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心神 平人氣象論雲∶尺脈緩澀,謂之解,(五注雲∶尺者陰部也,腹腎主之,緩為熱中澀為無血,故解也)。

     解之證,懈倦困弱,寒不甚寒,熱不甚熱,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

    或熱多而汗出,肢體百骸散解,痿弱而不能任持,少氣而不欲言左右,伫(伫音能,困弱也)不可以名其狀,故謂之解,注夏之證殆相似,亦虛類也。

    其治大生麥湯,足以注之,加木瓜、苡仁。

     《史記》雲∶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

    于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寤之日,告公孫支于子輿曰∶我之帝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學也。

    帝告我晉國,且大亂,五世不安,其後将霸。

    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别,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

    于是出夫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于淆,而歸縱淫。

    此予之所聞。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言也。

     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心。

    有一熊可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

    有罴來,我又射之,中罴罴死。

    帝甚喜。

    賜我二笥皆有副。

    吾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壯也,以賜之。

    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敗,周人于範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

    董安于受言,書而藏之。

    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

     夏子益《奇疾方》雲∶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并形并卧,一樣無别,但不語。

    蓋人卧則魂歸于肝,此由肝虛邪襲,魂不歸舍,病名離魂。

    用人參、龍齒、赤茯苓各一錢,水一盞,煎半盞,調水飛辰砂末一錢,睡時溫服,一夜一服,三服後,真者氣爽,而假者即化矣。

     金少遊治徐太乙之女,年十六,許字巨族。

    而太乙日窘,女憂慮不食不寝,長卧目不瞑。

    太乙往郡城售絲未歸,女卧床上,自言曰∶若許,絲止價四錢八分,不滿五數,侍者詢其何以知之?答曰∶予方随父入市也。

    太乙歸,少遊先問其絲價,太乙言其數果符。

    少遊雲∶此離魂病也。

    用人參、黃連、龍齒安魂等藥,平複。

     王日新《小兒方》雲∶有小兒患驚風,大叫一聲就死者,名老鴉驚。

    以散麻纏脅下及手足心,以燈火爆之。

    用老鴉蒜苗幹,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貼手心,仍以燈心淬手足心,及肩膊、眉心、鼻心,即醒也。

     〔源按〕老鴉蒜,一名石蒜,又名一枝箭是也。

     《外台秘要》雲∶劉太丞毗陵人也,有鄰家朱玉者,隻有一子,年三十餘,忽然卒死,脈全無。

    請太丞治之,取徐州半夏細末一大豆許,納鼻中良久,身微暖而蘇,迤逦無事。

    人問太丞∶單方半夏如何活得死人?答曰∶此南嶽魏夫人方也。

     〔源按〕此方救五絕。

    一曰自缢死,氣絕;二曰牆壁崩壓死,氣絕;三曰溺水,氣絕;四曰鬼魇死,氣絕;五曰産婦死,氣絕,并能救之。

    昔葛生嘗用此方救人,人問葛生何授得此神術能活人命?生曰∶吾因入山采藥,遇白衣人問曰∶汝非葛醫生乎?吾乃半夏之精,汝遇人有五絕之病,用吾救治即活。

    但用吾作細末,令幹入鼻中,即複生矣。

     《堅夷志》雲∶成州團練使張子剛,名銳,以醫知名,居于鄭州刑部尚書。

    慕容彥逢為起居舍人,母夫人病,召銳于鄭,至則死矣。

    時方六月,将就木,張欲入視,彥逢不忍,意其欲求錢。

    乃曰∶道路之費,當悉奉償,實不煩入。

     張曰∶傷寒法,有死一晝夜複生者,何惜一視之?彥逢不得已,自延入,悲哭不止。

    張揭面帛注視,呼仵匠語之曰∶可嘗見夏月死者面色赤乎?曰∶無。

    然則汗不出而厥爾。

    不死也。

    幸無亟斂,趨出取藥。

    令以水三升,煮其半,灌病者。

     戒曰∶善守之,至夜半大瀉,則活矣。

    銳舍于外館,至夜半時,守病者覺有聲勃勃然,遺尿已滿席,出穢惡鬥餘。

    一家大喜,遽敲門呼張。

    張曰∶吾今體倦莫能起,然亦不必起,明日方可進藥也。

    天且明,出門若将便旋然徑命駕歸鄭。

    彥逢詣其室,但留平胃散一帖而已。

    其母服之,數日良愈。

    蓋張為彥逢有求錢之疑,故不告而去,紹興中流落入蜀,王櫃叔問之曰∶公之術,古所謂十全者幾是欤?曰∶未也,僅能七八爾。

    長子病,診脈察色,皆為熱極。

    命煮承氣湯欲飲之,将飲複疑,至于再三,如有掣吾肘者,姑持杯以待。

    兒忽發顫悸,覆綿衾至四五,始稍定,汗出如洗,明日脫然,使吾藥入口則死矣,安得為造妙。

    世之庸醫,學方書未知萬一,自以為是籲,可悲哉。

     《瘡瘍經驗》雲∶一老婦喉間及心中咬痛,得食則止,心思香燥之物。

    偶夏天貓繞足而叫,此婦素性愛貓,取鹿脯嚼之,喉中忽有物出,即取之堕地,頭足皆有,五寸長許,乃饑蟲也。

     許智藏梁人也。

    秦王俊有病,上馳召之。

    俊夜夢其亡妃崔氏泣曰∶本來相迎,聞智藏将至,當必相苦,為之奈何?明夜俊又夢崔氏曰∶外家得許矣,當入靈府避之。

    及智藏至,為俊診脈曰∶疾已入心,即當發痫,不可救也。

    果如言,俊數日而死。

     齊州有人病狂毒而歌曰∶五靈華蓋曉玲珑,天府由城汝府中,惆怅此情言不盡,一丸采菔火吾宮。

    又歌曰∶腳陽春,人間二月雨和塵,陽春踏盡秋風起,腸斷人間白發人。

    後遇一道士作法治之,乃曰∶夢中見一紅裳女子,引入宮殿,皆紅紫飾,小姑令歌。

    道士曰∶此症犯大麥毒,女則心神,小姑脾神也。

    按醫經蘿蔔治麥毒,故曰火吾官,即以藥并蘿蔔食之愈。

     陳鬥岩治一婦人,病厥逆。

    脈伏一日夜不蘇,藥不能進,陳視之曰∶可活也,針手足陽明,氣少回,灸百會穴乃醒。

    初大泣,既而曰∶我被數人各執兇器,逐潛入櫃中,聞小兒啼,百計不能出。

    又聞擊櫃者,隙見微明,俄覺火燃其蓋,遂躍出。

    其擊櫃者針也,燃櫃蓋者,灸也。

     韓光武寓洋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