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重樓,複入丹田,上下往來,周而複始,如門之有樞,車之有轄,而轉運不息也。
凡修煉工夫,有一分一分證驗,有十分十分證驗,難以強得,心惟專一,而不縱橫寝寐之際。
與神相抱,切不可昏迷而沉于夢境,覺悟之後,常候丹之或存或亡,以為證驗。
由是至寶蘊于中,精華發于外,容顔浸潤,骨節堅強,得此丹頭,晝夜運火,煉去陰氣,然後十月胎圓,體變純陽。
從此工夫不辍,俾和氣周匝于一身,溶溶如雲,霏霏如雨,淫淫然若春澤之滿池,液液然象河水之冰釋,當此之時,仙道已成。
看山河如在掌中,視無不見,聽無不聞,此即謂之神全也。
又問呼吸升降,如河車之船運,一任真息往來,然其氣下降丹田則易,而欲任其上升泥丸則難。
予曰∶若能息念行火,以神為用,其氣自升。
所運之時,舌宜抵,口目當閉,不閉則氣不歸神,神雖至泥丸,而氣不能随神而至也。
若工夫日久,則陽勝陰消,自然而仙。
又問意着元關,當守而不移,而無如心猿意馬,難以拘定奈何?予曰∶經雲,起念即覺,覺後即無,久久純熟,自不走也。
又雲∶此心由來根據境,未慣獨立,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複散亂,随時随制,務令不動,久久調和馴熟,此心自能安閑,無問晝夜,行住坐卧,及應事之時,當須作意安之。
若心得定,即須安養,莫有觸惱,少得安閑,即堪自樂。
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禦,鷹野鳥也,為人羁維,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自是,若放逸縱任不收,一任粗疏,何能觀妙。
又問何為又有嬰兒女,黃婆為媒之說?予曰∶心即女,腎即嬰兒,脾即黃婆,蓋心屬陽為離,離卦中虛,為陽極生陰,故反為女(離因一陰居内,為宅中之女,故名曰)。
腎屬陰為坎,坎卦中滿,為陰極生陽,故反為嬰兒。
脾屬坤土,坤為老陰,其色黃,故為之黃婆,居坎離之間,主營運其氣,若無此土營運,則女焉得歸入洞房,與嬰兒交媾,成胎乎?故曰∶黃婆為媒,猶外丹坎離為藥物(坎即鉛水,離即水中金,此金即在鉛中求出,為之兌金是也,猶人真一水中,内有真一之氣焉,有此真一之氣,則能成内丹,有此水中之金,則能成外丹也)。
乾坤為土釜(幹為上釜,坤為下釜),釜乃運火之具,若無土釜,則坎離藥物,焉得轉而成胎乎?内外二丹,總歸一理也。
或又問∶佛氏無往之語如何?予曰∶無往謂外無往外相,内無住内相,然内無住,則外亦無住,無住而住,則心自降伏,真性亦自然而見。
真性即名真如,天然正覺謂之真,無一不知謂之如,故謂之真如,即聖經所謂明德也。
明德真如,皆明性之本體,本體無形,無形亦無所去來,惟天生自如,而未嘗少動也。
蓋人生而始,有天然自覺之性,隻緣情欲障礙,則智能全失,故心嘗昏昧,若欲超生死而入涅者,當返觀其内,所觀之法,即所謂内無住,外亦無住,無住而住,則心自寂而相自滅也。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所演是偈,因試問空生,可以身相見如來否?答曰∶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言所說之如來,非身相如來。
故雲即非身相,佛因即告,凡内觀見相,皆是虛妄生相,若能滅除虛妄諸相,而但見空空之性,即如來矣。
蓋如來即是性,自性如來,誠空而無相。
故經末複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言如來不可取相,所演說者,但如如不動而已。
如如,即真性空也。
故不動也,人當返觀,真空如如,則相自滅而心自住也,此即謂之即性而修。
蓋性即佛,修佛即所以修性,佛即法,故又不可以佛法名之。
即經雲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猶恐人泥佛法耳。
又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法即謂真性,平等言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皆同。
故雲平等而無有高下,即所謂無(梵語阿)上(褥多羅)正(三)等(藐)正(三)覺(菩提)也。
蓋真性即佛,以真性無得而上之,故雲無上,然此性正相平等,故雲正等。
其覺無偏無虧,故雲∶正覺,然所演說真性,不曰如,而曰如如,凡一切為聖為賢為仙為佛,總是一如故名如如。
所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耳。
如所修之人,已登彼岸,而謂之如來。
若如未來之時,當十二時中,無一息不内照真空,則真性自現,現即所以入涅而成正覺也。
正覺即知其如來,如來者從真如來,故能成正覺以化衆生,而為之如來佛也。
凡菩薩謂之覺有情,同佛所證之謂覺,無明未盡之謂情。
因無明未盡,不能滿覺,故尚有情耳。
又問∶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又即續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言人能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以滿無量阿僧祗(即無數之謂)。
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觀此若修佛者,應作六如觀之。
蓋六如有形而無體性,若作是觀,使心易于降伏。
故複演說此偈,以作降伏之法
凡修煉工夫,有一分一分證驗,有十分十分證驗,難以強得,心惟專一,而不縱橫寝寐之際。
與神相抱,切不可昏迷而沉于夢境,覺悟之後,常候丹之或存或亡,以為證驗。
由是至寶蘊于中,精華發于外,容顔浸潤,骨節堅強,得此丹頭,晝夜運火,煉去陰氣,然後十月胎圓,體變純陽。
從此工夫不辍,俾和氣周匝于一身,溶溶如雲,霏霏如雨,淫淫然若春澤之滿池,液液然象河水之冰釋,當此之時,仙道已成。
看山河如在掌中,視無不見,聽無不聞,此即謂之神全也。
又問呼吸升降,如河車之船運,一任真息往來,然其氣下降丹田則易,而欲任其上升泥丸則難。
予曰∶若能息念行火,以神為用,其氣自升。
所運之時,舌宜抵,口目當閉,不閉則氣不歸神,神雖至泥丸,而氣不能随神而至也。
若工夫日久,則陽勝陰消,自然而仙。
又問意着元關,當守而不移,而無如心猿意馬,難以拘定奈何?予曰∶經雲,起念即覺,覺後即無,久久純熟,自不走也。
又雲∶此心由來根據境,未慣獨立,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複散亂,随時随制,務令不動,久久調和馴熟,此心自能安閑,無問晝夜,行住坐卧,及應事之時,當須作意安之。
若心得定,即須安養,莫有觸惱,少得安閑,即堪自樂。
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禦,鷹野鳥也,為人羁維,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自是,若放逸縱任不收,一任粗疏,何能觀妙。
又問何為又有嬰兒女,黃婆為媒之說?予曰∶心即女,腎即嬰兒,脾即黃婆,蓋心屬陽為離,離卦中虛,為陽極生陰,故反為女(離因一陰居内,為宅中之女,故名曰)。
腎屬陰為坎,坎卦中滿,為陰極生陽,故反為嬰兒。
脾屬坤土,坤為老陰,其色黃,故為之黃婆,居坎離之間,主營運其氣,若無此土營運,則女焉得歸入洞房,與嬰兒交媾,成胎乎?故曰∶黃婆為媒,猶外丹坎離為藥物(坎即鉛水,離即水中金,此金即在鉛中求出,為之兌金是也,猶人真一水中,内有真一之氣焉,有此真一之氣,則能成内丹,有此水中之金,則能成外丹也)。
乾坤為土釜(幹為上釜,坤為下釜),釜乃運火之具,若無土釜,則坎離藥物,焉得轉而成胎乎?内外二丹,總歸一理也。
或又問∶佛氏無往之語如何?予曰∶無往謂外無往外相,内無住内相,然内無住,則外亦無住,無住而住,則心自降伏,真性亦自然而見。
真性即名真如,天然正覺謂之真,無一不知謂之如,故謂之真如,即聖經所謂明德也。
明德真如,皆明性之本體,本體無形,無形亦無所去來,惟天生自如,而未嘗少動也。
蓋人生而始,有天然自覺之性,隻緣情欲障礙,則智能全失,故心嘗昏昧,若欲超生死而入涅者,當返觀其内,所觀之法,即所謂内無住,外亦無住,無住而住,則心自寂而相自滅也。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佛所演是偈,因試問空生,可以身相見如來否?答曰∶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言所說之如來,非身相如來。
故雲即非身相,佛因即告,凡内觀見相,皆是虛妄生相,若能滅除虛妄諸相,而但見空空之性,即如來矣。
蓋如來即是性,自性如來,誠空而無相。
故經末複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言如來不可取相,所演說者,但如如不動而已。
如如,即真性空也。
故不動也,人當返觀,真空如如,則相自滅而心自住也,此即謂之即性而修。
蓋性即佛,修佛即所以修性,佛即法,故又不可以佛法名之。
即經雲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猶恐人泥佛法耳。
又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法即謂真性,平等言上自諸佛,下至蠢動含靈,其真性皆同。
故雲平等而無有高下,即所謂無(梵語阿)上(褥多羅)正(三)等(藐)正(三)覺(菩提)也。
蓋真性即佛,以真性無得而上之,故雲無上,然此性正相平等,故雲正等。
其覺無偏無虧,故雲∶正覺,然所演說真性,不曰如,而曰如如,凡一切為聖為賢為仙為佛,總是一如故名如如。
所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耳。
如所修之人,已登彼岸,而謂之如來。
若如未來之時,當十二時中,無一息不内照真空,則真性自現,現即所以入涅而成正覺也。
正覺即知其如來,如來者從真如來,故能成正覺以化衆生,而為之如來佛也。
凡菩薩謂之覺有情,同佛所證之謂覺,無明未盡之謂情。
因無明未盡,不能滿覺,故尚有情耳。
又問∶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又即續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言人能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以滿無量阿僧祗(即無數之謂)。
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觀此若修佛者,應作六如觀之。
蓋六如有形而無體性,若作是觀,使心易于降伏。
故複演說此偈,以作降伏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