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龍眼、龍膽草。
按:桔梗味辛,故專療肺疾,下部藥中勿用,恐其上載而不能下達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本梗,真似桔梗,咬之隻是腥澀,不堪用凡,使去頭尖硬二三分以來,并兩畔,附枝子于槐砧上細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幹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水中浸。
卷二 草部上 天花粉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心脾胃小腸五經。
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勝而口齒腫痛,清心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膿消腫,生肌長肉,止渴退煩熱,補虛通月經。
枸杞為使,惡幹姜,畏牛膝,幹漆,反烏頭。
按:天花粉色白入肺,味苦入心。
脾胃者,心之子,肺之母也,小腸與心相為表裡,故均入焉。
本功清熱,故主療頗多,其理易達,惟曰補虛通經,此甚不可泥也。
夫苦寒之劑,豈能大補?以其能清火,則陰得其養,非真補也。
月水不通,亦以熱閉,熱退則血盛經通,非真能通也。
此治本窮源之說耳,倘因寒緻疾者,可誤使哉。
子名栝蒌,主胸痹。
仁主潤肺下氣,止痰嗽瘵,乳癰乳閉,并宜炒用。
卷二 草部上 半夏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
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
須湯淋十遍,姜礬甘草制用。
射幹,柴胡為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羊肉、羊血、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發吐,煩渴及血證勿用,惟氣證發渴者不禁。
雷公雲: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隻是咬着誤微酸,不入藥用。
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半夏上有陳涎,若洗不淨,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卷二 草部上 紫蘇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葉能發汗散表,溫胃和中,除頭痛肢節痛,雙面紫者佳。
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
梗能順氣安胎。
子能開郁下氣,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
辛散之劑,下氣最捷,所虛者少用之。
卷二 草部上 白芷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胃三經。
去頭面皮膚之風,除肌肉燥癢之痹,止陽明頭痛之邪,為肺部引經之劑。
主排膿托瘡,生肌長肉,通經利竅,止漏除崩,明目散風,驅寒燥濕。
當歸為使,惡旋複花。
按:白芷味辛,為肺所喜,而溫燥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
然香燥而發散,主治雖多,能傷氣血,不宜多用。
雷公雲:凡采得後,勿用四條,低處生者,此名張公藤,兼勿用馬蔺,并不入藥中,采得後刮削去皮,細锉,用黃精亦細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同蒸一伏時,候出。
于日曬幹,去黃精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防風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經。
瀉肺金、療諸風,開結氣,理目痛。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風辛走肺,為升陽之劑,故通療諸風。
氣之結者,肺之疾也。
目之痛者,風之患也,宜并主之。
東垣雲:卑賤之卒,聽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能瀉上焦,元氣虛者不概用,今人類犯此弊。
卷二 草部上 獨活 味苦甘辛,性微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新舊諸風濕痹,頸項難伸,腰背酸疼,四肢攣痿,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
按: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斂而能舒,沉而能升,緩而善搜,可助表虛,故入太陰肺,少陰腎,以理伏風。
卷二 草部上 羌活 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散入表風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陽腐肉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
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遊風。
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裡,用者審之。
雷公雲:采得後細锉,拌淫羊藿,蒸二日後,曝幹去淫羊藿用,免煩人心。
卷二 草部上 柴胡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膽心胞絡三焦胃大腸六經。
主傷寒心中煩熱,痰實腸胃中,結氣積聚,寒熱邪氣,兩脅下痛,疏通肝木,推陳緻新。
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犯火無效。
按:柴胡氣味升陽,能提下元清氣上行,以瀉三焦火。
補中益氣湯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氣之陷者,由左而升也。
凡胸腹腸胃之病因熱所緻者,得柴胡引清去濁而病謝矣,故入肝膽等經。
《衍義》曰:《本經》并無一字言及治勞,今治勞多用之,誤人不小,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邪因虛而緻勞者,宜用,後世得此數言,凡遇勞證,概不敢用,此所謂侏儒觀場,随衆喧喝矣。
惟勞證不犯實熱者,用之亦能殺人,誠所當慎,咳嗽氣急痰喘嘔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
傷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陽經也。
雷公雲:凡使莖長軟皮赤,黃髭須,出在平川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
西畔生處,多有白鶴綠鶴于此翔處,是柴胡香直上雲間,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
凡采得後,去髭并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卻以粗布
按:桔梗味辛,故專療肺疾,下部藥中勿用,恐其上載而不能下達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本梗,真似桔梗,咬之隻是腥澀,不堪用凡,使去頭尖硬二三分以來,并兩畔,附枝子于槐砧上細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時,漉出,緩火熬令幹用,每修事四兩,用生百合五分,搗作膏,投水中浸。
卷二 草部上 天花粉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心脾胃小腸五經。
主肺火盛而喉痹,脾胃火勝而口齒腫痛,清心利小便,消痰除咳嗽,排膿消腫,生肌長肉,止渴退煩熱,補虛通月經。
枸杞為使,惡幹姜,畏牛膝,幹漆,反烏頭。
按:天花粉色白入肺,味苦入心。
脾胃者,心之子,肺之母也,小腸與心相為表裡,故均入焉。
本功清熱,故主療頗多,其理易達,惟曰補虛通經,此甚不可泥也。
夫苦寒之劑,豈能大補?以其能清火,則陰得其養,非真補也。
月水不通,亦以熱閉,熱退則血盛經通,非真能通也。
此治本窮源之說耳,倘因寒緻疾者,可誤使哉。
子名栝蒌,主胸痹。
仁主潤肺下氣,止痰嗽瘵,乳癰乳閉,并宜炒用。
卷二 草部上 半夏 味辛平,性生寒熟溫,有毒,入肺脾胃三經。
下氣止嘔吐,閉郁散表邪,除濕化痰涎,大和脾胃。
須湯淋十遍,姜礬甘草制用。
射幹,柴胡為使,惡皂莢,畏雄黃、生姜、幹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羊肉、羊血、饴糖、海藻。
按:半夏味辛入肺,性燥入脾胃,中其毒者,口噤發吐,煩渴及血證勿用,惟氣證發渴者不禁。
雷公雲:凡使勿用白傍幾子,真似半夏,隻是咬着誤微酸,不入藥用。
若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将半夏投中,洗三遍用之。
半夏上有陳涎,若洗不淨,令人氣逆肝氣怒滿。
卷二 草部上 紫蘇 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
葉能發汗散表,溫胃和中,除頭痛肢節痛,雙面紫者佳。
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
梗能順氣安胎。
子能開郁下氣,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
辛散之劑,下氣最捷,所虛者少用之。
卷二 草部上 白芷 味辛,性溫無毒,入肺脾胃三經。
去頭面皮膚之風,除肌肉燥癢之痹,止陽明頭痛之邪,為肺部引經之劑。
主排膿托瘡,生肌長肉,通經利竅,止漏除崩,明目散風,驅寒燥濕。
當歸為使,惡旋複花。
按:白芷味辛,為肺所喜,而溫燥為脾胃所喜,宜其入矣。
然香燥而發散,主治雖多,能傷氣血,不宜多用。
雷公雲:凡采得後,勿用四條,低處生者,此名張公藤,兼勿用馬蔺,并不入藥中,采得後刮削去皮,細锉,用黃精亦細锉,以竹刀切二味等分,同蒸一伏時,候出。
于日曬幹,去黃精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防風 味辛甘,性溫無毒,入肺經。
瀉肺金、療諸風,開結氣,理目痛。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解附子毒。
按:防風辛走肺,為升陽之劑,故通療諸風。
氣之結者,肺之疾也。
目之痛者,風之患也,宜并主之。
東垣雲:卑賤之卒,聽令而行,随所引而至,乃風藥中潤劑也,能瀉上焦,元氣虛者不概用,今人類犯此弊。
卷二 草部上 獨活 味苦甘辛,性微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新舊諸風濕痹,頸項難伸,腰背酸疼,四肢攣痿,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
按: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斂而能舒,沉而能升,緩而善搜,可助表虛,故入太陰肺,少陰腎,以理伏風。
卷二 草部上 羌活 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
散入表風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陽腐肉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
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遊風。
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裡,用者審之。
雷公雲:采得後細锉,拌淫羊藿,蒸二日後,曝幹去淫羊藿用,免煩人心。
卷二 草部上 柴胡 味苦,性微寒無毒,入肝膽心胞絡三焦胃大腸六經。
主傷寒心中煩熱,痰實腸胃中,結氣積聚,寒熱邪氣,兩脅下痛,疏通肝木,推陳緻新。
半夏為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犯火無效。
按:柴胡氣味升陽,能提下元清氣上行,以瀉三焦火。
補中益氣湯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氣之陷者,由左而升也。
凡胸腹腸胃之病因熱所緻者,得柴胡引清去濁而病謝矣,故入肝膽等經。
《衍義》曰:《本經》并無一字言及治勞,今治勞多用之,誤人不小,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邪因虛而緻勞者,宜用,後世得此數言,凡遇勞證,概不敢用,此所謂侏儒觀場,随衆喧喝矣。
惟勞證不犯實熱者,用之亦能殺人,誠所當慎,咳嗽氣急痰喘嘔逆者禁用,以其上升也。
傷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陽經也。
雷公雲:凡使莖長軟皮赤,黃髭須,出在平川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
西畔生處,多有白鶴綠鶴于此翔處,是柴胡香直上雲間,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
凡采得後,去髭并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卻以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