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去梗)知母桑葉(洗焙,各十兩)半夏(湯洗七遍,姜汁制)甘草(,各母(去心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卷之四 治痰飲 鐘乳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咳嗽上氣,胸滿上迫,喉咽閉塞,短氣喘乏,連唾不已,寒如含霜雪,語無音聲,甚者唾血腥臭,幹嘔心煩,耳聞風雨聲,皮毛瘁,面色鐘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參(去蘆)五上除白石英、鐘乳外,同為粗末,與白石英等同拌令勻。

    每服四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大棗一枚擘破,粳米三十餘粒,同煎至一盞,用綿濾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四 治痰飲 華蓋散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氣,胸膈煩滿,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昏目眩,痰氣不有聲。

     紫蘇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黃(上七味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卷之四 治痰飲 丁香半夏丸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嘔吐惡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滿,脅肋刺痛,短飲食。

     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參陳皮(去白,各一分)藿香(葉,半兩)半夏(湯浸七上為細末,以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計時候。

     卷之四 治痰飲 藿香散 溫脾胃,化痰飲,消宿冷,止嘔吐。

    治胸膈痞滿,腹脅脹痛,短氣噎悶,咳嘔醋吞酸,哕逆惡心,及治山岚瘴氣。

     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黃)藿香葉上為粗散。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熱服,不計時候,日二、三服。

     卷之四 〔紹興續添方〕 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不和。

     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一兩半)上為咀。

    每服四錢,用水一錢,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卷之四 〔紹興續添方〕 溫肺湯 治肺虛,久咳寒飲,發則喘咳,不能坐卧,嘔吐痰沫,不思飲食。

     白芍藥(六兩)五味子(去梗,炒)幹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陳皮上件锉粗散。

    每服三大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以絹汁,食後服,兩服滓再煎一服一方去白芍藥、細辛二味,可加減用。

     卷之四 〔寶慶新增方〕 麻黃散 治丈夫、婦人久、近肺氣咳嗽,喘急上沖,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心脅疼脹。

    兼治傷風咳喘,膈上不快。

     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蘆、枝、梗)甘草(,各五兩)麻黃(去根、節,一十兩)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好茶一錢,同煎八分,食後,夜卧,通口服。

    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藥末入茶和勻,沸湯點或幹咽亦得。

    忌魚、酒、炙爆、豬肉、腥臊物。

     卷之四 〔寶慶新增方〕 人參養肺丸 治肺胃俱傷,氣奔于上,咳熱熏肺,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喘急,不得安卧,肢體倦痛,咽幹口燥,飲食減少,漸至瘦弱喘乏,或墜堕恐或因叫怒,醉飽房勞,緻傷肺胃,吐血嘔血,并皆治之。

     黃(去蘆,蜜塗,炙)人參(各一兩八錢)白茯苓(去皮)栝蒌根(各六兩)杏仁(兩,炒)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食後,細嚼,用紫蘇湯送下。

    如喘急,用桑白皮湯下。

     卷之四 〔寶慶新增方〕 人參诃子丸 治大人、小兒上膈熱,或傷風感冷,搏于肺經,語聲不出,痰涎不利,咳不止,咯唾稠粘。

     縮砂仁诃子(去核)藿香(去梗)龍腦薄荷葉(各一兩)百藥煎葛粉(各八兩)上為末,面糊為丸。

    每服一、二丸,含化咽津,食後,臨卧。

     卷之四 〔寶慶新增方〕 溫中化痰丸 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頭眩目運,好卧減食,咳嗽嘔吐,氣短惡心。

    或引飲無度,或過傷生冷,痰涎并多,嘔哕惡心,并宜服之。

     青皮(去白)良姜(去蘆,炒)幹姜(炒)陳皮(去白,各五兩)上為細末,醋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粒,湯飲任下,不拘時。

     卷之四 〔淳新添方〕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氣虛,痰飲不散,嘔逆酸水,腹肋脹痞,頭旋惡心,不思飲食。

    (縮砂仁神曲(炒)草果仁橘紅(淨洗,去白,各五兩)白豆蔻仁丁香(各半兩)沸湯浸晝夜,焙幹,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先用生姜自然汁調成膏,入炒鹽少許,沸湯點服。

     卷之四 〔淳新添方〕 丁香五套丸 治胃氣虛弱,三焦痞澀,不能宣行水谷,故為痰飲,結聚胸膈之間,令人膈脹滿,咳嗽氣急,嘔吐腹疼。

    伏于中脘,亦令臂疼不舉,腰腿沉重。

    久而不脾惡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