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治痰飲
(附咳嗽)
卷之四 治痰飲
倍術丸
治五飲酒癖: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飲,水在兩脅下;三曰痰飲,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上五髒間;五曰流飲,水在腸間,動搖有聲。
皆因飲酒冒寒多所緻。
此藥并治之。
幹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術(一斤)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加至三十丸,食前服,日 卷之四 治痰飲 消飲丸 療酒癖停飲,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暗耳聾,脅下急痛,腹中水聲。
枳實(麸炒,半兩)茯苓(去皮)幹姜(炮,各三兩)白術(八兩)上同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不計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化痰玉壺丸 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面(三兩)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漉出放溫,别用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服。
卷之四 治痰飲 辰砂化痰丸 治風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頭目,止咳嗽,除煩悶。
白礬(枯過,别研)辰砂(飛研,各半兩)南星(炮,一兩)半夏(洗七次,姜汁搗,上以白礬、半夏曲、天南星為末,合和勻,用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末為衣。
每服十丸,生姜湯下,食後服。
亦治小兒風壅痰嗽,一歲兒服一丸,捶碎用生姜薄荷湯下。
卷之四 治痰飲 金珠化痰丸 治痰熱,安神志,除頭痛眩運,心忪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咳皂莢仁(炒)天竺黃白礬(光明者,放石、鐵器内熬汁盡,放冷,研)鉛白霜(細研)生上以半夏、皂莢子仁為末,與諸藥同拌研勻,生姜汁煮面為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湯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四 治痰飲 玉液丸 治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除咳嗽,止煩熱。
寒水石(燒令赤,出大毒,水飛過,三十兩)白礬(枯過,研細)半夏(湯洗七次,為上合研,以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溫生姜湯下,食後,臨卧服,每服三十丸亦得。
卷之四 治痰飲 玉芝丸 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咳嗽煩滿,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志昏愦,心忪面稠粘。
人參(去蘆)幹薄荷葉白茯苓(去皮)白礬(枯過)南星(米泔浸一伏時,焙幹,各上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後。
如痰盛燥熱,薄荷湯下。
卷之四 治痰飲 桔梗湯 除痰下氣。
治胸脅脹滿,寒熱嘔哕,心下堅痞,短氣煩悶,痰逆惡心,飲食不桔梗(細锉,微炒)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陳皮(去瓤,各十兩)枳實(麸炒赤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脅滿痛,迫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炙)荜茇良姜細辛(去苗)陳皮(去白)幹姜(各四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湯下,溫酒、米飲亦得,不拘時候,日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備急五嗽丸 治五種咳嗽:一曰上氣嗽;二曰飲嗽;三曰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
氣不宣通所緻。
無問久新輕重,以至食飲不下,語聲不出,坐卧不安,晝夜胸脅引痛,并宜服之。
肉桂(去粗皮)幹姜(炮)皂莢(去皮、子,炙黃,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米飲亦得,食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大阿膠丸 治肺虛客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幹口燥,渴欲飲冷,多吐鮮血,肌瘦發熱,減食嗜卧。
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勞,肺胃緻傷,吐血嘔血,麥門冬(去心)丹參貝母(炒)防風(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味子(各一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二十四丸。
每服一丸,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少少頻呷,不拘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百部丸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胸膈煩悶,唇幹口燥,面目浮腫,咽嗌不利,積久不膿血者,亦宜服之。
天門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黃百部根(各六兩)栝蒌根(十六兩)四兩)上同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煎烏梅甘草湯溫下,食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款冬花散 治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涎盛,喉中呀呷,鼻塞眩冒,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款冬花(
皆因飲酒冒寒多所緻。
此藥并治之。
幹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術(一斤)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加至三十丸,食前服,日 卷之四 治痰飲 消飲丸 療酒癖停飲,痰水不消,滿逆嘔吐,目暗耳聾,脅下急痛,腹中水聲。
枳實(麸炒,半兩)茯苓(去皮)幹姜(炮,各三兩)白術(八兩)上同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不計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化痰玉壺丸 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兩)天麻(半兩)頭白面(三兩)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煮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漉出放溫,别用生姜湯下,不計時候服。
卷之四 治痰飲 辰砂化痰丸 治風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頭目,止咳嗽,除煩悶。
白礬(枯過,别研)辰砂(飛研,各半兩)南星(炮,一兩)半夏(洗七次,姜汁搗,上以白礬、半夏曲、天南星為末,合和勻,用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末為衣。
每服十丸,生姜湯下,食後服。
亦治小兒風壅痰嗽,一歲兒服一丸,捶碎用生姜薄荷湯下。
卷之四 治痰飲 金珠化痰丸 治痰熱,安神志,除頭痛眩運,心忪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咳皂莢仁(炒)天竺黃白礬(光明者,放石、鐵器内熬汁盡,放冷,研)鉛白霜(細研)生上以半夏、皂莢子仁為末,與諸藥同拌研勻,生姜汁煮面為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湯下,食後,臨卧服。
卷之四 治痰飲 玉液丸 治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除咳嗽,止煩熱。
寒水石(燒令赤,出大毒,水飛過,三十兩)白礬(枯過,研細)半夏(湯洗七次,為上合研,以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溫生姜湯下,食後,臨卧服,每服三十丸亦得。
卷之四 治痰飲 玉芝丸 治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咳嗽煩滿,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志昏愦,心忪面稠粘。
人參(去蘆)幹薄荷葉白茯苓(去皮)白礬(枯過)南星(米泔浸一伏時,焙幹,各上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食後。
如痰盛燥熱,薄荷湯下。
卷之四 治痰飲 桔梗湯 除痰下氣。
治胸脅脹滿,寒熱嘔哕,心下堅痞,短氣煩悶,痰逆惡心,飲食不桔梗(細锉,微炒)半夏(湯洗七次,姜汁制)陳皮(去瓤,各十兩)枳實(麸炒赤黃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胡椒理中丸 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脅滿痛,迫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炙)荜茇良姜細辛(去苗)陳皮(去白)幹姜(各四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湯下,溫酒、米飲亦得,不拘時候,日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備急五嗽丸 治五種咳嗽:一曰上氣嗽;二曰飲嗽;三曰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
氣不宣通所緻。
無問久新輕重,以至食飲不下,語聲不出,坐卧不安,晝夜胸脅引痛,并宜服之。
肉桂(去粗皮)幹姜(炮)皂莢(去皮、子,炙黃,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溫酒下,米飲亦得,食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大阿膠丸 治肺虛客熱,咳嗽氣急,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幹口燥,渴欲飲冷,多吐鮮血,肌瘦發熱,減食嗜卧。
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勞,肺胃緻傷,吐血嘔血,麥門冬(去心)丹參貝母(炒)防風(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味子(各一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二十四丸。
每服一丸,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少少頻呷,不拘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百部丸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胸膈煩悶,唇幹口燥,面目浮腫,咽嗌不利,積久不膿血者,亦宜服之。
天門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黃百部根(各六兩)栝蒌根(十六兩)四兩)上同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煎烏梅甘草湯溫下,食後服。
卷之四 治痰飲 款冬花散 治寒壅相交,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涎盛,喉中呀呷,鼻塞眩冒,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款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