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防風、蒼術、赤苓、豬苓、桂皮、甘驗案一婦遠行而歸,胎上沖心而痛,坐卧不安,諸醫作死胎,用蓖麻、麝香欲下其胎。
予診之,問醫何證?曰∶兩尺脈絕,死胎也。
予曰∶死胎有辨。
如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者,母死子活,唇口俱青,母子俱死。
今面不赤,舌不青,則胎不死;沖心而痛,乃子懸也。
用川芎、白芍、歸身,紫蘇、陳皮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蔥白七寸,煎服,胎下而安。
婦人雜證 難産 難産宜靜以待之,切忌動手。
用當歸、白芍、牛膝、人參、五味、黃芩、杏仁、貝母、知母、黃各八分,姜、水煎服。
若血水歇,兒得水必動。
交骨不開,芎歸湯加發一團,龜闆一枚。
難産散∶人參、炮姜、肉桂、水煎。
胎逆下,用鹽塗腳心,收生婦手略托,令産婦吸氣一口而出。
又方∶用兔骨髓一個,麝香三分,母丁香一粒,乳香三分,共末,丸,陰幹,臨産酒服一丸。
又用魚膠五錢炒成珠,穿山甲(用背脊)二錢,炒成珠,為末,滾酒下。
産婦不可睡倒,用布挂起兩脅即産。
未産常宜運動,用伏龍肝一兩,人參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五分為末。
十五歲起用一錢五分,酒調服;二十歲,一錢六分,餘一歲加四厘,加多不效。
下死胎,伏龍肝一兩,甘草湯調服。
胞衣不下,醋調納臍中,内服加味芎歸湯。
胎死腹中,交骨不開,或五六日不下,垂危者,用當歸、川芎各一兩,生男婦頭發一握,燒存性,自死龜殼一個,共末。
每一兩,水煎良久服。
不問生死胎,皆下。
驗案一婦胞衣不下,用人參湯送下砂仁末錢許,一日二三次,三四日胞衣爛出,其婦無恙。
産後宜大補溫暖為主,血脫益氣,溫暖則血行也。
調補氣血,理脾而血藥次之。
雜證多端,不必治也。
小腹脹,用益母草、肉桂、木香、延胡索,行經作痛亦效。
若服丹皮、紅花等藥肉桂大熱可用,大寒可用。
寒熱交作,氣血兩虛也,十全大補湯;虛弱,保元湯加炮姜、肉産後但見吐瀉,俱屬脾胃,一、二月間有病,宜保元、四君加姜、桂;腹脹痛,血不行,加吳萸少許;有痰不必理痰,大補溫暖則痰自化。
産後腿痛甚者,四物湯共一兩,加羌活、肉桂二錢,煎服。
産後前陰脫,宜溫中。
人參、肉桂、延胡各一錢,炮姜、甘草各八分,血得暖則行,調理十全大補湯。
若作瀉後陰脫,保元湯加炮姜。
切忌寒涼。
遺尿不禁,龍骨、文蛤各一兩為末,人參湯服。
陰戶不閉,十全大補湯加五味斂之。
子宮不收,補中益氣湯加醋炒白芍、半夏升提之。
産後昏暈,不知人事,痰盛。
川烏、歸身、肉桂、人參煎服,血下自愈。
調理十全大補婦人分娩,半産漏下,昏冒不醒,瞑目無所知覺。
因血暴亡,心去血,神無所養。
心與包絡,不能鎮撫也。
若用寒涼,是血虛瀉氣,陰虧瀉陽,兩傷之也。
宜補血生血,心得血養,神不昏矣。
紅花三分,蔓荊、細辛各五分,生地、熟地各一錢,本、川芎各一錢五分,防風、羌活、甘草、當歸各二錢,白芍三錢,共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凡婦人乳不至,系膽虛不足,用通草二錢,穿山甲一錢,木饅頭一枚,三味共末,入豬蹄湯内煮爛吃;再不至,加急性五錢必效。
驗案一婦三朝即洗浴,六脈浮大數而左更甚,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羌活,未全愈。
此裡虛表實也,改用保元湯加歸、芍、炮姜而愈。
一婦産後二日,血止腹痛,痛而欲按。
用人參三錢,同肉桂、炮姜、吳萸煎服,瘀血自 小兒雜症 發熱 大便閉,邪熱入裡者,胃有燥糞也。
三焦暑熱者,津液幹枯,大腸夾熱也。
宿食留滞者,腹脹,痛悶胸痞欲吐也。
熱氣燔灼者,内受風熱,涸燥閉塞也,宜膠蜜湯。
膠蜜湯蔥白(三莖)阿膠生蜜煎熱去蔥,食前服。
(炳章按∶蔥蜜合用有毒,服之殺人。
)小兒身熱作瀉,用四君子加白芷、黃服;或加炒松花三分,五味七粒。
傷食用草果煨熟去殼,再研炒焦為末,每用半匙,入口以呷之,白湯亦可。
傷寒時氣,熱極發黃,昏亂難言,不省人事,宜紫金錠子。
紫金錠方五倍子雄黃山慈菇(淨肉,各二兩)山豆根(一兩)共末,粳米糊和成,石臼内杵千下。
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小兒雜症 吐瀉 吐乳,用紫蘇、甘草、滑石等分,水煎服。
夏月洩瀉,甘草、滑石、白術,水煎服,入砂糖一匙。
吐瀉脾土虛弱者,參苓白術散。
有積,加使君子;腹不和,加木香。
看病表裡,加引服之。
小兒作瀉,日久必緻發驚。
蓋久瀉脾土虛,不能生金,金衰則木旺,肝氣逆而不下,驚久瀉用豆蔻一枚,切開,入麝香五厘在内,合定,面裹煨熟,為末服。
又方∶白芷、炮末,蜜丸納臍中,油紙蓋,熱鞋底熨即止。
又用柿餅熟吃立止。
又方∶五倍子為末,醋調納臍。
又方∶生姜四兩,香油四兩,煉丹二兩,熬膏,貼臍。
皆效。
小兒過食水果面食,腹脹身瘦,善食,遍身水腫,洩瀉膿血,用鍋焦二分,馬豆一分,為末,久服痊愈。
小兒作瀉,服利藥太過,緻渾身熱甚,喜卧冷地。
蓋因利腎虛而肝火起,胃中燥也。
用松花炒黑一錢以安腎,腎水足而火不起;紅曲炒一錢,安胃消食,則生發之氣旺而病愈矣。
小兒瘧疾半月不止,用四君子加柴胡、青皮。
瘧、痢久則脾虛不禁,用酒煮白術,焙幹為末,神曲丸元眼大,朱砂為衣,米飲化下。
無汗用臭草根搗擦,取微汗而愈;有一月不愈者,乃血熱也,用何首烏五錢,青皮二錢,空痢久不止,炮姜、紅曲二味,煎服即止。
紅曲微炒溫中,炮姜炒黑涼腎也。
小兒雜症 驚疳 小兒不時發驚,乃肺虛不能平肝木也。
用五味、肉桂、人參平之。
急驚用鐵衣針砂,非但化涎鎮心,且可抑推肝邪。
驚而吐瀉,丁香五分,白術一錢,肉果七分,共末,姜湯下。
急驚脈剛急,金棗丸、琥珀丸皆可服。
金棗丸天麻(三錢,米炒)枳殼(酒炒)牛黃(各一錢)劈砂塊雄黃槐角(各二錢)麝香(七分)膽星(三錢)半夏(姜制,三錢)皂角(酒炒,一分)用棗肉(二兩,)巴豆(六同火煨,煨熟去巴豆,用棗搗丸如黃豆大,朱砂為衣,随證用湯化
予診之,問醫何證?曰∶兩尺脈絕,死胎也。
予曰∶死胎有辨。
如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者,母死子活,唇口俱青,母子俱死。
今面不赤,舌不青,則胎不死;沖心而痛,乃子懸也。
用川芎、白芍、歸身,紫蘇、陳皮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蔥白七寸,煎服,胎下而安。
婦人雜證 難産 難産宜靜以待之,切忌動手。
用當歸、白芍、牛膝、人參、五味、黃芩、杏仁、貝母、知母、黃各八分,姜、水煎服。
若血水歇,兒得水必動。
交骨不開,芎歸湯加發一團,龜闆一枚。
難産散∶人參、炮姜、肉桂、水煎。
胎逆下,用鹽塗腳心,收生婦手略托,令産婦吸氣一口而出。
又方∶用兔骨髓一個,麝香三分,母丁香一粒,乳香三分,共末,丸,陰幹,臨産酒服一丸。
又用魚膠五錢炒成珠,穿山甲(用背脊)二錢,炒成珠,為末,滾酒下。
産婦不可睡倒,用布挂起兩脅即産。
未産常宜運動,用伏龍肝一兩,人參二錢五分,乳香、沒藥各五分為末。
十五歲起用一錢五分,酒調服;二十歲,一錢六分,餘一歲加四厘,加多不效。
下死胎,伏龍肝一兩,甘草湯調服。
胞衣不下,醋調納臍中,内服加味芎歸湯。
胎死腹中,交骨不開,或五六日不下,垂危者,用當歸、川芎各一兩,生男婦頭發一握,燒存性,自死龜殼一個,共末。
每一兩,水煎良久服。
不問生死胎,皆下。
驗案一婦胞衣不下,用人參湯送下砂仁末錢許,一日二三次,三四日胞衣爛出,其婦無恙。
産後宜大補溫暖為主,血脫益氣,溫暖則血行也。
調補氣血,理脾而血藥次之。
雜證多端,不必治也。
小腹脹,用益母草、肉桂、木香、延胡索,行經作痛亦效。
若服丹皮、紅花等藥肉桂大熱可用,大寒可用。
寒熱交作,氣血兩虛也,十全大補湯;虛弱,保元湯加炮姜、肉産後但見吐瀉,俱屬脾胃,一、二月間有病,宜保元、四君加姜、桂;腹脹痛,血不行,加吳萸少許;有痰不必理痰,大補溫暖則痰自化。
産後腿痛甚者,四物湯共一兩,加羌活、肉桂二錢,煎服。
産後前陰脫,宜溫中。
人參、肉桂、延胡各一錢,炮姜、甘草各八分,血得暖則行,調理十全大補湯。
若作瀉後陰脫,保元湯加炮姜。
切忌寒涼。
遺尿不禁,龍骨、文蛤各一兩為末,人參湯服。
陰戶不閉,十全大補湯加五味斂之。
子宮不收,補中益氣湯加醋炒白芍、半夏升提之。
産後昏暈,不知人事,痰盛。
川烏、歸身、肉桂、人參煎服,血下自愈。
調理十全大補婦人分娩,半産漏下,昏冒不醒,瞑目無所知覺。
因血暴亡,心去血,神無所養。
心與包絡,不能鎮撫也。
若用寒涼,是血虛瀉氣,陰虧瀉陽,兩傷之也。
宜補血生血,心得血養,神不昏矣。
紅花三分,蔓荊、細辛各五分,生地、熟地各一錢,本、川芎各一錢五分,防風、羌活、甘草、當歸各二錢,白芍三錢,共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凡婦人乳不至,系膽虛不足,用通草二錢,穿山甲一錢,木饅頭一枚,三味共末,入豬蹄湯内煮爛吃;再不至,加急性五錢必效。
驗案一婦三朝即洗浴,六脈浮大數而左更甚,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羌活,未全愈。
此裡虛表實也,改用保元湯加歸、芍、炮姜而愈。
一婦産後二日,血止腹痛,痛而欲按。
用人參三錢,同肉桂、炮姜、吳萸煎服,瘀血自 小兒雜症 發熱 大便閉,邪熱入裡者,胃有燥糞也。
三焦暑熱者,津液幹枯,大腸夾熱也。
宿食留滞者,腹脹,痛悶胸痞欲吐也。
熱氣燔灼者,内受風熱,涸燥閉塞也,宜膠蜜湯。
膠蜜湯蔥白(三莖)阿膠生蜜煎熱去蔥,食前服。
(炳章按∶蔥蜜合用有毒,服之殺人。
)小兒身熱作瀉,用四君子加白芷、黃服;或加炒松花三分,五味七粒。
傷食用草果煨熟去殼,再研炒焦為末,每用半匙,入口以呷之,白湯亦可。
傷寒時氣,熱極發黃,昏亂難言,不省人事,宜紫金錠子。
紫金錠方五倍子雄黃山慈菇(淨肉,各二兩)山豆根(一兩)共末,粳米糊和成,石臼内杵千下。
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小兒雜症 吐瀉 吐乳,用紫蘇、甘草、滑石等分,水煎服。
夏月洩瀉,甘草、滑石、白術,水煎服,入砂糖一匙。
吐瀉脾土虛弱者,參苓白術散。
有積,加使君子;腹不和,加木香。
看病表裡,加引服之。
小兒作瀉,日久必緻發驚。
蓋久瀉脾土虛,不能生金,金衰則木旺,肝氣逆而不下,驚久瀉用豆蔻一枚,切開,入麝香五厘在内,合定,面裹煨熟,為末服。
又方∶白芷、炮末,蜜丸納臍中,油紙蓋,熱鞋底熨即止。
又用柿餅熟吃立止。
又方∶五倍子為末,醋調納臍。
又方∶生姜四兩,香油四兩,煉丹二兩,熬膏,貼臍。
皆效。
小兒過食水果面食,腹脹身瘦,善食,遍身水腫,洩瀉膿血,用鍋焦二分,馬豆一分,為末,久服痊愈。
小兒作瀉,服利藥太過,緻渾身熱甚,喜卧冷地。
蓋因利腎虛而肝火起,胃中燥也。
用松花炒黑一錢以安腎,腎水足而火不起;紅曲炒一錢,安胃消食,則生發之氣旺而病愈矣。
小兒瘧疾半月不止,用四君子加柴胡、青皮。
瘧、痢久則脾虛不禁,用酒煮白術,焙幹為末,神曲丸元眼大,朱砂為衣,米飲化下。
無汗用臭草根搗擦,取微汗而愈;有一月不愈者,乃血熱也,用何首烏五錢,青皮二錢,空痢久不止,炮姜、紅曲二味,煎服即止。
紅曲微炒溫中,炮姜炒黑涼腎也。
小兒雜症 驚疳 小兒不時發驚,乃肺虛不能平肝木也。
用五味、肉桂、人參平之。
急驚用鐵衣針砂,非但化涎鎮心,且可抑推肝邪。
驚而吐瀉,丁香五分,白術一錢,肉果七分,共末,姜湯下。
急驚脈剛急,金棗丸、琥珀丸皆可服。
金棗丸天麻(三錢,米炒)枳殼(酒炒)牛黃(各一錢)劈砂塊雄黃槐角(各二錢)麝香(七分)膽星(三錢)半夏(姜制,三錢)皂角(酒炒,一分)用棗肉(二兩,)巴豆(六同火煨,煨熟去巴豆,用棗搗丸如黃豆大,朱砂為衣,随證用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