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得水則脹,脹則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虛滿而不食也,此藥主之南星(每個切作十數塊,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礬二兩,研碎,調入水内,再浸三日,洗淨,焙幹)半夏(切,破,各二兩)幹姜(炮)白術良姜茯苓(各上為細末,用神曲一兩,大麥二兩,同研取末,打糊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熟水下,不拘時候。
常服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時之氣。
但是酒癖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卷之四 〔淳新添方〕 縮砂丸 溫中散滞,消飲進食。
治胸膈噎悶,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缺此。
縮砂仁(一兩)高良姜天南星(湯洗七次,焙幹,各四兩)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卷之四 〔淳新添方〕 渫白丸 治膈脘痰涎不利,頭目昏運,吐逆涎沫。
附子(一枚,六錢重者,生,去皮、臍)生硫黃(别研)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上為細末,入細面三兩令停,水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沸湯内煮令浮,漉出,生姜湯送下,食後。
卷之四 〔淳新添方〕 破飲丸 治一切停飲不散,時嘔痰沫,頭眩欲倒,膈脘不快。
旋複花(八兩)白術(一斤一兩)肉桂(去粗皮)幹姜(炮,各六兩)赤茯苓(去皮,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熟水下。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溫中化痰丸 治證與前溫中化痰丸同。
幹姜(炮)半夏(煮,各一兩)細辛(去葉,洗)胡椒(各半兩)白術(焙,二兩)上為細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湯、飲任下,不拘時候。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養中湯 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滿短氣。
語聲不出,晝夜不止,飲食減少,不以遠并皆治之。
半夏曲(炙,八錢)甘草()肉桂(去粗皮,各半兩)罂粟殼(去蒂、蓋,蜜炙,二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生姜四片,同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人參款花膏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惡心,腹脅脹滿,腰勞冷嗽,及遠年日近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并皆治之。
款冬花(去梗)人參(去蘆)五味子(去梗,炒)紫菀(去蘆,洗)桑白皮(去赤皮,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姜湯送下。
或每一大丸分作四小丸,含化亦得。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橘皮半夏湯 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
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冷,目眩身重。
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愦悶亂,或引酒過多喉中涎聲,幹哕不止。
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上二件锉為粗散。
每服三錢,生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潤肺丸 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痰涎不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唇幹口燥。
及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虛勞,肢體羸瘦,胸滿短飲食減少;或遠年日近諸般咳嗽,并皆治之。
人參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麸炒)甘草(,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姜湯送下,含化亦得。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定喘瑞應丹 專治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卧,累年不瘥,漸緻面蟬蛻(洗,去土、足、翅,炒)杏仁(去皮、尖,炒)馬兜鈴(各二兩)砒(六錢)上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葵子大。
每服六、七丸,臨睡用蔥茶清放冷下。
服後忌熱物半日。
(一本用知母六兩,不用馬兜鈴。
)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胸膈噎悶,腹肋脹滿,迫塞短氣,喜欲飲冷,咽肺痿勞嗽,唾血腥臭,幹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
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上等分,咀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盞,濾去滓溫溫食後,臨卧服。
兩滓留并煎,作一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滞,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髒腑膨脹,嘔吞酸;或中酒吐酒,哕逆惡心,頭疼煩渴,倦怠嗜卧,不思飲食,并宜服之。
青皮(去白)幹姜(炮)各六兩桔梗(炒)陳皮(去白)各一兩丁香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熟水下,不拘時候。
常服溫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飲食,辟霧露風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時之氣。
但是酒癖停飲,痰水不消,屢服湯藥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卷之四 〔淳新添方〕 縮砂丸 溫中散滞,消飲進食。
治胸膈噎悶,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缺此。
縮砂仁(一兩)高良姜天南星(湯洗七次,焙幹,各四兩)上為細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卷之四 〔淳新添方〕 渫白丸 治膈脘痰涎不利,頭目昏運,吐逆涎沫。
附子(一枚,六錢重者,生,去皮、臍)生硫黃(别研)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上為細末,入細面三兩令停,水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沸湯内煮令浮,漉出,生姜湯送下,食後。
卷之四 〔淳新添方〕 破飲丸 治一切停飲不散,時嘔痰沫,頭眩欲倒,膈脘不快。
旋複花(八兩)白術(一斤一兩)肉桂(去粗皮)幹姜(炮,各六兩)赤茯苓(去皮,上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熟水下。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溫中化痰丸 治證與前溫中化痰丸同。
幹姜(炮)半夏(煮,各一兩)細辛(去葉,洗)胡椒(各半兩)白術(焙,二兩)上為細末,生姜汁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湯、飲任下,不拘時候。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養中湯 治肺胃受寒,咳嗽多痰,胸滿短氣。
語聲不出,晝夜不止,飲食減少,不以遠并皆治之。
半夏曲(炙,八錢)甘草()肉桂(去粗皮,各半兩)罂粟殼(去蒂、蓋,蜜炙,二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生姜四片,同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人參款花膏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咳嗽痰涎,嘔逆惡心,腹脅脹滿,腰勞冷嗽,及遠年日近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并皆治之。
款冬花(去梗)人參(去蘆)五味子(去梗,炒)紫菀(去蘆,洗)桑白皮(去赤皮,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姜湯送下。
或每一大丸分作四小丸,含化亦得。
卷之四 〔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橘皮半夏湯 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惡心。
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冷,目眩身重。
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愦悶亂,或引酒過多喉中涎聲,幹哕不止。
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上二件锉為粗散。
每服三錢,生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潤肺丸 治肺氣不足,咳嗽喘急,痰涎不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唇幹口燥。
及頭目昏眩,精神不爽;或肺胃俱虛,久嗽不已,漸成虛勞,肢體羸瘦,胸滿短飲食減少;或遠年日近諸般咳嗽,并皆治之。
人參款冬花(去梗)細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麸炒)甘草(,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丸,食後,細嚼,淡姜湯送下,含化亦得。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定喘瑞應丹 專治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卧,累年不瘥,漸緻面蟬蛻(洗,去土、足、翅,炒)杏仁(去皮、尖,炒)馬兜鈴(各二兩)砒(六錢)上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葵子大。
每服六、七丸,臨睡用蔥茶清放冷下。
服後忌熱物半日。
(一本用知母六兩,不用馬兜鈴。
)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人參清肺湯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胸膈噎悶,腹肋脹滿,迫塞短氣,喜欲飲冷,咽肺痿勞嗽,唾血腥臭,幹嘔煩熱,聲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減食。
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麸炒)杏仁(去皮、尖,麸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上等分,咀為粗散。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盞,濾去滓溫溫食後,臨卧服。
兩滓留并煎,作一服。
卷之四 〔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新法半夏湯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滞,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刺痛,髒腑膨脹,嘔吞酸;或中酒吐酒,哕逆惡心,頭疼煩渴,倦怠嗜卧,不思飲食,并宜服之。
青皮(去白)幹姜(炮)各六兩桔梗(炒)陳皮(去白)各一兩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