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水,宜走肝經,溫能輔導,宜歸脾部。
其性峻削,多服傷脾虛羸。
卷一 果部 枳殼 味辛苦酸,性微寒無毒,入肺、肝、胃、大腸四經。
主下胸中至高之氣,消心中痞塞之痰,洩腹中滞塞之氣,去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連年之積,疏皮毛胸膈之病,散風氣癢麻,通大腸閉結,止霍亂,療腸風,攻痔疾,消水腫,除風痛。
去瓤核麸炒,用陳久者良。
按:枳殼辛歸于肺,酸歸于肝,大腸者肺之腑也,胃者上焦之腑也,故均入之。
刮下枳茹,其效更速。
雷公雲:凡使勿用枳實,緣性效不同,若使枳殼,取辛苦酸,并有油,能消一切癖塊,陳久年深者為上,用時先去瓤,麸炒過,待麸焦黑取出,用布拭去焦黑,後再搗如粉用之。
卷一 果部 枳實 味苦酸,性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消胸中之癖滿,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堅積,除腹脹,消宿食,定喘咳,下氣逆。
麸炒用。
按:枳實,即枳殼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
其性猛烈,有沖牆倒壁之功,氣弱者忌之。
考青皮陳皮同一種,枳殼枳實同一種,但采有遲早,分老嫩而名也。
四者主治,鹹以導滞為功,然嫩者性酷治下,老者性緩治高之别爾。
卷一 果部 杏仁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入肺大腸二經。
主胸中氣逆而喘嗽,大腸氣秘而難便,及喉痹喑。
痰結煩悶,金瘡破傷,風熱諸瘡,中風諸證,蛇傷犬咬,陰戶痛癢,并堪搗敷,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得火良,惡黃芩黃,葛根,畏草,解錫毒及中狗肉毒,雙仁者能殺人,杏子不可多食,能損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經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是也。
大腸則共肺為傳送者也,宜并入之。
考《左慈秘訣》,稱杏仁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書又雲: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年或瀉,或臍中出物,皆不可治,二說相背,然杏仁主散,痰從腠理中發散而去,且有小毒。
則雷公雲:凡使須以沸湯浸,少時去皮膜及尖,擘作二片,用白火石并烏豆杏仁三件,于鍋中下東流水煮,從巳至未,其杏仁色褐黃,勿用。
修治一斤,用白火石一斤,烏豆三合,水旋添,勿令間,斷為妙也。
卷一 果部 桃仁 味苦甘,性平無毒,入肝大腸二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鬼邪,血燥便結,殺三蟲,止心痛。
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花,主殺鬼疰,悅顔色,利二便,下諸蟲。
勿用千葉者,令人鼻衄。
毛,主血瘕積聚崩帶諸疾。
桃蟲,主殺精鬼邪惡不祥,葉,主惡氣客忤,陰戶生蟲痛癢,及瘡中蟲。
桃實,多食令人發熱。
按:桃仁行血,宜入肝經,性潤,宜入大腸,典術雲;桃為五木之精,故花仁子葉,俱能壓邪殺鬼。
雷公雲:凡使須泡去皮尖,用白術、烏豆二味,和桃仁,同于瓦鍋中煮一伏時,後漉出,用手擘作兩片,其心黃如金色乃用之,花勿用。
千葉者,能使人鼻衄不止目黃。
凡用揀令淨,以絹袋盛,于檐下懸,令幹,用鬼髑髅,勿使幹桃子,其鬼髑髅,隻是千葉桃花結子在樹上不落者,于十一月内采得,可為神妙。
凡修事以酒拌蒸,從巳至未,焙幹,以銅刀切片,焙取肉用。
卷一 果部 大棗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和百藥,益五髒,潤心肺,養脾胃,補精氣,生津液,通九竅,強筋骨,祛邪氣,悅顔色。
去核用,殺烏豆毒,忌生蔥。
按:棗之入脾者,經所謂五味入口,甘先歸脾是也。
心則生脾者也,宜并入之。
多服能壅脾作脹,而中滿及齒痛風疾者,鹹非所宜。
卷一 果部 烏梅 味酸,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生津液,解煩熱,止吐逆,陰瘧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膚黑點,痹不仁,去核用。
按:烏梅入肺者,經所謂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
腎則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
多食最能損齒。
風寒初起,瘧疾未久者,不可驟以此收斂也。
卷一 果部 藕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主散瘀血,止吐衄,解熱毒,消食止渴,除煩解酒,和蜜食之,能肥腹髒,不生諸蟲。
煮熟食之,能實下焦,大開胃脘。
其節尤佳,其皮散血不凝。
蓮子,主清心醒脾,補中養神,進飲食,止瀉痢,禁洩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聰明。
宜去心蒸熟用。
蓮須,主益腎澀精。
荷葉,主雷頭風,破血止渴。
荷蒂,主安胎,逐瘀血,留好血,止血痢。
按:藕味甘溫,宜歸脾髒,脾實裹血,故治血證。
多服蓮子,令人氣滞,多服蓮須,令人秘結。
荷葉形如仰盂,其象為震,震為雷,屬木化風,故治雷頭風,枳術丸用之,取其引升少陽經清氣耳,荷蒂在中,故能中守,又能行血者,性溫之功也。
卷一 果部 枇杷葉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經,主除嘔和胃,解渴止嗽,下氣清痰。
刷去黃毛,蜜炙用。
枇杷,主潤五髒,止吐解渴。
按:枇杷葉入肺,苦能洩氣故也,不去黃毛,射入肺中,發咳不已,枇杷多食,亦能發熱生痰。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秤,濕者葉重一兩,幹者三葉重一兩者,是氣足堪用。
使粗布拭上毛令盡,用甘草湯洗一遍,卻用綿再拭令幹,每一兩以酥一分炙之,以酥盡為度。
卷一 果部 石榴皮 味酸澀,性溫無毒,入大腸腎二經,主精漏下痢,筋骨風痛,腳膝難行,目流冷淚,腸風下血。
殺牙蟲,染須發。
其子止渴。
其花百葉者,主心熱,療吐血。
為末吹鼻中,止衄血及金瘡血。
按:腸滑則患血痢,腎滑則患遺洩。
榴者留也,故入茲二經。
然痢積未盡者,不可先以此澀之。
多服能變隔成痰,其子不宜過食,能損肺壞齒,其花色赤屬火,宜入心家而主血。
雷公雲:凡使皮葉根,勿令犯鐵,若使石榴殼,不計幹濕,先用漿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若使枝根葉并用,漿水浸一宿,方可用之。
卷一 果部 山楂 味甘酸,性平無毒,入脾經。
主健脾消食,散結氣,行滞血,理瘡瘍。
按:山楂之甘,宜歸脾髒,消食積而不傷于刻,行氣血而不傷于蕩。
産科用之,療兒枕疼,小兒尤為要藥。
卷一 果部 梨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主心經客熱,肺髒煩熱,止嗽消痰,清喉降火,解渴除煩,消風潤燥。
按:梨之入心經,所謂以甘瀉之是也。
火清而金不受爍,故亦入肺經。
性冷而利,多食損脾。
丹溪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
乳婦及金瘡忌用。
卷一 果部 柿 味甘澀性寒無毒,入心肺
其性峻削,多服傷脾虛羸。
卷一 果部 枳殼 味辛苦酸,性微寒無毒,入肺、肝、胃、大腸四經。
主下胸中至高之氣,消心中痞塞之痰,洩腹中滞塞之氣,去胃中隔宿之食,削腹内連年之積,疏皮毛胸膈之病,散風氣癢麻,通大腸閉結,止霍亂,療腸風,攻痔疾,消水腫,除風痛。
去瓤核麸炒,用陳久者良。
按:枳殼辛歸于肺,酸歸于肝,大腸者肺之腑也,胃者上焦之腑也,故均入之。
刮下枳茹,其效更速。
雷公雲:凡使勿用枳實,緣性效不同,若使枳殼,取辛苦酸,并有油,能消一切癖塊,陳久年深者為上,用時先去瓤,麸炒過,待麸焦黑取出,用布拭去焦黑,後再搗如粉用之。
卷一 果部 枳實 味苦酸,性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消胸中之癖滿,逐心下之停水,化日久之稠痰,削年深之堅積,除腹脹,消宿食,定喘咳,下氣逆。
麸炒用。
按:枳實,即枳殼之小者,苦宜于心,脾者心之子也,故并入之。
其性猛烈,有沖牆倒壁之功,氣弱者忌之。
考青皮陳皮同一種,枳殼枳實同一種,但采有遲早,分老嫩而名也。
四者主治,鹹以導滞為功,然嫩者性酷治下,老者性緩治高之别爾。
卷一 果部 杏仁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入肺大腸二經。
主胸中氣逆而喘嗽,大腸氣秘而難便,及喉痹喑。
痰結煩悶,金瘡破傷,風熱諸瘡,中風諸證,蛇傷犬咬,陰戶痛癢,并堪搗敷,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得火良,惡黃芩黃,葛根,畏草,解錫毒及中狗肉毒,雙仁者能殺人,杏子不可多食,能損筋骨眼目。
按:杏仁入肺者,經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是也。
大腸則共肺為傳送者也,宜并入之。
考《左慈秘訣》,稱杏仁為草金丹,久服成仙,方書又雲:服杏仁者,往往至二三年或瀉,或臍中出物,皆不可治,二說相背,然杏仁主散,痰從腠理中發散而去,且有小毒。
則雷公雲:凡使須以沸湯浸,少時去皮膜及尖,擘作二片,用白火石并烏豆杏仁三件,于鍋中下東流水煮,從巳至未,其杏仁色褐黃,勿用。
修治一斤,用白火石一斤,烏豆三合,水旋添,勿令間,斷為妙也。
卷一 果部 桃仁 味苦甘,性平無毒,入肝大腸二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鬼邪,血燥便結,殺三蟲,止心痛。
沸湯泡去皮尖炒用。
花,主殺鬼疰,悅顔色,利二便,下諸蟲。
勿用千葉者,令人鼻衄。
毛,主血瘕積聚崩帶諸疾。
桃蟲,主殺精鬼邪惡不祥,葉,主惡氣客忤,陰戶生蟲痛癢,及瘡中蟲。
桃實,多食令人發熱。
按:桃仁行血,宜入肝經,性潤,宜入大腸,典術雲;桃為五木之精,故花仁子葉,俱能壓邪殺鬼。
雷公雲:凡使須泡去皮尖,用白術、烏豆二味,和桃仁,同于瓦鍋中煮一伏時,後漉出,用手擘作兩片,其心黃如金色乃用之,花勿用。
千葉者,能使人鼻衄不止目黃。
凡用揀令淨,以絹袋盛,于檐下懸,令幹,用鬼髑髅,勿使幹桃子,其鬼髑髅,隻是千葉桃花結子在樹上不落者,于十一月内采得,可為神妙。
凡修事以酒拌蒸,從巳至未,焙幹,以銅刀切片,焙取肉用。
卷一 果部 大棗 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脾二經。
主和百藥,益五髒,潤心肺,養脾胃,補精氣,生津液,通九竅,強筋骨,祛邪氣,悅顔色。
去核用,殺烏豆毒,忌生蔥。
按:棗之入脾者,經所謂五味入口,甘先歸脾是也。
心則生脾者也,宜并入之。
多服能壅脾作脹,而中滿及齒痛風疾者,鹹非所宜。
卷一 果部 烏梅 味酸,性溫無毒,入肺腎二經。
主生津液,解煩熱,止吐逆,陰瘧瘴,止久痢,消酒毒,又主皮膚黑點,痹不仁,去核用。
按:烏梅入肺者,經所謂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也。
腎則其所生者也,宜并入之。
多食最能損齒。
風寒初起,瘧疾未久者,不可驟以此收斂也。
卷一 果部 藕 味甘,性平無毒,入脾經,主散瘀血,止吐衄,解熱毒,消食止渴,除煩解酒,和蜜食之,能肥腹髒,不生諸蟲。
煮熟食之,能實下焦,大開胃脘。
其節尤佳,其皮散血不凝。
蓮子,主清心醒脾,補中養神,進飲食,止瀉痢,禁洩精,除腰痛,久服耳目聰明。
宜去心蒸熟用。
蓮須,主益腎澀精。
荷葉,主雷頭風,破血止渴。
荷蒂,主安胎,逐瘀血,留好血,止血痢。
按:藕味甘溫,宜歸脾髒,脾實裹血,故治血證。
多服蓮子,令人氣滞,多服蓮須,令人秘結。
荷葉形如仰盂,其象為震,震為雷,屬木化風,故治雷頭風,枳術丸用之,取其引升少陽經清氣耳,荷蒂在中,故能中守,又能行血者,性溫之功也。
卷一 果部 枇杷葉 味苦,性平無毒,入肺經,主除嘔和胃,解渴止嗽,下氣清痰。
刷去黃毛,蜜炙用。
枇杷,主潤五髒,止吐解渴。
按:枇杷葉入肺,苦能洩氣故也,不去黃毛,射入肺中,發咳不已,枇杷多食,亦能發熱生痰。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秤,濕者葉重一兩,幹者三葉重一兩者,是氣足堪用。
使粗布拭上毛令盡,用甘草湯洗一遍,卻用綿再拭令幹,每一兩以酥一分炙之,以酥盡為度。
卷一 果部 石榴皮 味酸澀,性溫無毒,入大腸腎二經,主精漏下痢,筋骨風痛,腳膝難行,目流冷淚,腸風下血。
殺牙蟲,染須發。
其子止渴。
其花百葉者,主心熱,療吐血。
為末吹鼻中,止衄血及金瘡血。
按:腸滑則患血痢,腎滑則患遺洩。
榴者留也,故入茲二經。
然痢積未盡者,不可先以此澀之。
多服能變隔成痰,其子不宜過食,能損肺壞齒,其花色赤屬火,宜入心家而主血。
雷公雲:凡使皮葉根,勿令犯鐵,若使石榴殼,不計幹濕,先用漿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若使枝根葉并用,漿水浸一宿,方可用之。
卷一 果部 山楂 味甘酸,性平無毒,入脾經。
主健脾消食,散結氣,行滞血,理瘡瘍。
按:山楂之甘,宜歸脾髒,消食積而不傷于刻,行氣血而不傷于蕩。
産科用之,療兒枕疼,小兒尤為要藥。
卷一 果部 梨 味甘,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主心經客熱,肺髒煩熱,止嗽消痰,清喉降火,解渴除煩,消風潤燥。
按:梨之入心經,所謂以甘瀉之是也。
火清而金不受爍,故亦入肺經。
性冷而利,多食損脾。
丹溪曰:梨者利也,流利下行之謂也。
乳婦及金瘡忌用。
卷一 果部 柿 味甘澀性寒無毒,入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