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治諸虛
(附骨蒸)
卷之五 治諸虛
腽肭臍丸
補虛壯氣,暖背祛邪,益精髓,調脾胃,進飲食,悅顔色。
治五勞七傷,真腹冷痛,肢體酸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鳴,口中虛鳴,脅下刺痛,飲食無味,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時室不舉,或夢交通,及一切風虛痼冷,并宜服之。
腽肭臍(一對,慢火酒炙令熟)砂(研飛,二兩)精羊肉(熟切碎爛,研)羊髓(以上六味,用無灰好酒一鬥,同于銀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項藥。
陽起石(用漿水煮一日,細研飛過,焙幹用)人參(去蘆)補骨脂(酒炒)鐘乳粉(煉木香荜澄二兩)肉桂(去粗蓉(洗,切片,焙,四兩)白豆蔻(去殼,一兩)大附子(炮,去皮、臍,用青鹽半斤,漿水一鬥五升煮,候水盡,切上件藥各依法修事,搗,羅為末,入前膏内搜成劑,于臼内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
卷之五 治諸虛 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幹燥,目暗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痿緩,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内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餘瀝,并宜填骨髓,續絕傷,補五髒,去萬病,明視聽,益顔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
又分,遠志去苗、心,半兩,黑豆煮,不用石龍芮、澤瀉、肉苁蓉。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焙幹)續盆子(去枝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
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晚食前再服。
卷之五 治諸虛 金钗石斛丸 治真氣不足,元髒虛弱,頭昏面腫,目暗耳鳴,四肢疲倦,百節酸疼,腳艱難,肌體羸瘦,面色黃黑,鬓發脫落,頭皮腫癢,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刺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兩脅脹滿,水谷不消,腹無時,心懸噫醋,嘔逆惡心,口苦咽幹,吃食無味,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盜汗,小便滑數,或水道澀痛,一切元髒虛冷之疾,并能治之。
常服補五髒,色,潤發,進食肥肌,大壯筋骨。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蘆巴(炒)巴戟天(去心)地龍(去土炒,各四兩)蒼術(小豆馬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或鹽湯亦得,空心,食前服之。
卷之五 治諸虛 何首烏丸 補暖腑髒,祛逐風冷,利腰膝,強筋骨,黑髭發,駐顔容。
何首烏(三斤,用銅刀或竹刀切如棋子大,木杵臼搗)牛膝(去苗,锉,一斤)上件藥,以黑豆一鬥淨淘洗曝幹,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鋪在甑底,然後薄鋪何首烏,又鋪豆,又薄鋪牛膝。
如此重重鋪,令藥、豆俱盡,安于釜上蒸之,令豆熟為度。
去黑豆,取藥曝幹,又換豆蒸之,如此三遍,去豆取藥,候幹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服。
忌蘿蔔、蔥、蒜。
此藥性溫無毒,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卷之五 治諸虛 石南丸 治風毒,腳弱少力,腳重疼痹,腳腫生瘡,腳下隐痛,不能踏地,腳膝筋攣,項背腰脊拘急不快,風毒上攻,頭面浮腫,或生細瘡,出黃赤汁,或手臂少力,牙龈宣爛,齒搖發落,耳中蟬聲,頭眩氣促,心腹脹悶,小便時澀,大便或難赤芍藥薏苡仁赤小豆當歸(去蘆)石南葉牽牛子麻黃(去根、節)陳皮(去苗)五加皮上為細末,以酒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二十丸,木瓜湯下,早起日中、臨卧各一服。
常服補益元氣,令人筋骨壯健,耳目聰明,婦人血氣亦可服之。
不拘候。
卷之五 治諸虛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飲食。
又治腳氣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幹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上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顔,強志輕身。
卷之五 治諸虛 黃丸 治丈夫腎髒風毒,上攻頭面虛浮,耳内蟬聲,頭目昏眩,項背拘急;下注腰腳瘡,行步艱難,腳下隐疼,不能踏地。
筋脈拘攣,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節酸痛痛,小便滑數,及癱緩風痹,遍身頑麻。
又療婦人血風,肢體癢痛,腳膝緩弱,起并宜服之。
黃杜蒺藜(去圓)川楝子茴香(炒)川烏(炮,去皮、臍)赤小豆地龍(去土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鹽湯亦得,婦人醋湯下,空心服。
卷之五 治諸虛 茴香丸 治丈夫元髒久虛,冷氣攻沖,臍腹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黃,飲食減少,及腸氣痛,并腎髒風毒,頭面虛浮,目暗耳鳴,腳膝少力,腫痛生瘡。
婦人血髒虛冷力,肢體疼痛,并宜服之。
久服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
威靈仙(洗去土)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防風(去苗)川楝子(麸炒)萆豆茴香(炒,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二十丸,鹽湯亦得。
小腸氣痛,炒生姜、茴香酒下;腳轉筋,木瓜湯下。
婦人血髒虛冷,溫醋湯下;臍腹絞痛,滑洩冷痢,濃煎艾湯下。
卷之五 治諸虛 五補丸 補諸虛,安五髒堅骨髓,養精神。
地骨皮白茯苓(去皮)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熟幹地黃人參(各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稍增至五十丸日二服。
服至十日及半月,覺氣壅,即服七宣丸。
服七宣丸二、三日,覺氣散,即還服五丸。
久服去百病,髭發黑潤。
卷之五 治諸虛 無比山藥丸 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煩熱有時,或冷痹随,飲食雖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脹滿,體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
起陰陽,安魂魄,開三焦,破積聚,濃腸胃,強筋練骨,輕身明目,除風去赤石脂茯神(去皮、木)巴戟(去心)熟幹地黃(酒浸盡)山茱萸牛膝(去苗,酒仲(去皮,炒)上件為末,煉蜜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溫酒下,溫米飲亦得。
服之七日後,令人身輕健,四體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悅,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響,是其驗也。
十日後長肌肉。
此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疼,勿怪。
卷之五 治諸虛 大山蓣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肢體沉重,骨節酸疼,心中煩悸,唇口幹燥,面體少色,情思不樂,咳嗽喘乏,傷血動氣,夜多異夢,盜汗失精,腰背強痛,臍腹弦急,嗜驚多忘,飲食減少,肌肉瘦瘁。
又治風虛,頭目眩暈,心神不甯,及病後氣不複損。
久服補諸不足,愈風氣百疾。
白術麥門冬(去心)白芍藥杏仁(去皮、尖,麸炒黃)防風(去蘆、叉)芎(各各二兩半)桔(炙,七兩)大棗(一百蔹(半兩)山蓣(七兩半)上為末,煉蜜與蒸棗同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或米飲化下,嚼服亦得,食前常服養真氣,益精補髓,活血駐顔。
卷之五 治諸虛 定志丸 治心氣不定,五髒不足,恍惚振悸,憂愁悲傷,差錯謬忘,夢寐驚魇,恐怖不無時,朝瘥暮劇,暮瘥朝劇,或發狂眩,并宜服之。
遠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臨卧,日三服。
常服益心強志,令人不忘。
卷之五 治諸虛 黃建中湯 治男人、女人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幹燥,少力身重,胸滿短氣,腰背強痛,骨肉酸疼,行動喘乏,不能飲食,或或因病後不複,并宜服之。
黃肉桂(去粗皮,各三兩)甘草(炙,二兩)白芍藥(六兩)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四片,大棗一枚,同煎一中盞,濾去滓,入饧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空心食前。
卷之五 治諸虛 人參黃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幹,頰赤心忪,日盜汗,胸脅不利,減食多渴,咳唾稠粘,時有膿血。
天門冬(去心,三十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锉,炒)赤芍藥生幹地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五 治諸虛 成煉鐘乳粉 主五勞七傷,咳逆上氣,治寒嗽,通音聲,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
久服延年益壽,好顔色,不鐘乳(不拘多少)上取韶州者,無問濃薄,但顔色明淨光澤者即堪入煉,唯黃、赤兩色不任用。
欲煉亦不限多少,置鐘乳于金、銀器中,即以大铛中着水,沉金、銀器于铛水中煮之,常令如魚眼沸,水減即添。
若薄乳,三日三夜即得,若粗肥濃管者,即七日七夜,候乳色變黃白即熟。
如疑生,更煮,滿十日最佳。
煮訖出金、銀碗,其铛内煮乳黃濁水棄之,勿令人服,服必損人咽喉,傷人肝肺,令人頭痛,兼複下利不止。
其有犯者,食豬肉即愈。
棄此黃水訖,更着清水,準前更煮,經半日許即出之,其水色清不變即止,乳無毒矣。
即于瓷缽中,用玉錘着水研之。
其缽及錘須夾白練袋,籠口稍長作之,使錘得轉,兼通上下,每日着水攪令勻調,勿使着錘缽,即封系練袋,自作字記,勿使人開,一即免纖塵入中,二即免研人竊吃。
研覺幹澀,即是水盡,即更添水,常令如稀米泔狀,乳細者皆浮在上,粗者沉在下,複繞錘缽四邊研之,不及者即粗細不勻。
為此,每日須一開或二開,攪括令勻,勿使着錘,即得勻熟,免有粗細。
研至四、五日,狀若乳汁,研揩視之,狀如書中白魚膩即成。
自然光白,便以水洗之,不随水落者即熟。
若得水而落者即未成,更須研之,以不落為限。
熟訖,澄取曝幹。
每服稱半兩,分為三服,用溫酒調下,空腹服,更量病輕重增減。
兼可合和為鐘乳丸散。
卷之五 治諸虛 玉霜丸 治真氣虛憊,下焦傷竭,臍腹弦急,腰腳軟痛,精神困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瀝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
久服續骨聯筋,秘精堅髓,卻老還童,安魂定魄,換肌秘氣,輕身壯陽,益壽住世。
天雄(十兩,長大者,以酒浸七日了,掘一地坑,以半稱炭火燒坑通赤,速去炭火令淨以醋二升潑于地坑内候幹,乘熱便投天雄在内,以盆合土擁之,經宿取出,去皮、臍)磁石(醋淬七次,更多為妙)朱砂(飛研)澤瀉(洗,酒浸
治五勞七傷,真腹冷痛,肢體酸疼,腰背拘急,腳膝緩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鳴,口中虛鳴,脅下刺痛,飲食無味,心常慘戚,夜多異夢,晝少精神,小便滑數,時室不舉,或夢交通,及一切風虛痼冷,并宜服之。
腽肭臍(一對,慢火酒炙令熟)砂(研飛,二兩)精羊肉(熟切碎爛,研)羊髓(以上六味,用無灰好酒一鬥,同于銀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項藥。
陽起石(用漿水煮一日,細研飛過,焙幹用)人參(去蘆)補骨脂(酒炒)鐘乳粉(煉木香荜澄二兩)肉桂(去粗蓉(洗,切片,焙,四兩)白豆蔻(去殼,一兩)大附子(炮,去皮、臍,用青鹽半斤,漿水一鬥五升煮,候水盡,切上件藥各依法修事,搗,羅為末,入前膏内搜成劑,于臼内搗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
卷之五 治諸虛 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幹燥,目暗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痿緩,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内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餘瀝,并宜填骨髓,續絕傷,補五髒,去萬病,明視聽,益顔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
又分,遠志去苗、心,半兩,黑豆煮,不用石龍芮、澤瀉、肉苁蓉。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焙幹)續盆子(去枝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服。
如腳膝無力,木瓜湯下,晚食前再服。
卷之五 治諸虛 金钗石斛丸 治真氣不足,元髒虛弱,頭昏面腫,目暗耳鳴,四肢疲倦,百節酸疼,腳艱難,肌體羸瘦,面色黃黑,鬓發脫落,頭皮腫癢,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刺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兩脅脹滿,水谷不消,腹無時,心懸噫醋,嘔逆惡心,口苦咽幹,吃食無味,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盜汗,小便滑數,或水道澀痛,一切元髒虛冷之疾,并能治之。
常服補五髒,色,潤發,進食肥肌,大壯筋骨。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蘆巴(炒)巴戟天(去心)地龍(去土炒,各四兩)蒼術(小豆馬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或鹽湯亦得,空心,食前服之。
卷之五 治諸虛 何首烏丸 補暖腑髒,祛逐風冷,利腰膝,強筋骨,黑髭發,駐顔容。
何首烏(三斤,用銅刀或竹刀切如棋子大,木杵臼搗)牛膝(去苗,锉,一斤)上件藥,以黑豆一鬥淨淘洗曝幹,用甑一所,先以豆薄鋪在甑底,然後薄鋪何首烏,又鋪豆,又薄鋪牛膝。
如此重重鋪,令藥、豆俱盡,安于釜上蒸之,令豆熟為度。
去黑豆,取藥曝幹,又換豆蒸之,如此三遍,去豆取藥,候幹為末,蒸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食前服。
忌蘿蔔、蔥、蒜。
此藥性溫無毒,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卷之五 治諸虛 石南丸 治風毒,腳弱少力,腳重疼痹,腳腫生瘡,腳下隐痛,不能踏地,腳膝筋攣,項背腰脊拘急不快,風毒上攻,頭面浮腫,或生細瘡,出黃赤汁,或手臂少力,牙龈宣爛,齒搖發落,耳中蟬聲,頭眩氣促,心腹脹悶,小便時澀,大便或難赤芍藥薏苡仁赤小豆當歸(去蘆)石南葉牽牛子麻黃(去根、節)陳皮(去苗)五加皮上為細末,以酒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二十丸,木瓜湯下,早起日中、臨卧各一服。
常服補益元氣,令人筋骨壯健,耳目聰明,婦人血氣亦可服之。
不拘候。
卷之五 治諸虛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飲食。
又治腳氣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并宜服之。
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幹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上為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顔,強志輕身。
卷之五 治諸虛 黃丸 治丈夫腎髒風毒,上攻頭面虛浮,耳内蟬聲,頭目昏眩,項背拘急;下注腰腳瘡,行步艱難,腳下隐疼,不能踏地。
筋脈拘攣,不得屈伸,四肢少力,百節酸痛痛,小便滑數,及癱緩風痹,遍身頑麻。
又療婦人血風,肢體癢痛,腳膝緩弱,起并宜服之。
黃杜蒺藜(去圓)川楝子茴香(炒)川烏(炮,去皮、臍)赤小豆地龍(去土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鹽湯亦得,婦人醋湯下,空心服。
卷之五 治諸虛 茴香丸 治丈夫元髒久虛,冷氣攻沖,臍腹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黃,飲食減少,及腸氣痛,并腎髒風毒,頭面虛浮,目暗耳鳴,腳膝少力,腫痛生瘡。
婦人血髒虛冷力,肢體疼痛,并宜服之。
久服補虛損,除風冷,壯筋骨,明耳目。
威靈仙(洗去土)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防風(去苗)川楝子(麸炒)萆豆茴香(炒,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二十丸,鹽湯亦得。
小腸氣痛,炒生姜、茴香酒下;腳轉筋,木瓜湯下。
婦人血髒虛冷,溫醋湯下;臍腹絞痛,滑洩冷痢,濃煎艾湯下。
卷之五 治諸虛 五補丸 補諸虛,安五髒堅骨髓,養精神。
地骨皮白茯苓(去皮)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熟幹地黃人參(各一兩)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稍增至五十丸日二服。
服至十日及半月,覺氣壅,即服七宣丸。
服七宣丸二、三日,覺氣散,即還服五丸。
久服去百病,髭發黑潤。
卷之五 治諸虛 無比山藥丸 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煩熱有時,或冷痹随,飲食雖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脹滿,體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
起陰陽,安魂魄,開三焦,破積聚,濃腸胃,強筋練骨,輕身明目,除風去赤石脂茯神(去皮、木)巴戟(去心)熟幹地黃(酒浸盡)山茱萸牛膝(去苗,酒仲(去皮,炒)上件為末,煉蜜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溫酒下,溫米飲亦得。
服之七日後,令人身輕健,四體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悅,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響,是其驗也。
十日後長肌肉。
此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疼,勿怪。
卷之五 治諸虛 大山蓣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肢體沉重,骨節酸疼,心中煩悸,唇口幹燥,面體少色,情思不樂,咳嗽喘乏,傷血動氣,夜多異夢,盜汗失精,腰背強痛,臍腹弦急,嗜驚多忘,飲食減少,肌肉瘦瘁。
又治風虛,頭目眩暈,心神不甯,及病後氣不複損。
久服補諸不足,愈風氣百疾。
白術麥門冬(去心)白芍藥杏仁(去皮、尖,麸炒黃)防風(去蘆、叉)芎(各各二兩半)桔(炙,七兩)大棗(一百蔹(半兩)山蓣(七兩半)上為末,煉蜜與蒸棗同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或米飲化下,嚼服亦得,食前常服養真氣,益精補髓,活血駐顔。
卷之五 治諸虛 定志丸 治心氣不定,五髒不足,恍惚振悸,憂愁悲傷,差錯謬忘,夢寐驚魇,恐怖不無時,朝瘥暮劇,暮瘥朝劇,或發狂眩,并宜服之。
遠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兩)人參白茯苓(去皮,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臨卧,日三服。
常服益心強志,令人不忘。
卷之五 治諸虛 黃建中湯 治男人、女人諸虛不足,小腹急痛,脅肋脹,臍下虛滿,胸中煩悸,面幹燥,少力身重,胸滿短氣,腰背強痛,骨肉酸疼,行動喘乏,不能飲食,或或因病後不複,并宜服之。
黃肉桂(去粗皮,各三兩)甘草(炙,二兩)白芍藥(六兩)上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四片,大棗一枚,同煎一中盞,濾去滓,入饧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空心食前。
卷之五 治諸虛 人參黃散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幹,頰赤心忪,日盜汗,胸脅不利,減食多渴,咳唾稠粘,時有膿血。
天門冬(去心,三十兩)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知母桑白皮(锉,炒)赤芍藥生幹地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五 治諸虛 成煉鐘乳粉 主五勞七傷,咳逆上氣,治寒嗽,通音聲,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
久服延年益壽,好顔色,不鐘乳(不拘多少)上取韶州者,無問濃薄,但顔色明淨光澤者即堪入煉,唯黃、赤兩色不任用。
欲煉亦不限多少,置鐘乳于金、銀器中,即以大铛中着水,沉金、銀器于铛水中煮之,常令如魚眼沸,水減即添。
若薄乳,三日三夜即得,若粗肥濃管者,即七日七夜,候乳色變黃白即熟。
如疑生,更煮,滿十日最佳。
煮訖出金、銀碗,其铛内煮乳黃濁水棄之,勿令人服,服必損人咽喉,傷人肝肺,令人頭痛,兼複下利不止。
其有犯者,食豬肉即愈。
棄此黃水訖,更着清水,準前更煮,經半日許即出之,其水色清不變即止,乳無毒矣。
即于瓷缽中,用玉錘着水研之。
其缽及錘須夾白練袋,籠口稍長作之,使錘得轉,兼通上下,每日着水攪令勻調,勿使着錘缽,即封系練袋,自作字記,勿使人開,一即免纖塵入中,二即免研人竊吃。
研覺幹澀,即是水盡,即更添水,常令如稀米泔狀,乳細者皆浮在上,粗者沉在下,複繞錘缽四邊研之,不及者即粗細不勻。
為此,每日須一開或二開,攪括令勻,勿使着錘,即得勻熟,免有粗細。
研至四、五日,狀若乳汁,研揩視之,狀如書中白魚膩即成。
自然光白,便以水洗之,不随水落者即熟。
若得水而落者即未成,更須研之,以不落為限。
熟訖,澄取曝幹。
每服稱半兩,分為三服,用溫酒調下,空腹服,更量病輕重增減。
兼可合和為鐘乳丸散。
卷之五 治諸虛 玉霜丸 治真氣虛憊,下焦傷竭,臍腹弦急,腰腳軟痛,精神困倦,面色枯槁,或亡血瀝失精,大便自利,小便滑數,肌肉消瘦,陽事不舉。
久服續骨聯筋,秘精堅髓,卻老還童,安魂定魄,換肌秘氣,輕身壯陽,益壽住世。
天雄(十兩,長大者,以酒浸七日了,掘一地坑,以半稱炭火燒坑通赤,速去炭火令淨以醋二升潑于地坑内候幹,乘熱便投天雄在内,以盆合土擁之,經宿取出,去皮、臍)磁石(醋淬七次,更多為妙)朱砂(飛研)澤瀉(洗,酒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