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進者,脾無血養,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中焦之氣塞也;惡心,胃不消食,而邪火上熾也;盜汗,陽氣不固,當睡時而逸出也。
蓋氣能行血,陽能生陰,此證因陽氣不固以緻血滞也。
用四君子以治氣,氣裕而血自行,加首烏、烏藥以治血,則血自旺,稍用陳皮醒脾而一婦生子五年,月水停而不來,寒熱嘔吐、筋骨疼痛,六脈弦,左關、尺更甚。
此系肝不藏積不行,皆因腎不升而肺不降耳。
行氣中宜兼行血,肉桂行血之味斷不可少。
況此證系腎之脾胃虛,若非肉桂以溫腎,腎之一陽何由而生?腎不升,肺何由而降?金水不能相通,則三焦之氣不得上下,血終瘀積而諸病未能安也。
婦人雜證 血崩 凡血崩,血脫宜益氣,先以補中益氣湯減當歸,加炮姜,腰痛加杜仲、續斷;後用十全大補湯,稍加血藥,微加陳皮開之。
凡血崩先多後少者血熱,先少後多者腎虛。
蓋腎主二便而司開阖也。
病後見崩,不屬于腎而屬于脾,人參、黃各七分,甘草五分,白芍一錢,炮姜、五味各四分,熟地八分,煎血崩二三七不愈。
保元湯加阿膠、續斷、杜仲、艾葉,煎服。
血崩,黃醋炙黑色,熬膏服有效。
又香附二兩,槐黃四錢,蓮子殼(燒存性)三錢,老米糊丸,米湯下。
先用山藥三錢,為末,酒下,服至五兩後,始服丸,極效。
血崩昏,蠶砂一兩,阿膠一兩,伏龍肝五錢,共末,溫酒下三錢以醒為度。
血崩後血積成瘕,威靈仙一兩,南星、甘遂、白芥子各五錢,伏龍肝一兩,麝香六厘,共末,丸重一錢,朱砂為衣。
臨時酒化服,三五次即愈。
此病痛不可忍也。
驗案一女下血不止,此脾不能統血也。
若專治脾,又難見效。
蓋血既下行,則下焦小腸,膀胱皆不固,而心火為之不甯矣。
心不甯則邪火溢于小腸,血不能升而下行矣。
下行由膀胱之氣不升,而濁氣凝滞,故血行于下焦也。
宜歸脾湯調之。
婦人雜證 帶下 白帶屬脾肺兩虛,宜溫肺養脾。
治之不早,必變潮熱等證,治之最難。
宜保元湯溫暖肺氣,腹中痛加炮姜,脹痛加艾葉、阿膠。
赤帶補中益氣湯加赤芍、紅花;赤白帶八味丸。
赤帶赤葵花,白帶白葵花,為末酒服。
熱入小腸則赤帶,熱入大腸則白帶,皆腎脈虛也。
宜用苦楝子、小茴、歸身各五錢,酒糊丸,空心溫酒下。
驗案一女人知饑餓,白帶時多時少,神思昏倦,頭暈,乃痰之為病也。
宜大升大舉之。
白術生用二兩,人參、甘草、川芎、砂仁、陳皮各五錢,半夏、白芍、茯苓、歸身各一兩,蜜丸 婦人雜證 前陰諸證 夫婦交合,陰戶痛甚,地榆煮酒服。
陰戶生瘡,諸藥不效,名小腸風。
用木通、防風、本、枳殼、貫衆、白芷、甘松、荊芥、薄荷等分,水煎二碗,加樸硝三錢,洗之大效。
如日久變菌,癢極欲自死,亦用此方洗之。
若體弱人用此方洗,宜先服十全大補湯二、三帖。
陰戶生菌,宜大補氣血,人參、赤芍、白芷、歸身,甘草減半,蜈蚣十條。
連年作痛癢不可忍,其病是蟲。
用雞腿入陰戶,或用豬肝煮熟納入,亦用前方洗之。
女人乳腫痛,用鼈甲炙為末,酒下一錢五分。
三服愈。
婦人雜證 胎前 孕婦胎前,但宜行氣,條芩、白術、甘草、紫蘇、砂仁。
有痰嗳氣加陳皮;血虛加歸身;脅痛、腹中不和,肝火逆,加白芍或青皮;胎堕加川芎三分;惡心加白芷;腰痛加杜仲;見血加續斷、艾葉一二片,虛加人參,腹痛去條芩,加吳萸;大便不利,重加紫蘇;小便不利加澤瀉,瘧加柴胡;痢去白術,合黃芩芍藥湯,加木香、川連;瘧痢并作,去紫蘇,加柴胡、木香、黃連。
臨月滑胎,八珍湯去地黃,加紫蘇、條芩、砂仁。
胎大加黃楊腦三兩莖。
蓋破血破氣,非所以用于滑胎也。
孕婦安胎,不可用四物湯。
以四物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也。
孕婦惡心嘔吐者,蘇梗、砂仁、白術加入黃芩芍藥湯内。
大小便不通,俱宜蘇梗。
至于外感傷寒瘧、痢,宜照常醫治。
蓋婦人重身,有故則無損,毒藥無礙也。
大凡因胎而有病,安胎為主;因病而胎不安,宜治病為急。
所以重身可用毒藥也。
若脈無力,胎前表證,亦宜用人參,以胎之所賴以安者氣凡孕婦腹痛,煩躁有熱,白術佐條芩,胸膈不寬加砂仁。
以砂仁入脾安胃,其氣清涼,最能安胎也。
倘服砂仁而仍不寬,加紫蘇,使宗氣開發,胸中自寬也。
孕婦病急,不得已用消痰洩氣,宜急不宜緩;急則易散,緩則多滞,滞者氣病,反傷胎胎前胸膈不寬,腹痛,不思飲食。
白術、黃芩、甘草、紫蘇、陳皮、砂仁,水煎服。
二帖即愈。
夾食去黃芩、胃脘痛去白術,加栀子。
胎前腰痛,杜仲、續斷共末,鹿角膠丸,酒送下。
五種安胎,破故、續斷、牛膝、川萆各一錢,木瓜、杜仲各二錢,蜜丸,酒下五六十丸。
胎氣不和胸膈脹,紫蘇湯送下砂仁末錢許。
胎前瘧疾,柴胡、半夏、黃芩、甘草、白術、首烏、青皮。
瘧加人參,吐加藿香。
胎前痢疾,黃芩、白芍,甘草、枳殼、茯苓。
胸膈飽悶加紫蘇、陳皮、砂仁;吐血加栀子;元眼肉;癫痫加遠志、茯神、棗仁;吐瀉四君子加姜汁、陳皮;頭暈加四物湯。
初孕二月,胎氣不和,肚腹膨脹,口吐清水。
白術、黃芩、紫蘇各一錢,香附、桂皮各二分,甘草、藿香各一分,姜、水煎服。
忌生冷。
小便不利加赤芍、車前;嘔甚加炮姜;腦痛加川芎;潮熱加柴胡、前胡。
五六月胎漏下血,小腹緊急。
歸身、白術、條芩各一錢,人參三分,藿香五分,熟地、柴胡、紫蘇各八分,艾葉二十片,姜、水煎,溫服。
七八月肚腹刺痛,小便漏血。
黃芩、白術栀子、甘草、柴胡各八分,人參三分,燈心、七八月乳腫痛,名哺内吹。
孕婦嘔吐不食,諸藥不愈,用烏藥為君,沉香次之,人參、甘草又次之,研為細末,生姜切片約一分許,粘藥入口咬爛,去姜渣,咽津液及至丹田。
過一時又如前法,三次即愈。
孕婦蛤蟆溫起,連瀉一二日,午前冷汗出,午後寒生則熱,不時頭暈,腹鳴無奈。
此痰與火相攻也,用白術、黃芩、白芍、甘草、砂仁、澤瀉。
孕婦手足腫,宜安胎調氣,用歸身、白術、木通、
蓋氣能行血,陽能生陰,此證因陽氣不固以緻血滞也。
用四君子以治氣,氣裕而血自行,加首烏、烏藥以治血,則血自旺,稍用陳皮醒脾而一婦生子五年,月水停而不來,寒熱嘔吐、筋骨疼痛,六脈弦,左關、尺更甚。
此系肝不藏積不行,皆因腎不升而肺不降耳。
行氣中宜兼行血,肉桂行血之味斷不可少。
況此證系腎之脾胃虛,若非肉桂以溫腎,腎之一陽何由而生?腎不升,肺何由而降?金水不能相通,則三焦之氣不得上下,血終瘀積而諸病未能安也。
婦人雜證 血崩 凡血崩,血脫宜益氣,先以補中益氣湯減當歸,加炮姜,腰痛加杜仲、續斷;後用十全大補湯,稍加血藥,微加陳皮開之。
凡血崩先多後少者血熱,先少後多者腎虛。
蓋腎主二便而司開阖也。
病後見崩,不屬于腎而屬于脾,人參、黃各七分,甘草五分,白芍一錢,炮姜、五味各四分,熟地八分,煎血崩二三七不愈。
保元湯加阿膠、續斷、杜仲、艾葉,煎服。
血崩,黃醋炙黑色,熬膏服有效。
又香附二兩,槐黃四錢,蓮子殼(燒存性)三錢,老米糊丸,米湯下。
先用山藥三錢,為末,酒下,服至五兩後,始服丸,極效。
血崩昏,蠶砂一兩,阿膠一兩,伏龍肝五錢,共末,溫酒下三錢以醒為度。
血崩後血積成瘕,威靈仙一兩,南星、甘遂、白芥子各五錢,伏龍肝一兩,麝香六厘,共末,丸重一錢,朱砂為衣。
臨時酒化服,三五次即愈。
此病痛不可忍也。
驗案一女下血不止,此脾不能統血也。
若專治脾,又難見效。
蓋血既下行,則下焦小腸,膀胱皆不固,而心火為之不甯矣。
心不甯則邪火溢于小腸,血不能升而下行矣。
下行由膀胱之氣不升,而濁氣凝滞,故血行于下焦也。
宜歸脾湯調之。
婦人雜證 帶下 白帶屬脾肺兩虛,宜溫肺養脾。
治之不早,必變潮熱等證,治之最難。
宜保元湯溫暖肺氣,腹中痛加炮姜,脹痛加艾葉、阿膠。
赤帶補中益氣湯加赤芍、紅花;赤白帶八味丸。
赤帶赤葵花,白帶白葵花,為末酒服。
熱入小腸則赤帶,熱入大腸則白帶,皆腎脈虛也。
宜用苦楝子、小茴、歸身各五錢,酒糊丸,空心溫酒下。
驗案一女人知饑餓,白帶時多時少,神思昏倦,頭暈,乃痰之為病也。
宜大升大舉之。
白術生用二兩,人參、甘草、川芎、砂仁、陳皮各五錢,半夏、白芍、茯苓、歸身各一兩,蜜丸 婦人雜證 前陰諸證 夫婦交合,陰戶痛甚,地榆煮酒服。
陰戶生瘡,諸藥不效,名小腸風。
用木通、防風、本、枳殼、貫衆、白芷、甘松、荊芥、薄荷等分,水煎二碗,加樸硝三錢,洗之大效。
如日久變菌,癢極欲自死,亦用此方洗之。
若體弱人用此方洗,宜先服十全大補湯二、三帖。
陰戶生菌,宜大補氣血,人參、赤芍、白芷、歸身,甘草減半,蜈蚣十條。
連年作痛癢不可忍,其病是蟲。
用雞腿入陰戶,或用豬肝煮熟納入,亦用前方洗之。
女人乳腫痛,用鼈甲炙為末,酒下一錢五分。
三服愈。
婦人雜證 胎前 孕婦胎前,但宜行氣,條芩、白術、甘草、紫蘇、砂仁。
有痰嗳氣加陳皮;血虛加歸身;脅痛、腹中不和,肝火逆,加白芍或青皮;胎堕加川芎三分;惡心加白芷;腰痛加杜仲;見血加續斷、艾葉一二片,虛加人參,腹痛去條芩,加吳萸;大便不利,重加紫蘇;小便不利加澤瀉,瘧加柴胡;痢去白術,合黃芩芍藥湯,加木香、川連;瘧痢并作,去紫蘇,加柴胡、木香、黃連。
臨月滑胎,八珍湯去地黃,加紫蘇、條芩、砂仁。
胎大加黃楊腦三兩莖。
蓋破血破氣,非所以用于滑胎也。
孕婦安胎,不可用四物湯。
以四物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也。
孕婦惡心嘔吐者,蘇梗、砂仁、白術加入黃芩芍藥湯内。
大小便不通,俱宜蘇梗。
至于外感傷寒瘧、痢,宜照常醫治。
蓋婦人重身,有故則無損,毒藥無礙也。
大凡因胎而有病,安胎為主;因病而胎不安,宜治病為急。
所以重身可用毒藥也。
若脈無力,胎前表證,亦宜用人參,以胎之所賴以安者氣凡孕婦腹痛,煩躁有熱,白術佐條芩,胸膈不寬加砂仁。
以砂仁入脾安胃,其氣清涼,最能安胎也。
倘服砂仁而仍不寬,加紫蘇,使宗氣開發,胸中自寬也。
孕婦病急,不得已用消痰洩氣,宜急不宜緩;急則易散,緩則多滞,滞者氣病,反傷胎胎前胸膈不寬,腹痛,不思飲食。
白術、黃芩、甘草、紫蘇、陳皮、砂仁,水煎服。
二帖即愈。
夾食去黃芩、胃脘痛去白術,加栀子。
胎前腰痛,杜仲、續斷共末,鹿角膠丸,酒送下。
五種安胎,破故、續斷、牛膝、川萆各一錢,木瓜、杜仲各二錢,蜜丸,酒下五六十丸。
胎氣不和胸膈脹,紫蘇湯送下砂仁末錢許。
胎前瘧疾,柴胡、半夏、黃芩、甘草、白術、首烏、青皮。
瘧加人參,吐加藿香。
胎前痢疾,黃芩、白芍,甘草、枳殼、茯苓。
胸膈飽悶加紫蘇、陳皮、砂仁;吐血加栀子;元眼肉;癫痫加遠志、茯神、棗仁;吐瀉四君子加姜汁、陳皮;頭暈加四物湯。
初孕二月,胎氣不和,肚腹膨脹,口吐清水。
白術、黃芩、紫蘇各一錢,香附、桂皮各二分,甘草、藿香各一分,姜、水煎服。
忌生冷。
小便不利加赤芍、車前;嘔甚加炮姜;腦痛加川芎;潮熱加柴胡、前胡。
五六月胎漏下血,小腹緊急。
歸身、白術、條芩各一錢,人參三分,藿香五分,熟地、柴胡、紫蘇各八分,艾葉二十片,姜、水煎,溫服。
七八月肚腹刺痛,小便漏血。
黃芩、白術栀子、甘草、柴胡各八分,人參三分,燈心、七八月乳腫痛,名哺内吹。
孕婦嘔吐不食,諸藥不愈,用烏藥為君,沉香次之,人參、甘草又次之,研為細末,生姜切片約一分許,粘藥入口咬爛,去姜渣,咽津液及至丹田。
過一時又如前法,三次即愈。
孕婦蛤蟆溫起,連瀉一二日,午前冷汗出,午後寒生則熱,不時頭暈,腹鳴無奈。
此痰與火相攻也,用白術、黃芩、白芍、甘草、砂仁、澤瀉。
孕婦手足腫,宜安胎調氣,用歸身、白術、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