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卷六 菜部 生姜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心脾胃四經。

    主通神明,去穢惡,散風寒,止嘔吐,除洩瀉,散郁結,暢脾胃,療痰嗽,制半夏。

    和藥要熱去皮,要冷留皮,惡黃芩。

     按:生姜辛入肺,肺得所勝,則氣通宣暢,主宰精靈,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則一身之氣皆為我使,而亦勝矣。

    一身之氣勝,則中焦之元氣定,而脾胃出納之令行,邪氣不能容矣,故能去穢惡。

    經雲:秋不食姜者,蓋以燥金主令,天道斂收。

    姜則味辛,善散肺氣,人肖天地以生,未有幹天地之和而猶受其益者。

    諺所謂夜不食姜,亦以夜氣斂而姜性散耳。

    如療病則不可泥也,宜常用而不宜多用。

     卷六 菜部 幹姜 味辛,性大熱有毒,入肺大腸脾胃腎五經。

    生者味辛,能行血,逐寒邪而發表。

    熟者味苦,能止血,除胃冷而守中,沉寒痼冷。

    腎中無陽,脈氣欲絕者,用黑附為引。

     按:幹姜之辛,本職肺家,其以性熱,故又入脾胃大腸。

    至于少陰之入,黑附為之引耳。

     夫血遇熱則走,生者行之,固其宜也。

    而吐衄下血崩漏淋産證,熟者反能止之,何也?蓋物極則反,血去多而陰不複,則陽無所附,得此以助陽之生,而陰複矣。

    曰:見火則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氣虛,亡陽而多盜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熾,遽爾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可不謹乎?丹溪曰:幹姜散肺氣,同五味能止嗽,治血虛發熱。

    該與補陰藥同用。

    入肺中利肺氣,入腎中燥下濕,入氣分引血藥入血也。

    東垣雲:多用能耗元氣,壯火食氣故也。

    幹姜辛熱,皆言補脾,海藏獨言洩脾,何也?洩之一字,非洩脾之正氣,是洩脾中寒濕之邪。

    蓋以辛熱之劑燥之,故曰洩脾也。

    生者能堕胎。

     卷六 菜部 萊菔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下氣消食,除痰止嗽,解渴化癖。

    搗汁磨墨,堪止吐血;熟者補脾。

    其子下氣猶捷,有推牆倒壁之功;水研可吐風痰;醋研可敷惡毒。

    俗名蘿蔔,解面毒。

     按:萊菔辛宣肺部,甘走脾家,故兩入之。

    生者下氣,多食耗血,以辛多于甘也。

    熟者補脾,多食滞氣,以甘多于辛也。

    其子力倍,虛者戒之。

     卷六 菜部 白芥子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二經。

    主下氣,止翻胃,消瘧癖,辟鬼邪,驅疰氣,除皮裡膜外痰涎;醋研可敷射工毒;其莖葉,堪卻冷氣,能安五髒。

     按:白芥子辛宜于肺,溫宜于胃,故俱入之。

    氣虛及肺胃中有火者,鹹禁食之。

     卷六 菜部 韭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腎三經。

    主下氣和中,補腎益陽,利腰膝,和髒腑,除胸腹癖痼冷,止白濁遺精。

    其根搗汁,下膈中瘀血殊效。

    其子較根葉猶勝,忌糖蜜及牛肉。

     按:丹溪雲:韭屬金而有土與水,宜入肺脾腎以主三經之證。

    然不宜多食,令人神昏目暗。

     卷六 菜部 蒜 味辛,性大溫,有小毒,入脾胃二經。

    主溫中消食,止霍亂轉筋,除吐瀉及中脘冷痛,瘟疫瘴疠,蠱毒疔腫,邪痹毒瓦斯。

     按:蒜味辛溫,故入脾胃以理諸證。

    丹溪雲:性熱快膈,人皆喜食,多用則傷脾損肺,壞肝昏目,生痰發嗽,而無顔色,化肉之功,不足多也,有志頤生者,宜知自警。

     卷六 菜部 胡荽 味辛,性溫微毒,入肺脾二經。

    主通小腹氣,除四肢熱,止頭痛,消谷食,散痧疹,齊痘瘡。

    其子煎油,可敷秃瘡。

    忌斜蒿同食,令人汗死。

     按:胡荽味辛,肺所藥也。

    性溫,脾所快也,故皆入之。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所以理痧痘等證。

    多食損精神,發痼疾,令人健忘。

    腳氣狐臭者,食之愈甚。

     卷六 菜部 蔥白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胃肝三經。

    善發汗,通骨節,逐肝邪,明眼目,去喉痹,愈金瘡,安胎氣,止鼻衄,治霍亂轉筋,理傷寒頭痛,殺魚肉毒,通大小腸,散面目浮腫,止心腹急疼,腳氣奔豚氣。

    連須搗,可除蛇傷蚯蚓傷。

    畏蜜、菘菜、常山,同食殺人。

     按:皮毛腠理,肺所司也,風淫水旺,肝所患也。

    邪傳入裡,胃所疾也。

    蔥白功專發散,又 卷六 菜部 冬葵子 味甘,性寒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主滑胎産,利小便,療熱淋,逆生者得之即順,胎死者得之即下,能通乳汁,堪潰癰疽。

     按:冬葵子性最滑利,能宣積壅,宜入手足太陽,以為催生之劑,然不可預服,恐胞未轉而先催,空涸其水,反艱其産耳。

    癰疽者,營氣不從,逆于肉理。

    乳閉者,亦凝滞之所緻也,得冬葵以導之,而不瘳者鮮矣。

     卷六 菜部 白冬瓜 味甘,性微寒無毒,入脾胃大小腸四經。

    主胸前煩悶作渴,臍下水脹成淋,通大小便,大解熱毒,可貼癰疽,又解丹石毒及魚毒。

     按:冬瓜味甘,宜入脾胃,性走而急,宜入大小腸。

    煩渴癰疽,皆熱也,其性寒,故能解之。

    丹溪曰:久病與陰虛者忌服,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

     卷六 人部 乳汁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肝脾三經。

    主健四肢,榮五髒,實腠理,悅皮膚,安神魂,利關格,明眼目,久服延年。

     按:乳汁本血也。

    心主血,肝藏血,脾裹血,宜并入之。

    夫婦人之血,降為月水,升為乳汁。

    房術雲:女子一身屬陰,惟月水屬陽,故名水中金。

    惜《神農本經》不載,而諸家本草,遂以為血屬于陰,其性大冷,不知月水乳汁,本同一物。

    月水之熱,人鹹知也,今升而為乳,質較輕清,中和補益,實為過之,何反以為大冷耶?若果大冷,則必能傷脾,小兒食之,當洩利不止矣!有是理哉?特不宜與食混進,誠能令人瀉耳。

     卷六 人部 金汁 味甘苦,性大寒無毒,入心經。

    主天行狂熱,陰虛燥熱,解一切毒,療一切瘡,埋土年久者佳。

     按:《素問》曰:濁陰出下竅,宜其足以制陽亢,而心則火之主也,故獨入之。

    造法于冬月取竹籮置缸上,棕皮鋪滿,加草紙數層,屎澆于上,汁淋在缸。

    新甕盛貯,磁缽蓋之,鹽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聞無穢氣。

    又法,臘月取淡竹刮去青皮,浸廁中取汁亦佳。

     卷六 人部 屎蛆 味甘鹹,性平無毒,入脾經。

    主小兒疳積脹滿,須水中漂淨,貯于桶中,剖蝦蟆飼肥,烈日曝蒸,蓋密即死,文火烘燥用。

     按:蛆本濁陰下降流動不拘之物,有行下之理,故專入脾經。

    以療兒疳最效。

     卷六 人部 人溺 味鹹,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勞熱吐衄,痰喘咳嗽,撲傷瘀血,産後敗血,生津解渴,能通二便,童男者猶勝。

    積垢在器,即名人中白,瓦上文火之存性,酒醋兼制,與溺同功,療口瘡痰結,須露天經年者佳。

     按:人溺降火最速,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

    肺主氣,心屬火,宜均入之,降火而不傷于寒涼,且補益之功甚大,而本草不言,惜哉?褚澄雲:以童便治血證,百不一死,庶得其用矣。

     卷六 人部 秋石 味鹹,性微寒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滋腎水,返本還元,養丹田,歸根複命,安和五髒,潤澤三焦,消咳逆稠痰,退骨蒸勞熱,能除鼓脹,亦軟堅積,明目清心,延年益壽。

     按:秋石之鹹,本專入腎,而肺即其母也,故并入之。

    須用陰陽煉者,兼而服之,得坎離既濟之義,東坡有煉法可用。

     卷六 人部 月水 性味經絡,諸書不載。

    主男子羸,中傷幾死,解藥箭毒,首經者猶屬純陽,能回生再按:月水之補,實令人有起死之功,今時罕有能用之者,惜哉! 卷六 人部 發 味苦,性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