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拭淨,細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注雲:柴胡乃少陽經藥也,久服令人肝膽平。
卷二 草部上 前胡 味苦甘辛,性微無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經。
主傷寒痰嗽痞滿,心腹結氣,解熱開胃,推陳緻新,亦止夜啼兒,佐使畏惡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暢肺,以解風寒,甘可悅脾,以理胸腹,苦能洩厥陰之火,溫能散太陽之邪。
雷公雲:凡使勿用野蒿根,緣真似前胡,隻是味粗酸,若誤用,令人反胃不受食。
若是前胡,味甘氣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蒼黑皮并髭,細锉,用甜水浸令潤,于日中曬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香附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疏氣開郁,消風除癢,便醋制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發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類稱女科聖藥者,蓋以婦人心性偏熱,多氣多郁,血因氣郁,則不能生耳。
不知惟氣實血不大虛者宜之。
不然,損其氣,燥其血,愈緻其疾,惜乎未有發明,而俗多受女科聖藥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潤之,性散故醋制以斂之。
卷二 草部上 麻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肺心大腸膀胱四經。
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竅,開毛孔,破症結,除積聚。
去根節者,大能發汗。
根節能斂汗。
濃樸為使,惡辛夷,石葦,陳久者良。
按:麻黃端主發散,宜入肺部,出汗開氣,宜入心與大腸膀胱,此骁悍之劑也。
可治冬月春間傷寒瘟疫,夏季不可輕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無寒邪,或寒邪在裡,或裡虛之人,或陰虛發熱,或傷風有汗,或傷食等證。
雖發熱惡寒,其不頭疼而拘急,六脈不浮緊者,皆不可用。
雖可汗之證,不宜多服,蓋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與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矣。
或至亡陽,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
丹溪以麻黃人參同用,亦攻補之法也,醫雷公雲:凡使去節并沫,若不盡,服之令人悶,用銅刀剪去節并頭,槐砧上用銅刀細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盡,漉出,熬幹用。
卷二 草部上 葛根 味甘,性平無毒,入胃大腸二經。
發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來之溫瘧,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藥毒。
按:葛根療熱解表,故入手足陽明,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以發之,恐引賊入家也,又表虛多汗者禁用。
卷二 草部上 麥門冬 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入肺心二經。
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
止消渴,陰得其養;補虛勞,熱不能侵。
去心用,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蓑,忌卿魚,肥大者佳。
按:麥門冬陽中微陰,夫陽乃肺藥,微陰則去肺中伏火。
伏火去,則肺金安而能生水,水盛則能清心而安神矣。
故能治血妄行,調經和脈。
卷二 草部上 天門冬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
保肺氣,不被熱擾,定喘促,故得康甯,止消渴,利小便,強骨髓,悅顔色,殺三蟲,去伏屍。
去心用,地黃、貝母、垣衣為使,畏曾青,忌鯉魚。
按:天門冬氣薄主升,故入肺;味濃為陰,故入腎。
虛熱者宜之,虛寒者禁用。
雷公雲:采得了,去上皮一重,便劈破去心,用柳木甑,燒柳木柴,蒸一伏時,酒灑令遍,更添火蒸,出曝,去地二尺以來,作小架,上鋪天門葉,将蒸了天門冬攤令幹用。
卷二 草部上 五味子 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鹹味,五味俱備,故名。
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苁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北産者良。
按:五味屬水,而有木火土金,故雖入肺腎,而五髒鹹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然多食反緻虛熱,蓋以收補之驟也。
如火嗽辄用寒涼,恐緻相激,須用此酸斂以降之。
亦宜少用,肺火郁及寒邪初起者禁用,小兒尤甚,以酸能鈎痰引嗽也。
雷公雲:凡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水浸一宿,焙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升麻 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入大腸脾胃肺四經。
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于至陰之下,故名升麻。
又主解百毒,殺精物,辟瘟疫,除蠱毒,止瀉痢。
白芷為使,形輕而堅實青綠色者佳。
按:升麻提氣解肌,故入此四經。
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則下虛而元氣益虧矣。
藥性乃曰:元氣不足者,用此于陰中升陽,恐非惟陽氣有餘而下陷者宜之。
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以發陽汗,是引賊入門,亦非所宜也。
雷公雲:采得後,用刀刮去粗皮一重,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曝幹細锉,蒸了曝幹後用之佳。
卷二 草部上 本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主寒氣客于巨陽之經,若頭痛流于颠頂之上,又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疼,惡茹,畏青葙子。
按:本上行治風,
注雲:柴胡乃少陽經藥也,久服令人肝膽平。
卷二 草部上 前胡 味苦甘辛,性微無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經。
主傷寒痰嗽痞滿,心腹結氣,解熱開胃,推陳緻新,亦止夜啼兒,佐使畏惡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暢肺,以解風寒,甘可悅脾,以理胸腹,苦能洩厥陰之火,溫能散太陽之邪。
雷公雲:凡使勿用野蒿根,緣真似前胡,隻是味粗酸,若誤用,令人反胃不受食。
若是前胡,味甘氣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蒼黑皮并髭,細锉,用甜水浸令潤,于日中曬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香附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疏氣開郁,消風除癢,便醋制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發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類稱女科聖藥者,蓋以婦人心性偏熱,多氣多郁,血因氣郁,則不能生耳。
不知惟氣實血不大虛者宜之。
不然,損其氣,燥其血,愈緻其疾,惜乎未有發明,而俗多受女科聖藥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潤之,性散故醋制以斂之。
卷二 草部上 麻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肺心大腸膀胱四經。
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竅,開毛孔,破症結,除積聚。
去根節者,大能發汗。
根節能斂汗。
濃樸為使,惡辛夷,石葦,陳久者良。
按:麻黃端主發散,宜入肺部,出汗開氣,宜入心與大腸膀胱,此骁悍之劑也。
可治冬月春間傷寒瘟疫,夏季不可輕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無寒邪,或寒邪在裡,或裡虛之人,或陰虛發熱,或傷風有汗,或傷食等證。
雖發熱惡寒,其不頭疼而拘急,六脈不浮緊者,皆不可用。
雖可汗之證,不宜多服,蓋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與可汗而過汗,則心血為之動矣。
或至亡陽,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
丹溪以麻黃人參同用,亦攻補之法也,醫雷公雲:凡使去節并沫,若不盡,服之令人悶,用銅刀剪去節并頭,槐砧上用銅刀細锉,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盡,漉出,熬幹用。
卷二 草部上 葛根 味甘,性平無毒,入胃大腸二經。
發傷寒之表邪,止胃虛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來之溫瘧,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藥毒。
按:葛根療熱解表,故入手足陽明,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以發之,恐引賊入家也,又表虛多汗者禁用。
卷二 草部上 麥門冬 味甘,性平,微寒無毒,入肺心二經。
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
止消渴,陰得其養;補虛勞,熱不能侵。
去心用,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蓑,忌卿魚,肥大者佳。
按:麥門冬陽中微陰,夫陽乃肺藥,微陰則去肺中伏火。
伏火去,則肺金安而能生水,水盛則能清心而安神矣。
故能治血妄行,調經和脈。
卷二 草部上 天門冬 味苦甘,性寒無毒,入肺腎二經。
保肺氣,不被熱擾,定喘促,故得康甯,止消渴,利小便,強骨髓,悅顔色,殺三蟲,去伏屍。
去心用,地黃、貝母、垣衣為使,畏曾青,忌鯉魚。
按:天門冬氣薄主升,故入肺;味濃為陰,故入腎。
虛熱者宜之,虛寒者禁用。
雷公雲:采得了,去上皮一重,便劈破去心,用柳木甑,燒柳木柴,蒸一伏時,酒灑令遍,更添火蒸,出曝,去地二尺以來,作小架,上鋪天門葉,将蒸了天門冬攤令幹用。
卷二 草部上 五味子 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鹹味,五味俱備,故名。
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滋腎經不足之水,收肺氣耗散之金,除煩熱,生津止渴,補虛勞,益氣強陰。
苁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北産者良。
按:五味屬水,而有木火土金,故雖入肺腎,而五髒鹹補,乃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然多食反緻虛熱,蓋以收補之驟也。
如火嗽辄用寒涼,恐緻相激,須用此酸斂以降之。
亦宜少用,肺火郁及寒邪初起者禁用,小兒尤甚,以酸能鈎痰引嗽也。
雷公雲:凡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水浸一宿,焙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升麻 味甘苦,性微寒無毒,入大腸脾胃肺四經。
引蔥白散手陽明之風邪,引石膏止陽明之齒痛,引諸藥遊行四經,升陽氣于至陰之下,故名升麻。
又主解百毒,殺精物,辟瘟疫,除蠱毒,止瀉痢。
白芷為使,形輕而堅實青綠色者佳。
按:升麻提氣解肌,故入此四經。
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則下虛而元氣益虧矣。
藥性乃曰:元氣不足者,用此于陰中升陽,恐非惟陽氣有餘而下陷者宜之。
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以發陽汗,是引賊入門,亦非所宜也。
雷公雲:采得後,用刀刮去粗皮一重,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曝幹細锉,蒸了曝幹後用之佳。
卷二 草部上 本 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主寒氣客于巨陽之經,若頭痛流于颠頂之上,又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疼,惡茹,畏青葙子。
按:本上行治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