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關燈
液既少,而火無所養也。

     不過小兒此症較少耳。

     陳紫山曰:舌絡微縮,時時弄舌,因脾髒積熱,不可妄用涼劑。

     治法:推三關,退下六腑,脾土,瀉心火補腎水,運八卦,分陰陽,掐總筋,水底撈明月,運鬥肘。

     陳紫山曰:虛熱者,因病後血氣未足,四肢瘦弱,時多發熱,一日三五次者。

    此客熱乘虛而作。

    調氣調血,其熱自退。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撚五指,運八卦,水底撈明月,掐總經,分陰陽,飛經走氣,運鬥肘。

     陳紫山曰:頭昏頰赤,口内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肚腹結脹,此實熱之症也,宜瀉之。

    髒腑之熱去,則病自愈。

     治法:推上三關,瀉大腸,清腎水,運八卦,推膀胱,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退六腑,打馬過天河,飛經走氣,運鬥肘。

     陳紫山曰:積熱者,眼胞浮腫,面黃足冷,發熱從頭至肚愈甚,或惡聞飲食之氣,嘔吐惡心,肚腹疼痛。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五經紋,脾土,大腸,三焦,腎水,運八卦,掐總經,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運鬥肘。

     陳紫山曰:疳熱者,皆因過餐飲食,積滞于中,郁久成熱。

    然脾家一髒,有積不治,傳之别髒,則成五疳之疾。

    若脾家病去,則餘髒皆安矣。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補脾土,推大小腸、三焦,運八卦,掐總筋,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運鬥肘。

     陳紫山曰:血熱者,每日辰巳時發,遇夜則涼。

    世人不知,或謂疳熱。

    殊不知此乃血熱之症也。

     治法:推上三關,推下六腑,分陰陽,運八卦,五經紋,掐總筋,清腎水,水底撈明月,揉鬥肘,按弦搓摩,飛經走氣。

     塗蔚生曰:血熱與虛熱有異。

    血熱者,乃血分之火氣壯實,而反耗其陰液也。

    虛熱則系一種陰血先虛,而火無所潛。

    故一則發自上午,一則發自下午。

    若夫壯熱,則又多系發自氣分。

    蓋熱雖近于火,而火究熱之原質,熱究系火之所蒸發也。

     陳紫山曰:骨蒸熱者,乃骨熱而蒸。

    有熱無寒,醒後盜汗方止,非皮膚之外燒也。

    皆因小兒食肉太早,或素喜炙爆面食之類,或好食桃李楊梅瓜果之類,或至冬月衣棉太濃,緻耗津液而成,或疳病餘毒,傳作骨蒸,又或腹内痞癖,有時作痛。

     治法:推三關,推六腑,運五經紋,分陰陽,清天河水,水底撈明月,補腎水,掐總經四橫紋,打馬過天河。

     塗蔚生曰:骨蒸熱乃陰虛至極者。

    因髒内之陰液消礫已盡,而水陰不能化生骨髓,故其熱亦至于骨間也。

    雖紫山之解,尚未盡當。

    然而食積之熱,亦确能消耗陰血也。

     陳紫山曰:壯熱者,一向不止。

    皆因血氣壅塞,五髒生熱,蒸熨于内,故身體壯熱,眠卧不安,精神恍惚。

     熏發于外,則表裡俱熱,甚則生風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分陰陽,推二扇門,清心經,清天河水,五經紋,掐總筋運鬥肘,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

     陳紫山曰:溫壯熱者,與壯熱相類而少異。

    但溫溫不甚盛,是溫壯也。

    若胃氣不和,氣滞壅塞,而蘊積體熱者,則名為溫壯熱。

    大便黃臭,此腹内伏熱。

    類白酸臭,則宿食停滞,宜微利之。

     治法:推三關,推六腑,肺經,分陰陽,推二扇門,清心經,清天河水,五經紋,掐總筋,運鬥肘,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

     陳紫山曰:變蒸熱者,陰陽水火,蒸于氣血,而使形體成就者也。

    所以變者,變生五髒。

    蒸者,蒸養六腑。

    小兒初生三十二日,為之一變,六十四日,為之一蒸;十變五蒸,計三百二十日,蒸變俱畢,兒乃成人也。

    嬰兒之有變蒸,如蠶之有眠,龍之脫骨,虎之轉爪,皆因類變生而長也。

    身熱如蒸上氣,虛驚耳冷,微汗,上唇有白泡如珠,或微腫如卧蠶者,是其候也。

    重者身熱神亂腹痛,叫不能食乳,切不可妄投藥餌,及推拿火灸。

    若誤治之,必緻殺人。

     故不立治法,特書以告之。

     塗蔚生曰:小兒變蒸之說,未知是先賢憑空結撰,抑是别有根據。

    謂其為憑空結撰欤,而其所謂變蒸之日數,與變蒸之形狀,似乎着着可信者。

    謂其确有根據欽,而此之所謂變蒸,又多異乎彼之所謂變蒸,似乎毫無定準者。

    餘因此互異之點,不禁有管見陳焉。

    蓋人之生也,髒腑其根本,肢體其苗葉。

    必先髒腑充備,而後有肢體,肢體具而後五官生焉。

    斷未聞有五官肢體既具,而後變生髒腑者也。

    如肢體秉于完成,髒腑備于變蒸,試問小兒未至三十二日變蒸以前,而其内之主宰消化乳食者何物?司乎化生血液者何物?而主乎藏血納血,統氣行氣者,果又何物?假使其内部未臻完成,則吾恐其兒縱能誕生,亦不過終朝耳,又焉能消化乳食,化生血液,而為第一月生長最速之兒乎?不觀夫鐘耶,内部之機件完備,方能行走。

    使其内部少有損壞滞泥,則不能行其定時之職權。

    縱能行動,而指亦不準矣。

    豈有活潑整個之兒,内部不至完成,而即能生長耶?餘因各家俱有此說,始存之以供參考。

    餘又因各家之說互異,特闡之以正其誤。

     第二集·推拿法 傷寒門推法 陳紫山曰:傷寒之病有多般,一概推詳便覺難。

    面目俱紅時噴嚏,氣粗身熱是傷寒。

    又曰:傷寒一日,遍身發熱,頭疼腦痛,人事昏沉,甚則胡言亂語。

     治法:推三關,六腑,打馬過天河,水底撈明月,分陰陽,運八卦,五指尖,鬥肘。

    無汗掐心經,内勞宮,肩井。

    (有汗不用。

    ) 塗蔚生曰:傷寒是寒郁于表,治宜惟用溫解,而寒涼在其所忌。

    本節有水底撈明月一法,用者必須審慎。

    蓋必寒從熱化,熱邪入裡而後可用,此大寒之治法也。

     陳紫山曰:傷寒二日,結胸腹脹,減食沉迷,内熱外寒,遍體骨節疼痛。

     治法:推三關,六腑,心經,分陰陽,運八卦。

    開胸膈疼,加肺經。

    飲食不進,加脾土,曲池,陽池。

     陳紫山曰:傷寒三日,遍身骨節疼痛,大小便不通,肚腹作脹。

     治法:推三關,肺經,和陰陽,運八卦,開胸,運鬥肘,天門入虎口,四橫紋,水底撈明月,赤鳳搖頭,揉太陽,揉五指節。

    攢竹,曲池,肩井。

     陳紫山曰:傷寒四日,腳疼腰痛,眼紅,飲食不進,人事颠亂。

     治法:推三關,六腑,曲池,虎口,二人上馬,掐五指節,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打馬過天河。

     陳紫山曰:傷寒五日,傳遍經絡,或大便不通,小便自利,或噎氣霍亂。

     治法:推三關,清天河水,脾土,八卦,清腎水,肺經,打馬過天河。

     陳紫山曰:傷寒六日,血氣虛弱,飲食不進,腰痛氣喘,心疼頭痛。

     治法:推三關,肺經,四橫紋,運八卦,清天心水,水底撈明月,赤鳳搖頭,按弦搓摩,飛經走氣,曲池,肩井,合谷,分陰陽。

     陳紫山曰:傷寒七日,傳變六經,發散四肢,各傳經絡,或痢或瘧,加減推之。

     治法:推三關,六腑,清天河水,肺經,四橫紋,補腎水,和陰陽,天門入虎口,揉鬥肘,曲池,肩井,太陽,推脾土。

    若瘅瘧,揉五指中節與節根。

    凡推瘧疾,必宜常用不易者推之,而後用此法最效。

     塗蔚生曰:紫山此節症治,是拘于傷寒傳變,每日傳一經者,亦是拘于先賢之叫人着眼傷寒日數者。

    豈知傷寒傳變,雖是由淺入深,由表入裡,亦是全憑某經氣血之強弱,以為轉移,故有遞次日傳一經而至六經者,亦有遞次傳至一二經而終止者,有始終數十日不離其一經,并不傳變者,有起首并不在于太陽,而直病陽明少陽或三陰者。

    傳遍既殊,病狀亦異。

    吾人治病,隻可見其發見某經之症,而以為某經之治,萬不可因其日數之多寡,以為治陰治陽之歧異。

    若徒拘于日數,則五六日之病,猶在太陽者,豈可為少陰厥陰之治乎?故治病之法,隻宜采用權變,因時制宜,又常用不易一語頗會解。

     第二集·推拿法 嘔吐門推法 陳紫山曰:有物有聲名曰嘔,幹嘔則無物,有物無聲名曰吐。

    嘔者有痰,吐者無聲。

    嘔吐出物也,胃氣不和。

    蓋沖脈雖麗于足陽明胃經上行,而其氣則以下行為順。

    今逆而上行,則作嘔吐,然有胃寒胃熱之不同,傷食氣虛之各異,病既不一,治亦不同。

    諸吐不思食者,總宜節其乳食。

    無論其寒吐、熱吐,若經久不治,胃氣空虛,恐成慢風之候,最宜預防。

    如已成慢風,常嘔腥臭者,胃氣将絕之兆也。

     又曰:夏天小兒遊戲日中,伏熱在胃;或乳母感冒暑氣,乘熱乳兒,或過食辛熱之物,多成熱吐。

    其候面赤唇紅,五心煩熱,吐次少而出物多,乳片消而色黃者是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脾胃,肺經,十王穴,掐右端正,運水入土,運八卦,分陰陽,赤鳳搖頭,揉總經,揉鬥肘。

     陳紫山曰:寒吐者,冬日感冒風寒,或乳母有寒,乘寒乳兒,冷氣入腹,或傷宿乳,或食生冷,胃虛不納,乳片不化,喜熱惡寒,四肢逆冷,脈息沉微,吐次多而出少者是也。

     治法:推三關,補脾胃,肺經,掐右端正,運八卦,分陰陽,黃蜂出洞,赤鳳搖頭,六腑。

     陳紫山曰:傷食吐者,夾食而出,氣味酸臭,惡食胃痛,身發潮熱者是也。

     治法:推三關,五指尖,掐右端正,推脾土,運八卦,分陰陽,水底撈明月,打馬過天河,六腑,揉鬥肘。

     塗蔚生曰:左右端正,是中指中節,左右兩邊。

     陳紫山曰:虛吐者,胃氣虛弱,不能停留,乳食而作吐也。

     治法:推三關,五經紋,多補脾胃,掐右端正,運土入水,運八卦,分陰陽,赤鳳搖頭,三關,六腑,補大腸,揉鬥肘。

     第二集·推拿法 洩瀉門推法 陳紫山曰:胃為水谷之海,其精英流布,以養五髒,糟粕傳送,以歸大腸。

    内由生冷乳食所傷,外因風寒暑濕所感,饑飽失時,脾不能消,冷熱相幹,遂成洩瀉。

    若脾胃氣和,以消水谷,水谷既分,安有此症也。

    古人雲:脾虛則吐,胃虛則瀉,脾胃俱虛則吐瀉并作。

    若久瀉不止,元氣必脫,宜大補之。

     治法:推三關,心經,清腎水,補脾胃,掐左端正,倒推大腸,外勞宮,分陰陽,運八卦,揉臍及龜尾,掐肚角兩旁,掐承山。

    寒症加黃蜂出洞,三關,六腑,鬥肘,熱症加撈明月,打馬過天河,三關,六腑,揉鬥肘。

     陳紫山曰:霍亂者,揮霍撩亂也。

    外有所感,内有所傷,陰陽垂膈,上吐下痢,腸擾悶痛是也。

     治法:推三關,肺經,八卦,補脾土,大腸,四橫紋,分陰陽,二人上馬,蒼龍擺尾。

    又将獨頭蒜一個,搗碎,将燒紙隔七層敷臍。

    若起泡,用雞蛋清塗之,即愈。

     第二集·推拿法 腹痛門推法 陳紫山曰:小兒腹痛,有寒有熱,有食積瘕,偏墜寒疝,及疣蟲動痛。

    諸痛不同,其名亦異,故不可一概而論。

    又曰:熱腹痛者,乃時痛時止也,暑月最多。

     治法: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分陰陽(陰重陽輕),黃蜂出洞,四橫紋。

     塗蔚生曰:黃蜂出洞,乃治療寒症之大熱法。

    以之治熱症腹痛,恐系有誤,用者慎之。

    采用清天河水等法可也。

     陳紫山曰:寒腹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

     治法:推三關,運五經紋,二扇門,一窩風,按弦搓摩,運八卦,揉臍及龜尾。

     陳紫山曰:氣滞食積而痛者,卒痛便秘,心胸高起,手不可按者是也。

     治法:推三關,分陰陽,推脾土,揉臍及龜尾,掐威靈。

    若腹内膨脹,推大腸。

     陳紫山曰:冷氣心痛者,手足厥逆,遍身冷汗,甚則手之甲青黑,脈沉細微是也。

     治法:推三關,運八卦,分陰陽(陰重陽輕),補腎,二扇門,黃蜂出洞。

    鸠尾前後重揉,蔥姜推之發汗。

     塗蔚生曰:鸠尾在胸前兩歧骨下一寸。

    曰鸠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也。

     第二集·推拿法 痢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痢分赤白二種。

    世人莫不曰赤為陽,為熱,白為陰,為寒;或曰無積不成痢;或以冷熱之法互治,必難取效。

    不究其原,何可療治。

    且四時八風之中人,五運六氣之相勝。

    夏秋人多痢疾,《内經》曰:春傷于風,夏生飧洩。

    豈可拘于無積不成痢之說。

    豈一歲之中,獨于夏秋,人皆有積乎?蓋風邪入胃,木能勝土,不為暴洩,則或痢疾。

    赤白交雜,此為陰陽不分,法當厘清陰陽為主。

    又曰:夾熱而痢者,則痢下紅色,此風熱能動血也。

     治法:推三關,六腑,清心經,和陰陽,推大腸,脾土,運八卦,腎水,揉臍及龜尾。

     陳紫山曰:夾冷而痢者,則下純白也。

    或油上有粉紅色,或似豬肝凝血,皆為陰症。

    蓋血寒則凝故也。

     治法:推三關,運八卦,脾土,大腸,和陰陽,天門入虎口,揉臍及龜尾。

     第二集·推拿法 瘧疾門推法 陳紫山曰:夏傷于暑,秋必病瘧。

    謂腠理開而汗出遇風也。

    或得于澡浴水氣,舍于皮膚,因衛氣不守,邪氣并居,其疾始作。

    伸欠寒栗,腰背俱痛,骨節煩痛,寒去,則内外皆熱,頭疼而渴。

    乃陰陽二氣交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