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關燈
小
中
大
虛實更作而然。
陰氣獨勝則陽虛,故先寒戰栗。
陽氣獨勝則陰虛,故先熱。
陰勝陽虛,則内外皆寒。
陽盛陰虛,則内外俱熱。
陰陽各衰,衛氣與病氣相離則病愈。
陰陽相搏,衛氣與病氣相集則病複。
各随其衛氣之所在,與所中邪氣相合而然也。
塗蔚生曰:陳紫山此節之瘧疾談,似有獨得之處。
然其瘧之所以發生寒熱之理,尚欠細密,參觀第一集秋善病風瘧解釋自知。
治法一:(瘧疾兼嘔吐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揉臍。
治法二:(瘧疾一旦發者)推三關,肺經,分陰陽,運八卦,按弦搓摩。
治法三:(久瘧不愈,而脾虛弱者)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
治法四:(邪瘧至晚發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
六腑,天門入虎口。
治法五:(瘅瘧但熱無寒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肺經,六腑,内關,天門入虎口,揉鬥肘,間使。
第二集·推拿法 疳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
于脾家一髒,有積不治,傳之餘髒,而成五疳之疾。
若脾家病去,則餘髒皆安。
苟失其治,日久必有傳變,而成不救之症。
可不慎哉!治法:推三關,六腑,脾土,運八卦,大腸,五經紋,心經,清天河水,運水入土,闆門。
第二集·推拿法 積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兒患積症,皆因哺乳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滞中脘,外為風寒所襲,或因夜卧失蓋。
緻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肚腹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吐或哕,口吐酸氣,大便腥臭。
此為陳積所傷,先宜發表,後宜攻積。
治法:推三關,六腑,多補脾土,掐四橫紋,補腎水,分陰陽,掐大腸,揉闆門,運八卦,(退艮重。
)二扇門,天門入虎口。
發熱腹痛,宜推水底撈明月。
大便秘結,多推六腑,四橫紋,揉掐腎水。
腹痛洩瀉,掐一窩風,揉臍及龜尾。
第二集·推拿法 痞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夫痞與否同不通一也。
小兒乳哺不節,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結成痞。
痞癖突于脅下,或左或右,俗雲龜勞。
其疾皆因積滞蘊作,緻有寒熱,肚腹疼痛,晝涼夜熱。
氣實者先攻其痞,後投補益。
氣虛者,先與調固脾胃,神色稍正,飲食多進,後宜攻之。
若面黃唇白,發焦肌瘦,乃為虛極,不可輕下,乃徐徐調理為上。
治法:推三關,脾土,大腸,肺經,四橫紋,闆門,向導,清腎水,運五經紋,運八卦,小天心,黃蜂出洞,赤鳳搖頭,久揉脾土。
塗蔚生曰:痞與塊異。
痞是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滞也。
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滞,則營運上下之氣皆滞,而循行油膜之血,亦因之而滞矣。
故外感風寒久不解,其風寒邪氣,每易循外油膜,以入内油膜,發生痞積等症。
塊是先有行之血滞,而後累及于氣滞者也。
古人有瘕之名,謂為常聚不散,血多氣少,氣不勝血,故不散,或純是血質,或血中裹水。
瘕為或聚或散,氣為血滞,則聚而成形,血随氣散,則沒而不見。
實則亦即痞塊之換相也,不可因其名稱岐異。
而人每覺痞塊與瘕相懸殊耳。
若夫食積,則是純粹由于飲食積滞,而累及于原有之氣血周流者也。
故治痞之法,宜疏氣以行血,治塊之法,宜攻血以行氣。
治積之法,則宜消食以行滞,至其現時行狀若何,則又宜随體質之強弱,而納補益寒熱之味,于公導消散之中者也。
第二集·推拿法 痫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古人議痫最多,大抵胎内受驚,及聞大聲大驚而得。
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神不守舍,舍空則痰涎歸之。
而昏亂旋暈颠倒,口眼相引,目直上視,手足搐搦,背脊強直,或發時作牛羊豬馬雞犬之聲,便緻僵仆,口吐涎沫,不省人事。
凡得此症,純屬風痰郁結,上迷心竅,宜多投疏風化痰順氣鎮驚之劑,更須臨症參詳,乃無失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補脾土,天門入虎口,揉鬥肘,掐闆門,掐五指節,分陰陽,運八卦,赤鳳搖頭,按弦搓摩,威靈穴,揉中指,掐總經,炙昆侖。
第二集·推拿法 咳嗽門推法 陳紫山曰:夫咳嗽者,未有不經感冒而成也。
經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得其從合,則傷于肺,是令嗽也。
乍暖脫衣,暴熱遇風,汗出未幹,遽爾戲水,緻令傷寒咳嗽。
初得時面赤唇紅,氣粗發熱,此是傷風,痰壅作嗽。
日久津液枯耗,肺經虛矣。
肺為諸髒華蓋,卧開而坐合,所以卧則氣促,坐則稍寬,乃因攻肺下痰之過,名曰虛嗽。
又當多補脾而益肺,藉土氣以生金,則自愈矣。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往上),二扇門,二人上馬,五總經(六轉六掐),多揉肺愈穴,掐五指節,合谷,運八卦,多揉大指根,天門入虎口,闆門。
痰壅氣喘,掐向導穴,再掐闆門。
痰結壅塞,多運八卦。
幹咳推六腑。
痰咳推肺經,推脾清腎,運八卦。
氣喘掐飛經走氣,并四橫紋。
塗蔚生曰:陳紫山此節症論,多未精透,參觀第三集咳嗽條自知。
第二集·推拿法 腫脹門推法 陳紫山曰:古方有十種論症,然脈浮為風虛,沉伏為水病,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即為正水,脾脈虛大,多作脾腫,因循不治,乃成水腫。
蓋脾屬土,喜燥而惡濕,土敗不能制水,則停蓄不行,留滞皮膚,故作浮腫。
初得病時,是眼胞早晨浮突,至午後稍消。
然此症夏與秋冬治之頗易,惟春不然。
蓋四時之水,無如春水泛濫,兼肝木旺而脾土受克,不能制水,所以難療。
進退不常,徐徐調理取效。
大凡小兒浮腫,先用發散,然後以洩法。
治法:推三關,推脾土,黃蜂出洞,運五經紋,二扇門,掐威靈,天門入虎口,鬥時。
春夏用水,秋冬用蔥、姜,真麻油調之,再用酒一盞,飛鹽少許,皂角一片為末,黃土一鐘,同炒,布包,倒合掌心,掐大指節即消。
塗蔚生曰:腫以四肢言,脹以心腹言。
雖同是脾胃主病,而其中寒熱虛實,亦無不參雜其間。
挾外感而發生腫脹者,亦不過十分中之一二耳。
治之者必須審定此種腫脹,是否有寒有熱,有虛有實,而為一種寒熱虛實之對待法。
方不至為病所誤,而為紫山之先用發散,後以瀉法所瞞也。
第二集·推拿法 目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小兒雙目忽然紅,蓋因肝髒熱兼風,散風清火斯為妙,痘後須知宜别攻。
火眼之症治,宜補腎水,推天河,六腑,分陰陽,運八卦,推脾土,水底撈明月,合骨,曲池,肩井。
風眼之症治,宜推三關,揉腎,掐五指節,分陰陽,運八卦,推天河,六腑,水底撈明月,合谷,曲池,肩井。
塗蔚生曰:紫山隻雲風眼火眼之症,而未雲風眼究系何如,火眼究系何若,未免叫人難辨。
實則火眼色極赤而幹燥,風眼色鮮紅而多淚也。
然火甚可以生風,而風甚亦多含火也。
第二集·推拿法 雜症門推法 小兒頭瘡,治宜推三關,推肺經,分陰陽,推脾土,揉太陽,揉陽池。
小兒口内生瘡,治宜退六腑,分陰陽,撈明月,清天河水,補腎水,鳳凰單展翅。
小兒偏墜,治宜推三關,推腎,揉闆門,分陰陽,八卦,打馬過天河,三陰交,承山穴,外用艾茸為囊,收腎卵子甚效。
塗蔚生曰:三陰交在内踝蛳骨上三寸,乃足厥陰、足太陰、足少陰交會之點也。
小兒傍耳流膿,治宜: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将耳珠揉,用前補瀉法。
小便黃赤可清之,治宜治腎水。
(從小指尖往上推為清。
)掐二人上馬,運水入土。
如大小便俱閉,則宜分陰陽為主。
小兒眉目不開,治宜掐陽池,(宜久揉久掐)。
再推四橫紋。
小兒口渴咽幹者,氣虛火動也,清天河水為主。
小兒四肢厥冷,治宜推三關,補腎土為主。
小兒口啞不能語言,乃痰迷心竅也,清肺經為主。
小兒手不能屈伸者,風也,宜威靈穴揉之。
四肢軟者,血氣弱也,宜補腎土,掐四肢橫紋。
手捏拳者,心經熱也,急掐水底撈明月,仍運八卦。
小兒頭痛,揉臍及陽池,外勞宮,頭向上者,宜補脾土,運八卦為主。
小兒風症,不省人事,灸上星、湧泉、少商。
小兒發熱,目上視,宜瀉心經,掐中衡穴,橫門穴,俟眼正起視方止。
小兒眼左視,掐右端正;眼右視,掐左端正(中指中節外邊是) 小兒吐血,兩大指甲爪角後一韭葉許,即母腮穴掐之(母腮穴即是少商穴) 小兒汗多,是腎虛,推補腎水,汗即止。
小兒日間病重,宜抑陽;夜重者,宜抑陰。
小兒子時後火盛者,是陽火,宜瀉之;午後火盛者,是陰火,宜補之。
小兒先熱後寒者,陰幹陽,宜先瀉後補;先寒後熱,是陽幹陰,宜先補後瀉。
小兒浮腫者,脾土宜補,陰陽宜分,腎水宜先補而後瀉,用燈火太陽五心脊背上各一,自愈。
小兒五指節揉之,可以化痰。
小兒三焦推之,治心氣冷痛。
小兒命門推之,止腰痛,補下元。
小兒四橫紋重推,可以通上下之氣血。
小兒闆門重推,可以止小腸之寒氣。
小兒之小天心重揉,治腎水枯短。
小兒風池穴用針刺之,可治眼痛頭痛。
塗蔚生曰:風池屬于足少陽膽經,少陽行人之側,走上于頭,此穴在耳後颞後腦空下發際陷中,與啞門風府同刺,為治中風口啞,偏正頭痛,一切風症之要穴。
啞門入發際五分,刺宜淺。
風府入發際一寸,刺宜稍深。
小兒三關灸之,可祛腰背之風寒。
小兒昆侖穴灸之,可救半身不遂,大小便澀。
小兒曲池穴灸之,可通肺髒氣血,治麻痹半身不遂。
小兒洩瀉,在龜尾骨上,用艾火一,可愈。
若大便多而穢者,恐是陰脫,多不治。
小兒吐症,心窩上下,燈火四,如喝水多,可推脾土。
小兒腳軟,可于鬼眼穴上,燈火一。
小兒手軟倒蹭後拐,節灣上一。
小兒頭軟,心臍上下,燈火一。
小兒内熱外寒,掐腎水即止。
小兒外寒内熱者,掐陽筋汗出為度。
小兒作寒,掐心經轉熱;作熱,掐腎經轉涼。
小兒口或閉,多揉脾土,心口燈火一。
亦有心窩揉者,又有研朱砂一分,吹鼻即開。
小兒上吐下瀉,多推脾胃,與分陰陽,燈火五心提之,肚上五火,背上五火效。
塗蔚生曰:上吐下瀉,固有純屬陰寒者,亦有多屬上熱下寒,與寒熱參雜者。
必須将症認清,因症施治,方能取效。
萬不可冒用燈火,以熱攻熱,緻誤兒命。
小兒囟門有紋如針入眼五色皆主死。
小兒鼻幹年長壽推下效,或曰多推肺經,以鼻乃肺竅故也。
小兒久揉脾土後心,以肚附應之,謂之内消。
小兒脊骨自下緩緩推上,可使之吐,大人亦然。
小兒足三裡穴,屬胃,久揉止肚痛。
大人胃氣痛者通用。
小兒便秘者,燒酒在腎俞推上龜尾,膀胱推下承山。
但腳裡邊在承山旁抽骨處,亦要推下。
此順氣之法,可免急脹之患。
若要洩瀉,亦要逆推,使氣升而瀉而止。
小兒兩手交叉,食指盡處,為列缺穴,可指頭頂面諸症。
手背掌後橫紋後二寸為外關穴,治腰背痛,大人通用。
小兒掐靠山、合谷、少商、内關諸穴治瘧疾。
小兒向導穴掐之,可治氣喘,口歪眼偏,哭不出聲,口渴。
小兒掐總筋,推天河,治口内生瘡,吐熱人事昏沉。
小兒掐湧泉穴,治痰壅,重則灸之。
小兒揉二大指頭頂,向外轉三十六,随掐之,醒脾消食。
小兒闆門推倒橫門可吐,橫門推下闆門可瀉。
二穴對掐之,止吐瀉。
小兒運水入土,治身弱,肚起青筋,曰水盛土枯。
小兒運土入水,治腹内作脹,眼睜,曰土盛水枯。
小兒危症,先劈面吹氣一口。
若眼皮連動,眼睛活轉,可救。
若魚目,肝絕,不救。
小兒生血順氣,天門入虎口,揉鬥肘。
小兒當時被吓,補童子,以兩手提耳三四次即效。
小兒推拿,不可拘于推三回一之說,但推中回幾下便是。
小兒推法,必是線形,毋得斜曲,恐動别經而招患也。
塗蔚生曰:陳紫山以上各節,多有會解之處。
予雖極力領會,恐仍有不能合其本意者。
然以詞意所在,又不能不為牽強下去。
尚希海内名家,随時校正,是所至禱,查其所以錯誤之點,多系傳寫之訛,在出版者,既系貪圖節省工費,罔顧謄寫之優劣。
而著作者,又屬忘去自己心血,不計刷印之精疵,孰知一誤再誤,伊芳于胡底。
錯誤縱可延長,權力縱可抛棄,嬰兒豈可長為誤治,任其夭劄乎,餘不辭血汗之勞。
謹為審正,以公于世,雖是否有當,未敢斷定,而我之一片婆心,當亦為天下所共諒耳。
陰氣獨勝則陽虛,故先寒戰栗。
陽氣獨勝則陰虛,故先熱。
陰勝陽虛,則内外皆寒。
陽盛陰虛,則内外俱熱。
陰陽各衰,衛氣與病氣相離則病愈。
陰陽相搏,衛氣與病氣相集則病複。
各随其衛氣之所在,與所中邪氣相合而然也。
塗蔚生曰:陳紫山此節之瘧疾談,似有獨得之處。
然其瘧之所以發生寒熱之理,尚欠細密,參觀第一集秋善病風瘧解釋自知。
治法一:(瘧疾兼嘔吐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揉臍。
治法二:(瘧疾一旦發者)推三關,肺經,分陰陽,運八卦,按弦搓摩。
治法三:(久瘧不愈,而脾虛弱者)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
治法四:(邪瘧至晚發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
六腑,天門入虎口。
治法五:(瘅瘧但熱無寒者)推三關,脾土,分陰陽,運八卦,肺經,六腑,内關,天門入虎口,揉鬥肘,間使。
第二集·推拿法 疳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大抵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
于脾家一髒,有積不治,傳之餘髒,而成五疳之疾。
若脾家病去,則餘髒皆安。
苟失其治,日久必有傳變,而成不救之症。
可不慎哉!治法:推三關,六腑,脾土,運八卦,大腸,五經紋,心經,清天河水,運水入土,闆門。
第二集·推拿法 積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兒患積症,皆因哺乳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滞中脘,外為風寒所襲,或因夜卧失蓋。
緻頭疼面黃,身熱眼胞微腫,肚腹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吐或哕,口吐酸氣,大便腥臭。
此為陳積所傷,先宜發表,後宜攻積。
治法:推三關,六腑,多補脾土,掐四橫紋,補腎水,分陰陽,掐大腸,揉闆門,運八卦,(退艮重。
)二扇門,天門入虎口。
發熱腹痛,宜推水底撈明月。
大便秘結,多推六腑,四橫紋,揉掐腎水。
腹痛洩瀉,掐一窩風,揉臍及龜尾。
第二集·推拿法 痞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夫痞與否同不通一也。
小兒乳哺不節,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結成痞。
痞癖突于脅下,或左或右,俗雲龜勞。
其疾皆因積滞蘊作,緻有寒熱,肚腹疼痛,晝涼夜熱。
氣實者先攻其痞,後投補益。
氣虛者,先與調固脾胃,神色稍正,飲食多進,後宜攻之。
若面黃唇白,發焦肌瘦,乃為虛極,不可輕下,乃徐徐調理為上。
治法:推三關,脾土,大腸,肺經,四橫紋,闆門,向導,清腎水,運五經紋,運八卦,小天心,黃蜂出洞,赤鳳搖頭,久揉脾土。
塗蔚生曰:痞與塊異。
痞是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滞也。
中焦循行油膜之氣滞,則營運上下之氣皆滞,而循行油膜之血,亦因之而滞矣。
故外感風寒久不解,其風寒邪氣,每易循外油膜,以入内油膜,發生痞積等症。
塊是先有行之血滞,而後累及于氣滞者也。
古人有瘕之名,謂為常聚不散,血多氣少,氣不勝血,故不散,或純是血質,或血中裹水。
瘕為或聚或散,氣為血滞,則聚而成形,血随氣散,則沒而不見。
實則亦即痞塊之換相也,不可因其名稱岐異。
而人每覺痞塊與瘕相懸殊耳。
若夫食積,則是純粹由于飲食積滞,而累及于原有之氣血周流者也。
故治痞之法,宜疏氣以行血,治塊之法,宜攻血以行氣。
治積之法,則宜消食以行滞,至其現時行狀若何,則又宜随體質之強弱,而納補益寒熱之味,于公導消散之中者也。
第二集·推拿法 痫症門推法 陳紫山曰:古人議痫最多,大抵胎内受驚,及聞大聲大驚而得。
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神不守舍,舍空則痰涎歸之。
而昏亂旋暈颠倒,口眼相引,目直上視,手足搐搦,背脊強直,或發時作牛羊豬馬雞犬之聲,便緻僵仆,口吐涎沫,不省人事。
凡得此症,純屬風痰郁結,上迷心竅,宜多投疏風化痰順氣鎮驚之劑,更須臨症參詳,乃無失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補脾土,天門入虎口,揉鬥肘,掐闆門,掐五指節,分陰陽,運八卦,赤鳳搖頭,按弦搓摩,威靈穴,揉中指,掐總經,炙昆侖。
第二集·推拿法 咳嗽門推法 陳紫山曰:夫咳嗽者,未有不經感冒而成也。
經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得其從合,則傷于肺,是令嗽也。
乍暖脫衣,暴熱遇風,汗出未幹,遽爾戲水,緻令傷寒咳嗽。
初得時面赤唇紅,氣粗發熱,此是傷風,痰壅作嗽。
日久津液枯耗,肺經虛矣。
肺為諸髒華蓋,卧開而坐合,所以卧則氣促,坐則稍寬,乃因攻肺下痰之過,名曰虛嗽。
又當多補脾而益肺,藉土氣以生金,則自愈矣。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往上),二扇門,二人上馬,五總經(六轉六掐),多揉肺愈穴,掐五指節,合谷,運八卦,多揉大指根,天門入虎口,闆門。
痰壅氣喘,掐向導穴,再掐闆門。
痰結壅塞,多運八卦。
幹咳推六腑。
痰咳推肺經,推脾清腎,運八卦。
氣喘掐飛經走氣,并四橫紋。
塗蔚生曰:陳紫山此節症論,多未精透,參觀第三集咳嗽條自知。
第二集·推拿法 腫脹門推法 陳紫山曰:古方有十種論症,然脈浮為風虛,沉伏為水病,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即為正水,脾脈虛大,多作脾腫,因循不治,乃成水腫。
蓋脾屬土,喜燥而惡濕,土敗不能制水,則停蓄不行,留滞皮膚,故作浮腫。
初得病時,是眼胞早晨浮突,至午後稍消。
然此症夏與秋冬治之頗易,惟春不然。
蓋四時之水,無如春水泛濫,兼肝木旺而脾土受克,不能制水,所以難療。
進退不常,徐徐調理取效。
大凡小兒浮腫,先用發散,然後以洩法。
治法:推三關,推脾土,黃蜂出洞,運五經紋,二扇門,掐威靈,天門入虎口,鬥時。
春夏用水,秋冬用蔥、姜,真麻油調之,再用酒一盞,飛鹽少許,皂角一片為末,黃土一鐘,同炒,布包,倒合掌心,掐大指節即消。
塗蔚生曰:腫以四肢言,脹以心腹言。
雖同是脾胃主病,而其中寒熱虛實,亦無不參雜其間。
挾外感而發生腫脹者,亦不過十分中之一二耳。
治之者必須審定此種腫脹,是否有寒有熱,有虛有實,而為一種寒熱虛實之對待法。
方不至為病所誤,而為紫山之先用發散,後以瀉法所瞞也。
第二集·推拿法 目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小兒雙目忽然紅,蓋因肝髒熱兼風,散風清火斯為妙,痘後須知宜别攻。
火眼之症治,宜補腎水,推天河,六腑,分陰陽,運八卦,推脾土,水底撈明月,合骨,曲池,肩井。
風眼之症治,宜推三關,揉腎,掐五指節,分陰陽,運八卦,推天河,六腑,水底撈明月,合谷,曲池,肩井。
塗蔚生曰:紫山隻雲風眼火眼之症,而未雲風眼究系何如,火眼究系何若,未免叫人難辨。
實則火眼色極赤而幹燥,風眼色鮮紅而多淚也。
然火甚可以生風,而風甚亦多含火也。
第二集·推拿法 雜症門推法 小兒頭瘡,治宜推三關,推肺經,分陰陽,推脾土,揉太陽,揉陽池。
小兒口内生瘡,治宜退六腑,分陰陽,撈明月,清天河水,補腎水,鳳凰單展翅。
小兒偏墜,治宜推三關,推腎,揉闆門,分陰陽,八卦,打馬過天河,三陰交,承山穴,外用艾茸為囊,收腎卵子甚效。
塗蔚生曰:三陰交在内踝蛳骨上三寸,乃足厥陰、足太陰、足少陰交會之點也。
小兒傍耳流膿,治宜: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将耳珠揉,用前補瀉法。
小便黃赤可清之,治宜治腎水。
(從小指尖往上推為清。
)掐二人上馬,運水入土。
如大小便俱閉,則宜分陰陽為主。
小兒眉目不開,治宜掐陽池,(宜久揉久掐)。
再推四橫紋。
小兒口渴咽幹者,氣虛火動也,清天河水為主。
小兒四肢厥冷,治宜推三關,補腎土為主。
小兒口啞不能語言,乃痰迷心竅也,清肺經為主。
小兒手不能屈伸者,風也,宜威靈穴揉之。
四肢軟者,血氣弱也,宜補腎土,掐四肢橫紋。
手捏拳者,心經熱也,急掐水底撈明月,仍運八卦。
小兒頭痛,揉臍及陽池,外勞宮,頭向上者,宜補脾土,運八卦為主。
小兒風症,不省人事,灸上星、湧泉、少商。
小兒發熱,目上視,宜瀉心經,掐中衡穴,橫門穴,俟眼正起視方止。
小兒眼左視,掐右端正;眼右視,掐左端正(中指中節外邊是) 小兒吐血,兩大指甲爪角後一韭葉許,即母腮穴掐之(母腮穴即是少商穴) 小兒汗多,是腎虛,推補腎水,汗即止。
小兒日間病重,宜抑陽;夜重者,宜抑陰。
小兒子時後火盛者,是陽火,宜瀉之;午後火盛者,是陰火,宜補之。
小兒先熱後寒者,陰幹陽,宜先瀉後補;先寒後熱,是陽幹陰,宜先補後瀉。
小兒浮腫者,脾土宜補,陰陽宜分,腎水宜先補而後瀉,用燈火太陽五心脊背上各一,自愈。
小兒五指節揉之,可以化痰。
小兒三焦推之,治心氣冷痛。
小兒命門推之,止腰痛,補下元。
小兒四橫紋重推,可以通上下之氣血。
小兒闆門重推,可以止小腸之寒氣。
小兒之小天心重揉,治腎水枯短。
小兒風池穴用針刺之,可治眼痛頭痛。
塗蔚生曰:風池屬于足少陽膽經,少陽行人之側,走上于頭,此穴在耳後颞後腦空下發際陷中,與啞門風府同刺,為治中風口啞,偏正頭痛,一切風症之要穴。
啞門入發際五分,刺宜淺。
風府入發際一寸,刺宜稍深。
小兒三關灸之,可祛腰背之風寒。
小兒昆侖穴灸之,可救半身不遂,大小便澀。
小兒曲池穴灸之,可通肺髒氣血,治麻痹半身不遂。
小兒洩瀉,在龜尾骨上,用艾火一,可愈。
若大便多而穢者,恐是陰脫,多不治。
小兒吐症,心窩上下,燈火四,如喝水多,可推脾土。
小兒腳軟,可于鬼眼穴上,燈火一。
小兒手軟倒蹭後拐,節灣上一。
小兒頭軟,心臍上下,燈火一。
小兒内熱外寒,掐腎水即止。
小兒外寒内熱者,掐陽筋汗出為度。
小兒作寒,掐心經轉熱;作熱,掐腎經轉涼。
小兒口或閉,多揉脾土,心口燈火一。
亦有心窩揉者,又有研朱砂一分,吹鼻即開。
小兒上吐下瀉,多推脾胃,與分陰陽,燈火五心提之,肚上五火,背上五火效。
塗蔚生曰:上吐下瀉,固有純屬陰寒者,亦有多屬上熱下寒,與寒熱參雜者。
必須将症認清,因症施治,方能取效。
萬不可冒用燈火,以熱攻熱,緻誤兒命。
小兒囟門有紋如針入眼五色皆主死。
小兒鼻幹年長壽推下效,或曰多推肺經,以鼻乃肺竅故也。
小兒久揉脾土後心,以肚附應之,謂之内消。
小兒脊骨自下緩緩推上,可使之吐,大人亦然。
小兒足三裡穴,屬胃,久揉止肚痛。
大人胃氣痛者通用。
小兒便秘者,燒酒在腎俞推上龜尾,膀胱推下承山。
但腳裡邊在承山旁抽骨處,亦要推下。
此順氣之法,可免急脹之患。
若要洩瀉,亦要逆推,使氣升而瀉而止。
小兒兩手交叉,食指盡處,為列缺穴,可指頭頂面諸症。
手背掌後橫紋後二寸為外關穴,治腰背痛,大人通用。
小兒掐靠山、合谷、少商、内關諸穴治瘧疾。
小兒向導穴掐之,可治氣喘,口歪眼偏,哭不出聲,口渴。
小兒掐總筋,推天河,治口内生瘡,吐熱人事昏沉。
小兒掐湧泉穴,治痰壅,重則灸之。
小兒揉二大指頭頂,向外轉三十六,随掐之,醒脾消食。
小兒闆門推倒橫門可吐,橫門推下闆門可瀉。
二穴對掐之,止吐瀉。
小兒運水入土,治身弱,肚起青筋,曰水盛土枯。
小兒運土入水,治腹内作脹,眼睜,曰土盛水枯。
小兒危症,先劈面吹氣一口。
若眼皮連動,眼睛活轉,可救。
若魚目,肝絕,不救。
小兒生血順氣,天門入虎口,揉鬥肘。
小兒當時被吓,補童子,以兩手提耳三四次即效。
小兒推拿,不可拘于推三回一之說,但推中回幾下便是。
小兒推法,必是線形,毋得斜曲,恐動别經而招患也。
塗蔚生曰:陳紫山以上各節,多有會解之處。
予雖極力領會,恐仍有不能合其本意者。
然以詞意所在,又不能不為牽強下去。
尚希海内名家,随時校正,是所至禱,查其所以錯誤之點,多系傳寫之訛,在出版者,既系貪圖節省工費,罔顧謄寫之優劣。
而著作者,又屬忘去自己心血,不計刷印之精疵,孰知一誤再誤,伊芳于胡底。
錯誤縱可延長,權力縱可抛棄,嬰兒豈可長為誤治,任其夭劄乎,餘不辭血汗之勞。
謹為審正,以公于世,雖是否有當,未敢斷定,而我之一片婆心,當亦為天下所共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