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不入。

    過服令人腸胃受寒,不能飲食。

     陶居雲,夏月能為冰者佳,如此則舉世不能得矣,似乎失言。

     雷公雲:凡使先用生姜自然汁煮,汁盡為度,細研成粉,然後用之。

    每修十兩,用姜汁一镒。

     卷一 金石部 花蕊石 味性經絡,諸書不載。

    主金瘡止血,産婦血暈,火用。

     按:花蕊之功,專主血證,能化瘀血為黃水,服之令人大虛,不宜輕用。

    若多用,服後當以 卷一 金石部 陽起石 味鹹,性溫無毒,入腎經。

    主腎絕陰痿,崩中漏下,症瘕結氣。

    有雲頭雨腳及鹭鸶毛者真,桑螵蛸為使,畏菟絲,惡澤瀉、官桂、蛇蛻、雷丸,忌羊血。

     按:陽起石鹹溫之品,宜歸水髒。

    崩漏症結,皆腎虛所。

    故鹹療之,難得其真,勿宜誤用。

     卷一 金石部 蓬砂 味苦辛,性溫無毒,入肺經。

    主消痰止嗽,理喉痹,破症結,光明瑩徹者佳。

     按:蓬砂色白味辛,端入肺部,痰嗽等證,皆肺火也,故鹹治之。

     卷一 金石部 膽礬 味酸苦辛,性寒有毒,不載經絡。

    主消熱殺蟲,止驚痫,吐風痰,鮮明者佳。

     按:膽礬之功,大抵與白礬相類。

    惟能止驚,為少瘥耳。

     卷一 金石部 青礞石 味辛甘,性平有毒,入肺大腸胃三經,主蕩滌宿痰,消磨食積,研末細用。

     按:礞石辛宜于肺,甘宜于胃。

    大腸者,肺家傳送之官也,故都入之。

    大損元氣,不可漫用。

     卷一 金石部 無名異 味甘,性平無毒,不載經絡。

    主金瘡折傷内損,止痛生肌及長肉,消癰疽腫毒。

     按:海内人雲:石無名異絕難得,土無名異不甚貴重,豈《本經》說者為石,今所有者為土乎?用時以醋磨塗患處。

     卷一 金石部 玉屑 味甘,性平無毒,入肺經。

    主除煩止渴,養神明目,甯心定驚,滅瘢痕,滋毛發,助聲喉,美顔色。

    搗如米,苦酒浸之,消如泥,惡鹿角,畏款冬花。

     按:玉屑色白性潤,宜入肺部。

    肺得其養,則煩渴諸證何自而生。

    又主滅瘢雲雲者,亦以肺主皮毛,功效之所必及也。

     卷一 金石部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不載經絡。

    主破積聚,療折傷,續筋骨,散血排膿,止痛定驚,亦主産後血邪。

    凡使須捶碎,以甘草水煮過,又用醋浸一宿,以泥包裹之,火研細用。

     按:自然銅,實銅坑中所産之石也。

    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名之。

    丹溪曰:自然銅,世以為接骨要藥,不知接骨在補氣補血,補胃補腎。

    俗醫惟冀速效,以罔利而用之,亦未稔其燥散之禍耳。

     雷公雲:石髓鉛,即自然銅也,方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

    若誤餌,吐殺人,其石髓鉛色似幹銀泥,味微甘。

    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漉出令幹。

    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磁器中。

    約盛得三升以來,放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

    便用蓋蓋了泥,用火兩伏時,去土,研如粉用。

    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镒為度。

     卷一 金石部 石燕 性涼無毒,味與經絡,諸書不載。

    主五淋小便不利,腸風痔。

    婦人産難,兩手各握一枚,立驗。

    研細水飛用。

     按:《圖經》雲:石燕出零棱郡,今祁陽縣沙灘亦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實石也。

    觀其主治,都是行下之功,食療贊其補益,似未然耳。

     卷一 金石部 磁石 味辛鹹,性寒無毒,入腎經。

    主周身濕痹,肢節中痛,目昏耳聾,補勞傷,除煩躁消腫毒,令人有子。

    能吸重鐵者佳,入火紅,醋淬七次,研絕細用。

    柴胡為使,惡牡丹,芥草,黃石脂。

     按:磁石入腎,何也?蓋以性能引鐵,取其引肺金之氣入腎,使子母相生爾,水得金而清,則相火不攻自去,故主治如上。

    然久服多服,必有大患,勿喜其功而忽其害也。

     雷公雲:凡使勿誤用玄中石并中麻石,此二石真相似磁石,隻是吸鐵不得。

    中麻石心有赤,皮粗。

    是鐵山石也。

    誤服之,令人生惡瘡,不可療。

    磁石一片,四面吸鐵一斤者,此名延年沙。

    四面吸得鐵八兩者,号曰續采石。

    四面吸得五兩上下者為磁石。

    凡修事一斤,用五花皮一镒,地榆一镒,故懸十五兩,二件并細锉,于石上捶碎,作二三十塊,半磁石入磁瓶中,下草藥,以東流水煮三日夜,漉出拭幹,以布裹之,向大石上再捶,令細,入乳缽中,研極細如塵,以水飛過,又研如粉用之。

     卷一 金石部 硫黃 味酸,性大熱有毒,入命門經。

    主下焦虛冷,陽絕不起,頭秃,疽痔癬疥,心腹癖,腳膝冷疼,虛損洩精。

    瑩淨無夾石者良,甘草湯煮過用,畏樸硝、細辛、飛廉,忌百般禽獸血。

     按:硫黃為火之精,宜入命門補火,蓋人有真火,寄于右腎,苟非此火,則不能有生。

     此火一熄,則萬物無父,非硫黃孰與補者。

    太清雲:硫禀純陽,号為将軍,破邪歸正,返濁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

    戴元禮雲:熱藥皆燥,惟硫黃不燥,則先賢常頌之矣。

    今人絕不用之,誠虞其熱毒耳,然有火衰之證,餘此莫療。

    亦畏而遺之可乎?中其毒者,以豬肉、鴨羹、餘甘子湯解之。

     雷公雲: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黃、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如雛雞初出殼者為真。

     凡硫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镒,東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莖汁四镒,合之攪勻,入瓦鍋,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将硫黃碎之,入于鍋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水煮之,汁盡為度。

    再以百部末十兩,柳蟲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锉之,以東流水并藥等同煮硫黃二伏時,去諸藥,取出用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遍,方妙。

     卷一 果部 陳皮 味辛苦,性溫無毒,入肺肝脾胃四經。

    主下氣消食,化痰破結,止嘔咳,定霍亂,療吐瀉,利小便,通五淋,逐膀胱留熱,殺寸白諸蟲,核治腰痛疝痛,葉治乳癰脅癰,肉能止渴,多食令人氣逆生痰。

    去白者兼能除寒發表,留白者兼能補胃和中,微炒用,産廣中,陳久者良。

     按:陳皮辛苦之性,能洩肺部。

    金能制水,故入肝家,土不受侮,故入脾胃,采時性已極熱,如人至老成,則酷性漸減,收藏又複陳久,則多曆梅夏,而烈氣全消,溫中而無燥熱之 卷一 果部 青皮 味苦酸,性溫無毒,入肝脾二經。

    主破滞氣,愈用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

    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消溫瘧熱甚結母,止左脅郁怒作痛,去肉微炒用。

     按:青皮即橘之小者,酸能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