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楊梅瘡論腰疽論瘰疬論頑瘡論腳疽論多骨疽論痔漏論大腸癰論小腸癰論金瘡論接骨論刑杖論獸傷論
下卷
楊梅瘡論
人有關心愛妓之歡,戀爐酣戰,自覺馬口如針刺之痛,此毒瓦斯已過也。
未幾而生魚口矣,未幾而生疳瘡,又未幾而遍身亦生瘡矣,黃膿泛濫,臭腐不堪,人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藥,誰知愈敗毒而瘡愈盛,瘡愈多而愈不易愈,往往有腐爛而化者,實可傷也!蓋楊梅之毒,每中于洩精之時,精洩則元氣虧虛,故毒乘虛而入。
若元氣足,則毒雖入而傳染,不過輕微之毒,可以一洩而愈。
今遍身瘡毒發出,明是大虛之症,而毒深中于内,不補虛以洩毒,焉能奏功?倘用敗毒之藥,無異下石矣! 方用二生湯: 土茯苓(三兩)生黃芪(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瘡漸紅,再四劑漸幹,又四劑痊愈矣。
服此方忌茶。
此方妙在不以解毒為事,止用黃芪以補氣,氣旺而邪自不留。
得生甘草以化毒,而佐之以土茯苓以引毒,毒去而正無虧。
蓋氣生而血不難養,此治法之巧者也。
偏德湯亦妙: 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白術(二兩)土茯苓(一兩)天花粉(三分)甘草(五錢)水煎服,十劑愈。
秘訣: 二生湯能治楊梅,土苓三兩生黃芪, 甘草三錢過十劑,始紅漸幹瘡可醫。
又有治梅銀四兩,歸術二兩土茯兩, 花粉三錢五錢草,服至十劑一掃光。
人有龜頭生疳,乃服敗毒之藥,欲毒小便而出。
若大腸燥結,則攻毒之藥,不能徑走大腸,勢必盡趨膀胱而出。
蓋膀胱口細,小便亦細,毒難洩出,于是毒不留于腸中,而反結于外勢,毒盛必發,安得不腐爛哉?往往有龜頭爛落,連莖亦爛,世人多以外藥敷之。
外藥固不可少,然不先消其内之火毒,而遽用外藥敷之,不啻如石之壓草萌芽也,勢必複發。
宜先用湯劑治之, 方名散毒丹: 土茯苓(一兩)黃柏(一兩)甘草(一兩)栀子(炒研一兩)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則火自從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後用生勢丹敷之。
生勢丹: 兒茶(一兩)生甘草(一兩)炒黃柏(三兩)冰片(三分)朱砂(一錢)乳香(三錢)沒藥(三錢)大黃(三錢)研為細末,瓷瓶收貯。
敷患處數日而膿盡血幹,抹至一月,肉筋再長而愈。
愈後宜大補氣血,急用十全大補湯連服一、二月,則外勢仍能伸縮,尚可種子。
否則多服敗毒之藥,瀉火之劑,則命門寒涼,而外勢亦且冰冷,安能陽和之驟複哉?此前後治法之各異,實有次序也。
秘訣: 龜頭腐爛散毒丹,苓柏草栀一兩煎, 肉桂一錢四劑止,然後再敷生勢丹。
生勢丹敷龜頭藥,兒茶甘草一兩着, 炒柏三兩冰三分,朱砂一錢乳沒藥, 大黃三錢共細末,敷至一月患自瘥。
此症方用護身湯亦效: 玉米(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肉桂(三分)黃柏(二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連服十劑愈。
秘訣: 護身湯中玉米金,茯苓一兩桂三分, 車前三錢黃柏二,連服十劑可回春。
人有疳瘡初發,魚口将生,若不速治,必遍身生瘡,遷延歲月,身體腐爛,多不可救,必須早治為妙。
然而早治之法,世人多用五虎散敗毒,雖毒從下洩,而損傷元氣,未為得法。
設或敗毒之藥少減,又恐有留毒之虞,亦非治法之妙。
蓋毒瓦斯之入,因元氣之虛也。
虛而敗毒,是已虛而益虛也,則毒将何以解乎?治之法,惟補中有洩,則毒盡散,而正氣又無虧矣。
方用早奪湯: 人參(一兩)白術(一兩)當歸(一兩)黃芪(一兩)大黃(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石膏(一兩)甘草(三錢)遠志(三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二錢)水煎服,一劑洩出惡物,宜掘土埋之;再服二劑而臭穢惡物,無留于腸胃矣。
然後減去大黃、石膏,加土茯苓二兩,同前藥再煎服四劑,則一身上下與頭面之間,必有隐隐瘡影現于皮膚之内,再服二劑而瘡影亦盡消矣。
再服二劑,則永不生瘡矣。
此方用大黃以瀉毒,石膏以清毒,甘草、銀花以化毒,柴、粉以散毒,又佐以大補氣血之藥,有似三軍過勇,士卒強健,統帥大軍,斬殺無遺,則四野蕭條,元氣盡矣!用參、芪、歸、術之類,以至仁而佐至勇,則剿撫兼施,軍聲更振,前徒倒戈,自獲全勝。
少祛除則賊化為良,豈敢仍為盜哉!此方有益于風流子弟不少,餘實親視而實驗者也。
倘病患陰虛陽燥,方中可加熟地數兩,或加玄參一兩亦可,餘品不可亂加也。
秘訣: 參術歸芪早奪湯,大黃銀苓石膏兩, 甘草遠志粉三錢,柴二一劑洩毒良。
再服四劑穢盡去,土苓二兩去膏黃。
陰虛陽燥加玄地,水煎服之妙難量。
方用洩穢丹亦妙: 蒲公英(三兩)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大黃(五錢)王不留(三錢)水煎服,水十碗,煎成二碗,徐徐服。
秘訣: 洩穢神丹蒲公英,銀花三兩歸兩從, 大黃五錢三不留,十碗煎二徐服輕。
人有遍身生楊梅,而服輕粉,一時收斂,以圖目前遮飾,誰知毒藏于内,必然外潰。
未幾而毒發于鼻,自覺臭氣沖鼻而出。
又幾日而鼻色變黑,不聞香臭矣。
此等症見,必須急治。
否則鼻柱自傾,一至腐爛,便不可救。
然用些小之劑,亦無益也。
蓋毒勢甚盛,杯水難濟。
況楊梅結毒,不結于他處,而結于鼻中,其毒更勝,以毒不在他髒,而在肺經也。
肺主氣者,主清氣也,毒瓦斯非清氣可比。
毒瓦斯在肺,則清氣盡力毒瓦斯矣。
肺氣出于鼻,而藏于腎,腎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膚,則毒瓦斯可以外出。
今用輕粉收斂,則毒不得發于皮膚,而盡歸還肺中;肺欲歸還于腎,而腎不受,乃上沖于鼻矣。
鼻孔細小,安能遽洩乎?自然毒瓦斯盡結于鼻,而鼻乃獨受其禍矣。
治之法,必須多用散藥以解毒。
然肺經之病,不能直治,必須隔一、隔二治之而後可也。
方用護鼻散: 金銀花(三兩)玄參(三兩)麥冬(二兩)桔梗(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丹砂(生沖,一錢)水煎調丹朱末,服一劑而鼻知香臭矣,服四劑而鼻黑之色去,不必憂鼻之爛落矣。
更用全鼻散: 玄參(一兩)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丹砂(一錢)麥冬(五錢)人參(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十劑而一身之毒盡出,可保無虞。
前方過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後方近乎和平,所以補其虛。
而丹砂前後皆用者,以輕粉之毒非丹朱不能去。
輕粉乃水銀所燒,而丹砂乃水銀之母,子見母自然相逢,而不肯相離,所以丹砂出而輕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
倘鼻梁已傾,腐爛不堪,宜以前護鼻散救之,雖鼻不能重長,而性命猶可保也。
秘訣: 護鼻解毒三銀參,麥二梗五草花粉, 煮成丹朱生沖服,四劑色變莫憂心。
全鼻散藥玄金花,一兩當歸錢丹砂, 麥冬五錢三參草,連服十劑自無差。
方用寒水再造湯亦效: 麥冬(三兩)甘草(二兩)貝母(三錢)夏枯草(二兩)黃芩(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三錢)寒水石(沖,三錢)赤茯苓(二兩)水煎服,未爛者一劑可免,爛者再劑不爛矣, 再二劑痊愈。
秘訣: 寒水再造三兩冬,甘枯二兩赤茯苓, 貝母黃芩連翹桔,寒水三錢煎成沖。
人有生楊梅,遍身皆爛,疼痛非常,人以為毒瓦斯之在皮膚也,誰知是血虛而毒結于皮膚乎?夫楊梅之毒,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難以療治,而毒在皮膚,似易于施治矣。
然毒未出于皮膚,尚蘊藏于骨中,洩骨中之毒,可從下而外洩也。
如毒已出于皮膚,其毒開張,斂肌中之毒,則不可由表而外攻矣。
得其法,則易洩散;未得其法,則轉橫也。
治之法,宜補虛以洩毒,引毒從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
方用二苓化毒湯: 白茯苓(二兩)土茯苓(二兩)當歸(二兩)紫草(二兩)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二錢)水酒各半煎服,十劑痊愈。
此方視之平淡無奇,而實有異功者,補以洩之也。
楊梅本生于腎之虛,腎虛則血虛矣。
不補虛以治瘡,反洩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楊梅之瘡,
未幾而生魚口矣,未幾而生疳瘡,又未幾而遍身亦生瘡矣,黃膿泛濫,臭腐不堪,人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藥,誰知愈敗毒而瘡愈盛,瘡愈多而愈不易愈,往往有腐爛而化者,實可傷也!蓋楊梅之毒,每中于洩精之時,精洩則元氣虧虛,故毒乘虛而入。
若元氣足,則毒雖入而傳染,不過輕微之毒,可以一洩而愈。
今遍身瘡毒發出,明是大虛之症,而毒深中于内,不補虛以洩毒,焉能奏功?倘用敗毒之藥,無異下石矣! 方用二生湯: 土茯苓(三兩)生黃芪(三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瘡漸紅,再四劑漸幹,又四劑痊愈矣。
服此方忌茶。
此方妙在不以解毒為事,止用黃芪以補氣,氣旺而邪自不留。
得生甘草以化毒,而佐之以土茯苓以引毒,毒去而正無虧。
蓋氣生而血不難養,此治法之巧者也。
偏德湯亦妙: 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白術(二兩)土茯苓(一兩)天花粉(三分)甘草(五錢)水煎服,十劑愈。
秘訣: 二生湯能治楊梅,土苓三兩生黃芪, 甘草三錢過十劑,始紅漸幹瘡可醫。
又有治梅銀四兩,歸術二兩土茯兩, 花粉三錢五錢草,服至十劑一掃光。
人有龜頭生疳,乃服敗毒之藥,欲毒小便而出。
若大腸燥結,則攻毒之藥,不能徑走大腸,勢必盡趨膀胱而出。
蓋膀胱口細,小便亦細,毒難洩出,于是毒不留于腸中,而反結于外勢,毒盛必發,安得不腐爛哉?往往有龜頭爛落,連莖亦爛,世人多以外藥敷之。
外藥固不可少,然不先消其内之火毒,而遽用外藥敷之,不啻如石之壓草萌芽也,勢必複發。
宜先用湯劑治之, 方名散毒丹: 土茯苓(一兩)黃柏(一兩)甘草(一兩)栀子(炒研一兩)肉桂(一錢)水煎服,四劑則火自從小便而出,疼痛少止,然後用生勢丹敷之。
生勢丹: 兒茶(一兩)生甘草(一兩)炒黃柏(三兩)冰片(三分)朱砂(一錢)乳香(三錢)沒藥(三錢)大黃(三錢)研為細末,瓷瓶收貯。
敷患處數日而膿盡血幹,抹至一月,肉筋再長而愈。
愈後宜大補氣血,急用十全大補湯連服一、二月,則外勢仍能伸縮,尚可種子。
否則多服敗毒之藥,瀉火之劑,則命門寒涼,而外勢亦且冰冷,安能陽和之驟複哉?此前後治法之各異,實有次序也。
秘訣: 龜頭腐爛散毒丹,苓柏草栀一兩煎, 肉桂一錢四劑止,然後再敷生勢丹。
生勢丹敷龜頭藥,兒茶甘草一兩着, 炒柏三兩冰三分,朱砂一錢乳沒藥, 大黃三錢共細末,敷至一月患自瘥。
此症方用護身湯亦效: 玉米(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肉桂(三分)黃柏(二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連服十劑愈。
秘訣: 護身湯中玉米金,茯苓一兩桂三分, 車前三錢黃柏二,連服十劑可回春。
人有疳瘡初發,魚口将生,若不速治,必遍身生瘡,遷延歲月,身體腐爛,多不可救,必須早治為妙。
然而早治之法,世人多用五虎散敗毒,雖毒從下洩,而損傷元氣,未為得法。
設或敗毒之藥少減,又恐有留毒之虞,亦非治法之妙。
蓋毒瓦斯之入,因元氣之虛也。
虛而敗毒,是已虛而益虛也,則毒将何以解乎?治之法,惟補中有洩,則毒盡散,而正氣又無虧矣。
方用早奪湯: 人參(一兩)白術(一兩)當歸(一兩)黃芪(一兩)大黃(一兩)金銀花(一兩)土茯苓(一兩)石膏(一兩)甘草(三錢)遠志(三錢)天花粉(三錢)柴胡(二錢)水煎服,一劑洩出惡物,宜掘土埋之;再服二劑而臭穢惡物,無留于腸胃矣。
然後減去大黃、石膏,加土茯苓二兩,同前藥再煎服四劑,則一身上下與頭面之間,必有隐隐瘡影現于皮膚之内,再服二劑而瘡影亦盡消矣。
再服二劑,則永不生瘡矣。
此方用大黃以瀉毒,石膏以清毒,甘草、銀花以化毒,柴、粉以散毒,又佐以大補氣血之藥,有似三軍過勇,士卒強健,統帥大軍,斬殺無遺,則四野蕭條,元氣盡矣!用參、芪、歸、術之類,以至仁而佐至勇,則剿撫兼施,軍聲更振,前徒倒戈,自獲全勝。
少祛除則賊化為良,豈敢仍為盜哉!此方有益于風流子弟不少,餘實親視而實驗者也。
倘病患陰虛陽燥,方中可加熟地數兩,或加玄參一兩亦可,餘品不可亂加也。
秘訣: 參術歸芪早奪湯,大黃銀苓石膏兩, 甘草遠志粉三錢,柴二一劑洩毒良。
再服四劑穢盡去,土苓二兩去膏黃。
陰虛陽燥加玄地,水煎服之妙難量。
方用洩穢丹亦妙: 蒲公英(三兩)金銀花(三兩)當歸(一兩)大黃(五錢)王不留(三錢)水煎服,水十碗,煎成二碗,徐徐服。
秘訣: 洩穢神丹蒲公英,銀花三兩歸兩從, 大黃五錢三不留,十碗煎二徐服輕。
人有遍身生楊梅,而服輕粉,一時收斂,以圖目前遮飾,誰知毒藏于内,必然外潰。
未幾而毒發于鼻,自覺臭氣沖鼻而出。
又幾日而鼻色變黑,不聞香臭矣。
此等症見,必須急治。
否則鼻柱自傾,一至腐爛,便不可救。
然用些小之劑,亦無益也。
蓋毒勢甚盛,杯水難濟。
況楊梅結毒,不結于他處,而結于鼻中,其毒更勝,以毒不在他髒,而在肺經也。
肺主氣者,主清氣也,毒瓦斯非清氣可比。
毒瓦斯在肺,則清氣盡力毒瓦斯矣。
肺氣出于鼻,而藏于腎,腎感毒瓦斯,移之于肺,以散于皮膚,則毒瓦斯可以外出。
今用輕粉收斂,則毒不得發于皮膚,而盡歸還肺中;肺欲歸還于腎,而腎不受,乃上沖于鼻矣。
鼻孔細小,安能遽洩乎?自然毒瓦斯盡結于鼻,而鼻乃獨受其禍矣。
治之法,必須多用散藥以解毒。
然肺經之病,不能直治,必須隔一、隔二治之而後可也。
方用護鼻散: 金銀花(三兩)玄參(三兩)麥冬(二兩)桔梗(五錢)甘草(五錢)天花粉(五錢)丹砂(生沖,一錢)水煎調丹朱末,服一劑而鼻知香臭矣,服四劑而鼻黑之色去,不必憂鼻之爛落矣。
更用全鼻散: 玄參(一兩)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丹砂(一錢)麥冬(五錢)人參(三錢)甘草(三錢)水煎服,十劑而一身之毒盡出,可保無虞。
前方過于勇猛,所以救其急,後方近乎和平,所以補其虛。
而丹砂前後皆用者,以輕粉之毒非丹朱不能去。
輕粉乃水銀所燒,而丹砂乃水銀之母,子見母自然相逢,而不肯相離,所以丹砂出而輕粉亦出,此世人之所未知耳。
倘鼻梁已傾,腐爛不堪,宜以前護鼻散救之,雖鼻不能重長,而性命猶可保也。
秘訣: 護鼻解毒三銀參,麥二梗五草花粉, 煮成丹朱生沖服,四劑色變莫憂心。
全鼻散藥玄金花,一兩當歸錢丹砂, 麥冬五錢三參草,連服十劑自無差。
方用寒水再造湯亦效: 麥冬(三兩)甘草(二兩)貝母(三錢)夏枯草(二兩)黃芩(三錢)連翹(三錢)桔梗(三錢)寒水石(沖,三錢)赤茯苓(二兩)水煎服,未爛者一劑可免,爛者再劑不爛矣, 再二劑痊愈。
秘訣: 寒水再造三兩冬,甘枯二兩赤茯苓, 貝母黃芩連翹桔,寒水三錢煎成沖。
人有生楊梅,遍身皆爛,疼痛非常,人以為毒瓦斯之在皮膚也,誰知是血虛而毒結于皮膚乎?夫楊梅之毒,散于骨髓之中,毒在骨中,難以療治,而毒在皮膚,似易于施治矣。
然毒未出于皮膚,尚蘊藏于骨中,洩骨中之毒,可從下而外洩也。
如毒已出于皮膚,其毒開張,斂肌中之毒,則不可由表而外攻矣。
得其法,則易洩散;未得其法,則轉橫也。
治之法,宜補虛以洩毒,引毒從小便出,乃得其治法耳。
方用二苓化毒湯: 白茯苓(二兩)土茯苓(二兩)當歸(二兩)紫草(二兩)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二錢)水酒各半煎服,十劑痊愈。
此方視之平淡無奇,而實有異功者,補以洩之也。
楊梅本生于腎之虛,腎虛則血虛矣。
不補虛以治瘡,反洩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楊梅之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