒金箓度命妙經》,一部。
《太上靈寶濟度血湖真經》,一部。
《太上北鬥本命延生真經》,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經》,一部。
已上真經,丹台玉笈,雲篆天書,太上所宣,天師所受。
經乃條之體,箓乃經之用。
可相有,不可相無。
既參法箓,更佩真經,體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樞院品秩 天樞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幹天樞院事,從九。
天樞院,左左大判官,管幹天樞院事,正九。
天樞院右左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天樞院事,從八。
天樞院右左領兵執法真官,主管天樞院事,正八。
天樞院掌籍法仙官,同會書天樞院事,從七。
天樞院領籍法仙官,食書天樞院事,正七。
天樞院斬禦邪使,同行天樞院事,從六。
天樞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樞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樞院事,從五。
上清翊衛仙士,同知天樞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執法真士,同知天樞院事,從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樞院事,正四。
九天執法仙士天樞院副使,知天樞院事,從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樞院副使,同判天樞院事,正三。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使,判天樞院事,從二。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大使,判天樞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洞靈上佐,兼樞機内外事,正一。
驅邪院品秩 驅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煉典者,伺管今驅邪院事,從九。
驅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幹驅邪院事,正九。
驅邪院左右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從八。
, 驅邪院左右領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正八。
驅邪院掌籍法仙官,同餘書驅邪院事,從七。
驅邪院領籍法仙官,會書,驅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極斬禦邪使,同行驅邪院事,從六。
上清仙士北極考召使,同行驅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極伏魔使,行驅邪院事,從五。
上清姗衛仙士九天遊奕使,同知驅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糾察使,同知驅邪院事,從四。
九天太華司勳九天采訪使,知驅邪院事,正四。
九天靈陽司勳,同知驅邪院事,從三。
九天洞陽上佐,同判驅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靈上佐九天禦魔使,判驅邪院事,從二。
九天執騰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驅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阙,對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閱令,判泰玄都省兼櫃機内外事,正一。
玉府品 上清箓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幹雷霆都司事,從九。
上清箓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幹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箓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從八。
上清箓事鬥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箓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從七。
上清司命南宮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斬禦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從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從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玉府真士五雷使,領雷霆都司事,從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領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樞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從三。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樞禦魔使,判雷霆都司事,從二。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樞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樞内外事,正一。
神霄品秩 太平輔化典者,神霄傳吏,從九。
平輔化仙士神霄執法仙官,兼西台風雨吏,正九。
太平輔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師,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從八。
神霄宮掌籍仙官兼紫微侍衛,正八。
玉府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從七。
神霄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兩宮校籍金部尚書,會書南北二院事,從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書,同知南北二院事,正六。
神霄宮驅邪使水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從五。
神霄宮伏魔使火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贊真士土部尚書,判南北一院事,從四。
九天翊衛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衛真士五雷大使,判諸司府院事,從三。
九天執法真官玉樞大使,判神霄玉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衛仙官神霄玉樞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從二。
九天執法仙官神霄玉樞伏魔使,同知雷霆諸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正一。
女階仙秩 左右侍争女,從九。
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女,從八。
侍香靈女,正八。
左右真靈女,從七。
掌善玄女,正七。
崇輔真玄女,從六。
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從五。
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從四。
上玄仙女,正四。
上清内院捧香玉女。
侍香玉女,知紫微内殿事。
璇玑鬥府掌籍瓊真,同知紫微内殿事。
昔天師受錄女真,皆有天妃天嫔之名,今授箓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稱,但幹礙妃嫔等字,并不許遷補。
一、初階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遷右大判官。
又一年救度十人;遷左判官。
又十人以上,遷左大判官。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八品。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七品。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六品。
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遷五品。
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遷四品。
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遷三品。
又五年積十二功,遷二品。
又十年積百二十功,升一品。
自三品以上系極品,非可輕受,自是功高行着,仙籍紀名,非品格 可述。
一、前項年内,如年内功多,即該雙轉,但不得過兩官。
如功多不願受遷轉,許回補将吏。
一、如年内若無功無過,守職如舊。
一、如年内有功有過,止可自贖。
一、若虛度歲月,有過無功,将吏無有,自劾校錄難私,所當自劾,況可冒進乎? 一、救人謂之功,積德謂之行。
所謂一功,約有百人也。
折分計算,救十人以上,可謂一分,為國延壽,及解大難,事關利濟,折二功。
為民祈晴禱雨,驅除蟲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
強祟盤錯,顯形現迹,衆所不伏,能絕其根,折一功。
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輕重推折,為人消災請福,醮功克就,或煉魂解冤,為民請命,報應分曉,委實利濟,折一功。
非此色,目以輕重推折。
救産難,母子全活,折一功。
母子一損,自一分以上比折。
其該載不盡,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極院、伏魔院、黃錄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宮,受煉司及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稱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稱兼提舉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稱兼提點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宮受煉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黃箓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帶統攝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帶提點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帶提舉城隍司。
六品以上,帶提點九州城隍司。
五品,帶節制嶽隍兵馬。
四品,帶都督嶽渎兵馬。
三品,帶節制九天兵馬。
二品帶,糾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廬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許補從九品。
其正九品,未受錄人不許任之。
一、凡行齋醮,雖有他品,複而未受,都功箓無祭酒職者,謄誠不達。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許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淵箓,不許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許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許任之。
一、法與箓相須,不可相違。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
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
靈寶法,宜受紫虛陽光箓及靈寶中盟錄。
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
天樞法,宜受上清回車畢道箓。
趙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趙侯箓。
一、天心乃萬法之祖,都功盟威,總二十四品,先可進受。
一、南北二院,謂之文階,雷司謂之武階。
初真先宜參文由入武階易,武階入文階難。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衛之司;神雷,雷霆号令之所;龍雷,海藏之拱衛;水雷,雨澤之所司;社令雷,則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
上奉帝命,下親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四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專司玉樞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萊都水司,專司水澤。
三司皆總於玉府五雷使院,諸解送刑獄,毋得僭素於樞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額,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須擇當代明師,行淳學正者拜之,師亦當擇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齋誠申狀,取保應分曉,方與依式,奏申,撥
南派 自漢始,鹿堂趙升、華陽李亞、锺離權、呂岩、劉海蟾、張紫陽、沖昭王、馬自然、石杏林、薛道光、陳泥丸、白玉蟾等始之。
北派 自宋始,王重陽至東海,見海中金蓮七朵,師曰:此處當有七真出,於是度丘、劉、譚、馬、郝、王、孫七真,今全真之教自此始。
天皇龍文章 道藏三洞經目箓 大乘上法洞真寶經,九聖之道一十二部,無極大道元始天尊以龍漢劫初,居清微天玉清境,所出号《洞真經》,計二十四萬九于三百八十卷: 太玄部八千卷, 妙林部五百卷, 太清部八百卷, 徹視部八千卷, 上清部八千卷, 開化部八千卷, 元陽部一萬八千卷, 妙真部一萬五千卷, 開山部七千卷, 十仙部八萬八千卷, 玉林部八萬四十卷, 黃老部五千卷。
中乘中法洞玄寶經,九真之道一十二部,三界醫王太上道君以延康劫初,居禹餘天上清境,所出号《洞玄經》,計八十五萬八千一,百二十卷: 靈和部八千卷, 靈寶部一百二十卷, 通神部十萬卷, 無量部一萬卷, 集仙部十萬卷, 内秘部十萬卷, 至真部十萬卷, 集善部八萬卷, 煉精部八萬卷, 生死部八萬卷, 官圓部十萬卷, 煉魔部十萬卷。
小乘初法洞神寶經,九仙之道一十二部,十方道師太上老君以赤明劫初,居太赤天太清境,所出号《洞神經》,計七十七萬四千卷: 太真部八千卷, 至德部九萬卷, 黃庭部八萬卷, 煉炁部八萬卷, 道德部八萬卷, 元神部八萬卷, 大劫部八萬卷, 内簡部十萬卷, 神咒部八萬卷, 三皇部八千卷, 按摩部八萬卷, 小劫部八千卷。
自黃帝演道,老氏傳經,至.宋上下百千萬億餘年,所有道藏經書一百八十八萬一千五百卷,自經胡火,今止存者五千一百三十四卷。
昔在金虜蒙古之時,當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邁,妒中國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經,玉緯、九天等經,皆上天極玄至秘之書,乃設胡主蒙哥忽必烈,盡令燒毀。
其令有曰:漢人則興漢人之教,蒙古必興蒙古之教,豈可使漢人的經書勝俺蒙古的,凡有一書一字見,疾燒毀,勿留人問。
今故絕而無傳焉。
亦問有存者,未入經藏,今我大明麗天,其中國人必尊中國之道,故紀其名目于左: 《藏天隐月經》, 《玉緯經》, 《九天經》, 《上清經》, 《赤書度命經》, 《赤書經》, 《靈寶二十四生經》, 《聖紀經》, 《十三虛無經》, 《五公問虛無經》, 《謗道釋經》, 《道先生三清經》, 《南鬥經》, 《西升經》, 《化胡經》, 《太上實錄》, 《混元皇帝實錄》, 《玄元内傳》, 《高上老子内傳》, 《樓觀先生内傳》, 《辟邪歸正議》, 《辯仙論》, 《欽道明證論》, 《輔正除邪論》, 《道佛先後論》, 《明真辯僞論》, 《十異九迷論》, 《三破論》, 《齡邪論》, 《十小論》, 《曆代帝王崇道記》, 《三天列記》, 《青陽官記》, 《出塞記》, 《三教根源圖》, 《曆代應現圖》, 《帝王師錄》, 《猶龍傳》, 《紀勝賦》, 《溜雷經》, 《太上化胡書》, 《至正辯僞錄》, 《唐八學士議狀》, 《心傳玉堂初階宗旨》, 《心傳玉堂宗旨》, 《太清玉冊》, 《太清天箓》, 《太清玉譜》, 《重編猶龍傳》, 《重編龍虎經》, 《闡道論》, 《三教本末》, 《造化鉗槌》, 《神隐》, 《太極》, 《丹髓》, 《庚辛玉冊》, 《遐齡洞天志》, 《蓬瀛志》, 《玉宸玄範》, 《玄範行移式》, 《北辰奏告儀》, 《水火煉度儀》, 《禳五部儀》, 《玉樞會醮儀》, 《園堂儀》, 《水府撥幽燈儀》, 《祈天忏》, 《保命燈科》, 《肘後神樞》, 《肘後靈樞》, 《肘後經》, 《運化玄樞》, 《乾坤生意》, 《壽域神方》, 《神應經》, 《十藥神書》, 《天地卦》, 《北鬥課》, 《涉世圖》, 《茶譜》, 《洞天神品秘譜》, 《神功妙濟丹方》, 《注解道德經》, 《注解清靜經》, 《注解大通經》, 《注解洞古經》, 《注解太上心經》, 《注解素書》, 《注解長生久視經》, 《唐聖祖傳》。
劉基曰:元者祥邁等,妒中國道教之經典,皆天章龍文之書,琅函玉笈之典,時儒者多尚之,釋氏歸道者十有七八,祥邁 乃論胡主忽必烈,盡焚中國道藏經書,其令有曰:敢有收執片紙隻字者,勿赦。
自是中國道藏經書始絕,時值宋遇傾圯,胡虜亂華,離明有晦,幽陰侵陽,故也。
自靖康徽欽北狩,當金虜亂華之日,羌胡乃作,滅中國大道之書,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問,所作妖書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滅中國之道,其辯僞錄有曰:使大羅玉帝魂驚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膽落於三清之上,萬天教主羞赧難神,九府洞仙慚惶無地,毀天帝,滅孔老,眨黃帝之惡,言不可盡書。
蓋黃帝乃繼天立極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當時之人自滅時君之祖,豈中國人自滅中國之道,實遼金胡元之人所作。
宋理宗端平間,因胡寇鈔邊,乃得 是書一二卷,帝覽書歎曰:縱爾百千萬卷,隻以中國夷狄之道論之,其高下不待辯而可知矣。
故紀滅道妖書名目于左: 《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續佛道論衡》一卷, 《甄正論》三卷, 《辯正論》八卷, 《破邪論》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法苑珠林》内第五十五卷, 《至元辯僞錄》五卷, 《佛祖通載》二十二卷。
正一諸品箓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箓》,一部三卷。
總二十四品,此錄威禦萬魔,超騰九祖,欵真仙於蓬戶,拜列聖於瓊都,進職升階,言功遷賞,精虔佩奉,感應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職箓》,一階。
此箓職可進於仙階,體不千於邪氣,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内教秘箓》,一階。
《太上紫虛自然秘箓》,一階。
二箓,箓諸天之隐諱,輔八景之玄樞,可以咀嚼太和,詠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證仙階。
《太上中天北鬥七元秘箓》,一階。
此箓總璇玑之奧旨,運鬥極之玄樞,覆育群生,陶熔萬化,至心佩受,景福大來。
《太上遷山破地九牛秘箓》,一階。
此箓可以遷墳立宅,賓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為祥、使二十四向而獻瑞,資扶至術,溥濟群倫。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将軍秘箓》,一階。
此箓隐虛危之内篆,藏水火之元精,默運至神,潛消魔障,奉持不息,福慶無涯。
《太上正一金橋度化秘箓》,一階。
此箓過度星津,辟除天狗,跻虹橋而無阻,吋熊夢以開先,永保後昆,益綿家慶。
《太上延生保命護身秘箓》,一階。
此箓三元保命,五鬥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慶有餘。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箓》,一階。
此箓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諧籲夫妻,增延壽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詛秘箓》,一階。
此箓解釋冤由,杜除咒詛,怨結冰消,福齡川長。
《太上正一童子将軍護身秘箓》,一階。
此箓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護孩童,開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條》,一階。
《太上正一斬邪華蓋秘箓》,一階。
些一箓,結蟠瑞氣,召集衆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惡,精虔修奉,永遂闡揚。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殺鬼秘箓》,一階。
此箓總制群魔,部勒神吏,揮斥八極,剪誠萬邪,志心佩受,衛正除妖。
《太上洞淵三昧神咒秘箓》,一階。
此箓凡疫毒流行,妖氣傳染,死亡相繼,無地禬禳,宜受此箓,五瘟遠卻,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靈寶預修九真妙戒秘箓》,一階。
此箓義出洞玄,經參靈寶,悟九戒者超凡入聖,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運應滅度,證此日生前預修,福報無邊,人天永賴。
《太上洞玄靈寶金錄度命生身受度十宮束嶽預修黃箓》,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箓重宣妙典,分隸真司。
此日參傳,無再三渎蒙之咎,他時證驗,有十回度人之功。
增福壽於今生,布津梁於異日,至心信受,妙利無邊。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官東嶽拔亡魂黃箓》,一部總二十二階。
此箓洗愆拔罪,救苦度亡。
誰無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參秘笈,繳達冥司,頓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車畢道秘箓》,一部八卷: 《靈寶中盟秘箓》,一部八卷。
些二箓,玉清瓊劄,太霄琅書,内诰密言,中黃秘語,開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餌黃華,卷舒元氣,玉田花滿,徜徉三島,煙霞金鼎,丹成嘯味,九霄日月,緻虛抱一,飛步淩空。
參受者仙藉登名,天宮進職,宿愆對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遊玑洞陽天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陽神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飛仙紫陽真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護命保仙秘箓》,一部, 此四箓,神霄秘劄,玉清真文。
聲動震官,克廣好生之德,神司巽戶,全持代惡之機。
修之蹑景沖虛,用之濟人利物,興雲緻雨,馘毒除妖,笃志修行,靡不向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飛魔演化飛仙上陽五雷秘箓》,一部。
此箓括玉樞之徽妙,運金虎之神通,動蕩威聲,參贊造化,至心佩受,随事請梼,轉乖珍而緻豐年,禳天昏而齊仁壽,至誠勿怠,妙應無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煉形生天寶箓》,一階。
此箓九龍示篆,十極垂慈,落滅惡根,疾除罪薄。
若有孝子順孫,欲超上世先亡,時刻升仙,功德無量。
《高上神霄敕赦寶章三元三官輔化寶箓》,一部。
此箓玉清敕赦,三官分治。
佩受之人,靈官天丁護衛身形,應有陽誅陰譴,赦恩所到,悉令清争。
或為先亡參受焚繳,即遂超升。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保生真箓》,一部, 《靈寶升玄濟度血湖拔亡真箓》一部。
此箓元始流傳,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獄,經傳陝石之名。
凡世女身難逃生育,或前身惡果,或現世冤仇,落孕傷胎,珠随蜂碎,身辭陽世,魂堕陰池,若有信女早發善心,躬參寶箓,或孝子順孫代為參受,即得書名玉箓,削籍幽官,現居人世,福壽增崇,異日冥途逍遙無礙,濟生度死,功德無邊。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龍虎玄壇金輸趙元帥秘箓》一階。
此箓玉府玄機,金輸秘典,自祖師煉丹於龍虎,而元帥下鎮於玄壇,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奮五方之勇,興雲緻雨,拔厲除邪。
敬而奉之,則保己甯家;體而行之,則濟人利物。
既崇香火,宜佩靈文。
《太上正一趙侯驅邪辟瘟正竅秘箓》,一部。
此箓正竅靈文,真形寶篆。
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聞風即遁。
延生保命,護正除邪,神化無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斬邪秘箓》,一階。
此籛恭行天律,部領雷兵。
如有下界精邪,北陰午酉,出沒岩穴,蟠踞山林,窺阚家庭,損傷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掃除,福佑生人,肅清魔魅,至心佩奉,感應無方。
《高上太洞九天開化文昌司祿紫陽寶箓》,一部。
此箓九天奧旨,七曲靈章。
秘於紫陽雲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筆。
宏敷道妙,益闡儒風。
佩之者,心地開聰;悟之者,性天頓徹。
桂籍名标,棘圍神助,文學之士,笃志參傳。
正-諸品仙經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經》,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經》,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經》,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宮束嶽預修黃籌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金箓度命冥府十宮東嶽拔亡魂黃箓妙經》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靈寶九真妙戒金箓度命妙經》,一部。
《太上靈寶濟度血湖真經》,一部。
《太上北鬥本命延生真經》,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經》,一部。
已上真經,丹台玉笈,雲篆天書,太上所宣,天師所受。
經乃條之體,箓乃經之用。
可相有,不可相無。
既參法箓,更佩真經,體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樞院品秩 天樞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幹天樞院事,從九。
天樞院,左左大判官,管幹天樞院事,正九。
天樞院右左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天樞院事,從八。
天樞院右左領兵執法真官,主管天樞院事,正八。
天樞院掌籍法仙官,同會書天樞院事,從七。
天樞院領籍法仙官,食書天樞院事,正七。
天樞院斬禦邪使,同行天樞院事,從六。
天樞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樞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樞院事,從五。
上清翊衛仙士,同知天樞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執法真士,同知天樞院事,從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樞院事,正四。
九天執法仙士天樞院副使,知天樞院事,從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樞院副使,同判天樞院事,正三。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使,判天樞院事,從二。
九天洞陽上仙天樞院大使,判天樞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洞靈上佐,兼樞機内外事,正一。
驅邪院品秩 驅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煉典者,伺管今驅邪院事,從九。
驅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幹驅邪院事,正九。
驅邪院左右統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從八。
, 驅邪院左右領兵執法真官,同主管驅邪院事,正八。
驅邪院掌籍法仙官,同餘書驅邪院事,從七。
驅邪院領籍法仙官,會書,驅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極斬禦邪使,同行驅邪院事,從六。
上清仙士北極考召使,同行驅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極伏魔使,行驅邪院事,從五。
上清姗衛仙士九天遊奕使,同知驅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糾察使,同知驅邪院事,從四。
九天太華司勳九天采訪使,知驅邪院事,正四。
九天靈陽司勳,同知驅邪院事,從三。
九天洞陽上佐,同判驅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靈上佐九天禦魔使,判驅邪院事,從二。
九天執騰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驅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阙,對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閱令,判泰玄都省兼櫃機内外事,正一。
玉府品 上清箓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幹雷霆都司事,從九。
上清箓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幹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箓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從八。
上清箓事鬥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箓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從七。
上清司命南宮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斬禦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從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從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玉府真士五雷使,領雷霆都司事,從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領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樞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從三。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樞禦魔使,判雷霆都司事,從二。
神霄玉樞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樞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樞内外事,正一。
神霄品秩 太平輔化典者,神霄傳吏,從九。
平輔化仙士神霄執法仙官,兼西台風雨吏,正九。
太平輔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師,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從八。
神霄宮掌籍仙官兼紫微侍衛,正八。
玉府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從七。
神霄校籍,會書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兩宮校籍金部尚書,會書南北二院事,從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書,同知南北二院事,正六。
神霄宮驅邪使水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從五。
神霄宮伏魔使火部尚書,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贊真士土部尚書,判南北一院事,從四。
九天翊衛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衛真士五雷大使,判諸司府院事,從三。
九天執法真官玉樞大使,判神霄玉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衛仙官神霄玉樞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從二。
九天執法仙官神霄玉樞伏魔使,同知雷霆諸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從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樞機内外事,正一。
女階仙秩 左右侍争女,從九。
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女,從八。
侍香靈女,正八。
左右真靈女,從七。
掌善玄女,正七。
崇輔真玄女,從六。
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從五。
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從四。
上玄仙女,正四。
上清内院捧香玉女。
侍香玉女,知紫微内殿事。
璇玑鬥府掌籍瓊真,同知紫微内殿事。
昔天師受錄女真,皆有天妃天嫔之名,今授箓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稱,但幹礙妃嫔等字,并不許遷補。
一、初階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遷右大判官。
又一年救度十人;遷左判官。
又十人以上,遷左大判官。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八品。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七品。
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遷六品。
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遷五品。
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遷四品。
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遷三品。
又五年積十二功,遷二品。
又十年積百二十功,升一品。
自三品以上系極品,非可輕受,自是功高行着,仙籍紀名,非品格 可述。
一、前項年内,如年内功多,即該雙轉,但不得過兩官。
如功多不願受遷轉,許回補将吏。
一、如年内若無功無過,守職如舊。
一、如年内有功有過,止可自贖。
一、若虛度歲月,有過無功,将吏無有,自劾校錄難私,所當自劾,況可冒進乎? 一、救人謂之功,積德謂之行。
所謂一功,約有百人也。
折分計算,救十人以上,可謂一分,為國延壽,及解大難,事關利濟,折二功。
為民祈晴禱雨,驅除蟲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
強祟盤錯,顯形現迹,衆所不伏,能絕其根,折一功。
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輕重推折,為人消災請福,醮功克就,或煉魂解冤,為民請命,報應分曉,委實利濟,折一功。
非此色,目以輕重推折。
救産難,母子全活,折一功。
母子一損,自一分以上比折。
其該載不盡,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極院、伏魔院、黃錄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宮,受煉司及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稱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稱兼提舉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稱兼提點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宮受煉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黃箓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帶統攝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帶提點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帶提舉城隍司。
六品以上,帶提點九州城隍司。
五品,帶節制嶽隍兵馬。
四品,帶都督嶽渎兵馬。
三品,帶節制九天兵馬。
二品帶,糾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廬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許補從九品。
其正九品,未受錄人不許任之。
一、凡行齋醮,雖有他品,複而未受,都功箓無祭酒職者,謄誠不達。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許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淵箓,不許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許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許任之。
一、法與箓相須,不可相違。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
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
靈寶法,宜受紫虛陽光箓及靈寶中盟錄。
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
天樞法,宜受上清回車畢道箓。
趙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趙侯箓。
一、天心乃萬法之祖,都功盟威,總二十四品,先可進受。
一、南北二院,謂之文階,雷司謂之武階。
初真先宜參文由入武階易,武階入文階難。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衛之司;神雷,雷霆号令之所;龍雷,海藏之拱衛;水雷,雨澤之所司;社令雷,則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
上奉帝命,下親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四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專司玉樞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萊都水司,專司水澤。
三司皆總於玉府五雷使院,諸解送刑獄,毋得僭素於樞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額,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須擇當代明師,行淳學正者拜之,師亦當擇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齋誠申狀,取保應分曉,方與依式,奏申,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