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卷四 草部下
香薷
味辛,性微溫無毒,入肺胃二經。
主下氣,除煩熱,定霍亂,止嘔吐,療腹痛,散水腫,調中溫胃,最解暑氣。
按:香薷性溫,其除熱解暑之功,何若是其着也!不知炎威酷暑,則髒腑伏陰,胸腹有凝結之憂,而皮膚多蒸熱之氣,得香薷之辛以散之,溫以解之,而傷暑之證,從茲遠矣。
熱服令人洩瀉,久服耗人真氣。
江右硬梗石生者良,土香薷苗軟,但能解暑,其他無效。
卷四 草部下 佛耳草 味酸,性熱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中有寒,及痰嗽勞嗽,款冬花為使。
按:佛耳專入太陰,大升肺氣。
宜少用之,過食損目,以性熱有小毒也。
卷四 草部下 蒼耳子 味甘,性溫有小毒,入肺經。
主風寒濕痹,頭風腦漏,疔腫困重,疥癬搔癢,血崩,大風癫痫,善能發汗。
炒令香,杵去刺用,反豬肉,解狗毒。
按:蒼耳甘溫,故能走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肺主風邪,故治療如上。
卷四 草部下 茵陳蒿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膀胱經。
主傷寒大熱,黃膽便赤。
治眼目,行滞氣,能發汗,去風濕。
去根用,犯火無功。
按:茵陳專理溲便,本為膀胱之劑,又何以治疸?蓋疸之為病,脾受傷也,而脾之所惡,濕乘土也,得茵陳以利水,則濕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陰寒陽熱二種,陽疸熱多,有濕有燥,同栀子用,一治濕疸。
同栀子橘皮治燥疸。
陰疸寒多,隻有一證,同附子治之。
卷四 草部下 使君子 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治小兒五疳,利小便,止白濁,除瀉痢,殺諸蟲,連殼用。
按:使君子甘溫,宜主脾胃,然多食令人發呃,傷胃故也。
卷四 草部下 高良姜 味辛,性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除寒氣,去冷痹,止吐瀉,療翻胃,消宿食,解酒毒。
按:良姜辛溫,脾胃所快,真有寒證者,服之甚驗。
若有熱病者,誤投愈劇。
卷四 草部下 石蓮子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胃膀胱三經。
主噤口痢,及濕熱滲入膀胱,為白濁淋瀝等證,清心解煩,開胃進食,去殼用。
按:石蓮苦寒,宜瀉少陰之火,心火既清,則胃與膀胱不能獨熱矣,故皆入之。
此别是一種,非蓮子比也。
卷四 草部下 合歡皮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
主安五髒,利心志,殺諸蟲,消癰腫,續筋骨,令人歡樂無怒,輕身明目,花主小兒撮口,煎湯洗拭,跌打傷疼,熱酒調下。
按:合歡味甘,何以獨入心家?經所謂以甘瀉之之說也。
心得所勝,而癰瘡諸患為之自釋矣!其葉細細相并,至夜則合,又名夜合花,似絨拂可愛,俗又謂之烏絨。
卷四 草部下 萱草根 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肺二部經。
主砂淋水氣,酒疸身黃,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大熱衄血,安五髒,利心志,令人喜悅忘憂,輕身明目。
采其嫩苗,功亦相仿,花名宜男,最利胸膈,孕婦佩之,轉女為男。
按:萱草之甘,宜歸脾部,而肺則其所生者,故亦入之。
嵇康養生論雲: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圖經》亦共言之,當非虛語。
卷四 草部下 劉寄奴草 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下氣,除症破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湯火所傷,亦堪搗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歸心髒,而溫暖之性,又與脾部相宜,故兩入之。
蓋心實主血,脾實裹血,所以專療血證,唐本雲: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洩耳。
雷公雲:采得後去莖葉,隻用實。
凡使先以布拭去薄殼皮令淨,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曬幹用。
卷四 草部下 覆盆子 味甘酸,性溫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腎傷精滑,陰痿不起,小便頻數,補虛續絕,益氣溫中,安和五髒,補肝明目,黑發潤肌。
亦療中風發熱成驚,女子食之多孕,久服延年。
去黃葉及蒂,水淘淨,酒蒸曝幹用。
按:覆盆之酸,宜歸肝部,而腎則其母也。
且溫補之性,适與相宜,故鹹入之。
《衍義》雲雷公雲:凡使用東流水淘淨,子葉并皮蒂盡了,用酒蒸一宿,以東流水淘兩遍,又曬幹方用。
主下氣,除煩熱,定霍亂,止嘔吐,療腹痛,散水腫,調中溫胃,最解暑氣。
按:香薷性溫,其除熱解暑之功,何若是其着也!不知炎威酷暑,則髒腑伏陰,胸腹有凝結之憂,而皮膚多蒸熱之氣,得香薷之辛以散之,溫以解之,而傷暑之證,從茲遠矣。
熱服令人洩瀉,久服耗人真氣。
江右硬梗石生者良,土香薷苗軟,但能解暑,其他無效。
卷四 草部下 佛耳草 味酸,性熱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中有寒,及痰嗽勞嗽,款冬花為使。
按:佛耳專入太陰,大升肺氣。
宜少用之,過食損目,以性熱有小毒也。
卷四 草部下 蒼耳子 味甘,性溫有小毒,入肺經。
主風寒濕痹,頭風腦漏,疔腫困重,疥癬搔癢,血崩,大風癫痫,善能發汗。
炒令香,杵去刺用,反豬肉,解狗毒。
按:蒼耳甘溫,故能走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肺主風邪,故治療如上。
卷四 草部下 茵陳蒿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膀胱經。
主傷寒大熱,黃膽便赤。
治眼目,行滞氣,能發汗,去風濕。
去根用,犯火無功。
按:茵陳專理溲便,本為膀胱之劑,又何以治疸?蓋疸之為病,脾受傷也,而脾之所惡,濕乘土也,得茵陳以利水,則濕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陰寒陽熱二種,陽疸熱多,有濕有燥,同栀子用,一治濕疸。
同栀子橘皮治燥疸。
陰疸寒多,隻有一證,同附子治之。
卷四 草部下 使君子 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治小兒五疳,利小便,止白濁,除瀉痢,殺諸蟲,連殼用。
按:使君子甘溫,宜主脾胃,然多食令人發呃,傷胃故也。
卷四 草部下 高良姜 味辛,性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
主胃中冷逆,霍亂腹痛,除寒氣,去冷痹,止吐瀉,療翻胃,消宿食,解酒毒。
按:良姜辛溫,脾胃所快,真有寒證者,服之甚驗。
若有熱病者,誤投愈劇。
卷四 草部下 石蓮子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胃膀胱三經。
主噤口痢,及濕熱滲入膀胱,為白濁淋瀝等證,清心解煩,開胃進食,去殼用。
按:石蓮苦寒,宜瀉少陰之火,心火既清,則胃與膀胱不能獨熱矣,故皆入之。
此别是一種,非蓮子比也。
卷四 草部下 合歡皮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經。
主安五髒,利心志,殺諸蟲,消癰腫,續筋骨,令人歡樂無怒,輕身明目,花主小兒撮口,煎湯洗拭,跌打傷疼,熱酒調下。
按:合歡味甘,何以獨入心家?經所謂以甘瀉之之說也。
心得所勝,而癰瘡諸患為之自釋矣!其葉細細相并,至夜則合,又名夜合花,似絨拂可愛,俗又謂之烏絨。
卷四 草部下 萱草根 味甘,性寒無毒,入脾肺二部經。
主砂淋水氣,酒疸身黃,小便赤澀,身體煩熱,大熱衄血,安五髒,利心志,令人喜悅忘憂,輕身明目。
采其嫩苗,功亦相仿,花名宜男,最利胸膈,孕婦佩之,轉女為男。
按:萱草之甘,宜歸脾部,而肺則其所生者,故亦入之。
嵇康養生論雲:合歡蠲忿,萱草忘憂,《圖經》亦共言之,當非虛語。
卷四 草部下 劉寄奴草 味苦,性溫無毒,入心肺二經。
主下氣,除症破血通經,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湯火所傷,亦堪搗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歸心髒,而溫暖之性,又與脾部相宜,故兩入之。
蓋心實主血,脾實裹血,所以專療血證,唐本雲: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洩耳。
雷公雲:采得後去莖葉,隻用實。
凡使先以布拭去薄殼皮令淨,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曬幹用。
卷四 草部下 覆盆子 味甘酸,性溫無毒,入肝腎二經。
主腎傷精滑,陰痿不起,小便頻數,補虛續絕,益氣溫中,安和五髒,補肝明目,黑發潤肌。
亦療中風發熱成驚,女子食之多孕,久服延年。
去黃葉及蒂,水淘淨,酒蒸曝幹用。
按:覆盆之酸,宜歸肝部,而腎則其母也。
且溫補之性,适與相宜,故鹹入之。
《衍義》雲雷公雲:凡使用東流水淘淨,子葉并皮蒂盡了,用酒蒸一宿,以東流水淘兩遍,又曬幹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