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編
關燈
小
中
大
搗時如藥嫌幹,可酌加蓖麻仁若幹粒以調整之,如年久膏硬時,亦用此法調整。
此膏專治串,未成者自能消散,已潰而流膿液者,當酌加輕粉、犀黃以輔助之,在攤膏時,須隔水炖融,切忌直接火烘,或在臨用時就熱水壺上溫融之,不可采用直接火烘,因膏中麝香經火則氣洩而效減也。
制松香法:以松香五斤,用鮮芙蓉花連葉十斤(以花多者為佳),柳條、桃葉、榴葉各五斤,甘草一斤,煮成濃湯後,去渣濾清,留一小部份,另儲使冷,餘盛鍋中,安放露天(勿置屋内,妨爆濺也),入松香再煎,約松香一桶,湯三桶,俟油沸盡,即陸續用銅勺撈出,傾入冷湯中取起,每枚捏成如燒餅式,中穿一孔,以粗麻線貫之,分裝布袋,緊束袋口,浸糞缸中四十九日,取出去袋,以長流水漂沖三日,再露七日夜後,埋土中七日,存儲備用,以二、三年者為佳。
糞缸以無病之童男、童女糞為最好,年長健壯婦女次之,惟忌經帶,若男子已成人者,則不合用。
處方篇 第七方&bull千捶紙 歌曰:雄黃一錢砒五分,撒布紙上折多層,輕輕捶得千餘下,貼瘡貼毒有良能,休将此方輕相視,楊梅疔毒大有靈。
(處方)白砒(五分)明雄(一錢)(制法)共為細末,取上好皮紙一張,将藥末勻布紙上,折為十數折,以木捶在紙上捶之,約千餘下,藥即吸入紙層,至轉黃色時為度,收藏備用。
(用法)若遇楊梅瘡毒腫起者,以此紙貼之最佳,其他潰後化腐亦妙。
處方篇 第八方&bull太歲墨 歌曰:太歲墨中麝香烈,大戟蚊蛤慈菇協,千金二烏糯米調,内可服來外可貼,死牛死馬河肫毒,山岚瘴氣都消得,磨搽惡毒能止痛,又解砒毒并水厄,咽喉腫痛不得眠,疔瘡搽上湯潑雪。
(處方)山慈菇(一兩)千金子(一兩)大戟(一兩)蚊蛤(二兩去蟲)麝香(一分)川烏(二兩)草烏(二兩)(制法)上共為細末,以糯米煮糊搗勻,用模型鑄為一錢重墨狀條塊,陰幹備用。
(舊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醜年制者,型上刻乙醜二字,故有太歲之稱)(用法)每服一錠,病重者,可連服二錠,通利之後,用溫粥補之。
凡疔瘡腫毒,口眼歪斜,牙關緊急等症,俱用溫酒磨服,其他一切瘡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難盡述。
處方篇 第九方&bull代針散 歌曰:未潰之毒可代針,巴霜信石各等分,淨雄一分相兌用,癰毒出膿漸漸輕,不問惡毒痰血起,陳醋調敷止痛疼。
(處方)巴霜(一錢)信石(一錢)明雄(一錢)(制法)共研細末,收瓶備用。
(用法)若遇皮薄瘡疖,不得穿頭而畏刀針者,以陳醋調敷患處,約一日間,瘡頭即自行穿潰,或用黃蠟撚作麥粒大,令其兩頭有光,每服三粒,黃酒沖服,見汗之後,瘡頭即穿。
如遇皮濃之瘡,須用铍針刺開少許,再敷此藥,如未成膿,則此藥不可用,否則等于活剝龜殼。
許琏外科證治全書中有“咬頭膏”方,專治癰瘤膿熟不潰,作用雖與代針散同,其處方則較代針散為王道,因其可減低腐蝕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俾臨床時多一應付法門。
制乳香制沒藥番木鼈生蓖麻仁銅綠(各等分)共為細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藥末搗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搗勻,臨用時,以綠豆大一粒放患頂上,用膏藥掩貼之,潰時即行揭下,讓膿汁外出,惟胎前、産後不可貼用。
處方篇 第十方&bull熏洗湯 歌曰:大凡惡毒瘀血成,不曾發散緻痛疼,秘授奇方熏洗法,羌獨荊防花木行,薄蘇桃槐桑木葉,金銀川草顯威靈,将藥入鍋同煎水,一熏洗後見太平。
(處方)銀花(三錢)羌活獨活川烏草烏防風蒼術薄荷蘇葉(各二錢)桑葉桃葉槐葉樟葉(各一握)(制法)各藥共同煎水備用。
(用法)将煎好藥水,乘熱先熏後洗,洗後避風,功能祛風解毒,散結消腫,倘再加入黃柏、川軍、生地更妙。
未成者,熏洗之後,将藥渣搗塗患處,已成者,再加豬蹄湯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無其匹。
附方如次: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甘草(各三錢)火蔥(一握)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将藥投入其中,入鍋煎濃,濾去藥渣不用,以新棉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熱者,并随以手輕擦患處四周,令瘡内縮,膿随湯出,以盡為度。
萬潛齋雲:熏洗有蕩滌之功,滌洗則氣血自然舒暢,其毒易于潰腐而無壅滞也。
凡腫在四肢者冼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涼即易。
輕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間斷。
凡洗時,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夏月要閉窗以避涼風,若不慎此,輕則有妨收口,重則恐變純陰。
夫洗藥不一,如初腫與将潰者,俱用“蔥歸腫湯”洗;如陰症不起者,俱用“艾茸湯敷法”如潰後,俱用“豬蹄湯”燙洗。
用豬蹄湯者,以助肉之氣而逐腐也。
此洗滌之法,乃瘍科之要藥,方附于後,以備參考: 一、蔥歸腫湯 凡癰腫瘡瘍,初腫将潰之時,用此湯洗之,以瘡内熱癢為度。
蔥頭(七個)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三錢)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湯醇,濾去渣,以絹帛蘸湯熱洗,如稍涼再易之,洗時切忌風寒。
二、艾茸湯敷法 凡陰瘡黑陷不痛者,皆可用之,以知痛則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
并須内服大補回陽之劑以助之,方可轉危為安。
硫黃(五錢)雄黃(五錢)艾茸(一握)上以硫、雄二味為末,同艾水煎半日,水将幹,取出艾搗爛,溫敷患處,再煎再易,十餘次為度。
三、豬蹄湯 凡癰疽
此膏專治串,未成者自能消散,已潰而流膿液者,當酌加輕粉、犀黃以輔助之,在攤膏時,須隔水炖融,切忌直接火烘,或在臨用時就熱水壺上溫融之,不可采用直接火烘,因膏中麝香經火則氣洩而效減也。
制松香法:以松香五斤,用鮮芙蓉花連葉十斤(以花多者為佳),柳條、桃葉、榴葉各五斤,甘草一斤,煮成濃湯後,去渣濾清,留一小部份,另儲使冷,餘盛鍋中,安放露天(勿置屋内,妨爆濺也),入松香再煎,約松香一桶,湯三桶,俟油沸盡,即陸續用銅勺撈出,傾入冷湯中取起,每枚捏成如燒餅式,中穿一孔,以粗麻線貫之,分裝布袋,緊束袋口,浸糞缸中四十九日,取出去袋,以長流水漂沖三日,再露七日夜後,埋土中七日,存儲備用,以二、三年者為佳。
糞缸以無病之童男、童女糞為最好,年長健壯婦女次之,惟忌經帶,若男子已成人者,則不合用。
處方篇 第七方&bull千捶紙 歌曰:雄黃一錢砒五分,撒布紙上折多層,輕輕捶得千餘下,貼瘡貼毒有良能,休将此方輕相視,楊梅疔毒大有靈。
(處方)白砒(五分)明雄(一錢)(制法)共為細末,取上好皮紙一張,将藥末勻布紙上,折為十數折,以木捶在紙上捶之,約千餘下,藥即吸入紙層,至轉黃色時為度,收藏備用。
(用法)若遇楊梅瘡毒腫起者,以此紙貼之最佳,其他潰後化腐亦妙。
處方篇 第八方&bull太歲墨 歌曰:太歲墨中麝香烈,大戟蚊蛤慈菇協,千金二烏糯米調,内可服來外可貼,死牛死馬河肫毒,山岚瘴氣都消得,磨搽惡毒能止痛,又解砒毒并水厄,咽喉腫痛不得眠,疔瘡搽上湯潑雪。
(處方)山慈菇(一兩)千金子(一兩)大戟(一兩)蚊蛤(二兩去蟲)麝香(一分)川烏(二兩)草烏(二兩)(制法)上共為細末,以糯米煮糊搗勻,用模型鑄為一錢重墨狀條塊,陰幹備用。
(舊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醜年制者,型上刻乙醜二字,故有太歲之稱)(用法)每服一錠,病重者,可連服二錠,通利之後,用溫粥補之。
凡疔瘡腫毒,口眼歪斜,牙關緊急等症,俱用溫酒磨服,其他一切瘡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難盡述。
處方篇 第九方&bull代針散 歌曰:未潰之毒可代針,巴霜信石各等分,淨雄一分相兌用,癰毒出膿漸漸輕,不問惡毒痰血起,陳醋調敷止痛疼。
(處方)巴霜(一錢)信石(一錢)明雄(一錢)(制法)共研細末,收瓶備用。
(用法)若遇皮薄瘡疖,不得穿頭而畏刀針者,以陳醋調敷患處,約一日間,瘡頭即自行穿潰,或用黃蠟撚作麥粒大,令其兩頭有光,每服三粒,黃酒沖服,見汗之後,瘡頭即穿。
如遇皮濃之瘡,須用铍針刺開少許,再敷此藥,如未成膿,則此藥不可用,否則等于活剝龜殼。
許琏外科證治全書中有“咬頭膏”方,專治癰瘤膿熟不潰,作用雖與代針散同,其處方則較代針散為王道,因其可減低腐蝕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俾臨床時多一應付法門。
制乳香制沒藥番木鼈生蓖麻仁銅綠(各等分)共為細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藥末搗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搗勻,臨用時,以綠豆大一粒放患頂上,用膏藥掩貼之,潰時即行揭下,讓膿汁外出,惟胎前、産後不可貼用。
處方篇 第十方&bull熏洗湯 歌曰:大凡惡毒瘀血成,不曾發散緻痛疼,秘授奇方熏洗法,羌獨荊防花木行,薄蘇桃槐桑木葉,金銀川草顯威靈,将藥入鍋同煎水,一熏洗後見太平。
(處方)銀花(三錢)羌活獨活川烏草烏防風蒼術薄荷蘇葉(各二錢)桑葉桃葉槐葉樟葉(各一握)(制法)各藥共同煎水備用。
(用法)将煎好藥水,乘熱先熏後洗,洗後避風,功能祛風解毒,散結消腫,倘再加入黃柏、川軍、生地更妙。
未成者,熏洗之後,将藥渣搗塗患處,已成者,再加豬蹄湯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無其匹。
附方如次: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風甘草(各三錢)火蔥(一握)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将藥投入其中,入鍋煎濃,濾去藥渣不用,以新棉蘸湯淋洗患處,湯冷再易熱者,并随以手輕擦患處四周,令瘡内縮,膿随湯出,以盡為度。
萬潛齋雲:熏洗有蕩滌之功,滌洗則氣血自然舒暢,其毒易于潰腐而無壅滞也。
凡腫在四肢者冼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涼即易。
輕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間斷。
凡洗時,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夏月要閉窗以避涼風,若不慎此,輕則有妨收口,重則恐變純陰。
夫洗藥不一,如初腫與将潰者,俱用“蔥歸腫湯”洗;如陰症不起者,俱用“艾茸湯敷法”如潰後,俱用“豬蹄湯”燙洗。
用豬蹄湯者,以助肉之氣而逐腐也。
此洗滌之法,乃瘍科之要藥,方附于後,以備參考: 一、蔥歸腫湯 凡癰腫瘡瘍,初腫将潰之時,用此湯洗之,以瘡内熱癢為度。
蔥頭(七個)當歸獨活白芷甘草(各三錢)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湯醇,濾去渣,以絹帛蘸湯熱洗,如稍涼再易之,洗時切忌風寒。
二、艾茸湯敷法 凡陰瘡黑陷不痛者,皆可用之,以知痛則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
并須内服大補回陽之劑以助之,方可轉危為安。
硫黃(五錢)雄黃(五錢)艾茸(一握)上以硫、雄二味為末,同艾水煎半日,水将幹,取出艾搗爛,溫敷患處,再煎再易,十餘次為度。
三、豬蹄湯 凡癰疽