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溫宜脾胃,肝者心之母也,膀胱者肺所連也,故均入焉。

    蓋心乃一身之主,氣血之所聽命者也,有主則能塞氣,肺氣調則金能制木,而肝火自伏矣。

    凡人有怒,則肝氣拂逆,而反忤其元氣,心有從肝之情而不能制,則肝氣于是乎盛,或為拂逆,或為氣沖,得木香則心氣暢而正氣亦暢,肝氣何拂逆之有哉?實心之行夫肝也,非肝之自行也。

    東垣以黃連制之,惡其氣行過于通暢,不無走洩之患爾。

     雷公雲:凡使其木香是蘆蔓根條,五盤旋,采得二十九日方硬如朽骨,硬碎,其有蘆頭丁,蓋子色青者,是木香神也。

     卷五 木部 山栀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肺大小腸胃膀胱六經。

    主五内邪熱,亡血津枯,面紅目赤,癰腫瘡瘍,五種黃病,開郁瀉火,療心中懊颠倒而不眠,治臍下血滞小便而不利。

    皮走肌膚之熱,仁去心胸之熱,解羊踯躅及蟲毒。

     按:山栀味苦歸心,輕飄象肺,入腸則供肺為傳道者也,小腸受盛與心應者也,胃亦上焦之腑也,膀胱亦肺部之約也,故鹹入之,以理邪熱諸證。

    潔古曰:輕清上行。

    丹溪又曰:屈曲下行。

    兩家之說,似相左矣。

    不知惟其上行,最能清肺,肺氣清而化,則小便從此氣化而出。

    經曰:膀胱藏津液,氣化則能出者,是也。

    虛火炎者,炒黑用。

    煩郁嘔逆者,姜汁炒用,此外并宜生服。

     雷公雲:凡使勿用顆大者,号曰伏。

    凡栀子無力,須要如雀腦并須長有九路,赤色者上。

     凡使先去皮須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幹,搗篩如金末用。

     卷五 木部 吳茱萸 味苦辛,性熱有小毒,入肝脾胃大腸腎五經。

    主下氣消痰,寒氣噎塞,心腹刺痛,霍亂轉筋,腳氣攻心,止咳逆,逐風邪,消宿食,除血痹,鹽湯炮去毒用。

    蓼實為使,惡丹參、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按:吳茱萸辛熱之劑,宜入五經,以理寒證。

    多食大損元氣,腸虛者忌之。

     雷公雲:凡使先去葉梗,并雜收子,用大盆二口,使鹽水洗一百轉,自然無涎,日幹,任入丸散中用。

    修事十兩,用鹽二兩,研作末,投東流水,四投中分作一百度洗,則有大效。

     若用醋煮 卷五 木部 山茱萸 味甘酸,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通邪氣,逐風痹,破症結,通九竅,除鼻塞,療耳聾,殺三蟲,安五髒,壯元陽,固精髓,利小便。

    去梗用,蓼實為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按:山茱萸大補精血,故入少陰厥陰。

    六味丸用之,取其補腎而不傷于熱耳。

    若舍是而别求熱劑,以為淫欲助,猶棄賢良而搜佞幸也,愚乎哉?雷公雲:凡使勿用雀兒蘇,臭似山茱萸,隻是核八棱,不入藥。

    使山茱萸,須去内核,每修事去核子一斤,取内皮用,隻存成四兩以來,緩火熬之,方用。

    能壯元氣精秘,其核最滑精。

     卷五 木部 蔓荊子 味苦甘辛,性微寒無毒,入肝經。

    主散風寒,療頭風,除目痛,去翳膜堅齒牙,利九竅,殺百蟲。

    酒浸一宿蒸用,惡石膏、烏頭。

     按:經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

    又曰:風生木,木生酸。

    酸生肝,荊實入肝,故專主散風,以療目疾。

    《主治秘訣》雲:其味苦甘,為陽中之陰,能涼諸經之血熱。

     卷五 木部 杜仲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腎經。

    主陰下濕癢,小便餘瀝,強志,壯筋骨,滋腎止腰痛。

     去粗皮,酥蜜炙去絲用,惡蛇蛻、玄參。

     按:杜仲降而屬陽,宜職腎家之證。

    然精血燥者,不宜多用。

     雷公雲:凡使先須削去粗皮,用酥蜜和作一兩炙之,以盡為度。

    炙幹了,細锉用,凡修事一斤,酥一兩,蜜三兩,二味相和合處用也。

     卷五 木部 烏藥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主一切氣證,及中惡心腹痛,蠱毒鬼疰,天行疫瘴,嘔逆脹滿,霍亂吐瀉,癰疖疥癞。

     按:烏藥辛,宜于肺,溫宜于脾,故主中惡等證。

    癰疖疥癞,成于血逆,始于氣逆。

    烏藥長 卷五 木部 濃樸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去實滿而治腹脹,除濕結而和胃氣,止嘔清痰,溫中消食。

    幹姜為使,惡澤瀉、寒水石、硝石,忌食豆。

     按:濃樸辛則能發,溫則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諸證。

    丹溪曰:濃樸屬土而有火,平胃散用之以佐蒼術,正謂瀉上焦之濕,平胃土不使太過,以緻于和而已。

    若以為溫補而泛用之,非也。

    體重濁而微降,最能耗氣,春夏秋宜用,冬間忌之。

    氣虛之人及孕婦,亦不可服。

     雷公雲:凡使要用紫色味辛為好,或丸散,便去粗皮,用醋炙過,每條一斤,用酥四兩,炙 卷五 木部 黃柏 味苦,性寒無毒,入腎膀胱二經。

    主瀉下焦隐伏之火,安上焦虛哕之蟲,除臍下痛,補腎水衰,止血痢,治癰瘡,明眼目,利小便,除濕熱,療女子熱崩。

    鹽酒多炒,免緻寒入于腎,惡幹漆,肉濃鮮黃者佳。

     按:黃柏沉而屬陰,故主腎與膀胱諸證。

    其性苦寒,能洩亢盛之陽,以堅腎部。

    則水主既盛,陽光自遏,而陰血無火爍之患矣,豈實有滋補之功哉!若腎家無火,兩尺微弱,或左尺獨旺者,均不宜用。

     卷五 木部 桑白皮 味辛甘,性寒無毒,入脾肺二經。

    主傷寒羸瘦,崩中脈絕,肺氣有餘,虛勞客熱,瘀血停留,吐血熱渴,止嗽消痰,開胃進食,利二便,消水腫,能殺寸白,可縫金瘡。

    皮中白汁,塗唇燥及小兒口瘡。

    銅刀切片,文火蜜炙,勿令涎落,桂心、麻子為使,忌見鉛鐵。

    桑枝,療手足拘攣,陰管作痛,眼眶作暈,氣逆咳嗽,腫毒風癢。

    桑椹,開關竅,利血脈,安神魂,黑須發,明耳目。

    桑寄生,主除腰痛,去風濕,健筋骨,充肌膚,愈金瘡,益血脈,長須發,堅齒牙,安胎氣,下乳汁,止崩漏,折其莖深黃色者真。

     按:桑皮辛則走西方而瀉肺金,甘則歸中央而利脾土。

    然肺氣虛脾氣弱者,不宜用之,恐潤利之品,能走真元爾。

    枝本四發,有發散之義。

    椹為桑英,有裨益之功。

    而寄生獨産于海外,蓋以地暖不蠶,桑木無采捋之苦,得氣最濃,生意濃密,葉上自然生出,何曾有所謂節間可容他子也?此說本之丹溪,最為近理。

    《圖經》諸書,胥失之也!難得其真,誤服殺人,用雷公雲:凡使在樹上自然生獨枝樹是也,采得後,用銅刀和枝根莖細锉,陰幹任用,勿令見火,切忌切忌。

     卷五 木部 枸杞子 味苦甘,性微寒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五内邪熱,煩躁消渴,周痹風濕,下胸脅氣,除頭痛,明眼目,補勞傷,堅筋骨,益精髓,壯心氣,強陰益智,去皮膚骨節間風,散瘡腫熱毒。

    久服延年,惡乳酪,解面毒。

     按:枸杞子味苦可以堅腎,性寒可以清肝,五内等證,孰不本于二經。

    宜其治矣!陶隐居雲:去家千裡,勿食枸杞,此言其補精強腎也。

    然惟甘州者有其功,至于土産者味苦,但能利大小腸,清心除熱而已。

     雷公雲:凡使用采得後,使東流水浸,以物刷去土,用熟甘草湯浸一宿,然後焙幹用,其根若似物形狀者佳。

    春食葉,夏食子,秋冬食根并子也。

     卷五 木部 地骨皮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