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下一丸。
琥珀丸天竺黃,僵蠶雄黃鈎藤天麻柏子仁益智(各五錢)珍珠琥珀膽星(姜汁炒)牛黃(各一錢)麝香(五分)全蠍(去頭足,二十個)竹節白附子(大者三錢)冰片(三分)蜈蚣(一條)犍豬爪(四枚)共蜜丸,金箔十張為衣,随證用湯化下一丸。
慢驚一證,小兒最劇之候也。
蓋因三髒受病,先後天皆傷也。
腎藏精主恐,肝主氣主動主升,心主脈主驚。
驚者,心氣動而肝随以升,腎氣為肝氣吊動而精氣亦随之而并于上,則腎精不藏矣。
精不藏則下虛,肝氣升則上實,故驚證腎無不虛,而肝無不實也。
痰者,精氣之變也,精并于上而痰,得肝火扶之,内而心胸上下,外而經絡手足,無非痰氣矣。
蓋肝主氣,心主脈,腎主痰,心、肝、腎三經之證,而心、肝、腎三經之經絡,皆痰之道路也。
然猶易治也,隻須用姜、桂斂而下之,兼用通經清水之劑即安矣。
所以易治者,脾氣尚能運動而藥力可行,升降之機猶在我也。
若一傳于脾則難矣,脾氣滞于痰則胃不運,胃不運則後天之氣病,而先天之虛處更無所生,則腎精益枯,腎枯則肝火益起,火益起則痰益盛,痰盛則四肢九竅百骸,無非痰氣閉塞而生機息矣,不死何待?所可恨者,人但見痰害之甚,而一以消痰為事,消痰固好,奈不消其本而消其末,是猶抱薪救火也。
以消痰之劑皆傷脾胃,伐腎耗元之味耳。
故遇急驚,其證實,其來路淺,治痰而痰易退,雖不合法,然猶似逐一無能小賊,尚易除也。
至于慢驚,則根深勢猛,倘不從其來處着力,而亦以逐小賊之法治之,是使激其怒而行性也,豈可救治哉!用藥皆宜通行下降,溫中納氣為主,炮姜、肉桂、蘇梗、廣皮、遠志、茯神、鐵衣、甘草、五味、人參之類,皆可用也。
舍此而消痰,我不知其可也。
金箔鎮心丸(治慢驚、驚痫)人參茯神紫河車琥珀(各一錢)甘草(五分)朱砂珍珠(各一錢)蜜丸,金箔為衣。
疳疾初起,乃是食郁則為火,甘草、薄荷、煎湯送下四聖丸。
久則脾虛,如大人之怯證小兒吃土、米、瓦灰等物,有疳蟲也。
用诃子肉、白術各一兩,使君子肉、甘草各五錢,麥芽八兩,同所好之物為細末,白糖調服。
小兒雜症 疳瘡濕瘡 黃柏黃連(各五錢)黃丹(一兩,水飛)輕粉(一錢)洗瘡後以藥敷之。
小兒雜症 濕癬 蛇床子為末,韭根煎洗,臘豬油調敷。
東丹綠豆粉白礬(各一錢)調敷。
小兒雜症 痘疹 蓋痘本先天之氣,感父母受胎時火毒而藏于左腎者也。
輕者其發緩,其流遠,故心、脾、肺生之意;後宜清涼,象秋冬之氣,所以符其收藏之義也。
此其大略。
其間有時令、禀氣、輕重、水火、寒溫、陰陽之不同,宜溫矣而反涼之,宜涼也反當溫之。
其人禀賦本強,清之可發;本弱者扶之可興。
時炎也,非清不流;時寒也,非溫不行。
火盛涼之,水盛溫之。
發于陽者,清以和之;發于陰者,溫以暢之。
最忌者,知發而不知收,蓋發之易而收之難,收而不收者,發而過傷者也。
最喜者,扶而不重,顧其歸路,保其真元也。
故非大風大寒固結其腠理者,毒不可輕服也,非大虛大弱者,補不重劑也。
治在溫涼寒熱之間,調其出入,無過不及,則得過半矣。
初熱疑似之間,而辨法有四∶一看脈,二看耳,三視目,四辨指。
總以時氣決之,遇火多疹,遇木多痘。
一看脈者,蓋痘出于左腎,疹出于右腎,如左腎尺部脈氣動,疾正逢痘發之候,則二三月前可知矣。
變動而甚則近,微則尚遠,總之與傷寒一樣,但傷寒起于膀胱腑而表,痘起于腎而裡,傷寒與痘俱先看尺,但有表裡髒腑之别耳,未用此脈不變動以行其兆者。
此看脈也。
二看耳者,腎通竅于耳,其初發必先動于少陽膽經,木主動,膽與肝為表裡,肝主筋,故耳邊必有青筋見于耳葉及廓者,盛則啟發近,微者淺而遠,倘微而發近,則痘必輕。
此看耳也。
三視目,目者五髒精華外見之所也,瞳子屬腎,腎氣欲發,必有浮光見于目,腎主水,目中有水氣,是腎氣動而欲痘也,其遠近輕重,亦以色之淺深驗之。
此視目之法也。
四辨指者,三焦亦少陽也,三焦之脈,貫五髒六腑之經,三焦少陽屬手,其氣動必見于五指。
寒者,水之氣也,故發熱而五指獨寒者,乃腎氣見于三焦而痘之候也。
此四者再以時令合之,無不驗矣。
痘證養陽救陰,蓋二陽之病發心脾也。
六日之前,清涼解毒;六日之後,當作虛證治之。
五日之前,消毒解咽喉;五日之後,宜補。
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胃氣即天氣,天氣升則地氣方化而後萬物生長。
痘初出于陽而後傳于陰,左腎足,胃亦足,木行旺地,是真陰也,氣血沖和,邪從何來?黑陷乃胃欠真氣,邪化于火,心以血養,血被火涸,心神失守,故病歸腎。
邪深因虛而起,有餘易治,不足難扶,腎防受邪,初出宜滋陰解毒,不使火土幹涸,一出暗昧,神昏氣促,帶白腰痛,非腎而何?何從救解?若解而不散,陽陷于陰分,血之陽無上升耳。
宜養陽為主,不可再攻,攻則正空而邪反實,損傷胃氣,不救一也。
二陽之病發于心脾,痘以二陽為主,已出未出,自汗吐下,雖急不可過用寒涼,過寒則真氣受傷矣。
肝腎有益,脾胃受害,再勿汗、吐、下焉。
蓋肝氣即胃氣,喜濕熱以養。
升麻,麻疹不宜用,防咽喉痛也;痘證恐灌膿之時,洩而倒塌,故用之也。
小便赤而渴者,升麻葛根湯加木瓜、連翹之類。
瀉而小便清,食傷腹痛不渴,五苓、神曲、木香之類。
或吐下無汗,不可妄投發表,待神至自和。
已出者,宜養芽,不使枯槁,宜保元湯加芎、歸;一半未出者,加前胡、桔梗、羌活之類。
火盛仍熱,去保元,用消毒飲退火。
如吐瀉先已傷脾矣,過用出一二日,大便閉結,是血枯腎無以濟也。
又恐灌漿時喉痛而洩,痘不起發,宜早行清涼,重用芎、歸并消毒飲。
痰涎壅塞甚,狂言,加石膏;便閉燥熱,用大黃。
若早用補法,必成或外有斑疹,是表實而風熱郁于血分也。
宜蘇葛湯,重用前胡、桔梗、羌活、防風、連翹、三五日,其痘紅紫,四物湯并解毒。
疏痘全在前胡。
熱盛必用沙參
琥珀丸天竺黃,僵蠶雄黃鈎藤天麻柏子仁益智(各五錢)珍珠琥珀膽星(姜汁炒)牛黃(各一錢)麝香(五分)全蠍(去頭足,二十個)竹節白附子(大者三錢)冰片(三分)蜈蚣(一條)犍豬爪(四枚)共蜜丸,金箔十張為衣,随證用湯化下一丸。
慢驚一證,小兒最劇之候也。
蓋因三髒受病,先後天皆傷也。
腎藏精主恐,肝主氣主動主升,心主脈主驚。
驚者,心氣動而肝随以升,腎氣為肝氣吊動而精氣亦随之而并于上,則腎精不藏矣。
精不藏則下虛,肝氣升則上實,故驚證腎無不虛,而肝無不實也。
痰者,精氣之變也,精并于上而痰,得肝火扶之,内而心胸上下,外而經絡手足,無非痰氣矣。
蓋肝主氣,心主脈,腎主痰,心、肝、腎三經之證,而心、肝、腎三經之經絡,皆痰之道路也。
然猶易治也,隻須用姜、桂斂而下之,兼用通經清水之劑即安矣。
所以易治者,脾氣尚能運動而藥力可行,升降之機猶在我也。
若一傳于脾則難矣,脾氣滞于痰則胃不運,胃不運則後天之氣病,而先天之虛處更無所生,則腎精益枯,腎枯則肝火益起,火益起則痰益盛,痰盛則四肢九竅百骸,無非痰氣閉塞而生機息矣,不死何待?所可恨者,人但見痰害之甚,而一以消痰為事,消痰固好,奈不消其本而消其末,是猶抱薪救火也。
以消痰之劑皆傷脾胃,伐腎耗元之味耳。
故遇急驚,其證實,其來路淺,治痰而痰易退,雖不合法,然猶似逐一無能小賊,尚易除也。
至于慢驚,則根深勢猛,倘不從其來處着力,而亦以逐小賊之法治之,是使激其怒而行性也,豈可救治哉!用藥皆宜通行下降,溫中納氣為主,炮姜、肉桂、蘇梗、廣皮、遠志、茯神、鐵衣、甘草、五味、人參之類,皆可用也。
舍此而消痰,我不知其可也。
金箔鎮心丸(治慢驚、驚痫)人參茯神紫河車琥珀(各一錢)甘草(五分)朱砂珍珠(各一錢)蜜丸,金箔為衣。
疳疾初起,乃是食郁則為火,甘草、薄荷、煎湯送下四聖丸。
久則脾虛,如大人之怯證小兒吃土、米、瓦灰等物,有疳蟲也。
用诃子肉、白術各一兩,使君子肉、甘草各五錢,麥芽八兩,同所好之物為細末,白糖調服。
小兒雜症 疳瘡濕瘡 黃柏黃連(各五錢)黃丹(一兩,水飛)輕粉(一錢)洗瘡後以藥敷之。
小兒雜症 濕癬 蛇床子為末,韭根煎洗,臘豬油調敷。
東丹綠豆粉白礬(各一錢)調敷。
小兒雜症 痘疹 蓋痘本先天之氣,感父母受胎時火毒而藏于左腎者也。
輕者其發緩,其流遠,故心、脾、肺生之意;後宜清涼,象秋冬之氣,所以符其收藏之義也。
此其大略。
其間有時令、禀氣、輕重、水火、寒溫、陰陽之不同,宜溫矣而反涼之,宜涼也反當溫之。
其人禀賦本強,清之可發;本弱者扶之可興。
時炎也,非清不流;時寒也,非溫不行。
火盛涼之,水盛溫之。
發于陽者,清以和之;發于陰者,溫以暢之。
最忌者,知發而不知收,蓋發之易而收之難,收而不收者,發而過傷者也。
最喜者,扶而不重,顧其歸路,保其真元也。
故非大風大寒固結其腠理者,毒不可輕服也,非大虛大弱者,補不重劑也。
治在溫涼寒熱之間,調其出入,無過不及,則得過半矣。
初熱疑似之間,而辨法有四∶一看脈,二看耳,三視目,四辨指。
總以時氣決之,遇火多疹,遇木多痘。
一看脈者,蓋痘出于左腎,疹出于右腎,如左腎尺部脈氣動,疾正逢痘發之候,則二三月前可知矣。
變動而甚則近,微則尚遠,總之與傷寒一樣,但傷寒起于膀胱腑而表,痘起于腎而裡,傷寒與痘俱先看尺,但有表裡髒腑之别耳,未用此脈不變動以行其兆者。
此看脈也。
二看耳者,腎通竅于耳,其初發必先動于少陽膽經,木主動,膽與肝為表裡,肝主筋,故耳邊必有青筋見于耳葉及廓者,盛則啟發近,微者淺而遠,倘微而發近,則痘必輕。
此看耳也。
三視目,目者五髒精華外見之所也,瞳子屬腎,腎氣欲發,必有浮光見于目,腎主水,目中有水氣,是腎氣動而欲痘也,其遠近輕重,亦以色之淺深驗之。
此視目之法也。
四辨指者,三焦亦少陽也,三焦之脈,貫五髒六腑之經,三焦少陽屬手,其氣動必見于五指。
寒者,水之氣也,故發熱而五指獨寒者,乃腎氣見于三焦而痘之候也。
此四者再以時令合之,無不驗矣。
痘證養陽救陰,蓋二陽之病發心脾也。
六日之前,清涼解毒;六日之後,當作虛證治之。
五日之前,消毒解咽喉;五日之後,宜補。
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胃氣即天氣,天氣升則地氣方化而後萬物生長。
痘初出于陽而後傳于陰,左腎足,胃亦足,木行旺地,是真陰也,氣血沖和,邪從何來?黑陷乃胃欠真氣,邪化于火,心以血養,血被火涸,心神失守,故病歸腎。
邪深因虛而起,有餘易治,不足難扶,腎防受邪,初出宜滋陰解毒,不使火土幹涸,一出暗昧,神昏氣促,帶白腰痛,非腎而何?何從救解?若解而不散,陽陷于陰分,血之陽無上升耳。
宜養陽為主,不可再攻,攻則正空而邪反實,損傷胃氣,不救一也。
二陽之病發于心脾,痘以二陽為主,已出未出,自汗吐下,雖急不可過用寒涼,過寒則真氣受傷矣。
肝腎有益,脾胃受害,再勿汗、吐、下焉。
蓋肝氣即胃氣,喜濕熱以養。
升麻,麻疹不宜用,防咽喉痛也;痘證恐灌膿之時,洩而倒塌,故用之也。
小便赤而渴者,升麻葛根湯加木瓜、連翹之類。
瀉而小便清,食傷腹痛不渴,五苓、神曲、木香之類。
或吐下無汗,不可妄投發表,待神至自和。
已出者,宜養芽,不使枯槁,宜保元湯加芎、歸;一半未出者,加前胡、桔梗、羌活之類。
火盛仍熱,去保元,用消毒飲退火。
如吐瀉先已傷脾矣,過用出一二日,大便閉結,是血枯腎無以濟也。
又恐灌漿時喉痛而洩,痘不起發,宜早行清涼,重用芎、歸并消毒飲。
痰涎壅塞甚,狂言,加石膏;便閉燥熱,用大黃。
若早用補法,必成或外有斑疹,是表實而風熱郁于血分也。
宜蘇葛湯,重用前胡、桔梗、羌活、防風、連翹、三五日,其痘紅紫,四物湯并解毒。
疏痘全在前胡。
熱盛必用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