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不然則不得不聽命于醫。

    醫欲良乎?否乎?此不待問而知也。

    諺雲: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食草,世界那得有是事,世人卻多有是心,此神駿龍駒所以不世出也。

     吾不敢謂世之人皆重财也,自世道衰而勢利甚,捐納之途,夤緣之風,弊混之事,日乎天下而不可遏。

    雖盈千累萬之金錢,亦必亟亟焉謀之而樂為用,甚至傾家蕩産,以及喪恥辱身,曾不稍自顧惜。

    唯一旦對于醫者,則必反其所為,縱較向所樂用者,不過千萬之一二,仍如出納之吝而不肯少寬假,此最不可解者也。

    豈不曰以利為利,謀生之事大,而衛生之事小耶。

    亦何輕重失宜至是耶。

     又嘗見夫揮金如土,擲金若沙于嫖賭者矣。

    當其初入迷途,尚未至于傾家蕩産,父兄或預為嚴責,師友或婉為戒勸,皆不能阻其揮霍浪擲之心。

    及一旦對于醫者,則又大反其所為,雖區區者亦必靳以與人而卒之家産仍然傾蕩于嫖賭中,或且召染惡疾,或且流為盜匪,并至喪失其身而不悔,此尤不可解者也。

    然此特無益有損之大者耳,而凡小焉者毋論矣。

    世之人蓋禁絕無益之用而轉為有益之用哉。

     聖人之用财也,自奉儉約,待人豐濃,而于理欲之界,尤嚴防其出入。

    世人之用财,則反是矣。

    于欲路上,雖恣用千萬不嫌其多,于理路中,雖偶用一二即謂為過。

    此聖道所以日衰,世道醫道因此日壞也。

    然亦間有理欲并用者,則仍是求福免禍之心,非真能繩向理路,上為作用也。

    如各省官醫局及各贈醫院,皆官界社會,所以分濟貧乏也,局中院中主持醫者,不知果為良否,然一醫日診數十人者有之,且過百診者亦有之,此雖聖神不能如是,是直以為兒戲矣。

    其中縱或有一得,而究之所失者多,然則官醫局與各贈醫院之設,非仁者與非也,所謂好仁不好學也。

     醫本仁術,贈醫局院之發起,亦本仁心,唯不得其道,則轉以仁者之心而反為不仁之事。

    蓋得一良醫,可以活千萬人,否則,反是何如?得千萬之良醫而全活天下後世無量數之人?此其義雖前人亦偶見及,不過責望醫者之自為良而不能深切着明,醫者之病根,改良醫者之方藥,縱使責望再深,學堂開遍,局院設滿于天下,無當也。

    《醫醫醫》一篇正所以濟仁者無窮之心,而不使偶有贻誤,稍留缺憾,隻須濃籌經費,豐給修火,多聘通醫,嚴訂功過,無論局院,大小病者,多寡限制,各醫一日不得過十診,并須随證詳立脈相病情、治否方法,以及一切禁忌,交給病患,仍一面注冊存之局院,按月分年合榜通衢,以待官府考核。

     照此章程逐漸擴充,由省會以及各府州縣,自城市以至各鄉村落,一省如此,直省皆然。

    除富濃者足以自行奉請外,其有不能設立局院者,即合一區之衆,預為濃集養醫之費,或論年月給奉,或臨時分診給奉,皆可取之公中,總使醫者足以贍其身家而有餘,并一洗從前苟且輕賤之習,則天下随處皆良醫,天下病者亦皆全活而無患矣。

     《醫醫醫》一篇,非特欲世界之人皆無疾病,醫盡良醫,且更望人人皆為聖賢。

    人生富貴不可必,神仙不可求,而疾病則可卻,聖賢亦可為也。

    古今天下之病,推而廣之,不知幾千萬種,而一證又千頭萬緒,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誠不易言醫治。

    約而言之,又不過外感、内傷兩病,外感則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為之,内傷則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所發,合之所謂十三因也。

    然人能慎起居而适其寒溫,自可以卻外感,且外感除傷寒兩感、溫疫四感與中風之直中髒者,則俱可以不死,而世之多死于外感者,皆醫藥誤之也。

    内傷則無不死者,何也?本非草木無情可治也。

    間嘗竊論神農、黃帝、岐伯、仲景為外感之國手,若内傷則孔孟為國手,降而宋儒、明儒,旁及老莊、佛氏亦内傷之好手,其書千言萬語,莫非治人性情,洵為内傷良藥。

    惜古今天下人無一善讀而覺者,古今天下醫更無一夢見而覺者,故死于内傷者又不知何限。

    今特為世界醫界大放光明,如此于岐景孔孟之書以及各大家諸大儒之語論一一尋繹,融會深長思之,則外感内傷無不畢治矣。

    明儒呂新吾先生有曰:以淡食為二陳,以寡欲為四物,以清心省事為四君子,無方之藥,不名之醫,取諸身而已。

    旨哉斯言,庶幾與吾不謀而合,惟惜闡發未盡耳。

    吾嘗于内傷之證,辄先以言語之藥為治,其情并屬病者,以情治情,無如皆以為迂腐,不但不服此方,且非笑之,而唯乞靈于草木,曷可得耶?世界之人如不願輕身重财也,則請悉遵吾方以醫醫,良醫自必輩出,以應所欲。

    如仍生命财産并重也,則唯人人多讀書而兼習醫,合醫道治過而為一貫,更以自治而漸進于聖賢之室,循緻默化列強競争之病而合中外為大同之世,勿謂聖賢不可為也。

    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

    周公豈欺我哉。

    曹交曰: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

    又曰:聖人與我同類也。

    此皆為聖賢之方藥也。

    疾病雲乎哉,若以為徒為高論,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吾未如之何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