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皮(四兩)甘草(炒,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入鹽一撚,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常服溫和三焦,開胃健脾,消宿酒,進飲食。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定喘湯 治丈夫、婦人遠年日近肺氣咳嗽,上喘氣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卧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并皆治之。
人參(切片)麻黃(去節)甘草(炙)阿膠(炒)半夏曲(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上為粗末,入人參片拌勻。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又治小兒久病,肺氣喘急,喉中涎聲,胸膈不利,嘔吐痰沫,更量歲數加減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細辛五味子湯 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倚息,不得安卧氣減食,幹嘔作熱,嗽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面腳膝,時帶虛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脅,不問新久,并宜服之。
北細辛(去苗)半夏(洗七次,各一兩)甘草(炙)烏梅(去核,各一兩半五味子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盞,用紗帛濾去滓,溫服。
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茯苓半夏湯 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咳嗽嘔吐,氣短惡心,以緻飲食不下,并宜服之茯苓(去皮,三兩)半夏(湯浸七次,五兩)上為粗末。
每服四大錢,水一大盞,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藿香湯 治男子、婦人脾胃氣弱,嘔吐哕逆,飲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
又治似喘不喘,欲嘔不嘔,徹心愦愦,悶亂不安,或瘴瘧諸疾,水漿粥藥入口便吐,服之立效服之百日痊安。
此藥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吐嘔。
藿香(去梗)人參(切片,各六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二兩半)上搗為粗末,入人參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孕婦忌。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半夏丸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及風壅痰實,頭目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熱,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白礬(枯過,十五兩)半夏(湯洗去滑,姜汁罨一宿,三斤)上搗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後,臨卧時生姜湯下。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杏參散 除痰下氣,治胸脅脹滿,上氣喘急,倚息不得睡卧,神思昏愦,宜服之。
桃仁(去皮、尖,麸炒)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蜜炒微赤,再上等分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杏子湯 治一切咳嗽,不問外感風寒,内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悉皆治療。
(出《易簡方》)人參(去蘆)半夏(湯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藥(去粉)官桂(去皮,不見火)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锉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或感冒得之,加麻黃等分。
如脾胃素實者,用罂粟殼去筋,碎锉,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烏梅一個煎服,其效尤驗。
若嘔逆惡心者,不可用此。
一法去杏仁、人參,倍加麻黃,添芍藥如麻黃之數,幹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龍湯,大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專治腳氣喘急。
此方雖有麻黃,既有官桂,不緻于發汗,服之不妨。
一方加麻黃、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紅倍之,尤為切當。
又一方用紫蘇葉、桑白皮、麻黃、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烏梅一個,煎服。
久年咳嗽,氣虛喘急,皆得其宜。
二方中有麻黃,有汗人不宜服之。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四七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
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飲中結,嘔逆惡心,并宜服之。
(出《易簡方》)半夏(五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二兩)濃樸(三兩)上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若因思慮過度,陰陽不分,清濁相幹,小便白濁,用此藥下青州白丸子,最為切當。
婦人惡阻,尤宜服之。
一名濃樸半夏湯,一名大七氣湯。
《局方》有七氣湯,用半夏五兩,人參、官桂、甘草各一兩,生姜煎服,大治七氣,并心腹絞痛。
然藥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順氣。
一方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氣不升降,腹脅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紅六兩,甘草一兩,煎服,尤妙。
好事者謂其耗氣,則不然。
蓋有是病,服是藥也。
每服一錢,入鹽一撚,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常服溫和三焦,開胃健脾,消宿酒,進飲食。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定喘湯 治丈夫、婦人遠年日近肺氣咳嗽,上喘氣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卧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并皆治之。
人參(切片)麻黃(去節)甘草(炙)阿膠(炒)半夏曲(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上為粗末,入人參片拌勻。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又治小兒久病,肺氣喘急,喉中涎聲,胸膈不利,嘔吐痰沫,更量歲數加減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細辛五味子湯 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倚息,不得安卧氣減食,幹嘔作熱,嗽唾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面腳膝,時帶虛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脅,不問新久,并宜服之。
北細辛(去苗)半夏(洗七次,各一兩)甘草(炙)烏梅(去核,各一兩半五味子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盞,用紗帛濾去滓,溫服。
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茯苓半夏湯 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咳嗽嘔吐,氣短惡心,以緻飲食不下,并宜服之茯苓(去皮,三兩)半夏(湯浸七次,五兩)上為粗末。
每服四大錢,水一大盞,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藿香湯 治男子、婦人脾胃氣弱,嘔吐哕逆,飲食不下,手足逆冷,涎痰稠粘。
又治似喘不喘,欲嘔不嘔,徹心愦愦,悶亂不安,或瘴瘧諸疾,水漿粥藥入口便吐,服之立效服之百日痊安。
此藥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吐嘔。
藿香(去梗)人參(切片,各六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二兩半)上搗為粗末,入人參令勻。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孕婦忌。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半夏丸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及風壅痰實,頭目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愦,心忪而熱,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白礬(枯過,十五兩)半夏(湯洗去滑,姜汁罨一宿,三斤)上搗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後,臨卧時生姜湯下。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杏參散 除痰下氣,治胸脅脹滿,上氣喘急,倚息不得睡卧,神思昏愦,宜服之。
桃仁(去皮、尖,麸炒)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蜜炒微赤,再上等分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杏子湯 治一切咳嗽,不問外感風寒,内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悉皆治療。
(出《易簡方》)人參(去蘆)半夏(湯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藥(去粉)官桂(去皮,不見火)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锉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或感冒得之,加麻黃等分。
如脾胃素實者,用罂粟殼去筋,碎锉,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烏梅一個煎服,其效尤驗。
若嘔逆惡心者,不可用此。
一法去杏仁、人參,倍加麻黃,添芍藥如麻黃之數,幹姜、五味子各增一半,名小青龍湯,大治久年咳嗽,痰涎壅盛,夜不得睡,仍專治腳氣喘急。
此方雖有麻黃,既有官桂,不緻于發汗,服之不妨。
一方加麻黃、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等分,橘紅倍之,尤為切當。
又一方用紫蘇葉、桑白皮、麻黃、青皮、五味子、杏仁、甘草等分,生姜七片,烏梅一個,煎服。
久年咳嗽,氣虛喘急,皆得其宜。
二方中有麻黃,有汗人不宜服之。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四七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
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飲中結,嘔逆惡心,并宜服之。
(出《易簡方》)半夏(五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二兩)濃樸(三兩)上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若因思慮過度,陰陽不分,清濁相幹,小便白濁,用此藥下青州白丸子,最為切當。
婦人惡阻,尤宜服之。
一名濃樸半夏湯,一名大七氣湯。
《局方》有七氣湯,用半夏五兩,人參、官桂、甘草各一兩,生姜煎服,大治七氣,并心腹絞痛。
然藥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疼順氣。
一方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氣不升降,腹脅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紅六兩,甘草一兩,煎服,尤妙。
好事者謂其耗氣,則不然。
蓋有是病,服是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