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傷之證,得之皆愈。
積聚腹痛,雖脾之病,然往往亢而承制,土及似木之象也。
經曰:治病必求于本。
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
目疾與婦人諸證,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則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湯用之,亦以婦人多氣也。
今竟稱其補血之效而忘其用,可耶?新産後宜酌用之,恐酸寒伐生生之氣也,血虛者煨用,痛痢者炒用。
雷公雲:凡采得後,于日中曬幹,以竹刀刮去粗皮,将蜜水拌蒸,從巳至未,曬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生地黃 味甘苦,性寒無毒,入心肝脾肺四經。
涼心火之煩熱,瀉脾土之濕熱,止肺經之衄熱,除肝木之血熱。
忌見鐵器,當歸為使,得麥門冬酒良。
惡貝母,畏蕪荑、萊菔及子。
按:生地黃總是涼血之劑,故入四經以清諸熱。
老人津枯梗結,婦人崩漏,及産後血攻心者,尤為要藥。
實脾藥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血虛寒者忌之。
卷二 草部上 熟地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
活血氣,封填骨髓;滋腎水,補益真陰。
傷寒後胫股疼痛,新産後臍腹難禁。
利耳目,烏須發,治五勞七傷,能安魂定魄。
使忌畏惡,俱同生地,性尤泥滞,姜酒浸用。
按:熟地黃為補血之劑,而心與肝,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
其色黑,其性沉陰重濁,經必受其益,而勞傷驚悸,并可痊矣。
雷公雲: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幹,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并白發,男損營,女損衛也。
卷二 草部上 知母 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
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生。
勿犯鐵器,犯之損腎,燒去毛,鹽酒炒用。
按: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
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口渴幹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勞,煩躁不眠,此皆陽盛陰衰之證,服之皆愈。
若肺家寒嗽,及腎氣虛脫雷公雲: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锉,燒幹,木臼中杵搗。
勿令犯鐵器。
行經上頸。
酒炒用。
卷二 草部上 貝母 味辛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
清心潤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氣逆,傷寒煩熱,淋瀝瘕疝,喉痹,金瘡,人面瘡,瘿瘤諸惡瘡。
去心研用,濃樸白薇為使,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按:貝母辛走肺,苦走心,善能散郁瀉火,故治胸腹雲雲等疾。
雷公雲:凡使先于柳木火中炮令黃,擘破去肉,口鼻上有米許大者,心一小顆。
後拌糯米,于鍋上同炒。
待米黃熟,然後去米取出,其中有獨顆圍,不作兩片無皺者,号曰丹龍精,不入藥中。
若誤服,令人筋血脈永不收,用黃精小鹽汁,合服立愈。
卷二 草部上 黃芩 味苦平,性寒無毒,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主崩淋熱疽,痛痢惡瘡,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調經安胎。
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除風濕留熱于肌表。
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滋化源,除熱于膀胱。
山茱萸、龍骨為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沙參,丹參。
按:芩,枯飄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堅實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腸諸經,性甚寒,苟無實火,不宜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經。
主心火炎,目疾暴發,瘡瘍紅腫,腸紅下痢,痞滿洩瀉小兒疳熱,消口中瘡,驚悸煩躁,天行熱疾。
黃芩、龍骨、連翹、滑石為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藓、白僵蠶,畏款冬花,解巴豆、烏頭毒,忌豬肉、冷水。
按:黃連味苦瀉心,治心火諸病不可缺。
瀉痢雖屬脾經,正由火不能生土,況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火瀉則小便亦利,而腸胃自濃矣。
因寒得瀉者忌之,又久病氣虛,心火不盛者,用雷公雲:凡使以布拭去髭毛,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于柳木火中焙幹用。
若服此藥,得十兩,不得食豬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豬肉也。
卷二 草部上 大黃 味苦,性大寒無毒,入脾胃大腸心肝五經。
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奪土郁而無壅滞,定禍亂而緻太平,名曰将軍。
又主癰腫及目疾痢疾暴發,血關火閉,推陳緻新。
黃芩為使,無所畏,錦紋者佳。
按:大黃之入脾胃大腸,人所解也。
其入心與肝也,人多不究。
昔仲景百勞丸,庶蟲丸,都用大黃以理勞傷吐衄,意最深微。
蓋以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蒸熱日久,瘀血停于經絡,必得大黃以豁之,則肝脾通暢,陳推而緻新矣,今之治勞,多用滋陰,頻服不效,坐而待斃嗟乎,術豈止此耶?至癰腫目疾及痢疾,鹹熱瘀所緻,故并治之,傷寒脈弱及風寒未解者,禁用。
雷公雲:凡使細切,内紋如水旋斑緊重,锉蒸從巳至未,曬幹,又漉,臘水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幹,卻漉,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醬如烏膏樣子,日曬幹用之為妙。
卷二 草部上 桔梗 味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熱氣奔,痰嗽鼻塞,清喉利膈,能載諸藥入肺節,皮為使,畏白芨
積聚腹痛,雖脾之病,然往往亢而承制,土及似木之象也。
經曰:治病必求于本。
今治之以肝,正其本也。
目疾與婦人諸證,皆血之病得之,以伐肝邪,則血自生而病自已,故四物湯用之,亦以婦人多氣也。
今竟稱其補血之效而忘其用,可耶?新産後宜酌用之,恐酸寒伐生生之氣也,血虛者煨用,痛痢者炒用。
雷公雲:凡采得後,于日中曬幹,以竹刀刮去粗皮,将蜜水拌蒸,從巳至未,曬幹用之。
卷二 草部上 生地黃 味甘苦,性寒無毒,入心肝脾肺四經。
涼心火之煩熱,瀉脾土之濕熱,止肺經之衄熱,除肝木之血熱。
忌見鐵器,當歸為使,得麥門冬酒良。
惡貝母,畏蕪荑、萊菔及子。
按:生地黃總是涼血之劑,故入四經以清諸熱。
老人津枯梗結,婦人崩漏,及産後血攻心者,尤為要藥。
實脾藥中用二三分,使脾家永不受邪。
血虛寒者忌之。
卷二 草部上 熟地黃 味甘苦,性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
活血氣,封填骨髓;滋腎水,補益真陰。
傷寒後胫股疼痛,新産後臍腹難禁。
利耳目,烏須發,治五勞七傷,能安魂定魄。
使忌畏惡,俱同生地,性尤泥滞,姜酒浸用。
按:熟地黃為補血之劑,而心與肝,藏血生血者也,故能入焉。
其色黑,其性沉陰重濁,經必受其益,而勞傷驚悸,并可痊矣。
雷公雲:采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幹,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并白發,男損營,女損衛也。
卷二 草部上 知母 味苦,性寒無毒,入腎經。
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勝,滋化源之陰生。
勿犯鐵器,犯之損腎,燒去毛,鹽酒炒用。
按:知母入腎,為生水之劑,水盛則火熄。
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口渴幹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勞,煩躁不眠,此皆陽盛陰衰之證,服之皆愈。
若肺家寒嗽,及腎氣虛脫雷公雲:凡使先用槐砧上捶锉,燒幹,木臼中杵搗。
勿令犯鐵器。
行經上頸。
酒炒用。
卷二 草部上 貝母 味辛苦,性微寒無毒,入心肺二經。
清心潤肺,止嗽消痰,主胸腹氣逆,傷寒煩熱,淋瀝瘕疝,喉痹,金瘡,人面瘡,瘿瘤諸惡瘡。
去心研用,濃樸白薇為使,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按:貝母辛走肺,苦走心,善能散郁瀉火,故治胸腹雲雲等疾。
雷公雲:凡使先于柳木火中炮令黃,擘破去肉,口鼻上有米許大者,心一小顆。
後拌糯米,于鍋上同炒。
待米黃熟,然後去米取出,其中有獨顆圍,不作兩片無皺者,号曰丹龍精,不入藥中。
若誤服,令人筋血脈永不收,用黃精小鹽汁,合服立愈。
卷二 草部上 黃芩 味苦平,性寒無毒,入肺大腸膀胱膽四經。
主崩淋熱疽,痛痢惡瘡,解毒收口,去翳明目,調經安胎。
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除風濕留熱于肌表。
細實而堅者,瀉大腸火,養陰退陽,滋化源,除熱于膀胱。
山茱萸、龍骨為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沙參,丹參。
按:芩,枯飄者有上升之象,故入肺,堅實者有下行之理,故入大腸諸經,性甚寒,苟無實火,不宜用之。
卷二 草部上 黃連 味苦,性寒無毒,入心經。
主心火炎,目疾暴發,瘡瘍紅腫,腸紅下痢,痞滿洩瀉小兒疳熱,消口中瘡,驚悸煩躁,天行熱疾。
黃芩、龍骨、連翹、滑石為使,惡菊花、芫花、玄參、白藓、白僵蠶,畏款冬花,解巴豆、烏頭毒,忌豬肉、冷水。
按:黃連味苦瀉心,治心火諸病不可缺。
瀉痢雖屬脾經,正由火不能生土,況心與小腸相為表裡,心火瀉則小便亦利,而腸胃自濃矣。
因寒得瀉者忌之,又久病氣虛,心火不盛者,用雷公雲:凡使以布拭去髭毛,然後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于柳木火中焙幹用。
若服此藥,得十兩,不得食豬肉,若服至三年,一生不得食豬肉也。
卷二 草部上 大黃 味苦,性大寒無毒,入脾胃大腸心肝五經。
性沉而不浮,用走而不守,奪土郁而無壅滞,定禍亂而緻太平,名曰将軍。
又主癰腫及目疾痢疾暴發,血關火閉,推陳緻新。
黃芩為使,無所畏,錦紋者佳。
按:大黃之入脾胃大腸,人所解也。
其入心與肝也,人多不究。
昔仲景百勞丸,庶蟲丸,都用大黃以理勞傷吐衄,意最深微。
蓋以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者,天地之道也,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者,人身之道也,蒸熱日久,瘀血停于經絡,必得大黃以豁之,則肝脾通暢,陳推而緻新矣,今之治勞,多用滋陰,頻服不效,坐而待斃嗟乎,術豈止此耶?至癰腫目疾及痢疾,鹹熱瘀所緻,故并治之,傷寒脈弱及風寒未解者,禁用。
雷公雲:凡使細切,内紋如水旋斑緊重,锉蒸從巳至未,曬幹,又漉,臘水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幹,卻漉,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醬如烏膏樣子,日曬幹用之為妙。
卷二 草部上 桔梗 味辛,性微溫,有小毒,入肺經。
主肺熱氣奔,痰嗽鼻塞,清喉利膈,能載諸藥入肺節,皮為使,畏白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